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11月16日訊 老馬 一個人命令國家武裝部隊粉碎了反叛地區的抵抗力量。另一個人對一個少數民族遭遇的種族屠殺視而不見。一些人曾推動和平成果,但他們當時的成就後來被證明是有缺陷或是無效的。紐約時報報導,這些人都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2009年,歐巴馬總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紐約時報報導,近幾十年來,頒發這一年度獎項的挪威委員會至少六次挑選了那些行為舉措被認為配不上、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荒唐可笑的獲獎者。
本月,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Abiy Ahmed)暴力鎮壓了提格雷地區,讓這個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面臨陷入災難性內戰的風險,他的舉動加深了人們對諾貝爾委員會評選思路和秘密審議的懷疑。
「委員會大可一直穩妥行事,根據過往成就選擇那些毫無爭議的候選人,」奧斯陸和平研究所(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Oslo)所長兼研究教授亨利·烏達爾(Henrik Urdal)說,該機構負責分析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選擇。
但烏達爾表示,尤其是在近年,委員會「試圖表彰過程,鼓勵獲獎者不要辜負獎項,這是極具風險的做法」。
金大中(Kim Dae-jung),2000年
從韓國專制時代的一名異見流亡死刑犯到總統,金大中因「在韓國和整個東亞倡導民主和人權,特別是與朝鮮實現和平和解」的成就獲獎。他對朝鮮進行了一次突破性的訪問,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會面,推動兩國關係的解凍,並支持了實現最終統一的目標。
但實際上,兩國仍處於戰爭狀態,在金正日之子和繼任者金正恩治下,朝鮮還發展了核武和飛彈庫規模。在某些方面,朝韓兩國和平共處的前景似乎更加渺茫,哪怕過去幾年金正恩和韓國總統文在寅、以及川普總統都舉行了會晤。
翁山蘇姬,1991年
作為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的創立人之一,在軍政府殘酷鎮壓人民,並將她軟禁的年代裡,翁山蘇姬是全世界人權倡導者的英雄。諾貝爾委員會在授予她和平獎時指出了「她為民主和人權進行的非暴力抗爭」。緬甸將領們直到2010年才將她釋放,自那以後她就成為了該國的最高文職領導人。
然而自掌權以來,她經歷了許多人權倡導者所說的徹底變臉,否認了緬甸系統性地殘酷迫害羅辛亞穆斯林少數民族的證據。去年,她在聯合國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為緬甸種族滅絕的指控辯護,稱那並非精心策劃的行動。
一些研究諾貝爾獎歷史的學者表示,即使選擇存在缺陷,和平獎仍有其內在價值。
「我認為,諾貝爾和平獎確實頒給過並非總能實現其理想的個人和組織,」曾撰寫相關文章的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教授理察·B·貢德曼(Richard B. Gunderman)說,「但這個獎本身仍然強調和平乃國際關係的首要目標。」
貝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2009年
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剛開始的時候,歐巴馬就因「為加強國際外交和各國人民之間合作做出的非凡努力」獲獎。但許多批評人士、一些支持者甚至是歐巴馬本人都對這一選擇表示懷疑,因為他還沒有在世界和平事業中取得任何重大成果。「這是為了什麼呢?」他在自傳中回憶起得知自己獲獎時曾這樣問道。
一些評論人士稱,在歐巴馬想要終結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的願望中,諾貝爾委員會看到了他希望讓世界更加和平的潛力,因此才做出這個「理想化的選擇」。但歐巴馬命令向阿富汗增派美軍,並主持了無人機打擊計劃的大規模擴張。此外大部分駐伊拉克美軍用了數年時間才得以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