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建成都東部新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這樣...

2021-01-12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羅向明/文 肖雨楊/圖

「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有利於彌補天府新區先進位造業空間不足的問題,與天府新區高效聯動、優勢互補。」5月6日下午,剛剛授牌成立的成都東部新區,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

李曉江認為,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四川省戰略要求的重要舉措,「東部新區位於成渝發展主軸主幹,有利於帶動成渝中部地區城市快速崛起,推動成渝相向發展。與此同時,東部新區位於成德眉資中心腹地,有利於推動成都與德眉資三市同城化發展,推動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提升,打造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

同時,於成都而言,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是成都建設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的重要抓手;有利於破解盆地資源約束、保護好都江堰灌區的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規劃建設成都東部新區的可行性在哪裡?李曉江講了四點:

水資源工程保障可行——通過實施引大濟岷、毗河供水工程,建設久隆、羊毛溝等水庫,成都東部新區供水量可達到12.91億立方米/年,滿足2035年300萬人12.49億立方米/年的用水需求。

通風環境好——成都東部新區平均風速1.57米/秒,高於龍泉山西側0.94米/秒,靜風頻率20%,低於龍泉山西側43%。

土地資源支撐有力——成都市龍泉山以西區域平壩淺丘開發強度已達29.5%,龍泉山以東區域平壩淺丘開發強度12.4%,龍泉山以東區域還有大量適宜建設的空間。

地質相對穩定——成都東部新區規劃的城區均避開了龍泉山地震斷裂帶,地質結構穩定,適宜城市開發建設。

附金句:

1、高樓林立肯定不是現代化,是中國貧困時代的審美留存。

2、人跟著城市走,企業跟著人走,已然成為全球性的趨勢。馬化騰曾經在某場合表示,很願意去雄安新區,但這取決於能否在雄安新區招到適合的人才。

3、如果說東部新區有什麼重大歷史機遇的話,一定是開放。對外開放是個大話題,未來全球化的走向會怎樣也許不清楚,但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內陸城市的開放主要靠機場,東部新區的最大依託是天府國際機場。

4、四川好在哪?是好吃,好玩,我們怎樣把這些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轉化為產業供給,是我們做公共設施和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5、一個城市要有包容性,寬容和保護那些非正式的就業、非正式的服務。城中村不是城市病,而是大城市的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組團緊湊發展拒「攤大餅」,成都東部新區發展...
    發展定位、空間格局、城市體系、產業,藍圖皆已繪就,代表未來的城市將在這裡拔節生長。  如何發展?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看來,最關鍵的還是「人」,無論是產業的聚集,還是商業的繁榮,都離不開人的要素。  這也是東部新區的規劃理念。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曉江等因公費出國被處理
    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用公款安排家屬隨團出國問題,該研究院院長李曉江被城鄉建設部責令作深刻檢查,收回家屬開支13.95萬元。同時,規劃所原所長尹強予被予以免職處理。 審計署在審計中發現,2009年至2010年,該研究院院長李曉江批准所屬規劃所等8個單位委託旅行社安排175人次出國考察,並支付所有費用,其中包括隨團9名家屬的費用。
  • 聚焦三江新區!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曉江提出四點建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攝影報導5月27日-28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來四川宜賓指導三江新區規劃編制工作。李曉江一行深入三江新區現場,現場踏勘生態環境、空間形態、產業基礎等要素,並參加三江新區規劃研討會,就三江新區總體規劃階段性成果進行了點評。
  • 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對珠三角來講,競爭力問題主要是現有製造業如何保持競爭力,如何通過提高創新水平以及空間更有效率來實現競爭力的提升。這就牽涉到三類空間,一是傳統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經濟的空間匹配關係。
  • 李曉江:「成都給自己找了個難題,但這是長遠利益所在」
    兩年多來,圍繞新區建設的點滴一直牽動著各界的神經,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招攬人才?「如果你的孩子在雄安能上中國最好的學校,你去不去(雄安)?」面對參與成都東部新城建設的400餘位基層工作者,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調任住建部總經濟師
    4月9日,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國城市規劃」發布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事司司長江小群在京宣布住建部黨組的決定:調楊保軍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免去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一職;王凱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正司長級,試用期一年)。
  • ...規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談雄安新區規劃新理念
    新華社石家莊1月17日電題:從七個關鍵詞看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保軍談雄安新區規劃新理念新華社記者上承《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下啟新區系列專項規劃,《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獲得批覆。
  • 李曉江:雄安新區將是一個全新概念的國家新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雄安新區是一個站在歷史新起點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城市建設規劃要軟硬結合,公園...
    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從2018年初成都首提建設公園城市,到今年被賦予「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任務,近年來,公園城市探索有了哪些進展?在昨日(10月24日)成都舉辦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業內專家均提及「融合」是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屬性。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城鎮化進入...
    ▲攝圖網圖「城市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節點。」採訪中,李曉江不止一次說出這句話。在他看來,回顧一下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中國的快速城鎮化,很有必要。在6月2日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現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闡述了他對中國城鎮化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的理解。
  • 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鄒德慈逝世
    12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方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學術顧問、原院長鄒德慈先生因病於2020年12月28日23點28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7歲。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城市規劃要軟硬結合,公園城市...
    從2018年初成都首提建設公園城市,到今年被賦予「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任務,近年來,公園城市探索有了哪些進展?在日前成都舉辦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業內專家均提及「融合」是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屬性。
  • 陳剛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一行舉行工作座談
    中國雄安官網5月16日電 5月16日,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與專程到新區對接交流的新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一行舉行工作座談。陳剛代表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王凱一行表示歡迎,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一直以來對新區規劃建設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中規院專業齊全、人才匯聚、經驗豐富、實力雄厚,從雄安新區謀劃論證階段就深度參與相關規劃編制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塑造相互交融的空間關係 讓「有...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劉秋鳳 李媛莉 羅田怡 實習生 鄒阿江「老城不是舊城,城市公園建設應該是把城市和公園一體化。」10月24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在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天府新區舉辦,會議期間,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王凱接受了媒體採訪。
  • 李曉江:雄安的規劃也不可能追求十全十美,當地還有等待拆遷的老百姓……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是最早參與到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業工作的專家之一。在他看來,雄安新區一方面要有歷史耐心,但同時也要有現實緊迫感,要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雄安新區需要時間把發展思路理清,把規劃設計做好。「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周期是需要的」中國新聞周刊:你如何評價雄安新區這一年多的工作進度?有些人認為進展很慢。李曉江:不算慢,真的不算慢。
  • 李曉江:國土空間規劃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昨日蒞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為骨幹員工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培訓,李曉江院長表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僅是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道路越修越寬是現代化?不,是貧困時代的遺傳觀念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陳博 這是一個企業跟著人走,人跟著城市走的時代。說這句話的是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李曉江,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他主持或參與了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珠三角城市協同發展等多個重大區域規劃。
  • 成都東部新區將再建一個新機場
    「四川發布」關注我們9月10日,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在成都東部新區開工。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和國家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會議。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由中國民航局與四川省聯合共建,是全國首個民航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將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民航先進技術創新平臺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心。
  • 李曉江: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
    摘要 【李曉江: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在6月7日舉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7年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曉江表示,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模式,越是高等級的政府聚集了越多的資源
  • 成都東部新區將再建一個新機場
    9月10日,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在成都東部新區開工。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和國家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會議。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由中國民航局與四川省聯合共建,是全國首個民航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將規劃建設國際一流的民航先進技術創新平臺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心。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改善我國民航科研基礎條件,加快集聚形成國際一流的民航高新技術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