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維到十一維(下)

2021-01-18 科研圈

撰文 Margaret Wertheim

翻譯 卓思琪

審校 阿金 譚坤 金莊維


你是一隻螞蟻,爬行在細長的軟管上,卻從未注意腳下是一個捲曲的維度


 

這種數學上的契合簡直像是魔法,但是問題在於新增的維度似乎不能找到現實中的物理對應。在廣義相對論中,第四個維度是時間。在卡盧扎的理論中,第五個維度你指不出,看不到也摸不著。甚至愛因斯坦也對這種空靈的創意感到踟躕——它是什麼?它在哪裡?

 

1926 年,瑞典物理學家奧斯卡·克萊因(Oskar Klein)用略帶魔幻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想像你是一隻螞蟻,生活在細長的軟管上。你可以沿著軟管表面來回奔跑,但卻從未注意過腳下其實有一個捲曲的維度。只有當螞蟻世界的物理學家用功能強大的螞蟻顯微鏡觀察時,才能看到這個微小的維度。根據克萊因的說法,我們四維時空中的每個點都有一個額外的空間,而這樣的空間太小了,我們觀察不到。因為它比原子還要小許多個數量級,這也怪不得我們迄今都沒發現。只有當物理學家擁有超強粒子加速器時,才有希望觀察這樣微小的尺度。

 


震驚過後,物理學家們被克萊因的想法所吸引,在 20 世紀 40 年代,物理學家苦心鑽研其中的數學細節,並將它融入到量子理論中。不幸的是,新維度實在過於微小,我們無法想像應該如何用實驗去驗證。克萊因計算出,這個圓環的直徑只有 10-30 釐米,而一個氫原子的直徑是 10-8 釐米,所以我們談論的是比最小的原子還要小 20 多個數量級的東西。就算在科技相對發達的今天,我們也無法實現對它的觀測。因此,這個想法逐漸被人遺忘。

 

不過,卡盧扎並沒有輕言放棄。他依舊相信他的第五維度,相信數學理論的力量。所以他決定自己進行實驗。他用學遊泳來驗證理論的重要作用。卡盧扎不會遊泳,所以他先詳盡地閱讀了遊泳理論,當他覺得吸收了足夠的理論知識之後,就和家人一起去海邊,直接跳進海裡,嘗試遊泳並取得成功。在卡盧扎的想法中,遊泳實驗維護了理論的有效性。雖然他活著的時候沒能見證第五維取得勝利,不過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弦理論家讓高維空間的思想起死回生。

 

20 世紀 60 年代,物理學家發現了另外兩種自然作用力,都是在亞原子尺度上發生作用。它們被稱為弱核力和強核力,影響某些放射性衰變,並將夸克捆綁在一起形成質子和中子。在 20 世紀 60 年代後期,隨著物理學家開始探索弦論(弦論假設粒子就像在空間中振動的橡皮筋),卡盧扎和克萊因的想法又回到了科學家的視線中。理論家們逐漸開始思考,新發現的兩種亞原子作用力是否也能用時空幾何來描述。

 

事實證明,為了包含這兩種力,我們必須在數學描述中添加另外五個維度。沒有理由事先規定必須是五個;而且我們的感官也無法體驗這些額外的維度,它們只是存在於數學中。所以,最終我們得到了弦論的十個維度。這裡有四個較大的時空維度(用廣義相對論來描述),再加上六個「緊緻」的維度(一個用於產生電磁力,另外五個用於產生核力)。它們全都捲曲在一個非常複雜、細密的幾何結構中。

 

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耗費大量精力來研究這個微型空間所有可能的形狀,以及哪些可以在在現實中實現(如果有的話)。這些形式的專業名稱是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它們可以存在於任何的偶數維中。這些精細的、非凡的形式能將多維空間進行抽象分類。高維空間的二維切片(我們能夠給出的最直觀的呈現方式)看起來就像是病毒的晶體結構。

 

一張卡拉比-丘流形的二維切片(圖片來源:Courtesy Wikipedia)

 

描述 10 維弦論的方程有很多。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數學家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證明:如果我們從 11 維的角度出發,可以對弦論做出些簡化。他把這個新理論稱為 M 理論,而且對 M 的含義表示保密。人們通常認為 M 代表「膜(Membrane)」,但也有「矩陣(Matrix)」,「大師(Master)」,「神秘(Mystery)」和「怪物(Monster)」的說法。

 

我們可能只是身處在眾多宇宙中的一個,在五維空間的更廣闊舞臺上,每個宇宙都是獨立的四維泡泡

 

至今為止,我們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這些額外維度的存在——我們仍然在夢想著接近一個我們尚未能造訪的微觀世界。但是,弦論對數學本身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最近,一個 24 維的弦論版本表明,幾個主要的數學分支之間存在著意想不到的聯繫。這意味著即使弦論不能在物理學中被成功證明,它也能為純理論科學帶來豐厚的回報。在數學中,24 維空間相當特殊,在那裡能見證奇蹟的發生,比如將一堆球面優雅地打包進行描述——儘管現實世界不可能有 24 個維度。對於我們熱愛的這個世界,大多數弦論學家相信 10 個或 11 個維度就足夠了。

 

弦論中有一個方向值得關注。1999 年,麗莎·蘭德爾(Lisa Randall,第一位在哈佛任職的女性理論物理學家)和拉曼·桑德魯姆(Raman Sundrum,印度裔美國粒子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描述的宇宙尺度內,可能還有一個額外的維度。根據他們的「膜(brane)」理論(brane 是 membrane 的縮寫),我們通常所說的宇宙可能嵌在一個更大的五維空間中——一個超級宇宙。在這個超級宇宙中,我們可能只是身處在眾多宇宙中的一個,在五維空間更廣闊的舞臺上,每個宇宙都是獨立的四維泡泡。

 

我們難以驗證蘭德爾和桑德魯姆的理論。然而,這個想法類似於現代天文學發展之初的情形。500 年前,歐洲人覺得想像我們這個世界以外的物理「世界」是不可能的,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在太陽系之外,宇宙還有著數十億的行星在圍繞著數十億的恆星。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的後代能找到數十億個宇宙存在的證據,而且每個宇宙都有自己獨特的時空方程。


 

理解空間的幾何結構是科學上標誌性的成果之一,但物理學家可能已經走到了這條路的盡頭,因為事實證明,亞里斯多德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可擴展的空間」這個概念確實存在邏輯上的問題。相對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它所描述的空間可不是我們探尋的終點,因為它無法應用到量子層面。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物理學家嘗試著將對宇宙層面的空間理解和量子層面上所觀察到的現象結合在一起。儘管沒有成功,但他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這種結合需要新物理的出現。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他用餘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試圖「從空間和時間的動力學中構建所有的自然法則,將物理問題簡化至純粹幾何學」。正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院長羅伯特·迪克格拉夫(Robbert Dijkgraaf)所說:「對於愛因斯坦來說,時空是無盡的科學研究對象中最』底層』的課題。」就像牛頓的世界圖景一樣,愛因斯坦把空間作為存在的重要基礎,一切事件發生的舞臺。然而,在量子性質主導的微小尺度上,物理定律告訴我們:我們習以為常的空間,也許並不存在。

 

一些理論物理學家近期提出一個新的觀點:空間是一些更加基本的東西的外在表象,就像溫度是分子運動的宏觀表象一樣。正如迪克格拉夫所言:「當下的觀點認為,時空不是起點,而是終點。它是從量子信息複雜性中湧現(emerge)出的自然結構。」


 

加州理工學院的宇宙學家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l)是新觀點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最近表示,經典空間不是「自然結構的基礎部分」,我們錯誤地給四維、十維或十一維賦予了特殊的狀態。之前迪克格拉夫將空間與溫度做了類比,這裡卡羅爾則讓我們考慮「溼度」:當大量水分子聚集在一起,我們會感到潮溼。但沒有人說水分子是溼的。只有當你周圍聚集了大量水分子時,溼度才會成為一種性質。同理,空間是從量子層面上更基本的東西湧現出來的。

 

卡羅爾寫道,從量子的角度來看,宇宙在一個超過 10(10 ^ 100) 維度的數學區域中演化。這個數字大得難以想像,它遠超過已知宇宙中的所有粒子的總數。然而,在數學空間中,它們每一個都是獨立的維度,能夠用量子方程描述;每一個維度都是宇宙自己可支配的新「自由度」。

 

從一維到十一維,甚至更高維,就算笛卡爾也會震驚他的想法能發展到今天的地步,「維度」這個簡單的詞彙竟然包含了那麼多令人眼花繚亂的複雜內容。


從一維到十一維(上)回顧:

· 「現實世界」的結構由神學和哲學問題演變成了幾何命題

· 維度成為了純粹的概念符號,它不再需要和物質世界聯繫在一起


原文連結

https://aeon.co/essays/how-many-dimensions-are-there-and-what-do-they-do-to-reality


閱讀更多



內容合作請聯繫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相關焦點

  • 一維到十一維空間圖解 二維空間是一維空間的延展
    科學家們把所有的維度共分為一維到十一維,每一維度都對應著不同的生活狀態,不同的認識和感知。一、一維空間因為空間是一個點組成的單一直線,處在一維空間的生物,只能沿著這一條單一的直線一直往前走。二、二維空間二維空間是一維空間進行延展,二維空間就是兩條相交的直線所表現出來的平面,在二維空間的生物,可以在整個平面上進行移動,但是不能夠進行上下移動。
  • 很燒腦,簡單理解從一維到十一維空間
    屬性與特點:一維空間有長度,沒有寬度和深度。實踐與感覺:假如一個螞蟻從這個點爬到另外一個點,那麼這隻螞蟻只能離第一個點越來越遠,而離第二個點越來越近。也就是說這隻螞蟻的感覺只有前面和後面。第二維:面。
  • 拓撲分類:一維定域磁群下的新型拓撲超導態
    不同的對稱群可以保護不同的拓撲物態,因此在各種對稱群下對拓撲物態進行分類是發現新型拓撲物態的重要一步。 受定域磁群保護的一維超導線的拓撲分類
  • 拓撲分類:一維定域磁群下的新型拓撲超導態 | NSR
    不同的對稱群可以保護不同的拓撲物態,因此在各種對稱群下對拓撲物態進行分類是發現新型拓撲物態的重要一步。受定域磁群保護的一維超導線的拓撲分類 如上表所示,一維磁群獨有的不改變格點位置的磁操作包括MxT、C2T、C4T、C6T。
  • LabVIEW創建一維數組
    一維數組是最基本的數組,多維數組是在一維數組的基礎上創建的。一維數組的創建過程如下。  (1)創建數組框架。在前面板窗口控制項選板中選擇控制項「新式→數組、矩陣與簇→數組,置於前面板窗口的空白處,如圖1所示。
  • 從一維到五維空間
    一維空間零維已經存在了一個點,我們再畫一個點,兩點之間連一條線一維空間就這樣誕生了!我們創造了空間!一維空間只有長度,沒有寬度和深度。也有人形象的比喻:一維空間是植物,它看不到螞蟻;二維空間是螞蟻,它看不到人類;三維空間是人類,人看不到鬼;四維空間是鬼,鬼能看到人,但無法變回人去改變過去和未來。五維空間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低維度生物不能意識到高維度空間發生的事情。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感覺自己在同一個空間裡。
  • 纏論的一維空間(一)
    市場價格運動到底是幾維,說實話,無論是一維,二維,還是三維,都是不同的精度而已,不同倍數的放大鏡而已。在我眼裡無論二維還是三維,都是一維的,換句話說,是給市場價格運動做減法,複雜的看不來,一維的肯定能夠看得明白。一維空間的內容,是最簡單,卻是最難弄明白了,除非經過常年觀察統計總結。
  • 一維表、二維表那些事
    像下面左圖這種僅需通過單行就能確定數值的,被稱為一維表。最早接觸一維表的,是那些資料庫從業者,因為一維表大都是系統自動生成的。但凡從系統裡導出來的表,不管是XLS還是CSV,都是一維表樣式換句話說,一維表是符合資料庫設計規範的——資料庫設計規範是一套參考體系,在技術世界裡不分國界地沿用了超過三十年
  • 一維彈性碰撞
    感謝感謝感謝:麻省理工學院Walter lewin教授分享的課程一維彈性碰撞作者:李建海Walter lewin教授的實驗直接證明:不管是彈性碰撞還是非彈性碰撞,mv是守恆的,定義mv為動量,稱為動量守恆;在彈性碰撞中,mv2亦守恆,定義mv2 /2為動能,稱為動能守恆;而非彈性碰撞中動能並不守恆
  • 一維納米材料光學可視化研究獲進展
    納米材料按照其形貌可以分為零維、一維、兩維以及三維納米材料等。其中一維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等由於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便於構建多級結構等優勢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一維納米材料的研究中,最關鍵而同時又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在於如何製取、操縱和應用具有完美結構的單根一維納米材料,從而充分展示其優異性能。
  • 論證N+1維空間=N維空間+一維空間+R
    這個公式進行推演,利用類推類,N維空間=N-1維空間+一維空間+R;N-1維空間=N-2維空間+一維空間+R,直到二維空間=一維空間+一維空間+R,得出N+1維空間=(N+1)一維空間+NR。N維空間與一維空間的關係通過公式推演就直接體現出來了。兩個一維空間之間連接一個R。通過這條公式得到不同維度的空間關係,就是論證這條公式的意義所在。
  • 可拉伸性一維柔性電子器件首篇綜述
    Qu等人通過熱拉伸法製備出數百米長的超彈性導電紗,該導電紗不僅能承受500%的高應變,而且在高應變下還能有效地保持導電紗的電性能(圖3l),該方法有望幫助製備多材料、多功能彈性紗線,是製備可拉伸導電紗的領先技術之一。
  • 《一維》開幕大學生電影節 呂樂首嘗微電影
    《一維》開幕大學生電影節 呂樂首嘗微電影 由中國優酷出品的微電影《一維》作為第二十屆大影節的開幕影片,這也是《一維》繼香港首映後首次與內地觀眾見面。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自1993年創辦以來,秉承「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的宗旨,迎來第二十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一直是發掘和培養電影新人的搖籃。本屆大學生電影節除了主競賽單元外,還分設大學生原創影片大賽、大學生主持人大賽、大學生影評大賽、微電影精品大賽等不同的單元。
  • 一維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管習文、博士研究生何豐、研究員姜玉鑄與中科院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美國萊斯大學教授Randy Hulet和浦晗合作,通過量子可積系統理論,得到一維超冷費米氣體獨特的分數化準粒子和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的精確結果,並給出實驗驗證該一維多體物理現象的具體方案,在低維量子多體普適規律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一維空間到十維空間
    從一維空間到十維空間,你看得懂嗎?如果你的認知還停留在三維世界,那就大大的無知了!零維:點一維:將點連接形成線(長度)直線,具有單向性,就像數軸二維:將一條線穿過一維中的線(一維空間中的分支或重疊)形成寬度(平面)三維:生存空間 長 寬 高(立體)曲折的二維空間,將二維空間形變,使之擁有高度(面的對摺)形成三維四維:時間,很簡單,也就是說宇宙中存在時間和空間
  • 關於一維表,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經常強調一維表的易用性,也時常有人問我,什麼是一維表,為什麼要轉為一維表呢,這篇文章就來幫你梳理清楚並告訴你如何將二維錶轉化為一維表。為什麼要轉為一維表二維表更符合我們日常的閱讀習慣,信息更濃縮,適合展示分析結果,但作為源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時,就需要一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