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將在全球首次試射實用型超低軌道衛星

2020-12-05 中華網新聞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最早將於本月23日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在超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通常地球觀測衛星的飛行高度為600至800千米,而該衛星將在180至270千米的低空飛行。

由於大氣阻力將增至約1000倍,因此將用約2年時間來確認高效離子發動機的性能和材料的耐用性。

據報導,目前為止,超低空飛行的衛星還很稀少,只有歐洲航天局(ESA)用來詳細觀測地球重力的科學衛星以約260千米的高度飛行。實用的超低軌道衛星方面,日本此次發射將是首次嘗試。

如果衛星能在超低軌道運行,那麼即使不搭載高性能的照相機和雷達,也能夠準確掌握地表和氣象情況。直徑為30釐米的照相機在600千米高空上只能識別地面上大小超過一米的物體,而在200千米高空則能夠識別小於50釐米的物體。

衛星的機體也能夠實現小型化,從而減少成本和耗電量。該衛星被期待推動低成本小型衛星的開發、開拓新需求。

據悉,JAXA將發射的超低軌道衛星技術試驗機(SLATS)「燕」呈箱狀,長2.5米、厚0.9米,搭載的光伏面板像翅膀一樣張開。機體的製造和設計由三菱電機負責。

太空中只有少量大氣存在, 180~270千米高度下的大氣濃度是普通地球觀測衛星軌道的近1000倍。因此大氣阻力將加大,如果不採取措施,衛星很快將耗盡燃料跌入低層大氣。

因此,JAXA將採用通過小行星探測器「隼鳥」等開發的離子發動機。機體也採用有助於減少阻力的形狀。

該機構計劃讓衛星在約481千米高度進入橢圓形軌道。約1年零3個月後從270千米的高度逐漸下降,每次下降10千米。讓離子發動機在不同的高度噴射離子束,確認最長能否在1個月內保持高度。

1年零9個月後讓衛星在180千米的最低高度飛行7天。之後將確認在不使用發動機的情況下能夠多久不跌入低層大氣。

高空中因宇宙射線和強烈紫外線照射,存在呈離子狀態的氧。這些氧容易與金屬和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導致衛星表面的隔熱材料等劣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將嘗試使用對射線和紫外線耐受性好的聚醯亞胺樹脂、氟代乙烯樹脂和銀質材料等。通過照相機來觀測材料劣化的情況,確認材料的耐用性。

報導還稱,日本未來設想讓幾架超低軌道衛星繞地球飛行,在發生災害時讓距離最近的衛星拍攝受災地的情況。此外還有望用於偵察等安全保障領域。不過在超低軌道存在衛星的殘骸等,需要採取應對措施。

相關焦點

  • 日本將在全球首次試射實用型超低軌道衛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最早將於12月23日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在超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通常地球觀測衛星的飛行高度為600-800公裡,而該衛星將在180-270公裡的低空飛行。
  • 高邊疆之謀|日本研究超低軌道衛星,「黑科技」有軍用潛力
    2017年12月2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製的「超低軌道技術試驗衛星」(SLATS)由H-2A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該衛星是世界首顆具有變軌能力的超低軌道衛星,將在軌驗證超低軌道高度保持,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超低軌道技術能夠迅速增強戰場信息獲取能力,軍事應用潛力巨大。
  • 日本發射超低軌道觀測衛星:使用離子發動機 推進效率驚人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日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發射了一枚用於在「超低軌道」運行的衛星。這枚衛星使用一臺尖端的離子發動機,據說效率是噴氣發動機的10倍。這顆名為「燕」的衛星將在今後2年從最初大約480公裡的高度降至300公裡以下的高度。
  • ...避開近地軌道「擁堵」……一文看懂美軍為何看重超低軌道衛星網
    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趨勢,美國空軍更加青睞超近地軌道的小型衛星。美媒稱,超低軌衛星的軍事優勢之一是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同距地表500公裡的近地軌道衛星相比,「超級地球觀測者」公司研發的「魔鬼魚」可以在距離地表250公裡的超低軌道運行,可以大大提高星載光學傳感器的解析度、輻射性能和地理空間精度,還可以減少衛星所需的有效載荷大小,從而降低衛星運行成本。
  • 日媒:日本實現全球首次海底礦物大量開採
    據日媒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與「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26日宣布,已實現全球首次成功利用船隻大量開採海底礦物資源。據報導,在日本衝繩縣近海,接連發現存在從海底與熱水一同噴出的金屬堆積而成的「海底熱水礦床」,日本力爭2020年代中期前後實現商用化。
  • 看得更清楚, 避開近地軌道「擁堵」......一文看懂美軍為何看重超低軌道衛星網
    【環球時報記者 石留風】據美國福布斯新聞網8月28日報導,8月早些時候,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小型創業公司「超級地球觀測者」,宣布贏得美國空軍AFWERX創新實驗室的研發合同,美國空軍將支持該公司小型超低軌道光學成像衛星的設計工作。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趨勢,美國空軍更加青睞超近地軌道的小型衛星。美媒稱,超低軌衛星的軍事優勢之一是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 SELF格致論道講壇:超低軌道衛星降軌日本花了1年,中國只花了1天
    1月12日SELF格致論道講壇在上海舉行,該論壇由中國科學院推出,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 在此次論壇上專家學者分別就:腦科學、光子研究、伴隨衛星、飲食健康進行了生動的講解。
  • 日本將於12月發射地球觀測衛星和低空衛星
    據日媒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宣布,將於12月23日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有助於全球變暖預測的觀測衛星「Shikisai(色彩)」和在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Tsubame(燕)」。  據介紹,「Shikisai」衛星將從800公裡高空長期觀測地球全部區域內雲層及大氣中的塵埃、冰雪面積、地表植物等的狀態,力爭分析環境隨全球變暖發生的變化,提高預測精確度。  「Tsubame」則會在低於一般衛星的300公裡以下高度的軌道上飛行。軌道較低一方面能詳密觀測地球,但也需要承受在該高度輕微存在的大氣阻力,因此易於下降。
  • 日本偵察衛星正要上天,亞洲大國便高調亮相這型武器
    圖為印度反衛星武器最近一顆日本偵察衛星正要上天,印度這個亞洲大國就高調亮出了這型武器,在前不久的閱兵中展出了自己的反衛星飛彈,此前這款反衛星飛彈已經進行了首次試射,凌霄直上300公裡,輕鬆擊碎了一顆低軌道衛星,選在日本偵查衛星發射前展出反衛星飛彈
  • 日本將發射反衛星武器,比彈道飛彈更複雜,這意味著中俄要當心了
    日本的火箭技術非常的發達,就算是放眼全球,日本的火箭技術也是頂尖水平。要知道,火箭計劃和飛彈技術可是相通的,所以只要日本進行研究,那麼日本就可以研製出優秀的彈道飛彈!近日,日本媒體方面就發文表示,日本政府為了應對太空軍事對抗的威脅,正在考慮試射能夠摧毀他國衛星的反衛星太空武器!據日媒8月19日消息,在2020年下半年的時候,日本方面就計劃試射一枚反衛星太空武器,向外界展示日本太空作戰能力。
  • 俄新型核潛艇試射高超音速飛彈,一擊命中目標!該型還有6艘在建
    近日,俄羅斯在一艘新型核潛艇上成功試射高超音速飛彈,一擊命中目標,目前該型核潛艇還有6艘在建。據新華網12月1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30日,俄羅斯改進型「白蠟樹」級核動力潛艇首艇「喀山」號成功試射了一枚「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
  • 俄媒:金正恩宣布朝鮮已有氫彈 將用於維護主權
    俄媒報導截圖  原標題:俄媒:金正恩宣布朝鮮已有氫彈 將用於維護主權  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10日報導,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該國已有氫彈,並準備好將該武器用於維護國家主權。
  • 美媒:中國渤海造船廠在造新核潛艇,很可能是096型浮現了
    目前我國海軍擁有2艘航母、還有多艘先進的055型萬噸驅逐艦和052D驅逐艦,以及兩棲攻擊艦和大量的岸防反艦飛彈等,但是海軍還有一個短板---核潛艇。但是最近美媒卻頻繁報導中國潛艇廠房的改變,又有利器要橫空出世? 近日,福布斯專欄防務觀察專家薩頓刊文稱,最新衛星圖像顯示,中國渤海造船廠有一個貌似大型潛艇的艇體部分出現在廠房內。
  • 日本:「燕子」低飛 低軌高分開始驗證 「龍宮」取樣 隼鳥2號踏上歸程
    來源標題:日本:「燕子」低飛 低軌高分開始驗證 「龍宮」取樣 隼鳥2號踏上歸程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017年12月23日發射的超低軌道衛星技術試驗機「燕」(SLATS)已完成「軌道過渡階段」,進入「軌道保持階段」。「燕」的目的是探索在超低軌道區域使用衛星的可能性。
  • 美媒假報解放軍南海試射東風41 內幕曝光
    「世界射程最遠飛彈或將在2016年裝備位於河南的解放軍火箭軍部隊。」29日香港《南華早報》網站曝出一個聽上去「很令人振奮」的消息。這篇報導援引加拿大媒體的報導稱,中國頂級新型洲際飛彈東風-41「今年或將部署」,它「將美國置於打擊範圍之內」。
  • 可避開軌道擁堵,美國一公司研發「魔鬼魚」超近地軌道衛星
    據美國福布斯新聞網8月28日報導,8月早些時候,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小型創業公司「超級地球觀測者」,宣布贏得美國空軍AFWERX創新實驗室的研發合同,美國空軍將支持該公司小型超低軌道光學成像衛星的設計工作。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趨勢,美國空軍更加青睞超近地軌道的小型衛星。
  • 日媒:中國加速邁向「太空強國」連發火箭和衛星
    日媒稱,中國加快開發太空,5月5日首次發射用於建設空間站的大型火箭,火星探測器也將於今年擇機發射。另外,中國還將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據日本《讀賣新聞》5月13日報導,5日是中國勞動節連休的最後一天,一枚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中國媒體在網絡上對這枚全長約54米的火箭在傍晚升空的過程進行了直播。
  • 美日試射研發飛彈具備類似子彈擊中子彈的能力
    由美國與日本共同研製的海基型攔截飛彈「標準-3 Block 2A」近日在太平洋海域試射成功。 日本《朝日新聞》援引隸屬日本防衛省的防衛裝備廳官員的話稱,飛彈從搭載著「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一艘美國軍艦上發射,成功擊中預想目標。
  • 中國將建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 日媒:日本擔心被中國趕超
    參考消息網10月8日報導 日媒稱,據悉,中國計劃建設周長達100公裡的全球最大加速器,最早將於2022年開始動工。日本也在研究建設新一代大型加速器,但遇到資金方面的困難。在尖端物理學研究領域,日本有可能被中國甩在後面。
  • 日本瞄準世界市場 日歐衛星定位系統要實現接軌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為了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2018年度將推動日本與歐洲的衛星定位系統接軌。  屆時,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統(GPS)「準天頂衛星」和歐盟(EU)的「伽利略導航系統」發送的信息信號的語言將實現通用化。通過接軌,面向日本市場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和相關零部件將可以實現在全世界使用。這將降低開發和生產的成本,推動日本企業拓展世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