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晨陽獲2021年度科爾代數獎

2021-02-20 和樂數學

美國數學學會官網顯示,2021年度科爾代數獎授予許晨陽,表彰他對K-穩定Fano簇的模空間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該獎項嘉許以下論文:

[1]  C. Hacon, J. McKernan and C. Xu, 「Boundedness of moduli of varieties of general type,」 J. Euro. Math. Soc. 20 (2018), Issue 4, 865–901.

[2]  C. Li, X. Wang and C. Xu, 「On the proper moduli spaces of smoothable Kähler-Einstein Fano varieties,」 Duke Math. J. 168 (2019), 1387–1459.

[3]  H. Blum and C. Xu, 「Uniqueness of K-polystable degenerations of Fano varieties,」 Annals of Math. 190 (2019), 609–656.

[4] C. Xu, 「A minimizing valuation is quasi-monomial,」 Annals of Math. 191 (2020), 1003–1030.

[5] J. Alper, H. Blum, D. Halpern-Leistner and C. Xu, 「Reductivity of the automorphism group of K-polystable Fano varieties,」 Invent. Math., to appear.

獲獎人簡介圖片來源作者主頁:https://web.math.princeton.edu/~chenyang/

許晨陽1981年出生於重慶,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研究生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師從Janos Kollár。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擔任博士後。2011年,許晨陽在猶他大學工作一年。他於2012年加入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並於2013年晉升為教授。2018年,他全職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2020年9月,他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

許晨陽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高維代數簇的雙有理幾何,他喜歡探索它與其他領域的聯繫,曾獲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2019新視野數學獎。

許晨陽的回應❝

Constructing moduli spaces to parametrize object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in algebraic geometry. D. Mumford settled the case in dimension one for curves. This was later vastly generalized to higher dimension to parametrize varieties with a negative Chern class, via the Kollár-Shepherd-Barron program, which has been an intellectual engine in higher-dimensional geometry since the late 『80s, whose development intertwines with the minimal model program started by S. Mori.

It has been mysterious to algebraic geometers for a very long time how to construct a moduli space for varieties with a positive Chern class. Such varieties are called Fano varieties, named after the Italian mathematician G. Fano. After a period of experimental searching, it has eventually become clear that one can investigate the notion of K-stability defined by G. Tian and S. Donaldson to capture the existence of Kähler-Einstein metric, using the machinery from higher dimensional geometry, and build up a new field—the algebraic K-stability theory of Fano varieties. Then the moduli space of Fano varieties comes out of the theory, as the best reward. Under the local-to-global philosophy, one could expect a local K-stability theory for singularities, and such expectation is fulfilled by studying the geometry of the minimizer of the normalized volume function on the valuation space of a singularity, a picture far outside the scope of the traditional higher dimensional geometry.

I’m very glad that the committee recognized the field and I feel profoundly honored that they chose me to represent the area. It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area and I am very happy to see that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young brilliant mathematicians working on it. I hope that the recognition by the Frank Nelson Cole Prize will spur further activities.

The Cole Prize gives me the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acknowledge the invaluable aid I have received from others.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advisor J. Kollár, who shaped my thinking of the moduli of higher dimensional varieties. I would like to thank C. Hacon and J. McKernan; through our collaborations I learned tremendously about the minimal model program. I also want to thank all my collaborators on this topic whom the recognition should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especially C. Li and X. Wang, for suffering the pain together earlier when it was not clear to which direction the subject would move; as well as J. Alper, H. Blum, D. Halpern-Leistner, Y. Liu and Z. Zhuang, for their energy and ideas in our joint works. I want to thank Peking University, MIT and Princeton for providing me a wonderful environment to accomplish the research. Finally, I want to thank my family, especially my wife Xiaoyu, for her constant support.

拙譯如下:

構造模空間來參數化對象一直是代數幾何學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D. Mumford解決了曲線的一維情況。後來,通過Kollár-Shepherd-Barron綱領,可以推廣到高維,將陳類為負的簇參數化,該綱領自 80 年代末以來一直是推動高維幾何學發展的引擎,其發展與森重文(S. Mori)開創的極小模型綱領交織在一起。

長期以來,對代數幾何學家而言,如何構造具有正陳類的簇的模空間一直是一個難題。這種簇被稱為Fano簇,以義大利數學家G. Fano的名字命名。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探索,人們終於發現,能夠利用高維幾何學的工具研究由田剛和S. Donaldson定義的K-穩定性概念工具,可以得到Kä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並建立一個新的研究領域——Fano簇的代數K-穩定性理論。然後可以得到Fano簇的模空間理論。在局部-整體的哲學下,我們期待一個關於奇點的局部K-穩定性理論,它通過研究一個奇點的賦值空間上的最小化正則體積函數的幾何,這幅圖景遠遠超出傳統高維幾何範圍。

我很高興委員會認可了這個領域,並深感榮幸他們選擇了我作為這個領域的代表。它仍然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我很高興看到已經有許多年輕的傑出數學家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希望科爾獎的認可能促進進一步的研究。

科爾獎給了我一個寶貴的機會來感謝我從其他人那裡得到的無價的幫助。我要感謝我的導師J. Kollár,他塑造了我對高維簇的模的思考。我要感謝C. Hacon和J.McKernan,通過我們的合作,我學到了關於極小模型綱領的大量知識。我還要感謝所有在這個課題上的合作者,尤其是李馳和王曉瑋,他們也應得到認可,因為在早期這個主題會往哪個方向發展時,他們一起忍受了痛苦。我還要感謝J. Alper, H. Blum, D. Halpern-Leistner, 劉雨晨和莊梓銓,因為他們在合作中提供的能量和想法。我要感謝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為我提供了一個完成研究的絕佳環境。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妻子Xiaoyu的一如既往的支持。

關於科爾代數獎

科爾代數獎每三年頒發一次,嘉獎在過去六年中出現的著名代數研究成果。該獎項和科爾數論獎於1928年設立,以紀念弗蘭克·尼爾森·科爾(1861-1926)。

相關焦點

  • 許晨陽獲「代數領域最高獎」科爾代數獎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據美國數學會(AMS) 官方網站消息,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Cole Prize in Algebra)頒給許晨陽教授,以表彰他在代數領域取得的最新傑出成果:許晨陽與合作者們一起發展了K-穩定法諾簇模空間的代數理論,並且用K-穩定性實現了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奇點的一個全新途徑。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許晨陽獲科爾代數獎!
    因在K-穩定性Fano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方面的貢獻,獲得2021年弗蘭克·尼爾森·科爾代數獎(The Frank Nelson Cole Prize)。該獎項將在2021年1月舉行的聯合數學會議上頒發。許晨陽的論文「A minimizing valuation is quasi-monomial」(獨立作者)證明了Jonsson和Mustaţă關於log-典範閾值的猜想,以及2000級院友李馳的關於體積函數的猜想。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獲國際代數最高獎
    據美國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S)官網消息,當地時間 10 日,2021 年度科爾代數學獎許晨陽與合作者們一起發展了 K-穩定 Fano 簇模空間的代數理論,並且用 K-穩定性實現了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奇點的一個全新途徑。AMS 認為,許晨陽建立的 K-穩定 Fano 簇模空間的一般框架模空間理論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可以看作是森重文發起的極小模型綱領的一個巨大擴展。科爾代數學獎每三年頒發一次,以表彰在過去六年中出現的代數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獲國際代數領域最高獎
    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授予中國數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許晨陽,以表彰他在代數學領域取得的傑出成果。圖片來源:AMS 網站截圖據美國數學會(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AMS)官網消息,當地時間 10 日,2021
  • 中國數學家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時隔幾年,許晨陽帶著大獎,帶著耀眼的光環再次走進大眾的視野!
  • 北京大學校友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科爾代數獎!
    因在K-穩定性Fano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方面的貢獻,獲得2021年弗蘭克·尼爾森·科爾代數獎(The Frank Nelson Cole Prize)。該獎項將在2021年1月舉行的聯合數學會議上頒發。許晨陽的論文「A minimizing valuation is quasi-monomial」(獨立作者)證明了Jonsson和Musta關於log-典範閾值的猜想,以及2000級院友李馳的關於體積函數的猜想。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
    80後數學家許晨陽斬獲代數領域最高獎,曾在北大任教六年11月10日,中國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的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得知這一好消息,國人震驚、欣喜、自豪和驕傲。要知道這是科爾代數學獎第一次花落中國,許晨陽也成了首位獲得這一重量級大獎的中國人!
  • 華人首次,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這是該獎項首次頒給華人。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第一次頒給了中國人。 據美國數學會官網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據美國數學會官網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第一位獲得科爾代數獎的中國人。
  • 80後數學家許晨陽: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首位華人得主
    據美國數學會官方網站最新消息,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頒發給許晨陽教授。許晨陽目前任職麻省理工學院,頒獎聲明中稱,這次獎項是為了表彰他在代數領域取得的最新傑出成果:發展了K-穩定法諾簇模空間的代數理論,並且用K-穩定性實現了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奇點的一個全新途徑。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什麼是科爾代數獎?當科爾教授在擔任了21年《通報》主編和25年美國數學會秘書長後退休時,為向他表示敬意而設立。原來的經費由科爾教授捐贈,後來其子又加贈了資金。每隔5年分別頒獎,獎勵在代數和數論領域的貢獻。
  • 許晨陽獲2021年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作者 | 陳彩嫻編輯 | 陳大鑫美國數學會最新消息:2021年科爾代數獎授予中國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theory of moduli for K-stable Fano varieties)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作出的貢獻。他也是有史以來首位獲得科爾獎的華人數學家。
  • 我國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打破傳統,獲得美國代數最高獎項!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項,有史以來第一次頒給了中國人。美國數學會官方報導,將明年的科爾代數獎授予許晨陽,肯定他在對Kˉ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中的貢獻。早知道,許晨陽可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人,打破了國人在這個領域的零貢獻。為什麼這麼說呢?科爾代數獎是世界代數方面的最高獎項,其含金量不言而喻。許晨陽的導師此前也獲得該獎項。
  • 許晨陽:思考人生的數學家
    近日,普林斯頓大學許晨陽教授獲得了美國數學會代數方向的最高榮譽:「科爾代數獎」(。許晨陽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讀書期間,跟《普林小虎隊》的很多編輯都有交集。這次他特地接受了《普林小虎隊》的採訪,談談自己的數學心路。相信一定會對有學齡兒童的家庭,正在讀書的學生,以及思考人生的朋友們有所啟發!
  • 數學家許晨陽:站在代數與幾何的交界處
    Scott Brauer/MIT一、在代數與幾何的交叉處許晨陽的研究方向是代數幾何。代數幾何是兩種數學分支的融合,一端是代數——關於方程的研究,另一端是幾何——關於形狀的研究。代數幾何所做的就是將抽象的代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幾何中複雜而具體的形狀、曲面、空間和曲線。
  • 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榮獲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
    2016年6月22日,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印度科技部(DST, Government of India)和國際數學聯盟(IMU)共同頒發的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The Ramanujan Prize)揭曉,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許晨陽教授榮獲該獎。
  • 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獲選龐加萊講座教席
    /01/26 信息來源: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根據世界著名數學研究機構龐加萊研究所(Institut Henri Poincaré)官網最新公布的消息,北京大學許晨陽教授獲選
  • 許晨陽教授的兩篇論文被Annals of Mathematics接受
    近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許晨陽教授與人合作的兩篇論文被世界頂級數學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接受。回到北大工作後,許晨陽在代數幾何的不同方向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其首個研究成果是解決了田剛關於K-穩定性兩個定義的等價性猜想。K-穩定性的概念是田剛在1996年引進的,用來刻畫Fano流形上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
  • 墨子嘉賓 許晨陽:我覺得數學很美
    2012年,他和北大的學弟、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的李馳,共同證明了田剛關於Fano代數簇的K-穩定性的兩個定義的等價性的猜想,這是代數幾何中非常重要的成就。 田剛是知名數學家,現為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曾指導許晨陽完成碩士研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
    整理|袁小華聚 焦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作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