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列克西耶維奇:紀念時代的苦難和勇氣

2021-01-18 騰訊網

[摘要]似乎在阿列克西耶維奇看來,「文獻」比「紀實」更為靠近真實。為達到這一真實,她採取的方式是將所有受訪者的談話進行筆錄,然後將這些筆錄出版,讓讀者直接在她書中面對倖存者的聲音。

《鋅皮娃娃兵》書影

10月8日,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學院宣布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由白俄羅斯女作家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西耶維奇領取。有點意外的是,我前些天剛一口氣讀完品雅特海所著的回憶錄《兒子,你要活下去》。這本描寫柬埔寨紅色高棉恐怖統治和殺人的紀實文學讓我不時想起十餘年前讀過的《鋅皮娃娃兵》,那本同樣是紀實文學,同樣是描寫痛苦和眼淚。紀實文學的衝撞力遠遠大於虛構的小說類作品,因為紀實就是將活生生的真實表現出來。

那本《鋅皮娃娃兵》就出自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西耶維奇之手。在讀過的阿列克西耶維奇的三本著作中,這是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一部。

關於阿富汗戰爭,我們都不陌生的是,蘇聯在1979年12月發動對阿富汗的入侵,奉行民族主義的阿富汗總統阿明在蘇聯人入侵當月就被逮捕並處決。被扶上臺的卡爾邁勒傀儡政府和蘇聯軍隊一起,同結成聯盟的阿富汗各派遊擊隊展開軍事衝突。在耗費450億盧布和5萬軍人死亡的代價下,蘇聯人沒有達到入侵目的,最終在1989年2月撤軍。《鋅皮娃娃兵》展開的就是這十年的痛苦歲月。

痛苦不僅屬於阿富汗人,書中描寫的痛苦和眼淚恰恰屬於蘇聯人。如果僅從影視中去看戰爭,我們看到的無非是一曲曲浪漫戰歌。但戰爭從來都不浪漫,戰爭的主題永遠是痛苦和死亡。身為記者的阿列克西耶維奇在越來越多的真相面前,選擇了反思,也當然就選擇了對當時無數個人的痛苦還原。

在寫作《鋅皮娃娃兵》之前,阿列克西耶維奇已完成並出版了令她一舉成名的紀實文學《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阿列克西耶維奇的作品並不同於國人熟悉的紀實文學,在她眼裡,她出版的應該叫做「文獻文學」,似乎在她看來,「文獻」比「紀實」更為靠近真實。為達到這一真實,她採取的方式是將所有受訪者的談話進行筆錄,然後將這些筆錄出版,讓讀者直接在她書中面對倖存者的聲音。

《鋅皮娃娃兵》同樣如此。阿列克西耶維奇將所有的採訪筆錄一篇篇交給讀者,讓我們一頁頁看到那些在戰爭中的擲彈筒手、軍事顧問、衛生指導員、公務員、通信兵、軍醫、女護士、炮兵中尉以及無數死難者的妻子和母親和我們談話。他們的個人談話比任何結構謹嚴的虛構作品更具打動人心的力量,乃至所有現實都血淋淋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但阿列克西耶維奇不是要為戰場上的士兵們進行禮讚和謳歌,儘管那恰恰是蘇聯官方需要的文學。阿列克西耶維奇越來越接受別爾嘉耶夫所說的那句「俄羅斯作家更為關心的是真理」之言。阿列克西耶維奇的「真理」不是來自虛構,而是採訪無數從戰爭中死裡逃生的各類人物。在倖存者所揭示的真相裡,所謂戰爭,就是讓人去「送死」。數萬蘇聯娃娃兵死了,他們的屍體被裝進鋅皮包裹的棺材裡。阿富汗戰爭不是數十年前發生在蘇聯的衛國戰爭。那一次,是德國人入侵他們國家,每一個人都有打擊侵略的理由和正義感,但這一次,他們是去往別人的國家,他們要打死那些和他們沒有仇怨的人。儘管祖國告訴他們,入侵阿富汗是正義的戰爭,但他們從來看不到宣傳機器所頌揚的偉大祖國和道貌岸然的正義。對這些普通人來說,唯一能夠認識到的,就是發現自己「只不過是一件東西罷了」,而且,在強弱並存的「生活」中,強者「夜裡可以把他(年輕的士兵)叫醒,用椅子、用棍棒、用拳頭打他,用腳踢他。這些士兵隨時還面對死亡,他們能夠從那些繳獲的武器中體會,那些武器冰冷,「都是用來消滅你的」。

但真正的痛苦還不僅如此,政府的謊言更令人不寒而慄,「我們19歲的小夥子們,往往在莫名其妙的戰爭中死亡,可是國內報紙上寫的卻是我們來阿富汗築橋、種樹、修友誼林蔭路」。

對阿列克西耶維奇來說,所有高大全的頌揚在這些死者和眼淚面前變得虛偽不堪。但無人能夠阻止國家機器的運轉,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俄羅斯作家和記者,阿列克西耶維奇意識到她的責任就是將這些真實銘記下來,因為這是一代人的歷史,甚至它就是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面對歷史和個人的銘記,阿列克西耶維奇就通過作品,站在了蒲寧、帕斯捷爾納克的行列。對那些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輩來說,他們和阿列克西耶維奇經歷和銘記下的根本沒什麼兩樣。面對時代,阿列克西耶維奇錄下了她敢於也應該錄下的聲音,帕斯捷爾納克早在半世紀前就寫下不會被一代代有良知的作家忘記的名言,「他們的痛苦是筆墨難以形容的,他們的痛苦使憂愁變成一種心病……讓我們懷著同情的心,再在他們所蒙受的苦難面前低下頭顱吧!」

在阿列克西耶維奇這裡,同樣是低下頭顱,她低下,和所有偉大的俄羅斯人一樣,都是為了紀念時代的苦難,也正是有了這一紀念,人類才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承受的痛苦。而所有的痛苦就像所有的存在,不應被遺忘,更不應被掩蓋。(文/遠人)

相關焦點

  • 中文譯者談阿列克西耶維奇作品:關注小人物苦難 更為真實震撼
    原標題:中文譯者談阿列克西耶維奇作品:關注小人物苦難 更為真實震撼   「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作家或某種流派的領軍人物,作品多以口述實錄形式關注蘇聯時代重大歷史事件中小人物的苦難,更為真實震撼,這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史上並不多見。」
  • 阿列克西耶維奇
    阿列克西耶維奇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西耶維奇遭白俄羅斯政府部門傳喚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西耶維奇遭白俄羅斯政府部門傳喚
  • 讀《平凡的世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而苦難是人生的必經
    前言:如果你還對目前的狀態惴惴不安,如果你正在為你的前途憂心忡忡,如果你正在對身邊的事物不停的抱怨,那麼去讀一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吧。在我第三遍讀完《平凡的世界》時,有了許多新的看法和認識。而原本迷茫的人生,也開始變得清晰。
  • 苦難和挫折也是成長路上的一種財富!
    關注我,為您講述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人生在世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苦難和挫折,我相信世上並無絕對的幸運兒。對於我而言,挫折和苦難讓我看清了自己,也讓我學會了更加冷靜地看待問題、看待社會、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讓我的思想更加成熟。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年輕、敢闖,在事業上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就。二十六歲就有了自己的公司,可以說是意氣風發。但是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人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磨難與坎坷。
  • 美文|苦難是一種財富
    那麼,苦難是怎樣產生的呢?究其根源,有著內外的交替因素,外在的給予和內在的感受相互結合,交織在一起。當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相悖離時,苦難便隨形而至,於是產生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 苦難,對人生來說是一種經歷,一種淬鍊,也是一種財富。 苦難是成長的必然經歷。人來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
  • 兒童勇氣教育─《恐龍大時代》
    彼思(Pixar)動畫《恐龍大時代》(The Good Dinosaur)和另外一部同期上映的西片一樣,都是主打合家歡,亦即是大人可以放心帶兒童入場的「一級片」路線。《恐龍大時代》和兩三年前由夢工場出品的《古魯家族》(The Croods)相似,都是用原始時代作故事背景。/劉偉霖  恐龍是人類之前的地球主人,但因為隕石而滅絕。
  • 金一南《苦難輝煌》,我明白了,千年的歷史凝聚成16個字的精神!
    金一南《苦難輝煌》,我反覆讀了兩遍,內心受到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我明白了,千年的歷史凝聚成了「16個字」的精神!作為一個愛讀歷史的人,能沉浸在歷史當中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不過對於很多愛讀歷史的人來說,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喜歡看歷史英雄人物的呼風喚雨和快意恩仇,甚至是對王侯將相的崛起樂此不疲,雖然看這些沒有什麼壞處,但總關注這些東西會讓我們忽略一些很事實的東西,這些東西才是很多歷史的核心,也是我們能生生不息,綿延千年歷史的根本,為什麼許多人不喜歡讀這些東西呢?
  • 心態決定人生:苦難是一種難得的磨鍊,每個人都從中成長
    今天的小虎姐姐說生活要和大家講的是:心態決定人生:苦難是一種難得的磨鍊,每個人都從中成長。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種種磨難。很多時候,這個磨難過去很長時間了,但心裡仍然會記得,但正是因為這些苦難,才構成了我們美麗的人生,成為一筆值得回憶的財富,也正是因為苦難,我們才能不斷的強大和振作。
  • 基督《不要只在乎自己的苦難》
    在摩押地居住了約有十年的時候拿俄米的兩個兒子也死掉了,只剩下拿俄米和她的兩個兒媳。這時拿俄米聽到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也就是猶大地的居民,她便想回到自己的故鄉,但是她不願意連累自己的兩個兒媳和自己一起受苦,便勸自己的兩個兒媳離開自己,其中的兒媳俄珥巴離開了她,唯有路得堅持著要跟隨著拿俄米。我摘選了其中拿俄米勸自己的兒媳離開自己的這段經文,作為我今天的讀經心得。
  • 以巨大勇氣探索科學真理
    以巨大勇氣探索科學真理——寫在《列寧畫傳》紀念版出版之際 來源:光明日報
  • 紀念|王為松:對沈昌文最好的紀念,是在當今時代做好出版
    紀念|王為松:對沈昌文最好的紀念,是在當今時代做好出版 澎湃新聞記者 範佳來 2021-01-10 14:58 來源:澎湃新聞
  • 人生的苦難守恆定律,讀完頓悟了!
    這些僧人僧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他們總是主動去忍受常人認為最痛苦的事,如長期斷食,甚至斷水、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熱的木炭上、忍酷熱嚴寒等事情,他們讓自己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樣就可以更快的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苦行僧就被認為是修行的一條捷徑。就是因為和其它修行的人相比,他們在同樣的時間內吃的苦更多/更深。
  • 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年
    牢記抗戰偉大歷史偉大功勳偉大貢獻———全國電力系統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陳學婧  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
  • 在逆境中修行,在苦難中成長
    現在和以前是比不了的,父親常常在耳邊叨叨,以前有塊地,能種一口吃的,餓不著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會像現在這樣,要求這要求那。是呀,以前吃的飽就不會死,現在卻不敢理直氣壯地說了。在這個時代,真正壓垮窮人的不是貧窮,而是周遭的目光,背後的議論,你的不經意無所謂,在當事人看來未嘗不是刀槍斧戟。
  •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一本好書】讀《活著》有感 2020-11-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建專欄】微黨課:歷經煉獄之火,方能涅槃飛翔——觀《苦難輝煌》講座有感
    從歷經煉獄之火,到鳳凰涅槃後的飛翔;從血雨腥風的苦難,到國富民強時的輝煌;從硝煙迷漫的戰場,到一個偉大時代的宏偉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綻放。當我觀看金一南教授講解《苦難輝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勝利》時,才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歷經磨難,帶領中華民族探索到前所未有的歷史深度和時代寬度,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
  • 從習近平「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演講看他讀過哪些法國著作
    在演講中,習近平表示「年輕時代就對法國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法國的歷史、哲學、藝術、文學深深吸引著我。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裡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冉阿讓、卡西莫多、羊脂球等藝術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於我的腦海之中
  • 為什麼今天還讀《哈姆雷特》
    回到當下,就經典名著的閱讀而言,我們最常想到的問題是:為什麼今天還讀《哈姆雷特》?換言之,讀這部劇對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和對世界的理解有何益處?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個堅定的思想者。一個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大學生,突遇家庭變故。父王暴死,叔父繼位,母后改嫁叔父。可以說,他的世界徹底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