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更清楚, 避開近地軌道「擁堵」......一文看懂美軍為何看重超低軌道衛星網

2021-01-15 深海智庫科技

【環球時報記者 石留風】據美國福布斯新聞網8月28日報導,8月早些時候,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小型創業公司「超級地球觀測者」,宣布贏得美國空軍AFWERX創新實驗室的研發合同,美國空軍將支持該公司小型超低軌道光學成像衛星的設計工作。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趨勢,美國空軍更加青睞超近地軌道的小型衛星。

美媒稱,超低軌衛星的軍事優勢之一是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同距地表500公裡的近地軌道衛星相比,「超級地球觀測者」公司研發的「魔鬼魚」可以在距離地表250公裡的超低軌道運行,可以大大提高星載光學傳感器的解析度、輻射性能和地理空間精度,還可以減少衛星所需的有效載荷大小,從而降低衛星運行成本。由此產生的邊際效益是,在同等投入情況下,美國空軍可以購買數量更多、性能更強的超低軌衛星。

開發超低軌衛星的另外一個優勢,是可以避開近地軌道的「擁堵」問題。按照美國SpaceX等公司的星鏈組網發射規劃,未來每年將發射成百上千顆小型衛星,到2025年時,每年送入太空的人造衛星將超過1100顆。這些在近地軌道密集運行的小型衛星,不僅增加了衛星相互碰撞的風險,而且還會在高軌道和地球之間形成阻隔,幹擾戰略級別軍用衛星的感知能力。相比之下,「魔鬼魚」這樣的超低軌道衛星則不受這些影響。

美媒稱,「魔鬼魚」光學成像衛星重約400磅,長8英尺,號稱太空飛行器中的「公交車」。這種形狀有助於減少超低軌道的空氣阻力。「超級地球觀測者」公司計劃在今年造出原型衛星,最終發射30顆同等大小的衛星,在超低軌道完成衛星組網,為軍隊、政府和民間用戶提供高度準確、及時的衛星圖像。

該公司創始人保羅·史密斯介紹,「魔鬼魚」的優勢之一是超低軌道運行,能夠以相當低的價格在太空組成星座。美國太空與飛彈系統中心空軍研究實驗室看好該項目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魔鬼魚」可以向美國空軍、陸軍提供近乎實時的衛星圖像,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將衛星成像傳輸給地面站或移動用戶。一方面,超低軌道縮短了傳輸延時,另一方面,該公司計劃在衛星成像後使用邊緣計算方法,把處理好的成像數據直接傳輸給軍地用戶。

按照概念設想,「魔鬼魚」衛星將通過26.5GHz至40GHz的Ka頻段,把衛星圖像直接發送給美國陸軍的TITAN戰術情報目標獲取站、美國空軍AMBS機載先進戰鬥管理系統,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跳過傳統的衛星地面站分析處理環節,直接把高精度衛星成像傳給美軍相關戰術單位,滿足了美軍更快獲得衛星成像數據支持的基本需求。這也是美國空軍希望測試該衛星系統的重要誘因。

相關焦點

  • ...避開近地軌道「擁堵」……一文看懂美軍為何看重超低軌道衛星網
    這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趨勢,美國空軍更加青睞超近地軌道的小型衛星。美媒稱,超低軌衛星的軍事優勢之一是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同距地表500公裡的近地軌道衛星相比,「超級地球觀測者」公司研發的「魔鬼魚」可以在距離地表250公裡的超低軌道運行,可以大大提高星載光學傳感器的解析度、輻射性能和地理空間精度,還可以減少衛星所需的有效載荷大小,從而降低衛星運行成本。
  • 可避開軌道擁堵,美國一公司研發「魔鬼魚」超近地軌道衛星
    美媒稱,超低軌衛星的軍事優勢之一是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同距地表500公裡的近地軌道衛星相比,「超級地球觀測者」公司研發的「魔鬼魚」可以在距離地表250公裡的超低軌道運行,可以大大提高星載光學傳感器的解析度、輻射性能和地理空間精度,還可以減少衛星所需的有效載荷大小,從而降低衛星運行成本。
  • 美軍擔心近地軌道出現「堵車」,轉變思路,打造低軌道飛彈防禦網
    特別是近年來,美國在軌道衛星網建設上不斷提速。根據美國福布斯新聞網8月28日報導,美國空軍AFWERX創新實驗室與 「超級地球觀測者」公司在8月份達成了協議。按照協議內容,該公司將按照美國空軍的要求重點研發小型超低軌道光學成像衛星。這也意味著,在近地軌道越來越「擁堵」的前提下,美軍已經轉變發展思路,開始重點打造超低軌道衛星網了。
  • 近地軌道擠滿了垃圾,衛星垃圾網能把它們清理乾淨嗎?
    按照計劃, 被網包裹住的 CubeSat 將在接下來 1-2 個月內脫離原有軌道,墜入大氣層被燒毀。 項目負責人 Ingo Retat 介紹,「我們花了6年時間設計拋物線飛行,並在特殊垂直落塔和熱真空室中進行了測試……可以更接近低地球軌道。」
  • 高邊疆之謀|日本研究超低軌道衛星,「黑科技」有軍用潛力
    2017年12月23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製的「超低軌道技術試驗衛星」(SLATS)由H-2A運載火箭發射成功,該衛星是世界首顆具有變軌能力的超低軌道衛星,將在軌驗證超低軌道高度保持,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超低軌道技術能夠迅速增強戰場信息獲取能力,軍事應用潛力巨大。
  • SpaceX星鏈計劃帶來天文學災難:42000顆虛假星光 近地軌道擁堵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鋼鐵俠」的原型埃隆·馬斯克提出了「星鏈計劃」,通過發射12000顆衛星到近地軌道由三層構成的衛星網絡,這三層分別位於距離地面340千米(7500顆)、550千米(1584顆)和1150千米(2825顆)的軌道上。
  • 日本將在全球首次試射實用型超低軌道衛星
    實用的超低軌道衛星方面,日本此次發射將是首次嘗試。如果衛星能在超低軌道運行,那麼即使不搭載高性能的照相機和雷達,也能夠準確掌握地表和氣象情況。直徑為30釐米的照相機在600公裡高空上只能識別地面上大小超過一米的物體,而在200公裡高空則能夠識別小於50釐米的物體。衛星的機體也能夠實現小型化,從而減少成本和耗電量。該衛星被期待推動低成本小型衛星的開發、開拓新需求。
  • 日媒:日本將在全球首次試射實用型超低軌道衛星
    實用的超低軌道衛星方面,日本此次發射將是首次嘗試。如果衛星能在超低軌道運行,那麼即使不搭載高性能的照相機和雷達,也能夠準確掌握地表和氣象情況。直徑為30釐米的照相機在600千米高空上只能識別地面上大小超過一米的物體,而在200千米高空則能夠識別小於50釐米的物體。衛星的機體也能夠實現小型化,從而減少成本和耗電量。該衛星被期待推動低成本小型衛星的開發、開拓新需求。
  • Gameloft射擊新作《近地軌道防禦》正式發布
    在《近地軌道防禦:遺產》中,玩家將扮演一名退役老兵卡爾·沃丁,他接到了上級召集令,將再次穿上機甲,再次深入到與外星入侵者的戰場中為人類命運而戰。
  • 經典《近地軌道防禦:遺產》登陸安卓平臺
    導 讀 不久前,Gameloft公布了重置系列第一部的《近地軌道防禦:遺產(官方名為:近地聯盟先遣隊:傳承戰記
  • 歐洲開啟「近地軌道防護盾」計劃
    本報綜合消息 由歐盟出資、德國主要負責的防禦小行星項目「近地軌道防護盾」計劃有望在未來3年評估測試,若資金充裕,會在2020年以前正式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飛彈炸毀、引力牽引和主動碰撞等多種手段,防範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
  • 對話一網CEO:近地軌道或被衛星包裹,太空垃圾需各國共治
    對話一網CEO:近地軌道或被衛星包裹,太空垃圾需各國共治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張唯 2019-11-22 07:38
  • 【安卓日報】周四:《近地軌道防禦3》射擊巨作
    導 讀 近地軌道防禦3無限金錢中文版 人類最終結束了多年的流亡生涯,回到了地球,而這時卻開始需要為了避免地球變成冰凍城市而在10個波瀾壯闊的銀河戰場上進行戰鬥!
  • 日本發射超低軌道觀測衛星:使用離子發動機 推進效率驚人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日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發射了一枚用於在「超低軌道」運行的衛星。這枚衛星使用一臺尖端的離子發動機,據說效率是噴氣發動機的10倍。這顆名為「燕」的衛星將在今後2年從最初大約480公裡的高度降至300公裡以下的高度。
  • 1.5公裡寬石頭在今天訪問近地軌道,秒速11.68公裡,潛在威脅又來
    趣味探索訊 如今的近地軌道有如一條繁忙交通軌道,可以說是備受全世界關注,因為人造衛星數量越來越多了,甚至有成群結隊衛星通過天空,給我們上演了一場又一場人造奇觀,被不少人親眼證實。隨著人類航天科技進步,未來人造衛星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然而,近地軌道上並非完全只有人造衛星和人造碎片,幾乎每天都有「不速之客」到訪,這些不速之客就是各種尺寸石頭。
  • 日美將聯合打造低軌道飛彈防禦網絡
    這些小衛星將在距離地面300到1000公裡的低軌道運行,負責監視和攔截飛彈。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9日報導,日美的方針是在距離地球更近的低軌道區域對新型飛彈展開探測和追蹤。美國的計劃是發射超過1000顆小衛星對地球實施監視,其中約200顆搭載有追蹤熱源的紅外傳感器的小衛星用於飛彈防禦。日本也將加入這一計劃。
  • 震撼 NASA發布最新近地軌道人造天體數量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ODPO統計,截止到2016年10月4日,地球近地軌道範圍內共有被監測人造天體17817個,這一數字較3個月前增長88個。其中,正在運行或已停止工作的太空飛行器4257(+15)個,運載火箭發動機及殘骸13560(+73)具。
  • 亞馬遜計劃向近地軌道發射3236顆通信衛星
    亞馬遜計劃向近地軌道發射3236顆通信衛星 2019-04-0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4月4日電 當地時間4月4日,據美國媒體報導,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計劃向近地軌道發射
  • 汽車上的裸眼3D顯示屏,身臨其境,看得更清楚!
    因為3D的立體感強,身臨其境,但必須要戴3D眼鏡才能看得清楚,裸眼3D一直現在的技術瓶頸。博世是誰?它很喜歡創新的汽車配件大佬,推出的全新的3D顯示屏有更強的立體顯示效果。汽車上有很多行車信息,從機械到液晶屏,怎麼讓信息顯示更加炫酷,3D立體感這個概念被運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