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公裡寬石頭在今天訪問近地軌道,秒速11.68公裡,潛在威脅又來

2020-05-21 趣味探索

趣味探索訊 如今的近地軌道有如一條繁忙交通軌道,可以說是備受全世界關注,因為人造衛星數量越來越多了,甚至有成群結隊衛星通過天空,給我們上演了一場又一場人造奇觀,被不少人親眼證實。隨著人類航天科技進步,未來人造衛星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然而,近地軌道上並非完全只有人造衛星和人造碎片,幾乎每天都有「不速之客」到訪,這些不速之客就是各種尺寸石頭。

1.5公裡寬石頭在今天訪問近地軌道,秒速11.68公裡,潛在威脅又來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17日,近地軌道被發現了兩顆石頭,編號分別為2020JY和2020JL1,2020年5月18日,有三顆石頭來到近地軌道,編號為2020 KW,2020 JE2和2020 HG9,2020年5月19日,有兩顆石頭到訪了近地軌道,編號為2020 KA,2020 JD2,2020年5月20日,編號為2020 KR的石頭再一次到訪了近地軌道,而今天也有2顆石頭不期而至。

對於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而言,石頭到訪近地軌道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過今天(5月21日)訪問近地軌道的石頭很是特別,這是一顆早被編號為136795 (1997 BQ)的巨石,最大寬度估計為1.5公裡,並以11.68公裡秒速向地球接近,美國宇航局專家認為「潛在威脅」已經來了,因為將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21日21:45進入近地軌道,與地球只相隔614.4萬公裡,等於16倍地月距離。

1.5公裡寬石頭在今天訪問近地軌道,秒速11.68公裡,潛在威脅又來

136795 (1997 BQ),顧名思義,是一顆在1997年1月16日發現的石頭,當然,對於136795 (1997 BQ)來說,1997年不是首次到訪,而是被科學家首次發現。從體積上來看,136795 (1997 BQ)如同一座高達1500米的高山。如果與一顆矮行星正面相撞,衝擊力或許能將矮行星瞬間瓦解。所以,在美國宇航局2020年接近地球小行星清單中,136795 (1997 BQ)成為了重要監測對象。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儘管136795 (1997 BQ)給地球帶來了「潛在威脅」,但並不代表它就會真的與地球發生碰撞,因為美國宇航局根據它軌跡數據計算出結果,5月21日21:45之後,136795 (1997 BQ)將會逐漸遠離地球,回到原點,因為它一直運行在一個軌道周期為844天橢圓軌道上,該軌道從火星軌道外小行星帶一直延伸至地球軌道內側,與太陽系的黃道面成20度夾角,與地球軌道有一相交點。

1.5公裡寬石頭在今天訪問近地軌道,秒速11.68公裡,潛在威脅又來

但讓科學家擔心的是,未來它再次接近地球的時候,會不會被地球引力捕捉,因為軌道圖顯示,每隔23.28年就會接近一次地球,一直這樣無終止地循環下去,除非與其它石頭發生碰撞。根據美國宇航局小行星累計數據顯示,136795 (1997 BQ)只能算是9120個潛在威脅之一,因為至今已經發現了9120個直徑超過140米石頭,也就是說,未來至少有9120個大型石頭無數次接近地球。更有趣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在巨大石頭到來前,有7顆小石頭率先造訪近地軌道,秒速16.94公裡
    有科學家表示擔憂,過多低軌道衛星勢必影響精密天文儀器的深空觀測,也有人認為,無非是夜空上增加一些星星罷了,有何影響。而在這個時候,多顆太空石頭靠近地球,不日將造訪近地軌道。除了這些,NASA下屬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還對到訪近地軌道太空石頭進行了監測。近日有不少媒體播報稱,4月29日有巨型太空石頭52768(1998OR2)到來近地軌道,直徑達4.1公裡。不過在此前,將有7顆小太空石頭率先造訪。
  • 小天體2009PQ1來了,NASA監測器響起警報,潛在威脅隨之而來
    ,例如2020年8月3日23:36,一顆編號為2018 BD的小行星以每秒9.41公裡速度造訪近地軌道,與地球距離只有144.768萬公裡,不過它的到來並未影響到軌道衛星,也沒有對地球生命造成潛在威脅,因為NASA預估它直徑在2.5米至5.7米之間,還沒有達到潛在威脅的標準,140米。
  • 小行星2018GY來犯近地軌道,時速34236公裡,不過NASA沒放在眼裡
    不過事實上近地軌道並非完全只有人造物,還有多顆比房子還大的自然天體時常來到在這裡,速度比子彈還快,有時一天一下子出現好幾顆,有時又好幾天才來一顆。3月10日,小行星2020EE和2020CA3先後來到地球軌道,與我們僅相隔182萬公裡,3月11日有兩顆小行星到來,名字分別為2020ED和2008UB95,3月12日也有一顆小行星來了,在接下來的13日和14日這兩天時間裡,地球近地軌道出現了難得空白期,沒有發現任何小天體。但就在今天,又有一顆小行星來犯近地軌道,距離在越來越近,不過美國宇航局沒放在眼裡。
  • 直徑200米大石頭來了,每秒與地球拉近8公裡,潛在威脅出現
    但不知道因何緣故,幾乎每天都有大石頭造訪地球近地軌道,這也許是受到地球強大引力的牽引,也許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的召喚。,分別被臨時命名為2020 RA6,2020 SA2,2020 RC7,2020 RB7和2020年SR2,2020 RA6直徑38米,0時57分進入近地軌道,與地球僅相隔1.36倍地月距離,2020 SA2直徑14米,6時23分進入近地軌道,與地球僅相隔1.53倍地月距離,2020 RC7直徑39米,與地球相隔15.40倍距離。
  • 直徑200米大石頭來了,每秒與地球拉近8公裡,潛在威脅出現
    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外,還飛行著大量其它天體,矮行星和大石頭,尤其是大石頭,數量多得不計其數,只怕要以百萬來作為基本單位,但由於太陽系直徑過大,至少有一百多億公裡,所以空間看起來極其空曠,極少見到其它天體。但不知道因何緣故,幾乎每天都有大石頭造訪地球近地軌道,這也許是受到地球強大引力的牽引,也許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的召喚。
  • 編號2020ND天體即將造訪近地軌道,天體跟蹤警報響起,JPL確定了
    不知道是受到地球引力吸引,還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牽引,幾乎每天都有小天體造訪地球軌道,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近地軌道變得更加繁忙,因為近地軌道上人造物實在是太多了,正常運行人造衛星接近2000顆,廢棄衛星約在5000至8000顆,而人造碎片可能要用百萬這個數字來統計,然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在未來幾年人類計劃發射數萬顆人造衛星。
  • 天體跟蹤警報響起,編號2020ND天體將造訪近地軌道,JPL確定了
    不知道是受到地球引力吸引,還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牽引,幾乎每天都有小天體造訪地球軌道,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近地軌道變得更加繁忙,因為近地軌道上人造物實在是太多了,正常運行人造衛星接近2000顆,廢棄衛星約在5000至8000顆,而人造碎片可能要用百萬這個數字來統計,然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在未來幾年人類計劃發射數萬顆人造衛星
  • 高樓般大小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 專家:嚴密監視預防潛在威脅
    據推測,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20—40公裡的速度一頭扎進了地球的「懷抱」。這次異常猛烈的撞擊,導致地球長時間灰塵蔽日,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此結束。和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相比,直徑為22—49米的2011ES4號小行星的確是個「小不點」。有人可能會好奇,都是小行星,為何體積差異這麼大?
  • 潛在危險!NASA:今天兩顆小行星飛過地球,最大的比籃球場寬
    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比籃球場還寬的小行星預計於周二飛過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它被認為是一顆阿波羅小行星,這意味著它環繞地球和太陽的軌道很寬。NASA指出,另一顆小得多的小行星預計也將於周二安全飛過地球。小行星2020 QG5將在距離地球289多萬公裡的地方飛過地球。本月早些時候,一顆皮卡大小的小行星飛到距離地球2950公裡以內,這是有記錄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次。直到它飛過火星,美國宇航局才發現它。
  • 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據推測,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20—40公裡的速度一頭扎進了地球的「懷抱」。這次異常猛烈的撞擊,導致地球長時間灰塵蔽日,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此結束。 和直徑在10—30公裡的小行星相比,直徑為22—49米的2011ES4號小行星的確是個「小不點」。有人可能會好奇,都是小行星,為何體積差異這麼大?
  • 又來了!一顆時速5萬公裡的隕石今晚掠過地球,NASA稱:太遠了
    最近,小行星掠過地球的事件時有發生,NASA證實,一顆時速5萬公裡的小行星將於今晚晚些時候接近地球,這顆被命名為2019UD7的小行星被鎖定在「近地軌道」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格林威治時間晚上10點28分掠過地球,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小行星將達到30109英裡/小時(48456公裡/小時)的速度,那麼對於小行星2019UD7,我們知道些什麼呢?天文學家將這顆高速運行的小行星歸類為近地天體,近地天體都是距離太陽1.3個天文單位的彗星和小行星。
  • 每日科普|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阿莫爾型小行星,以小行星1221的名字「阿莫爾」來命名。這些小行星的近日點均在地球軌道以外,介於1.017至1.3個天文單位(AU,約為1.496億千米)之間,它們的遠日點更遠,總的來說不會威脅到地球。阿波羅型小行星的命名來源於第1862號小行星阿波羅。
  • 近地軌道上太空人對著太陽開槍,子彈最終會擊中太陽嗎?
    如果在阻力非常小的近地軌道上開一槍,子彈又會飛多遠,是沿直線一直飛下去嗎?在21世紀今天,人類進入近地軌道已經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了,不用再去懷疑真假,比如經常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假如太空人在出艙太空行走過程中,對準太陽方向開一槍,那么子彈會沿直線飛下去,最後擊中太陽嗎?結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 潛在威脅接近:天外不速之客2020 DM4小行星將於4月29日再次探訪
    同時,美國宇航局(NASA)下屬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也表示這是一顆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據相關科學數據顯示:這顆小行星軌道半徑約為1.88-4.1之間天文單位,偏心率為0.45,軌道周期為2.55年,絕對星等為21.7等,現正以每秒8.7的速度靠近地球。
  • 2月15日,一顆巨型巖石將掠過地球,時速5.7萬公裡
    美國宇航局近日證實,一顆直徑近1公裡、飛行速度超過57240公裡/小時的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這顆巨大的小行星足夠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估計,任何這麼大的小行星或彗星都可能產生「世界性的影響」,如果撞擊地球,那麼將足以夷平整個大陸。這顆小行星的官方名稱為163373或2002 PZ39,被歸類為「潛在危險」的近地天體。
  • 太空垃圾成災,已構成潛在的災難性威脅
    據公開資料顯示,來自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以及歐盟等國,國際組織專家小組對處在近地軌道以下空間威脅性最大的太空垃圾進行了分析篩選,並擬制了一份太空垃圾清單。據了解,目前太空站中廢棄的這類垃圾共有16.5萬個,其中危害性極大的垃圾就有50個。
  • 最近距離3.5億公裡!小行星是怎麼找到的?
    由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1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也就是說這顆編號為281880的小行星與地球之間的最近距離超過3.5億公裡!「吳偉仁星」的軌道5公裡,10裡路,在地面看起來距離並不短,但直徑5公裡的小行星在茫茫宇宙中卻只相當於一粒微塵
  • 小行星的威脅,不管你在不在意威脅一直都在
    它的軌道與地球軌道交叉,這就是潛在威脅。2004年發現阿波菲斯時,科學家推算它的行進軌跡,認為它可能會撞上地球,雖然不會像6500萬年前的那場撞擊一樣滅絕大量生物,但也足以產生整個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響。最新觀測結果:阿波菲斯會在2029年4月14日凌晨1時半至2時半左右(北京時間)掠過地球,這個距離非常接近,屆時它看起來甚至會比部分恆星還亮。
  • 時速64373公裡每小時,這顆小行星飛掠地球,NASA:近地天體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據2020年1月12日的一則科學新聞消息,在2020年1月12日,有一顆小行星飛掠了地球。每當我們看到小行星飛向地球的消息,都想知道這顆「不速之客」會不會對我們地球造成威脅,想知道這顆小行星的一些物理性質,包括飛行速度、飛行軌道、尺寸、與我們地球最近的距離等。在當前的科技面前,很多靠近地球的小行星都「無處遁形」,一些細節會曝光在我們面前。
  • 這次不是「放空炮」,300公裡高度一擊必中,潛在對峙國家需警惕
    近日印度總理公開莫迪發表講話時稱,印度已經成功試射反衛星飛彈,在三分鐘內成功擊落了一顆高度300公裡的低軌道衛星,正式躋身「太空強國」之列。印度成為全球第4個擁有這種能力的國家,但這不會改變印度一直反對在太空部署武器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