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記者 陳洲)據IT之家消息稱,聯發科即將發布6nm製程工藝的5G晶片,在安兔兔後臺顯示的代號為MT6893,這款聯發科全新的SoC,CPU已升級為A78架構,綜合跑分高達62萬多,已經超過了驍龍865。另據知名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小米和OV等廠商都有基於聯發科A78平臺的開案新機。
我們知道,華為的麒麟9000成「絕唱」在業內已有定論,同為「中國芯」的聯發科天璣系列為華為手機救急的呼聲巨大。更有消息人士稱,華為新機或將首發聯發科的一款全新處理器,該處理器為最新6納米工藝打造,而CPU架構終於升級到A78,與MT6893的情況完全吻合。如果該晶片在華為的P50上首發,一點都不用感到意外。
然而,境外對華為的打壓折射的正是晶片製造領域無休止的製程「裝備競賽」,這讓全球的晶片業進入惡性循環。目前,製程的提升對晶片整體性能的提高作用已經非常有限,「內捲化」危機早已呈現。面對製程的天花板,必須繞道破局,因此,唯有創新別無二選。
聯發科將發布最新6nm製程5G晶片
聯發科即將發布6nm製程工藝的5G晶片一事,無論是IT之家等媒體平臺還是知名博主「數碼閒聊站」都對此進行了大力曝光。這款在安兔兔後臺顯示代號為MT6893的聯發科天璣系列最新SoC,其CPU已升級為A78架構,採用了四核心Cortex-A78搭配四核心Cortex-A55設計,擁有1顆主頻達3.0GHz的A78超大核、3顆2.6GHz主頻的A78大核,以及2.0GHz的A55小核,配備Mali-G77 MC9的GPU。
跑分方面,在安兔兔上的綜合分高達622409,其中CPU成績為175351、GPU成績為235175、MEM成績為123535、UX成績則是88348,總分超過驍龍865以及Exynos 1080。
鑑於安兔兔測試的是工程機,所以目前的跑分並不代表聯發科這顆最新天璣SoC的最終表現,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當然,相對以往只出品中低端晶片的聯發科,近期陸續出爐中高端5G晶片已經是質的飛躍,未來不可小覷。
麒麟的暫別不是華為手機業務的「絕唱」
我們知道,自從遭受「打壓」後,業內已公認,華為的麒麟系列晶片暫時無法再生產了。甚至有聲音認為,華為手機業務可能都會成為歷史。不過,另有聲音呼籲,同為「中國芯」的聯發科天璣系列應為華為手機業務救急。
據知名業內博主「數碼閒聊站」爆料,華為、小米和OV等廠商都有基於聯發科A78平臺的開案新機。也就是說,這款傳聞中聯發科天璣MT6893的晶片問世後也許不會錯過「華米OV」四大廠。
部分消息中還提到,據某業內人士曝光,華為新機或將首發聯發科的一款全新處理器,該處理器為最新6納米工藝打造,而CPU架構終於升級到A78。該描述與聯發科這款MT6893的晶片情況完全吻合,因此,如果該晶片在華為P50上首發,大家一點都不用感到意外。
除聯發科的支持外,華為採用「離婚式」自救行動,讓榮耀品牌分離,並成功晉升為「國企手機品牌」。另據騰訊《稜鏡》報導,認證為華為員工的網友在脈脈發帖表示,進駐新榮耀的華為前員工並沒有傳聞中的1.7倍收入補償,幾種不同的方案包括:提供N+1現金補償、將員工持有的TUP轉換成ESOP1等等。除此之外,有一項補償方案值得注意:為榮耀員工提供華為「股票」的購買資格,此舉或許是為將來造「榮耀芯」救「前主」留下的退路。
全球晶片製造業陷入「內捲化」危機
一紙設備使用權的「禁令」讓華為設計的高端製程晶片無法再生產,之後與高通求和以及聯發科的救急,華為的手機業務是保住了,然而,這深層次背後隱射的,是全球在晶片製造上的「惡性循環」——製程,成了唯一標準。專業人士已經指出,5nm幾乎已經是物理製程的極限,在5nm製程之後,晶片設計會面臨更加複雜的物理效應問題,難度指數級遞增,也意味著研發和製造成本的不斷上升,最終都會落實在手機單價上,普通消費者的感知將是手機越來越貴。
目前晶片製造方式的天花板已經呈現,以蘋果公司官方公布的數據為例:A14晶片相比A13,工藝製程從7nm升級到了5nm,但是,CPU只提升了17%,GPU只提升了8%,這種提升,在用戶的使用感知中其實無足輕重,付出的成本卻是巨大的。
比拼製程讓全球的晶片製造業陷入嚴重的「內捲化」危機。為什麼集體選擇要在製程上掰手腕?原因很明了,製程製造的物理瓶頸已在眼前;量子計算方式尚未進入實踐階段;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技術問題還有待解決;光晶片更停留在暢想階段。因此,晶片製造主力軍還是只能跑在摩爾定律的製程大道上。
突破之路在哪?舉個近期的例子:華為手機出貨量2018年首次超過蘋果,這得益於首款搭載了NPU處理器的麒麟970晶片,華為Mate10系列憑藉AI攝影、GPU Turbo等技術打破了智慧型手機線性發展的固有路徑,衝擊了原本市場結構的窗口期,隨後才有了蘋果和高通產品上的AI功能。當然,這也為華為後期慘被「打壓」埋下了火種。因此,創新發展,才是真正提升用戶對晶片需求的正確道路,拼「製程」、拼「光刻機」性能,只會讓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價格越來越高。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