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江:「成都給自己找了個難題,但這是長遠利益所在」

2021-01-14 規劃中國

成都龍泉山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北京向南偏西百餘公裡,太行山東麓,白洋澱深處,即是雄安。兩年多來,圍繞新區建設的點滴一直牽動著各界的神經,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在於,如何招攬人才?

「如果你的孩子在雄安能上中國最好的學校,你去不去(雄安)?」面對參與成都東部新城建設的400餘位基層工作者,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希望藉此說明,城鎮化進入下半場,以「人」為核心,關鍵要研究「人的選擇」,特別是在這個「拼娃」的時代,哪裡有最好的學校,它就不怕招不到優秀的年輕人。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曉江是最早參與到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專業工作的專家之一。他指出,雄安既不像深圳有門戶優勢,也不像浦東(上海)佔據「中心」位置,想發展好一定要靠創新,「創新的核心是人」,而規劃師、建設者的核心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的城市環境、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體系。

「成都要學習雄安,建好東部新城,首先就是要以人為本,」李曉江認為,一個新城區,首先必須解決人的問題,因為「只有人來了,好的企業才會來」,同時,發展初期各個組團一定要抱緊了,「初期建設越集中,效率就越高,資源配置才越有效。」

7月19日,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成都市東部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2017—2035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導航高質量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東部新城的意見》。

李曉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成都跨過龍泉山向東發展,不僅是為了擴張,也是為了西部的保護、中部的優化,「是認識到了自己的資源價值和發展取向,有針對性地制定方針」。當然,這麼大的戰略調整,不是「變戲法」,不是「廚子做飯」,需要有歷史耐心,「統一認識就需要一個過程。」

李曉江說,雖然成都給自己找了個「難題」,但這個「難題」是成都的長遠利益所在。

成都市市域空間結構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研究人的選擇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大一個變化,是「人變了」。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9800美元,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李曉江認為,從溫飽都沒有解決到中等收入社會,一個以中等收入為主體的人群有資格、也必然會提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再用傳統的管理理念、能力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必須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李曉江直言,在這些變化背後,城市發展的邏輯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自2012年起,李曉江一直在參與中國工程院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主持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他多次強調,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從發展主體到發展動力再到發展邏輯,都已經變了,同時,既然是「人」的城鎮化,就必須研究「人的選擇」。

以雄安為例,李曉江透露,此前在和阿里、騰訊等民企老總交流時,他們最關心的都是在這裡能不能招到自己想要的人,如果能,「一定會把最優質的資源放在這裡。」

人跟著城市走,企業跟著人走,已然成為全球性的趨勢。問題在於,城市,特別是新城新區,如何為人提供「好的生活」?

「學校、醫院一定要先行,要有計劃。」李曉江直言,北大清華請不過去、請過去也沒用,反倒是如果能把北京著名高校後面的「附」都請去,雄安不怕招不到優秀的年輕人。

在他看來,雄安是城鎮化「下半場」的探路者,一定要靠創新,而創新的核心是人,作為規劃師、建設者,核心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的城市環境、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體系。

他進一步指出,我們處在一個「拼娃」的時代,不僅自己要努力工作,還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一個地方有一流的公共服務和一流的生活,人來了,企業一定來,進而GDP、稅收、創新能力也都有了。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成都這幾年那麼火,這麼多的年輕人、大學生願意來,「和這個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務,非常有文化沉澱的價值觀和氛圍有關。」李曉江說。

不過,他在受訪時也指出,成都跨過龍泉山建設東部新城既是「大手筆」,但也必須看到,它「沒有大城市基礎」,包括簡陽城區目前能提供的公共服務也相對較少,為此,李曉江建議,要儘可能利用主城區的依託關係,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我們要真正理解,新城建設到底用什麼來帶動?創造什麼樣的環境?怎麼去吸引人?這樣才能成功。」李曉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僅僅吸引產業一定成功不了,沒有產業當然也不可持續,居住和產業兩件事必須同時做好。」

簡陽綠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倒逼產業調整

產業怎樣才能做好?答案依然在「人」上。

李曉江指出,新增就業的勞動力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繼續用傳統的招農民工幹活的思維,何談發展。

「城鎮化』上半場』的邏輯是靠要素廉價供給來招商引資,企業入駐之後帶來就業、吸引人才,造成城市繁榮。」李曉江說,「但我們看看,有多少工業用地在那裡曬太陽?多少工業用地在那裡低效利用?招來的企業招不到工人,而招來工人不是你想要的工人。」

根據他提供的數據,2007年起,城鎮新增就業群眾中,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就已超過農民工,去年1300多萬新增就業,大概60%是大學生,農民工只佔10%左右。

李曉江解釋說,大學生不可能去給端盤子涮碗,即使不是服務業,他也要收入更高的一個崗位,或者更自由的崗位,因此,高校畢業生成為新增就業的主體,實際上是在倒逼產業結構調整。

不僅如此,農民工的素質在不斷提高,選擇能力也在提升。

李曉江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早前他到西部一個省會城市的郊縣調研,發現當地工業發展得不錯,但在工廠打工的卻幾乎沒有本地人,為什麼?原因在於儘管本地農民不會多要一分錢,但他們會要求「朝九晚五」「周末雙休」,所以沒有工廠敢用。

「什麼叫朝九晚五?什麼叫雙休日?」他反問到,「這是城市生活,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節奏、工作節奏,過去他們沒有這種概念,但是現在變了。」

他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是,這一輪城市發展、區域發展的主題,實際上是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因為過去多年的農村道路建設,大量農民已經不需要把家搬到城裡,就可以享受城裡的生活、服務,甚至就業,「所以中國的城鎮化現在基本特徵是什麼?是城鄉雙棲。」

李曉江認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必然需要不同的資源配置,如果繼續用「上半場」簡單粗暴的辦法,一定達不成目的,「一定要觀察社會的變化,人群的變化,企業和人的關係的變化,才能把握自己的發展機會。」他進一步強調。

早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曾總結了城鎮化「上半場」的「三大法寶」——開發區模式、土地財政房地產依賴以及行政體制上用城市地方政府管理區域,在過去40年間實現了量的快速增長,但轉向追求公平、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繼續使用「三大法寶」一定會出問題。

兩年多來,李曉江多次公開表示,雄安新區本身的意義,就在於要放棄「上半場」的邏輯,為「下半場」探路,為城鎮化轉型提供可複製的經驗。為此,他希望,成都的東部新城能夠像雄安一樣,轉變發展模式,創新增長機制,尋找到一條跟以往不同的發展思路、發展理念。

從龍泉山俯瞰城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抱緊了發展」

避免走彎路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汲取過往的教訓。李曉江認為,過去40年那些「不成功」的案例,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過度碎片化」的發展。

他解釋說,大量的開發區、園區,要麼功能單一,只有就業,只有生產,沒有居住,沒有公共服務,最後吸引不了人;要麼是孤島式的居住區,有大量的人口聚集,但沒有就業,沒有公共服務,也留不住人。因此,新一輪建設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堅持多功能的混合開發。

這樣的嘗試,雄安已經在進行,李曉江把它稱為「創新空間單元」。其設計理念是在1到3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居住,有就業,有公共服務,有高品質的公共空間等,滿足一個家庭多樣化的工作、生活和服務需求。

「這就是以人為本,就是要研究人的空間需求、人的公共服務需求。」李曉江說。

當然,不止雄安。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北京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沒有經濟目標,沒有產業目標,「這是一個明顯的價值觀的變化。」李曉江說。

因此,成都要建好東部新城,他建議說,首先就是要以人為本,「怎麼樣滿足人的需求、吸引人來,非常重要。」同時,要注重生態保護,基於東部地區的自然資源,建設一座恰當得體的人文城市。

另一方面,他還指出,在發展初期不要「鋪攤子」,各個組團有各自的功能、配套,「一定要抱緊了發展」,因為如果一開始就弄得很散、很不方便,連人都聚不起來,再去說長遠的發展,那就很難了。

事實上,在李曉江看來,新一輪城市發展中,成都是「最自覺的」,自覺學習北京治理「大城市病」,自覺優化調整——上一輪,是認識到資源瓶頸提出四個「難以為繼」的深圳。

2017年4月成都就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開始優化拓展城市空間。其中,「東進」是要跨過龍泉山向東發展,推動城市格局從「兩山夾一城」走向「一山連兩翼」。

「雖然很多城市都有類似的空間規劃,但中間缺少邏輯主線,相互之間不連貫。」李曉江說,「成都認識到了自己的資源價值和發展取向,有針對性地制定規劃」,「東進」不僅僅是為了擴張,同時是為了保護、為了優化。

他強調說,初期規模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多地想像未來能發展到多少人,讓當下每一步都是成功的,整個新區才可能健康地成長,「這是成都自己給自己找的難題,但我認為這個難題是成都的長遠利益所在。」李曉江說。


註: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餘蕊均.

有關成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建成都東部新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這樣...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 羅向明/文 肖雨楊/圖「設立成都東部新區,有利於彌補天府新區先進位造業空間不足的問題,與天府新區高效聯動、優勢互補。」5月6日下午,剛剛授牌成立的成都東部新區,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組團緊湊發展拒「攤大餅」,成都東部新區發展...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看來,最關鍵的還是「人」,無論是產業的聚集,還是商業的繁榮,都離不開人的要素。  這也是東部新區的規劃理念。5月6日下午,在成都東部新區市民中心大講堂會議室裡,李曉江受邀解讀成都東部新區規劃。  在這位知名的城市規劃專家眼裡,如何創造一個吸引人才的城市環境、生活質量和公共服務體系,是剛剛成立的新區需要考慮的,這也是新區的營城智慧。
  • 華人學者李曉江面臨美國刑事訴訟,將於下月開庭審理
    起訴方認為,李曉江在中國研究機構任職的同時,還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的研究項目中為自己支取薪水,犯有欺詐罪。李曉江曾是埃默裡大學醫學院人類遺傳學系的傑出教授,因亨廷頓氏症研究而在神經科學領域內享有盛名。2019 年 5 月,埃默裡大學以「沒有完全披露國外研究經費來源、在中國研究機構和高校工作情況」的理由,突然解僱李曉江和他同為埃默裡大學教授的妻子李世華。
  • 李曉江:國土空間規劃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昨日蒞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為骨幹員工進行國土空間規劃培訓,李曉江院長表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僅是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 李曉江教授碩果纍纍的2019年,第一作者單位署名暨南大學引爭議
    暨南大學官網沒有任何的信息2019年5月23日,美國埃默裡大學把自己的華人終身教授李曉江,以官方郵件通知的形式正式開除,這也是對5月17日為何突然關停李曉江在美國實驗室的進一步解釋。翻閱李曉江教授的簡歷,2008年李曉江教授兼職出任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長江講席教授,2017年在暨南大學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而且在2018年李曉江教授以暨南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高影響因子的論文,其中在2018年3月29日,李曉江教授在暨南大學的團隊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成果發表在
  •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暨大將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歸國!
    李曉江團隊實驗室關閉始末5月23日,美國埃默裡大學把自己的華裔終身教授李曉江,以官方郵件通知的形式正式開除,這也是對5月17日為何突然關停李曉江在美國實驗室的進一步解釋。這些天,美國埃默裡大學華裔學者李曉江夫婦遭該校驅逐、實驗室被關閉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 突發: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在美被判重刑
    但李曉江認為,此前就「在中國的工作向埃默裡大學解釋過,且目前在中國待的時間比原定的時間還要少」,他曾向前任院長提交了申請書,並獲得同意。因此他不認為自己未充分披露在國外工作情況。 李曉江在中美兩邊任職,工作有沒有交叉、有無涉及智慧財產權洩露?
  • 暨大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 校長宋獻中:希望更多年輕人回到國內從事...
    日前,有消息稱美國埃默裡大學以 所謂中國「竊取機密」「違反NIH規定」為由,解僱華裔教授李曉江及其妻子,並關閉其實驗室。暨大校長宋獻中:願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25日,暨大校長在一個研討會上透露,將全盤接手李曉江團隊的所有教授、人員歸國。
  • 李曉江:探路城市化下半場需意識到三個本質變化
    6月2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現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發言的第一句話便是「中國城市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這確實是一個時間節點了」,「回顧一下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很有必要。「我覺得中國的城市化除了中國的農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外,很重要的是幾個利器。」
  • 埃默裡大學突然開除華裔遺傳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並要求30...
    二人所在實驗室部分中國僱員同被解僱,其中甚至包括一名待產的孕婦。 美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了遺傳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的實驗室。
  •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曉江提出四點建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攝影報導5月27日-28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來四川宜賓指導三江新區規劃編制工作。李曉江一行深入三江新區現場,現場踏勘生態環境、空間形態、產業基礎等要素,並參加三江新區規劃研討會,就三江新區總體規劃階段性成果進行了點評。
  • 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5月11日,美國司法部發布新聞稱,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美國某地方法院判為重罪,緩刑一年,罰款35089美元。然而讓人氣憤的是,美方指控李曉江教授的罪名只是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這與去年5月份,埃默裡大學突然解僱並關閉李曉江實驗室聲稱的原因「未充分披露來自國外的基金以及同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範圍」卻非常不同。
  • 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這與去年5月份,埃默裡大學突然解僱並關閉李曉江實驗室聲稱的原因「未充分披露來自國外的基金以及同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範圍」卻非常不同。李曉江認為,此前就「在中國的工作向埃默裡大學解釋過,且目前在中國待的時間比原定的時間還要少」,他曾向前任院長提交了申請書,並獲得同意。因此他不認為自己未充分披露在國外工作情況。李曉江在中美兩邊任職,工作有沒有交叉、有無涉及智慧財產權洩露?
  • 城市規劃專家李曉江:道路越修越寬是現代化?不,是貧困時代的遺傳觀念
    進入人口結構調整期,一些城市已經感受到勞動力及各類人才短缺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之下,吸引人口成為城市競爭的焦點——這是李曉江觀點的重要依據之一。李曉江稱,這一輪人才爭奪戰,各個城市憑藉一流公共服務、生活品質、高收入、住房補貼及教育和醫療等配套來吸引人才。
  • 著名華人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然而讓人氣憤的是,美方指控李曉江教授的罪名只是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 這與去年5月份,埃默裡大學突然解僱並關閉李曉江實驗室聲稱的原因「未充分披露來自國外的基金以及同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範圍」卻非常不同。
  • 【邁向高水平】暨南大學李曉江團隊在《Cell》發表重要學術成果...
    洪岸副校長在3月29日舉辦的「暨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從三個方面指出了該項科研成果的非凡意義:一是我校科研人員研究出全球首例亨廷頓疾病豬基因敲入模型,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在大動物疾病研究模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領跑在世界前沿。二是該成果將為人類疾病發病的機理研究和創新藥物的研發、評價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李曉江:城鎮化進入...
    這組數字同樣是中國城市體量不斷增長的佐證。李曉江說:「沒有『三大利器』,就沒有今天中國城市的繁榮。」這三大利器包括:第一,開發區模式;第二,土地財政房地產依賴;第三,行政體制上用城市地方政府管理區域。然而,四十年快速發展後,城鎮化步入「下半場」,這幾大「利器」是否還適用?實際上,目前中國正在經歷三個本質性變化。
  • 華裔神經科學家李曉江、吳息風等12人已...
    一份關於美國正在掀起的科研排華清查黑名單,最近突然在美國華裔科研界流傳,這使仍處在疫情威脅中的許多華裔科學家人心浮動。5月11日,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指控參與外國的人才項目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因而被判重罪,緩刑一年。
  • 李曉江: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
    摘要 【李曉江: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在6月7日舉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7年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李曉江表示,大城市病最基本的根源是資源配置上的行政化模式,越是高等級的政府聚集了越多的資源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曉江等因公費出國被處理
    因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用公款安排家屬隨團出國問題,該研究院院長李曉江被城鄉建設部責令作深刻檢查,收回家屬開支13.95萬元。同時,規劃所原所長尹強予被予以免職處理。 審計署在審計中發現,2009年至2010年,該研究院院長李曉江批准所屬規劃所等8個單位委託旅行社安排175人次出國考察,並支付所有費用,其中包括隨團9名家屬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