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
(埃塞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
去年(2019),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據悉,諾貝爾委員會之所以選擇阿比,是因為他在2018年上任最初幾個月所做的工作,包括在一個高壓時代後實行民主改革,釋放政治犯,放鬆媒體管制,特別是解決了與鄰國厄利垂亞曠日持久的邊境衝突。
但在11月初,阿比下令對提格雷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和空襲,只因為該地區的領導人違抗他的命令,舉行了一場原本因疫情取消的選舉。隨著戰鬥升級,難民湧入鄰國蘇丹,阿比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切斷了與該地區的通訊。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的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Abiy Ahmed),才過一年就暴力鎮壓了提格雷地區,讓這個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面臨陷入災難性內戰的風險。
胡安·曼努埃爾·桑託斯(Juan Manuel Santos)
(胡安·曼努埃爾·桑託斯)
2016年,時任哥倫比亞總統的桑託斯因致力於與左翼遊擊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Revolutionary Armed Forces of Colombia,簡稱FARC)和解,「為結束該國長達50多年的內戰做出堅定努力」而受到表彰,同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而就在宣布獲獎的前幾天,哥倫比亞人民在全民公投中以微弱優勢拒絕了和平協議,這讓桑託斯大為尷尬。雖然和平協議最終在該國議會獲得通過,但據悉,最近的事態發展表明,該國正再次陷入衝突。
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右一,歐巴馬)
2009年,歐巴馬總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剛開始的時候,歐巴馬就因「為加強國際外交和各國人民之間合作做出的非凡努力」獲獎。但許多批評人士、一些支持者甚至是歐巴馬本人都對這一選擇表示懷疑,因為他還沒有在世界和平事業中取得任何重大成果。「這是為了什麼呢?」他在自傳中回憶起得知自己獲獎時曾這樣問道。
一些評論人士稱,在歐巴馬想要終結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願望中,諾貝爾委員會看到了他希望讓世界更加和平的潛力,因此才做出這個「理想化的選擇」。但歐巴馬命令向阿富汗增派美軍,並主持了無人機打擊計劃的大規模擴張。此外大部分駐伊拉克美軍用了數年時間才得以撤離。
韓國前領導人金大中(Kim Dae-jung)
(金大中)
從韓國專制時代的一名異見流亡死刑犯到總統,金大中因「在韓國及其它地區倡導民主和人權與改善領國關係」,在2000年獲獎。
但是事實上,他的獲獎原因,至今都有些仍然未實現。
亞西爾·阿拉法特([Yasir Arafat)、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和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
(伊扎克·拉賓)
通過籤署旨在推動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和解的所謂奧斯陸協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主席和兩位以色列政治家因在「中東地區創造和平的努力」共同獲得表彰,於1994年共同獲獎。
1995年,時任以色列總理的拉賓被一名反對和平協議的以色列狂熱分子暗殺。此後,致力於解決衝突的努力一再受挫,暴力事件和激烈的相互指責不時上演。近年來,由於以色列威脅要吞併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領土,對兩國方案提議的懷疑一直在加劇。
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在海牙的一場審判中為緬甸對羅辛亞人實行種族滅絕的指控做出辯護)
作為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的創立人之一,在軍政府殘酷鎮壓人民,並將她軟禁的年代裡,翁山蘇姬是全世界人權倡導者的英雄。諾貝爾委員會在授予她和平獎時指出了「她為民主和人權進行的非暴力抗爭」。緬甸將領們直到2010年才將她釋放,自那以後她就成為了該國的最高文職領導人。
然而自掌權以來,她經歷了許多人權倡導者所說的徹底變臉,否認了緬甸系統性地殘酷迫害羅辛亞穆斯林少數民族的證據。去年,她在聯合國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為緬甸種族滅絕的指控辯護,稱那並非精心策劃的行動。
近幾十年來,頒發這一年度獎項的挪威委員會至少六次挑選了那些行為舉措被認為配不上、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荒唐可笑的獲獎者。而一些研究諾貝爾獎歷史的學者仍然表示,即使選擇存在缺陷,和平獎仍有其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