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對珠三角來講,競爭力問題主要是現有製造業如何保持競爭力,如何通過提高創新水平以及空間更有效率來實現競爭力的提升。這就牽涉到三類空間,一是傳統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經濟的空間匹配關係。
這一輪發展的主要問題和困境很明顯,一是競爭力問題,二是可持續問題,三是治理問題,這也是中國目前所有已經發展起來的中心城區和城市群的共性問題。
第一,對珠三角來講,競爭力問題主要是現有製造業如何保持競爭力,如何通過提高創新水平以及空間更有效率來實現競爭力的提升。這就牽涉到三類空間,一是傳統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經濟的空間匹配關係,二是高端控制型服務業集聚空間(主要表現為樓宇經濟或CBD形態),三是城市外圍新興節點的創新動力。這三類空間其實可以在珠三角識別出來,本次規劃就是要使不同類型的空間充分發揮其功能。競爭力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實現深化改革。習總書記考察的第一地點是深圳,實質上就是希望廣東要繼續保持改革開放的引領性。這就需要釋放市場的力量。國內不少地區的模式都值得借鑑,如西安曲江、長三角的阿里巴巴新城和萬科良渚文化村,這些市場項目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就是因為它們很好地發揮了市場的活力。
第二、可持續問題。這是三大城市群的首要問題,即資源環境的利用效率和品質下降,這一點抓得很準。廣東最大的優點是把生態保護和老百姓的休閒需求有機結合起來,這是最積極的保護,應當在規劃中繼續發揚。
第三、包容,即治理問題。改革開放三十年或建國六十年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把五千年農耕文明所形成的農村治理體系給毀掉了,並且引導它去追求並不合適的利益。中國是一個沒有市民傳統的國家,城市文化是高度政府管制、政治幹預的,需要從市民社會、社會治理以及社區治理等方面進行重建。這牽涉到人口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如何對待外來人口,讓珠三角2600萬外來人口全部留下來是不可能的,但是沒有對境外人口的吸引能力也不行。二是現有農村人口不再進城,這就需要構建新的社會治理體系來應對。此外,以山東為例,目前出現了勞動力的持續減少和老齡化問題,這對全國都有警示意義,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在新時期繼續保持人口紅利。十八大最大的創新是提出社會治理的現代化,即第五個現代化。這是廣東新一輪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需要思考在為人鬆綁、更加尊重個人選擇的治理模式下,如何維護人口紅利和人口結構。
此外,港澳問題需要形成以下認識,即不同階段的價值觀是有差異的。如前海,其實香港政府和市民都不感興趣。又如澳門最近提出10平方公裡的土地需求,而珠海卻特別積極,提出一個200平方公裡的方案,這表明珠三角仍然在沿用原來的發展思維。
另外,農村問題真的要學臺灣,臺灣農村自治體系和現代化體系結合得很好。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