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陪娃去泰國讀書:圓夢學校和房子,糾結散養還是打雞血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海外掘金

◎作者 | 江曉川

◎編輯 | 楊顥

◎來源 | 稜鏡(lengjing_qqfinance) 已獲授權

1

早晨七點半,小錢安頓好不到兩歲的小兒子,出門送五歲的大女兒去幼兒園上學。進入11月,泰國南部海濱勝地普吉島依舊炎熱,雨季仍在延續,但小錢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四季如夏的氣候——從大女兒上幼兒園開始,小錢和家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快三年。

三年前,小錢和丈夫離開北京,輾轉多地後最終帶著孩子在普吉穩定下來,成為海外國際學校「求學大軍」的一分子,並開始了與此前截然不同的生活:小錢當上了全職太太,專注在孩子身上;丈夫多數時間陪讀,再時不時飛回中國打理生意。

普吉島上城市建設簡陋,沒有熟悉的淘寶網購和外賣平臺,生活圈子又與當地人相對區隔,這都讓小錢這種在繁華都市住慣了的中國人覺得日子有些平淡;但遠離升學壓力和空氣汙染,女兒在普吉國際幼兒園裡「自然成長」的狀態讓小錢覺得還是很值得。

此時,在普吉島的另一角還住著老王和他正在上初三的兒子,他們同樣來自北京。結束了在美國公立學校初中一年級的學業後,老王兒子轉學到了普吉的國際學校。老王對這個決定很滿意:兒子的課業難度降低,體育活動增加,「偏素質教育的東西更多」。

泰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僅2016學年,共有大約5.1萬人在該國接受各種層級的國際學校教育,超過6成在首都曼谷;其中有1.1萬人讀幼兒園,2萬人讀小學,1.7萬人讀中學;另外還有2000多名即將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

泰國教育部沒有公布基礎教育階段國際學生的國籍佔比,但高等教育階段的數據或可用作參考:已有的數據顯示,僅2011-2013年,中國連續佔據泰國高等教育生源地榜首。

相較於英美這樣的傳統留學大國,以及中國本土的國際學校,泰國的國際學校要便宜得多,也為對下一代有著多元化設計的中國新中產階層提供了更多選擇。

雖然目前暫無更新的數據,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到來,泰國國際學校受歡迎程度還在增長。當地媒體《曼谷郵報》這樣描述不斷潮湧向泰國的中國人:「他們到泰國來退休,學習,掙錢,或者把這裡當成更進一步冒險旅程的一個『航點』。」

2留學路:從歐美轉戰泰國

說起來,小錢帶孩子到普吉上學,還是件機緣巧合的事。

2014年,小錢到泰國旅遊,認識了已經帶孩子在當地上學的朋友,同樣來自中國。「他們熱情邀請我參觀他們孩子上的國際學校。」不過,那時候小錢「完全沒動這個心思」,畢竟孩子還太小,「女兒才一歲半」。

2016年冬天,人們的注意力都在國內糟糕的空氣上。「孩子大一些了,想去戶外活動。一看空氣指數三四百,我不同意孩子出門,但孩子不明白為什麼。她很難過,我也很難過。」後來,為了幫女兒尋一個合適的幼兒園,小錢在家附近轉了又轉,「沒有一家讓我覺得很舒服,很放心」。

那時她碰巧懷上第二個孩子,也在猶豫要不要出國生。於是,丈夫鼓勵她:「去(國外)看看,反正幼兒園隨時換,不好還可以回北京。」

泰國不是小錢的第一選擇,她帶著女兒去的首個地方是加拿大。2017年5月,小錢到達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婁,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給孩子辦理了幼兒園入學手續。

但加拿大寒冷的天氣,把這位在北京打拼十多年的南方人搞得措手不及。「我早習慣了北方的冬天,但到了蒙特婁,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冷——我們五月份到的,外邊還時不時在飄雪,下凍雨」, 「因為冷,也出不去,女兒每天都流著鼻涕」。

去泰國的想法再次浮現在小錢頭腦中——普吉以椰林和海灘著名,氣候要暖和得多。她想起此前參觀過的國際學校,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部教育,「印象還不錯」。更重要的是,泰國比北美要近得多,「從北京到普吉六個半小時飛機,時差也就一小時,方便跟國內聯絡」。

儘管泰國的教育整體並不比中國發達,但它確是亞洲最早引入國際學校體系的國家之一。根據泰國教育部2015學年的數據,全泰國大約有160所基礎教育階段的國際學校,六成位於曼谷,共有教師約6800人。行業組織泰國國際學校協會說,其會員學校有128所。

同時,與中國的國際學校類似,泰國國際學校也教授俗稱「A-level」的英國高中課程、美國大學預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AP)以及國際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小錢女兒所在的班20個人不到,還真有點小聯合國的意思,孩子來自泰國本地、美國、加拿大和北歐等。「很多人來普吉旅遊,然後留下來長住,外來人口特別多。」

與小錢類似,此前泰國也並非老王的首選。初一那年,孩子在美國德州休斯敦的公立中學度過。剛到美國,孩子不適應,加上「美國治安不好」,又存在校園霸凌,讀完一年後匆匆轉學到泰國。

去泰國前,老王也曾考慮幫孩子轉學到希臘、西班牙,或者馬爾他等歐洲國家。「但這些地方辦理周期比較長,怎麼都得一年多」,上中學可不比幼兒園,中斷學業並不明智。加上「之前也有親友在泰國,比較知根知底」。

更重要的是,孩子上學的事兒變數大,泰國相對低廉的費用,讓家長們有了更靈活的調整空間。小錢說,如果孩子不適應海外生活,要回國的話,「折騰這一趟的花費,也比去蒙特婁或者紐約便宜得多」。

3高性價:房子學校兩不誤

「性價比最高!」

被問及為何沒有選擇同在東南亞的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時,小錢脫口而出。比如新加坡,小錢女兒目前就讀的學校同樣在那裡也有個分支,學費就要貴得多,而且光舊校區的學生就有6000多人。

對於馬來西亞等國家,則還要考慮宗教等問題。相比而言,「泰國人佛系,更加溫和」。

經濟學及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 CEBR)在2015年底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泰國國際學校的學費平均比幾個亞洲地區中最貴的新加坡低了大約20%,約合每年13萬人民幣——比馬來西亞貴,但比中國香港和印尼便宜。

顯然,這份報告沒有將中國內地的學費狀況考慮在內。無論是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的小錢,還是孩子已經上中學的老王,每年付給泰國國際學校的學費都在大約10萬元。跟泰國當地普通教育比起來,「肯定算貴的」,但作為國際學校,與中國國際學校動輒20-30萬的開銷比起來,「算是便宜太多了」。

國內一位家長告訴《稜鏡》,2019年其為在國際學校讀四年級的孩子交了30萬學費,「不包括午飯錢,如果用校車還得交校車費」。通常情況下,學費按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等不同階段遞增,另外「每年也有一些自然增長的幅度」。

而小錢也告訴《稜鏡》,女兒當年在北京讀國際幼兒園的學費已經是每年18萬了,到了普吉,算是打折了近一半。

另外,國內還有些國際學校並不錄取中國國籍的學生,想要在這些學校入學,除了高昂的學費外,還得家長多想辦法,幫孩子一塊辦理移民,以外籍公民的身份申請入學,這無疑又提升了入學的門檻。

小錢所說的性價比,除了學費,還有房子等生活費用:「房子比北京便宜多了,人民幣六七千能租到帶花園的獨棟別墅。」

之前為了孩子去美國上學,老王賣掉了北京三環內的一套「大三居」,在資金上做足了準備。不想孩子美國留學並不順利,於是,這些錢應對在泰國的花銷綽綽有餘。剛剛,老王就在普吉買了一套配有花園和泳池的別墅。

儘管老王沒有透露別墅的價格,但了解行情的人對《稜鏡》透露,相比國內一線城市的房價,普吉的別墅異常便宜——最低100萬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在北京城裡買套偏僻的一居室都有難度。

事實上,目前專注做泰國留學業務的中介並不多,多數情況下是房產中介幫忙牽線,把國際學校當做配套,目的是賣掉學校周邊的房子。

房產中介機構提供了更豐富的信息:在普吉,酒店式公寓的單價在每平米3萬左右,35平米左右的開間或者小一居總價約在120萬人民幣,如果是樓層高一些的海景房,價格還會再高些;頭幾年,開發商也提供大約每年7%收益的包租服務。

而在曼谷,人們能夠選擇的房屋總價空間更大,從70萬到150萬人民幣不等,根據所處位置和大小決定。中介機構的信息說,2018年以前,還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地產,低到30萬起步,「50-60萬可以有大把選擇,但現在價格都上去了」。

「曼谷畢竟是首都,各種資源都更豐富,」地產中介工作人員對《稜鏡》說,「在這裡買房的人要麼為了孩子上學,要麼把海外房產作為資產配置,差不多有個每年5%的穩定收益,不太考慮度假的因素。」

4去與留的糾結

小錢注意到,自己僅在普吉的這三年,周圍帶著小孩的中國住客就越來越多。「一看就知道不是旅遊的,再一問,都是來讀書的。」這幾年,前來諮詢小錢泰國讀書申請的朋友也不少。

「(增長)非常明顯,而且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小。」她說。

而網上流傳、未經證實的一組數據顯示,在目前清邁的國際學校裡,中國學生大約有1000多人。

很多家長如同小錢一樣,除了性價比,還看中這裡的氣候環境。「好幾個北京來的小朋友,之前嚴重上呼吸道問題,說來了以後,藥都停了。」

當然,小錢這樣80後家長,替孩子選擇國際學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逃離國內升學壓力。

現在,小錢對孩子的「自然成長」很滿意,「沒有任何人迫使她,給她壓力」。她回想起此前在北京面試幼兒園的狀況:「整個環境很緊張,有些家長一定要孩子做點什麼,來博得關注:讓孩子搭個積木,畫個畫。」小錢並不認可這樣的成長路徑,「這麼做特別刻意,不是在為孩子做什麼,而是在取悅大人。」

老王孩子入學後開始讀初二,「一半的時間都在打籃球、踢足球」。老王也很滿意兒子現在的狀態,「學業沒那麼累,老師和孩子相處也不錯——泰國的國際學校也強調孩子要放鬆。」所以,儘管依舊有學業成績的排名,但「國際學校的教學相對要簡單些,初三的數學難度相當於北京學校初一」。

這種鬆弛的狀態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學業能力?老王對此一點不擔心,「學業水平是一種選拔手段」,泰國國際學校的學生評價體系與海外接軌,能幫助學生順利對接海外大學的教育資源,學業水平的重要性往往抵不過健全的人格、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當年學了那麼多物理化學,如果不做相關行業,還能用多少?」老王問。

但不是所有家長都有如此放鬆的心態。常駐深圳的跨境留學顧問張強說,有些家長本身「很在意學業,去了這類學校又抱怨人家太輕鬆,自己也是兩邊倒」。這種情況下,也有家長選擇再次回國,投奔國內的基礎教育體系。

另外,儘管國際學校學業壓力更小,但一直讓孩子「放飛自我」卻是個誤會。「無論哪種體制,英式美式或IB,國際學校的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都不難,高中以下很多課外活動」,張強提到,不同階段有相應的要求,「到了10-11年級,後續申請大學時也要拼成績,衝刺高分也不容易」。

「沒有好記錄的學校,家長一般不會選;資質一般的孩子,又進不了真正好的學校」,張強說,「(好學校)入學考試是不容易的。」

小錢女兒上的是幼兒園,對學業幾乎沒有要求,「學校會提供申請籤證的文書列表,你按照條款提交文件就可以」。中學對學業的要求要高些,申請時得附上成績單,老王孩子入學前,還接受了面試和筆試,「如果英語口語不達標,還得上學校開的預科補習班」。

事實上,選擇學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泰國有大約160所國際學校——這些學校收費有高有低,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除學費之外,一份擇校指南還列出了眾多得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課程體系、學校認證、地理位置、師資力量、辦學規模、課外活動,以及宗教事務。

對於從幼兒園就選擇了泰國的小錢來說,此前立下的隨時「回去」的目標可能也不太好實現了。「來的時間短還好,時間長了就回不去了,跟不上國內進度了。」她說,「我們學校有來了一個學期就離開的中國家長,因為覺得學校不教東西。」

讓家長們糾結的,還有家庭關係。通常情況下,如果經濟狀況無法支撐夫妻二人共同陪讀,那麼陪讀一方通常是媽媽。她們多數放棄了事業,與仍在國內全職工作的丈夫分居。這一方面可能影響到夫妻關係,另一方面「孩子也沒法在父母的共同陪伴下長大」。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戳一下「在看」,你離財務自由又近了一步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裡的那些正能量,是給自己打雞血還是給別人打雞血?
    近半個月來,一直處於廢柴狀態,身體和心理的能量值都為負數,不想充電,不想改變,沒有安排,就這樣隨心所欲的活著!往常,每天都會5點30起床,冥想、做早餐、閱讀,最重要是把這些事情都記錄下來發一兩條朋友圈。每天會收到很多點讚和評論,這時候往往會特別滿足,有存在感!
  • 為什麼中產階級躲不開雞娃的命運?耶魯教授:還不是因為不夠富....
    我們既不想讓孩子被補習和課外班壓得喘不過來氣,又不希望將來需要的時候他們沒有技能和特長。 到底是放手,還是死抓,很多父母卡在中間左右為難,不禁感嘆還是「過去好」: 過去沒有補習班、興趣班的時候,孩子雖然沒有什麼選擇,想上好學校只能好好努力、認真讀書,但道路是清晰、明確的。
  • 比歐洲還有新加坡日本,中國都划算的國家學校,泰國國際學校……
    7月是國內中考和高考的日子,看到為了中高考而拼命補習的孩子們,我很慶幸2年前把女兒送到了泰國入讀國際學校的決定。身邊的好友一直在問,為什麼要選擇泰國而不選美國,英國?其實最開始想要送孩子去海外讀書的時候,並沒有想好選哪個國家,只是一心想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想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
  • 雞娃、牛娃、青娃……拼娃的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幾個網絡熱詞自行體會一下:雞娃:北上廣深中產家庭流行的教育方式,「虎媽」「狼爸」打雞血式養娃。不停給娃安排各種學習、培訓班等。牛蛙:特長拔尖的娃。比如,英語很棒叫英牛;奧數棒就叫奧牛。英語、奧數都很強?恭喜你,英奧混血牛。
  • 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派牛聽聽讀書牛3.0來解放父母吧!
    最近剛入手了一臺牛聽聽,基本雞娃界人士都能聽到牛聽聽的大名。因為聽說它能帶著娃讀繪本、能英語啟蒙、還能跟娃玩遊戲,而我陪孩子的時間著實有限,也無法像艾賓浩斯曲線那樣精準地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記憶,和遺忘做鬥爭。
  • 購買泰國公寓前,給你幾點實用建議
    這個月,因為泰國房產稅的事,整個行業都熱鬧了。雖然現在還不能入境,但泰國投資買房的風一直沒停過。很多朋友都表示,在疫情結束後去泰國看房,因此在這想給一些朋友幾點建議,希望對你們買房有幫助。1、多考慮曼谷。曼谷人口1500萬左右,和廣州差不多(廣州2019年人口1530萬多)。
  • 反對「雞娃」,逃離內卷,在泰國就能實現中國家長的「教育自由」?
    文/戚夢穎這是魚太太和兩個孩子在清邁度過的第五個冬天。2016年11月,魚太太和丈夫賣掉海南瓊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帶著5歲和1歲的兩個女兒,舉家奔赴清邁。孩子們也在清邁的國際學校,開始了她們的海外求學之旅。最近幾年,在泰國的曼谷、清邁、普吉、芭提雅等地,像魚太太這樣的中國家庭越來越多。
  • 教育到底該喝雞湯還是打雞血?或者勾兌?做父母太難了
    作為堅定的「雞娃」派,7月21日(周二),我邀請了另一位「雞娃達人」、武漢大學法學博士張穎,一起討論教育孩子是該灌「雞湯」還是打「雞血」?下面看看我們的雞娃大比拼吧。 01怎樣才算雞娃? 雞娃是一個網絡語,意思是在教育中不斷地給自己和孩子打雞血,寄望孩子這代比自己這代強,至少不能比自己差。
  • 他們聚焦教育扶貧,助貧困學子圓夢大學
    感謝你們六年來對我的資助和關懷,在大學期間我一定發奮讀書,力爭取得優異的成績,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美雲,你在學校安心學習,努力提升自己,我和支部的叔叔阿姨一定會繼續支持你完成學業的。」9月18日上午,貧困學子張美雲與民盟永州職院一支部盟員彭路老師通電話,和她一起分享進入大學生活的喜悅之情。
  • 泰國·清邁|泰國風情+原始部落探秘+大象保育中心+國際學校交流
    調查泰國風土人情 丨 體驗泰式美食 家訪清邁原始部落丨勇氣增值:原始叢林穿越 體驗大象鏟屎官丨泰國國際學校交流 尋訪泰國工匠學技藝丨思考人與動物相處模式 >領略泰國草本植物文化 丨 領悟泰國深厚的文化信仰這個寒假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泰國探險?
  • 希望孩子好,不能一味「打雞血」
    近幾年,「雞娃」成為大城市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給孩子「打雞血」。這種不斷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以及課外班、興趣班,不停讓孩子去拼搏的行為被家長們喊作「雞娃」。
  • 如果你的生活很喪,就去考研培訓班感受下鬼畜打雞血
    如果你的生活很喪,就去考研培訓班感受下鬼畜打雞血 作者:有間大學 發布時間:
  • 王小波 | 打雞血
    當時我以為那家醫院已經關了門,把房子讓給了禽類加工站,這些人等著加工站的人幫他們宰雞。誰知不是的,他們在等醫院的人把雞血抽出來,打進他們的血管裡。據說打過雞血之後,人會變得精神百倍,返老還童。排隊的人還告訴我說,在所有的動物中,公雞的精神最旺,天不亮就起來打鳴,所以注射公雞血會有很神奇的作用——但我不明白起早打鳴有什麼了不起,貓頭鷹還整夜不睡呢。
  • 薦讀丨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也許讀書這個行為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它提供給我的,卻是一份內在的精神滋養。它讓我活得足夠陽光和積極,無論白天的工作多忙多累,也擁有治癒自己的能力。它也讓我活得足夠堅韌和勇敢,無論遇到什麼煩惱和困擾,也不會感到悲觀和絕望。它更讓我活得通達和智慧,無論面對任何重要的抉擇,也很少會去抱怨和糾結。
  • 泰國「白龍王」周欽南辭世 曾預言東南亞大海嘯
    這讓我不由得眼前彷佛出現很多場景,來自泰國的明星,以及東南亞的一些明星,是否也是白龍王的善男信女呢?只是香港人,一直信奉風水與吉祥,而香港娛樂圈,更是將開機出境等認同為機緣福報罷了。  白龍王,請一路走好!您可以在另一個世界為梅豔芳、張國榮等明星們繼續看禍福人生了。
  • "地質女生"考上地質大學 想自己賺錢去讀書/圖
    當時,本報記者對賀毛鳳一家的情況做了報導,省地質中學校長周林生知道後被深深打動了,學校作出決定:接收賀毛鳳就讀並免學雜費、書籍費、辦學費等一切費用,直至她高中畢業。    這一幫就是7年。從賀毛鳳讀小學六年級到高中畢業,學校的幫助從沒間斷過。    上高一時,賀毛鳳父親的病情惡化,沒多久就去世了。
  • 你在糾結去泰國要帶什麼衣服嗎?
    但是有一個地方,簡直是入門級出境旅遊遊客的首選,這就是泰國。你可以和很多當地人用中文聊天,可以買到相對不貴的機票,更別說泰國那麼多美味的熱帶水果、富有文化特色的皇宮廟宇、別有風情的海灘風光、讓人放鬆身心的「馬殺雞」等等。
  • 放假在家看娃太累了,臨開學才明白,想要看娃輕鬆只需這一招
    放了三天假,在家看倆娃累得東倒西歪,中午娃還鬧騰不睡午覺。明天就要開學了,今天才明白,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方法對了事半功倍,只用這一招,看娃很輕鬆。有沒有同款媽媽感到孩子放假在家,比上班甚至加班還累。學習、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吃喝拉撒睡,小孩子喜歡粘著媽媽。可媽媽還有許多家務活或者工作要做,難道只能丟給孩子一部手機讓她看嗎?
  • 中國與泰國的差距有多大?看到泰國的農村,終於明白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很多人都選擇去旅遊來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因為每個地域,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獨特風景,所以有很多的中國有人就會選擇出國旅遊來體驗其他國家的獨特風景。我們國家的很多人可能就會選擇去泰國遊玩,尤其是在這個冬天裡,因為泰國那裡的氣候相對比較起來,是比較溫暖的,因為他們一年四季都沒有冬天。很多的人都會選擇去泰國避冬,因為那裡確實是非常的溫暖,而且環境也挺好,還可以遊泳。
  • 我在泰國小島的詭異經歷
    【佛牌圈  一個簡單而有影響力的泰國佛牌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