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都不如留在家裡幫忙幹活」

2020-12-05 閃電新聞

李勤說

雖然自己已經是個48歲的男人

還是會忍不住落淚

這是一張拍攝於

2020年10月份的師生聚會合影

中間坐了四位老師

周圍環繞了30名穿了

印著「20周年再相聚」白色T恤的同學

首屆入校學生合影留念

照片裡的學生來自福州、廈門、浙江……

之中有超市老闆、烘培師

服裝廠工人、也有汽車噴漆師

他們都是特殊教育學生

李勤坐在照片的中間位置

周圍是他帶過的第一屆學生

2020年10月,首屆畢業生20年相聚合影留念

1991年

李勤畢業於

泉州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專業

這是福建省內

第一個特殊教育專業

當時全班44名同學

其中有4名三明人,分別是

李勤,羅忠清,駱林平,吳毓清

畢業後

他們全部選擇回到三明找工作

那時候的李勤和其他幾名同學

只是單純覺得「離家近」

回來後

他們發現

三明的特殊教育一片空白

沒有老師,沒有學校

在政府準備籌建特殊學校的地點

滿眼看去只有環山和菜地

1992年學校舊貌

1992年初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建好

四名專業老師

幾名其他員工

一棟教學樓

這就是全校所有構成

之後,由於市區特殊兒童較少

全部老師跑去農村招生

李勤還記得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時,在鄉親們眼裡

並沒有「特殊教育」的概念

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學校

每個月還要交幾十元的夥食費

雖說只有幾十元

但在當時的農村

這會佔去全家開支的一大部分

有家長說

「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

都不如留在家裡幫忙幹活

只不過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

1993年學校大門

「特殊兒童接受教育

將來學一門手藝

不僅可以照顧自己

說不定還可以養活全家」

每次面對家長

都是一次特殊教育的普及

第一批教職工肩扛手提搬運建校物資

1992年5月6日

第一批招收的28名學生進入學校

最大的13、4歲

最小的8歲

他們都是聽障兒童

分為兩個班級

每個班級14名學生

四名老師每人要教四五門課

還要照顧學生們的生活起居

財務出納利用舞蹈特長

兼職教孩子們跳舞

這之後的將近三十年裡

除了調離

幾乎少有老師離開

李勤說

他們全校66名老師的工作簡歷裡

幾乎都只有一行

就是他們學校

他覺得

「也許是他們在這裡

找到了歸屬感和成就感」

學校目前共有241名學生

從學前班到中職

授課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

品德、生活、體育等全科目

這些是他之前未曾想到的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學生在包餃子,這是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開拓的特色課程

出生於1980年的劉明

是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第一批畢業生

大學畢業後

劉明選擇回到學校當美術老師

一歲多時

父母親發現

他和一般小孩子不一樣

一直不會講話

對聲音也沒有什麼反應

後來經檢查

發現劉明患有先天性耳聾

從三明到北京

從福州到上海

去了無數次醫院

看了無數個醫生

最終的結果還是無法改變

劉明的父母還是希望

他能夠接受教育

1992年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

劉明便成了該校的第一批學生

雖然劉明的世界裡

幾乎沒有了聲音

但他發現自己

對光線與色彩極為敏感

素描、水彩、水墨

一拿起畫筆

劉明往往幾個小時都不會放下

之後劉明的作品

多次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獎

2002年,因其在繪畫方面的特長

劉明考入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

美術系繪畫藝術專業

他也成了市特校

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劉明和學生們在畫室

2008年

劉明回到了母校任教

在畫室裡

同樣的遭遇讓他與孩子們走得更近

他讓更多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孩子

試著去觸摸藝術

在他的引領下

越來越多的孩子愛上了美術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劉明和學生們在畫室

對於這裡的老師來說

自己不僅僅是學生的老師

也是學生的「家長」

除了面向學生教學

也需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

「有愛無礙,快樂成長」

當然,學校並非孤身前行

據了解

從2008年開始

由於有了地方財政補貼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

免去了入學孩子的所有費用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孩子們在上體育課

變化的還有老師們的待遇

在學校裡,老師們收入高的

一個月可以拿到八九千元

學校還會給老師

提供宿舍免費住宿

吃飯一餐只要幾元錢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幾名女生在聊天

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好的發展

學校一直在嘗試通過不同的途徑

給孩子以更多的可能

推動普特融合

根據特殊教育發展新理念

學校打破傳統、封閉的教學模式

與三明市第二實驗幼兒園等

普通學校結對子

定期讓學校裡的學生

與普通孩子一起學習、生活

使他們互相接納、互相包容

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

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健康成長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在進行美甲課

實施醫教結合

與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臺江醫院

建立合作關係

組織康復醫生定期走進學校

與教師一同開展評估篩查

並提出有效的綜合康復指導意見

將醫療康復與教育康復有機融合

提升殘疾學生康復水平

目前,學校已有6名學生

康復後回歸普通學校就讀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在上按摩理療課

促進普職融通

立足學生今後發展

在傳授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

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藝體特長

為他們自立於社會打好基礎

學校開設了體育、舞蹈

手工、非洲鼓等多個興趣班

和烘焙、皮具製作、按摩等10個職教專業

並先後與三明職業中專學校

和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

聯辦職業中專班及大專班

11月25日,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們在上剪髮課

李勤說

今年,他們準備

新建一棟教學樓

裡面設計了

小劇場、藝術排練廳 、圖書室……

自2013年以來

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還啟動了

送教上門工作

先後為30多名

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殘障兒童

提供定期送教上門服務

送去的不僅僅知識

更有康復的信心和理念

這裡的老師們相信:

「孩子們要自強自立

積極面對人生

在老師的精心幫助和自己努力下

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採  訪丨趙迪

編  輯丨王 珊

校  對丨戴 胤

校  審丨吳 問、盧冠瓊

值班編委丨王小鯤

,支持特教事業發展!

相關焦點

  • 「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辦學遭誤解,他們堅持了28年……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時,在鄉親們眼裡並沒有「特殊教育」的概念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學校每個月還要交幾十元的夥食費雖說只有幾十元但在當時的農村這會佔去全家開支的一大部分有家長說「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都不如留在家裡幫忙幹活只不過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
  • 「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辦學遭誤解,他們堅持了28年……|精選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時,在鄉親們眼裡並沒有「特殊教育」的概念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學校每個月還要交幾十元的夥食費雖說只有幾十元但在當時的農村這會佔去全家開支的一大部分有家長說「我這個孩子還讀什麼書都不如留在家裡幫忙幹活只不過是多一雙筷子的事情」1993年學校大門「特殊兒童接受教育將來學一門手藝不僅可以照顧自己說不定還可以養活全家」每次面對家長都是一次特殊教育的普及
  • 老婆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昨天晚上,一個因緣所致,老婆給我抽絲剝繭、條理清楚地講了一番道理,痛批我身上的種種缺點和過失。讓我聽得誠惶誠恐,心悅誠服,真的是老婆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果自己有什麼缺點,或者犯了什麼過失,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跟沒事人一樣。
  • 《當孩子遇見書》:書、孩子、繪本之間不可分割的奧秘
    雖然這些書都標註了幾歲到幾歲,但是書本裡的故事性和互動性都是非常強的,我每天都會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給他讀一讀繪本,現在寶寶還是在啃書階段,不過正是因為啃書,才是對書感興趣,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正處於探索期,對任何事物都是新鮮的,所以咱們要和寶寶多多互動,在玩耍中陪伴孩子一起成長。02 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 小時候的我,最愛讀什麼書?
    不知道長輩們是刻意想要培養我的探索的勇氣,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不自覺地透露出偏好,小時候常會收到生日禮物是與探險有關的書。還記得經常躲在被窩裡看到很晚,禁不住跟隨主人公幻想:遇到這樣的危險時,我會怎麼辦?那扇黑暗中閃光的門,我要推開嗎?我最想擁有的超能力是什麼,願意付出什麼代價來交換呢?真希望也能擁有這樣奇幻的經歷!
  • 什麼書,讓我覺著好到不可思議?!
    我隨手選取一本書的一個人物,給大家解讀,這個解讀,是我第一遍和果果一起讀的時候做的引導,不是標準答案,大家只做參考,每個孩子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一個男子騎著自行車在寧靜的傍晚經過, 他經過的公寓裡,我竟然還看到一個人在洗澡 公寓裡,你看到了什麼? 他騎呀騎呀騎, 突然他一隻手捂住了嘴,前方有情況!
  • 一個人的底氣,藏在他讀過的書裡
    每次我都會問求職者有什麼愛好。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讀書和看電影。我繼續問:「你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什麼?」或者「最近在讀什麼書?」這些求職者就會有兩種狀態,一種是猶豫遲疑,想了半天,也沒有說出最近在讀什麼;另一種聽到這個問題之後眼睛就亮了,滔滔不絕地聊起那本書來。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在過去的2019年,作家們都讀了什麼書呢?這些書在他們的閱讀史和寫作史上有著哪些意義呢?帶著幾個問題,筆者採訪了幾位知名的作家。于堅、李建春、梁小曼、廖偉棠、胡桑、王煒、文珍、黎戈、錢佳楠、馬克吐舟、陳志煒、王陌書都給了屬於自己的回答。
  • 我的孩子英語繪本讀了不少,但還是不會說英語,是什麼情況?
    文/D姐今天同事小陳來問我一個單詞怎麼讀,她家孩子上三年級了,開始要學英語了。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寶媽幼兒園,甚至在學前早教班就開始讓孩子學英語,小陳倒是不以為意,她也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對於英語啟蒙是真的不在乎,她覺得反正6年10年以後都一個樣,還不如讓孩子輕鬆一點。
  • 什麼樣的恐龍能讓孩子樂此不疲?看看這套書就知道了!
    故事情節設計上,作者黑川光廣沒有廣大的恐龍迷們失望,劇情一如既往地精彩刺激,新天地裡的故事恐龍的對決仍在持續。1、從故事情節上,能夠給孩子有益的啟迪。當家長的時候多了,都有這樣的經驗,你整天長篇大論的教育不如一集動畫片來的管用。我家從小就訓練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但是孩子有時候還會躺在地上耍賴。
  • 德國國民大獎童書《小恐龍可可奈》,4-9歲孩子一定不能錯過的橋梁書!
    Hi,姐妹們,我是你們最愛的老少女。 最近後臺經常收到姐妹們的留言,要我給推薦適合寶寶閱讀的繪本。 其中問的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5歲以後的娃該讀什麼繪本。 其實,孩子到了5歲這個年齡段,最合適的繪本就是橋梁書了。
  • 童書|孩子為什麼要讀希臘神話?
    我突然理解了格林厄姆在《柳林風聲》裡寫到潘神時為什麼要刻意營造的那種神秘的氣氛——鼴鼠和河鼠去找走失的小水獺,在黎明的柳林中聽到一陣令人迷醉的笛聲。 「聽不見啦!」河鼠嘆了口氣,又倒在座位上。「多美呀!多神奇呀!多新穎呀!可惜這麼快就沒了,倒不如壓根兒沒聽見。這聲音在我心裡喚起了一種痛苦的渴望,恨不能再聽到它,永遠聽下去,除了聽它,別的什麼似乎都沒有意義了!它又來啦!」
  • 在家早教小結:賞畫,讀經,背詩,數數,學英語,看牙,觀北極光
    上個周末,我們的在家早教依然繼續,畢竟育兒是一件父母和孩子之間共同的「終身學習」和「終身成長」型的事情,就像吃飯、呼吸、睡覺一樣,一天也斷不了。謹以此文,記敘上周末我們在家早教的故事,如果你願意(反正我願意~哈哈),我們一起往下讀。
  • 我從這套書裡讀到了不一樣的秋色!
    不管是何種心緒,都無法讓我把秋天與收穫的喜悅和黃橙橙的燦爛連接在一起。我刻板印象裡的秋,應該是路邊都是枯葉,冷風直擊面門的那種凜冽、悽楚,然而秋日裡一次不同的閱讀,給我消極的秋天增添了一抹不同的活潑顏色,所以,我也想分享給大家——鸚鵡螺系列:《這是誰的家?》+《藏在森林裡的生命》。
  • 疫情宅在家,不如陪孩子看看這些必看經典電影吧!
    都說,最炫富的行為是在朋友圈炫耀陪孩子的種種,現在的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姥姥奶奶的陪伴下長大,我給這種父母,取名叫「周末父母」。父母們在工作之餘想到孩子,難免會有愧疚和無奈,無法陪伴孩子長大,孩子長大以後,又成了不能抓在手裡的娃娃。
  • 一年花幾萬把孩子培養成社交達人?其實最好的情商教育是在家裡
    不過在這裡,我有一個疑問:「兒童情商培訓」真的靠譜嗎?什麼是情商呢?所謂情商,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兒童情商培訓班的課程內容是什麼呢?舉個例子吧,南昌某知名兒童情商課培訓機構,專門針對3-6歲、7-12歲這兩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展培訓課程。3-6歲的孩子,一年的學費大約為15000元左右,兩年會稍微便宜點,大概是27000元左右。這個課程共有24個課時,大概半年時間上完,課程大多都安排在周末,每個課時90分鐘,每個班有5-8個孩子。
  • 孩子讀很多課外書,為什麼還做不好閱讀理解題?原因有2點
    一、原因分析:1、孩子做不好閱讀理解題,有可能是讀得不對路。比如,光讀現代文,你讀再多也不可能做好古詩文的閱讀理解。所以要根據閱讀理解能力出現的問題。多讀相應的文體。特別是古文。讀得多了,自然語感要好一些。古文閱讀理解成績自然會提高的。2、孩子做不好閱讀理解題。也有可能是讀得不得法。閱讀理解題。考查的是深度閱讀能力。
  • 12歲前,一定要給孩子讀點這種書,腦洞大開又有營養
    其實在上半年,出版社的朋友就推薦給我了。我也試讀了很久,覺得真的很不錯,因為我自己也非常喜歡科幻小學和這類型的電影。只是當時這套書的團購價一直要128元,雖然書很好,卻也一直在猶豫著,要不要開團。因為8冊書算下來稍微有一點貴。
  • 「我是男人,怎麼能在家帶孩子」「你自己賺多少錢,心裡沒點數」
    這種搭配的確非常合理,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畢竟現在很多家庭都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夫妻結婚之後就希望通過雙手來改變生活水平,可如今的生活,卻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麼完美。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會有男女共同為家庭而付出的案例存在。不管大家選擇什麼樣的搭配模式,只要彼此覺得好,那便是最完美的。
  • 《你問我答翻翻書:揭秘太空(低幼版)》:給孩子的太空啟蒙書
    前幾天和閨蜜小聚,她問我想給2歲的二寶買點書,不知道買什麼好,希望我可以給點建議。於是,我順手把剛拿到手不久的《你問我答翻翻書:揭秘太空(低幼版)》給了她。但什麼樣的書適合孩子看呢?很多家長都很迷茫,看著書店裡琳琅滿目的書籍,無從下手。其實,對孩子來說,特別是低幼的孩子來說,閱讀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先培養閱讀的興趣,讓他喜歡上讀書,讓他把閱讀當作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又必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