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IT之家消息,聯發科即將發布6 nm製程工藝的5 G晶片,在安兔兔後臺顯示的代號是MT6893,這是一款全新的聯發科 SoC, CPU已升級到A78架構,綜合跑分超過62萬,超過了驍龍865。另外據知名業內人士稱,華為、小米和 OV等廠商均推出了基於A78聯發科平臺的全新機型。
眾所周知,華為九千麒麟成了業界「絕唱」,同為「中國心」的聯發科天璣系列為華為手機救急呼喚。更有甚者,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新機型或將推出全新的聯發科處理器,該處理器採用最新的6納米工藝,最終 CPU體系結構將升級到A78,與MT6893完美匹配。假如華為的P50晶片上市,一點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是,華為在國外受到的打擊折射出的正是晶片製造領域無休止的「設備競賽」,這讓全球的核心產業陷入了惡性循環。當前,工藝改進對晶片整體性能提高的作用已十分有限,「內卷」危機早已顯現。面臨生產頂板,必須繞道破局,因此,唯有創新別無二選。
聯發科將發布最新的6納米製程的5 G晶片
即將發布6 nm製程工藝的聯發科5 G晶片一事,不論是 IT之家等媒體平臺還是知名博主「數碼聊天站」都大放異彩。在安兔兔後臺顯示代號為MT6893的天璣聯發科最新 SoC,其 CPU已升級到A78架構,採用四核心Cortex-A78配四核心Cortex-A55設計,A78超大核1顆,A78主頻3.0 GHz,A78主頻為2.6 GHz,A78小核2.0 GHz。
跑步成績方面,安兔兔的綜合分達到了622409,其中 CPU成績達到了175351, GPU成績達到了235175, MEM成績達到了123535, UX成績達到了88348,總分超過了驍龍865和 Exynos 1080。
考慮到安兔兔測試的是工程機器,因此當前的跑分並不代表聯發科這款最新的天璣 SoC的最終表現,或許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誠然,相對於以往只生產中低端晶片的聯發科,最近陸續出爐的中高端5 G晶片已經是質的飛躍,未來不可小覷。
暫時停止麒麟並非華為手機業務的「絕唱」
眾所周知,自從受到「打壓」之後,業界已經認可,華為的麒麟系列晶片暫時不能複製。就連一些人也認為華為手機業務將成為歷史。然而,還有人呼籲,同樣是「中國芯」的聯發科天璣系列應該給華為手機業務解圍。
根據業界著名博主「數碼聊天站」爆料,華為、小米和 OV等廠商均在A78平臺上開張。這就是說,傳聞中的聯發科天璣晶片MT6893上市後,或許不會錯過「華米 OV」四大廠。
一些消息還提到,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華為的新機型或將首次亮相聯發科為最新6納米工藝打造的全新處理器,而 CPU架構最終將升級到A78。這個描述完全符合聯發科MT6893的晶片情況,所以,如果這個晶片出現在華為P50上,大家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
除了聯發科的支持,華為還採取了「分家」的自救行動,將榮耀品牌分開,並成功地提升為「國企的手機品牌」。另外據騰訊《稜鏡》報導,被認證為華為員工的網友在脈脈上發帖稱,進駐新榮耀的前華為員工並沒有傳聞中的1.7倍收入補償,其中包括 N+1現金補償,員工持股計劃轉換成ESOP1等。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補償:為榮耀員工提供華為「股票」購買資格,這一舉動也許是為未來製造「榮耀芯」拯救「前主人」而留下的一個後路。
「內捲化」危機衝擊全球晶片製造業
紙張設備使用權的「禁令」使華為設計的高端製程晶片無法重複生產,隨後與高通求和以及聯發科的救急,華為的手機業務得以保留下來,但是,這背後隱含著一個「惡性循環」,晶片製造方面,全球的製程,成為唯一標準。專家們已經指出,5 nm幾乎已經到了物理加工的極限,5 nm加工後,晶片設計將面臨更複雜的物理效應問題,難度指數級增加,也意味著研發和製造成本的增加,最終將全部落實到手機的單價上,普通消費者的感受就是手機價格越來越貴。
現在,晶片製造方式的天花板已經顯現,以蘋果公司官方發布的數據為例:A14晶片與A13相比,工藝範圍從7納米升級到5納米,但 CPU僅提高了17%, GPU僅提高了8%,這一提升,在用戶的使用感受上實際上並不重要,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比拼製程讓全球晶片製造業陷入嚴重的「內捲化」危機。為何集體選擇要在製程上決裂?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製程製造的物理瓶頸已經出現;量子計算還沒有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技術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光晶片還停留在想像中。所以,晶片製造的主力仍然只能跑到摩爾定律的製程通道。
突圍的路在哪裡?舉例來說,最近華為手機出貨量在2018年首次超過蘋果,這是由於華為Mate10系列以 AI攝影、 GPU Turbo等技術打破了智慧型手機線性發展的固有路徑,衝擊了原有市場結構的窗口期,隨後又帶來了蘋果和高通產品的 AI功能。當然,這也為後期華為慘遭「打壓」埋下了伏筆。所以,創新發展,才是真正提升用戶對晶片需求的正確之路,拼「製程」,拼「光刻機」性能,只會讓消費者買手機越來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