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認知能力的提高,給地球生命帶來威脅的不再只局限於地球上的自然事件,來自外太空外的威脅不容小覷,早已被專家們確認為是一種潛在威脅,如若以地球作為中心點,你會發現周圍數億公裡範圍內存在無數小白點,它們就是被陽光照亮的近地小天體,以極高相對速度在地球附近飛行,相當於一枚枚「超級飛彈」,而地球卻在它們當中快速速度穿行。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提供數據顯示,每隔十幾個小時就會有一顆小天體訪問近地軌道,例如2020年8月3日23:36,一顆編號為2018 BD的小行星以每秒9.41公裡速度造訪近地軌道,與地球距離只有144.768萬公裡,不過它的到來並未影響到軌道衛星,也沒有對地球生命造成潛在威脅,因為NASA預估它直徑在2.5米至5.7米之間,還沒有達到潛在威脅的標準,140米。
在2020年8月4日也有兩顆小天體造訪了近地軌道,編號分別為2020 OA6和2020 OG3,分別在20:13和22:27來到近地點,和2018 BD小行星一樣,直徑沒達到標準,不會給地球帶來威脅,所以不論它與地球距離有多近,科學家也不會擔心。不過現在有一顆直徑較大天體來了,由於它尺寸已經超過了140米標準,所以成為了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備受NASA科學家關注。
據了解,這顆大尺寸天體估計直徑在84米至190米,編號為2009 PQ1,我們從編號上可以看得出這是一顆已經被發現了有11年之久的小天體,NASA公開數據顯示,2009 PQ1於2009年8月14日首次被發現,它以一個與黃道面夾角5度的橢圓軌道圍繞著太陽公轉,近日點在水星軌道附近,遠日點在火星軌道之外,與地球公轉軌道存在一個交接點,軌道周期為22個月。
2009 PQ1什麼時候來?最新數據顯示,它將在2020年8月5日16:35分造訪近地軌道,它將以13.47公裡每秒速度從322.56萬公裡的近地點掠過,潛在威脅也隨之而來,小天體監測器也響起了警報,不過大家不用擔心,美國宇航局已經算準了,它不會與地球碰撞的可能性,不過讓科學家擔心的是:2009 PQ1每隔22個月通過一次地球公轉軌道,次數多了,與地球相撞概率自然就多了。
美國宇航局是世界上跟蹤觀測近地天體最長久的航天機構,從1979年起就開始記錄近地小天體數據,截止到2020年8月1日,共記錄了23199顆小天體,其中有9213顆小天體直徑超過140米,屬於潛在威脅類別,而9213顆當中又有901顆小天體直徑超過1公裡,它們才地球生命的真正威脅,與地球相撞的後果可與歷史上的物種大滅絕相比,所以太空威脅一直存在。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