茶飲行業又起波瀾!
「芳茶灌六情,溢味播九州」這句詠茶妙詩出自西晉詩人張載,可見茶飲文化於春秋戰國時期便源遠流長,歷久彌新。
如今潮流茶飲已經遍布大街小巷,出門走幾步就能遇見一家茶飲店,甚至...遇見一條茶飲街。「夏日炎炎有你真甜,冬日寒涼熱飲暖心間」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茶飲可謂是出街必備品。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
潮流飲品現在已經紅出了一條街,伴隨茶飲長長久久的吸管卻迎來了歷史性的改革——塑料吸管年底禁用!這意味著與茶飲一同出鏡的小跟班:吸管,就要被限「塑」了。
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我們先來看看傳統塑料吸管的兩類食品級常用材質的特性。
1 PE(聚乙烯)
食品級聚乙烯耐受溫度範圍-100攝氏度~135攝氏度,無臭無毒,手感似蠟,常溫下不溶於一般溶劑,吸水性小,500年可降解。
2 PVC(聚氯乙烯)
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170℃左右開始分解,對光和熱的穩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經長時間陽光曝曬,就會分解而產生氯化氫,並進一步自動催化分解。
傳統塑料吸管的合成材料具有吸水性小,耐受溫度範圍廣的優點,雖然使用感很贊,但降解需要500年,降解難度之大,令人嘆息。
早在2018年的時候星巴克就提出在2020年之前全面停用塑料吸管,換上了紙吸管,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品牌也紛紛加入此行列。
不過紙質吸管的使用感...一言難盡。紙質吸管遇水容易變軟溶解,會使飲品吸入的過程中摻雜紙的味道,而且紙質吸管容易粘住嘴巴,也讓吸管失去了靈魂,emmm 畫面如下
(圖源於搜狐網)
最快30天可降解
不過隨著新材料的研發,更多可降解材料的出現,環保降解塑料吸管也逐漸引入了茶飲市場。
什麼是降解塑料呢?
降解塑料是指在規定環境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和包含一個或更多步驟,導致材料化學結構的顯著變化而損失某些性能(如完整性、分子質量、結構或機械強度)和/或發生破碎的塑料。
降解塑料按原材料可分為生物基降解塑料(以生物質為原料)和石油基降解塑料(以化石能源為原料)。
生物基原料
1 PLA(聚乳酸)
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木薯等)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在堆肥的條件下可完全自然降解。生物降解原料首選
2 PHA(聚羥基烷酸酯)
把脂肪族聚酯和澱粉混合在一起,利用可再生資源得到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近20多年迅速發展起來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已經成為生物材料領域最為活躍的研究熱點。
3 PGA (聚穀氨酸)
水溶性生物降解,無毒,使用微生物發酵法製得的生物高分子。
石油基原料
1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樹脂呈乳白色,無嗅無味,易被自然界多種微生物或動植物體內的酶分解、代謝,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熔點114℃,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中的佼佼者。
2 PBAT(聚乙二酸)
屬於熱塑性生物降解塑料,熔點在130℃左右,不僅具備良好的耐熱性,還具備優良的生物降解性,是市場應用最好的降解材料之一。
3 PCL(聚已內酯)
外觀為白色固體粉末,不溶於水,自然環境下6-12個月即可完全降解。
PBAT、PHA、PBS等在正常氣候條件下埋土5個月可完全降解,PLA材料降解相對較慢,但和PBAT等材料混合後也能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完全溶解,PHA、PBAT材料在海水、(22~28攝氏度)條件下,約在30-60天也可以完全溶解。
除了這些材料,還有一些原材料也可用作吸管的製作材料,比如玻璃、金屬等可循環使用材料,甚至還有大米、糖果等可食用材料製作的可食用吸管
有了這些製作材料就不用再擔心被紙吸管粘住嘴巴了
(圖源於網絡)
「全面禁塑」限制令的出臺,使茶飲行業又掀一波瀾,茶飲品牌紛紛行動起來了。
前幾天喜茶聯合清華大學研發綠色循環包裝,蜜雪冰城也已宣言:「為了地球,我不紅了!」換掉了招牌紅色吸管。
雖說現在紙吸管使用感尚欠佳,但為了生態環境,我們可以做出改變,我們也相信科技會為我們研發出優良的替代品,在東方茶飲文化歷久彌新的同時,讓美味與綠色共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