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是一個成語,最早見《莊子·知北遊》,意思我們都理解指的就是「剛剛出生的牛犢,在第一次看到老虎的時候是不害怕的」。很多動物都是如此,剛出生之後沒有明確的意識,對於大多數事物都沒有認識,自然不集懼怕老虎也不會懼怕獅子等。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跟著「長輩」學習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得到一些經驗,隨著了解的越來越多自然懼怕的也越來越多。
老虎是自然界中的頂級掠食者,在食物鏈中都屬於最上級的那種,佔據著重要的生態位。在野外幾乎是沒有天敵的存在,任何動物皆可「吃」,即使是人類也不例外,所有動物看見老虎都會懼怕。貓科動物都是非常好的獵手,在地球上發展進化的時間也非常長,很多物種都受其「壓制」。
例如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和貓科動物還是一段恩怨的,生活在150-500萬年前的恐貓屬於頂級掠食者,有很多證據表明恐貓曾經是南方古猿的主要天敵,而南方古猿被認為是現代人類的祖先。可以說恐貓在遠古時期捕殺了很多的南方古猿,雖然說現在恐貓已經滅絕了,但是現代老虎跟恐貓的殺傷力相差不多,對於大型貓科動物的恐懼是刻在基因中的。
人類對於蛇的恐懼體現的淋漓盡致,蛇是非常龐大的一類生物,其中小部分是有劇毒的例如眼鏡蛇、眼鏡王蛇等,但是大部分都是無毒的,例如小草蛇和大蟒蛇等,但是人類對於無毒的蛇也非常恐懼,這就是基因上帶來的恐懼,蛇對於遠古人類迫害想必不輕。
在食物鏈中各種動物形成上下級的天敵關係,都是數萬年數十萬年形成的,相互之間是嚴格的制約關係,作為食草動物對於食肉動物天生就是畏懼的,一部分是源自於基因上的壓制,一部分是後天學習的。草原上的小動物尤其是草食性動物剛出生後不久就需要儘快地站立起來奔跑,因為要時時刻刻的警惕肉食動物的「襲擊」。
實際上動物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可以從多方面來體現,首先就是氣味上,例如老虎這些大型的掠食者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動區域,每天巡視自己的生活區域並且在邊緣位置留下尿液等,這是對於其它老虎的一種威懾力或者說提醒,同時一些草食性動物對於老虎留下的氣味也是非常敏感的。
這種能力是在進化中形成的,因為恐懼當聞到老虎的氣味就會主動的避讓,這種行為讓這個物種更好的生存,面對天敵更好的存活下去。一些動物即使沒有看見過老虎,但是也看見過其它肉食性動物,當然也可能被其它掠食者追逐過,即使第一次看見老虎也可以輕鬆判斷出這是一種威脅較大的物種。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會通過面相判斷出一個人的兇神惡煞。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