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待 邁雅河復美之日

2021-01-15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
  在當地村民眼中,曾經的邁雅河縈繞於他們的村莊,白鷺等鳥類年年遷徙來,植被豐富,水清魚遊……但這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後來的邁雅河區域遍布數百個大小魚蝦塘,過度的養殖導致水體汙染,鳥兒不來了,植被不再豐富,就連建了新房子的村莊也不那麼美了。環境破壞後,魚蝦養殖業頻頻虧損,有的魚蝦塘被荒廢,有人被迫外出打工。

  2019年,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啟動,村民們渴盼,還給當地一片鳥飛蟲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邁雅河綠色生態區。□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康景 黨朝峰 文/圖

  曾經的「水中桃源」

  被挖出上百個魚蝦塘

  在整個邁雅河生態修復改造項目中,被納入900畝池塘和土地的海口美蘭區靈山鎮新管村委會南調村區域首批開工。

  現場,只見眾多的挖機在原來村民挖出來的魚蝦塘上施工,將土地平整並利用原來的池塘水系築造許多個人工小島,這裡將種植各類植物,而各個小島間的水域也將被打通形成活水區域。

  面對眼前這些正在進行中的改變,南調上村村小組組長張興才感到既高興又有些心情複雜。

  「這些魚蝦塘大多是父輩們在至少上世紀90年代時開挖的,除了其中兩個上百畝的塘是天然形成的,其他近兩百個塘是後來村民開挖。」張興才說,這些塘小的有五六畝,大的有十畝,一直以來是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前些年,養得好的村民靠魚蝦一年收入十幾二十萬元,有些村民靠魚蝦塘蓋了新房子。

  張興才說,以前的南調村(共有上中下三個村小組)四周被海水和邁雅河水圍繞,屬於島嶼型村莊。因為當時沒有堤壩,下大雨時常常導致村民種植的數百畝水稻被破壞。到了上世紀50年代,村裡人才一起修築了邁雅河位置的堤壩,既可以及時排洪,又能有效阻擋河水上漲淹田泡村。「那時的村莊四面環水,植被覆蓋好,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鷺等鳥類遷徙到這,很漂亮,那時候我們還小,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村裡就像水中的桃源一樣。」村民張和平說。

  水域汙染殃及養殖

  村民感受到了「痛」

  儘管從上世紀90年代起,村裡不少村民依靠開挖魚蝦塘養魚養蝦掙到了錢,蓋了新房,但近些年,這種向自然要來的「紅利」變得不可持續。隨著養殖泛濫,水質變壞,環境變差,越來越多的魚蝦養殖戶不賺反虧,有的投入數十萬元幾乎全都付諸東流。

  「我自己就有很多畝,前前後後投入了幾十萬元,但蝦苗和魚苗投進去,也買了不少餌料,但飼養不久就大量死亡,最後幾乎沒有什麼收成。」一位村民表示,這兩三年他乾脆讓魚蝦塘「拋荒」,暫時不養殖。

  這種局面下,整個南調村300戶900多人似乎陷入了一種迷茫,究竟是繼續無節制地養魚蝦,還是外出打工?「的確,有些人就選擇出去打工了,我也選擇去三亞的一家酒店當廚師,每月收入幾千元,算是可以了。」村民老張說。

  「因挖掘魚蝦塘做養殖的人比較多,每年投放的苗量大,造成魚蝦塘區域汙染比較重,水質變差。」靈山鎮新管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世群說,因為魚蝦塘的過度養殖、過度用料,導致池塘的水體富營養化,受到汙染。而村民在不加處理的情況下將池塘水直接排回到邁雅河水系,導致水質變差。近幾年河面上野生浮蓮瘋長,水面被大量覆蓋,邁雅河失去了原來的潔淨美觀,村民們能感受到這種「痛」。

  實際上,整個邁雅河生態修復區涉及到包括新管村委會在內的3個村委會12個村小組,這裡共有數百個大小不一的魚蝦塘將被改造。

  村民暢想未來生活

  籌劃民宿 開鋪面

  每天遠眺忙碌的工地,邁雅河周邊的居民好奇之餘,更多的是期待,他們將「長遠來看我們會大大受益」這句話掛在嘴邊。村民們堅信,到那時一定會看到成百上千的白鷺飛回這裡,童年時見到的美景會重現。

  村裡老人張阿公自己家裡蓋了房子,兒女在外工作,他們每天沒事就到工地附近轉轉,看著邁雅河治理一天天變化。「希望快快把這裡建得像公園一樣漂亮,我們每天都可以到園區散步鍛鍊。」

  而頭腦靈光的村民,已經開始在謀劃著未來的邁雅河生活。「有的村民拿到項目徵地補償款後,買小車跑滴滴,還有的買貨車跑運輸,嘗試就業上轉型,還算不錯。」張世群說,作為村幹部,他還去臺灣學習了如何經營民宿。在邁雅河項目完成後,這裡環境變美,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此遊玩休閒,到那時他們計劃把各家多餘的房子利用起來,因地制宜經營民宿,增加村民收入。

  「把邁雅河流域搞好以後,我們村民既能拿到一定的補償金,也會因為環境改善吸引外商來入駐江東,帶動這裡發展,村民充分運用好自己的房屋,申請開設不造成汙染問題的鋪面經營,給來這裡遊玩的人提供便利,也為我們自己多找點謀生的途徑。」海口東營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隨進說。

  這裡的人們對邁雅河未來的發展還不僅於此。南調村的幹部和村民告訴記者,南調村還是老蘇區,具有革命傳統,以後還要把村裡的「紅色基因」喚醒,把文化氣質提升上去,吸引人們來村裡住宿,了解村裡的紅色故事和感受淳樸風土人情。

相關焦點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未來的邁雅河:十裡畫廊一道風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黨朝峰 王康景  恢復紅樹林引候鳥棲息繁衍  打造江東新區CBD「鳥類天堂」  在設計方案中,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種植一片紅樹林。「這裡過去有一些紅樹林,但是因為人類活動較多,紅樹林的量非常少。」海口市溼地管理中心主任陳松說。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三亞大東海鯊魚咬人?
    南國都市報7月17日訊(記者 譚琦)17日11時47分,@海口網警巡查執法 發布了一條微博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個腿骨折 一個腦出血
    南國都市報5月5日訊(記者 楊瓊文 文/圖) 瓊海市龍江鎮一對15歲的雙胞胎兄弟騎電動車去嘉積鎮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飼養鱷龜當野山龜賣
    南國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 袁蘭)近日,家住海口市龍昆南路昌茂花園小區的林大爺,看到小區外有人賣「野山龜」,心地善良的他最終花了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有關部門初定為路氏雙髻鯊
    南國都市報4月9日訊(記者 賀立樊)4月9日,幾張碼頭照片迅速席捲了三亞市民的手機屏幕,照片中近百條「大魚」橫七豎八地堆放在地上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噪音擾民遭小區住戶投訴
    南國都市報11月12日訊(記者 石祖波)「鋪面裝修,打樁聲、電鑽聲、敲地板聲,此起彼伏,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短肢領航鯨在三亞兩次擱淺
    南國都市報6月8日訊(記者 譚琦)水箱裡受傷的短肢領航鯨一直左右搖擺,潛水員黑皮不斷將它扶正。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減肥儀這麼神?
    14日,海口工商部門聯合南國都市報社,對藏身在海口市海甸二西路海甸商業中心內的一場所進行突擊檢查,發現海口美蘭麗福健健身器材經銷部(以下簡稱麗福健經銷部)組織老人體驗減肥儀,並宣稱減肥儀能治療血栓等各種疾病。工商部門認為商家涉嫌虛假宣傳,責令停止經營接受調查。
  • 海口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50畝樣板區完工
    6月15日,記者航拍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現場。記者汪承賢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15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汪承賢)15日下午,站在海口江東新區江東大道二期路邊,放眼望去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項目,一塊已經基本完工的渚島上一朵朵美人蕉綻放出黃色的花朵。在十餘種花草苗木的映襯下,50畝樣板區顯得生機勃勃。6月15日,記者航拍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現場。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焚風效應」了解一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9日訊(記者 姚皓 通訊員 邢彩盈)據海南省氣象局統計,5月1日至8日,全省多地最高氣溫均突破當地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甸島不怕海水倒灌被淹啦
    南國都市報記者從海口市城建集團了解到,隨著位於海甸五西路排洪渠出口處的雨水排澇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將確保海甸島排洪渠兩側大部分地區,今後再遇大雨及高潮位時不因海水倒灌而被淹。  □南國都市報記者 黨朝峰  雨水排澇泵站能阻止海水倒灌  「威馬遜」和「海鷗」兩次強颱風雖已過去一年多,但每當想起海甸島在兩次颱風中被大範圍淹沒的場景,仍讓人感到後怕和擔憂。
  • 海口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50多畝示範段完工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9日消息(記者 王康景 通訊員 王聘釗)記者6月8日從海口市美蘭區獲悉,海口市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示範段50多畝的示範區已建成。綠化示範段已完工。通訊員 王聘釗 攝據了解,邁雅河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位於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規劃面積8517畝,先期施工面積2200多畝,相當於兩個海口萬綠園。目前,該項目總施工進度已完成約40%,完成約620畝的土方工程、築島工程施工以及約300多畝的園林綠化種植、景觀基礎施工等。其中,50多畝的綠化示範段已完成施工,整個先期施工的2200多畝工程則計劃於今年底完工。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市民住酒店渾身癢發現床上有蜈蚣
    南國都市報6月25日訊(記者 王洪旭)24日,海口市民王女士向南國都市報反映稱,6月22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換腎手術後4萬治療費讓她發愁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 易帆)23日,來自海南東方的26歲的李如晶向南國都市報求助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男子砍了1337棵木麻黃
    南國都市報3月18日訊(記者 王燕珍 通訊員 吳海青 何仕 )近日,文昌市森林公安局通過查獲的一無證運輸木材車輛偵破一起重大濫伐林木案件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隻已死亡海豚漂到三亞灣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5日訊 (記者 沙曉峰 文/圖)4月15日中午,一隻死亡的海豚擱淺三亞灣附近海灘。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漁民在家門口聽潛水減壓講座
    南國都市報5月21日訊(記者 王洪旭)5月21日上午,由海南省醫學會主辦,海南省醫學院承辦的「醫學科普為南海漁民護航」活動走進瓊海市潭門鎮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儋州雪茄攜手世界知名品牌
    南國都市報11月2日訊(記者 梁振文 通訊員 何秀玲)11月1日下午,多米尼加共和國IEMCA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一張珍貴的手繪地圖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記者田春宇 文/圖  這是中共瓊崖黨組織早期領導人之一羅文淹在1958年前後帶病所著的《海南島初期人民革命史料(回憶錄)》一書所附的地圖。  羅文淹的女兒羅平回憶,當時年邁的父親因水腫病、心臟病等疾病纏身,臉部、腿部浮腫,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文昌瓦片銷售價不得高於0.9元
    南國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 王渝)31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日前,針對災後瓦片短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