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劉秋鳳 李媛莉 羅田怡 實習生 鄒阿江
「老城不是舊城,城市公園建設應該是把城市和公園一體化。」10月24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在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天府新區舉辦,會議期間,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王凱接受了媒體採訪。
「其實公園城市就是把海綿城市、韌性城市,以及綠色發展理念結合一體的新概念。」王凱認為,建設公園城市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城市和公園是融為一體的,居民出門就能夠看到綠色的園區,居住的社區或者商業街區和綠色環境融合在一起,連工業園區也是綠色的。
「以前,公園和生活空間是隔離的,所以居民要從一個生活空間或者工作空間走到公園裡面去。但功能融合後,公園裡面就有了內容。」王凱根據成都的地勢特色分析,城市建設就是要讓其成為一個都市大公園,城市空間就要見縫插「綠」,居住、產業、商業與綠地要無縫銜接。而現在的成都已經較多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在山水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植入了一些產業,包括辦公園區,包括居住區,包括一些其他的內容,也就是說,公園裡面是有業態的,而不僅僅是只有「綠」。
新區發展的同時,老城區也應該跟上發展的步伐,在提及老城區下一步應該如何發展的問題上,王凱認為一個老城要有新的業態,新的風景,新的經濟。
「現在大家都到了小康時代,吃穿住的問題基本解決了,現在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愉悅的體驗。而文化和歷史文化應該給我們提供新的更大的動力,老城區孕育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個優勢是得天獨厚,也是新城區不可替代的,所以老有老的好,新有新的好。」王凱說。
同時,王凱強調,老城不是舊城,老城有歷史文化的積澱,成都的老城區應該有新的活力,更多的利用文化資源,同時也要注入公園城市建設的宜居的、綠色的建造方式;注重小空間微空間的改造,實現微循環,這樣才能激活老城的活力。另一方面,老城的活力還需要靠年輕人,不能讓老城變成一個老年人比例很高的地區。
王凱提到,無論是老城區還是新城區的發展,在建設公園城市的觀念上,應該要塑造相互交融的空間關係,讓「有風景的地方有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