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吳彬憶沈昌文:沈公為三聯的精神財富添了厚厚的一筆
吳彬與沈昌文共事多年,吳彬說:「從80年到沈公96年退休,我們共事了十幾年,退休以後還不斷的有各種各樣的事務,一直在保持聯繫。很多回憶文章中談到沈昌文時都說到他是一位有趣的老先生,談起對沈昌文的印象,吳彬說:「沈公是一個風格非常獨特的人、無法複製的人。
-
統計局召開紀念中國統計年鑑出版30周年座談會
9月19日下午,國家統計局在京召開座談會,隆重紀念《中國統計年鑑》(以下簡稱《年鑑》)出版30周年,表彰《年鑑》優秀編輯人員。國家統計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為民出席會議並講話,他要求參與《年鑑》編輯、出版、發行的各級統計機構和廣大工作人員再接再厲,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始終堅持「數據準確、體系科學、出版及時、使用方便、裝幀美觀」的理念,全力辦好《年鑑》等統計書刊,努力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統計服務。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出席會議並講話。
-
對談丨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
9月14日下午,為紀念編輯家、出版家範用先生逝世十周年,新聞出版博物館在楊浦區四季廣場1號樓舉辦了名為「三聯書店與進步出版傳統」的對談會。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王為松主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老領導、著名出版人董秀玉、汪家明作為嘉賓,回憶和講述了他們所熟悉的範用先生,及他為書籍的一生,並探討「進步的出版傳統」如何推動社會進步、倡導社會昌明。
-
逝者| 出版人沈昌文逝世:回顧一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昌文75歲時,沈從文孫女沈帆為沈公而作沈昌文認為,「我們要時刻記往,出版工作是一個長命的工作,就像西方諺言所說:『書比人長壽,白紙印上黑字,印上彩圖,想抹也抹不掉。』我們做出任何一本不合出版品格的書,到你有了更多經驗的時候,回想起自己的舊作,會有一種羞恥感。」正因如此,沈昌文時代的三聯書店成為讀書人的綠洲,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三、編輯的人脈與飯局沈昌文曾總結自己的出版工作經驗是「三個第一」,即文化第一,質量第一,人脈第一。他說,所謂人脈第一,「就是人際關係。
-
讀阿列克西耶維奇:紀念時代的苦難和勇氣
為達到這一真實,她採取的方式是將所有受訪者的談話進行筆錄,然後將這些筆錄出版,讓讀者直接在她書中面對倖存者的聲音。 在寫作《鋅皮娃娃兵》之前,阿列克西耶維奇已完成並出版了令她一舉成名的紀實文學《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阿列克西耶維奇的作品並不同於國人熟悉的紀實文學,在她眼裡,她出版的應該叫做「文獻文學」,似乎在她看來,「文獻」比「紀實」更為靠近真實。為達到這一真實,她採取的方式是將所有受訪者的談話進行筆錄,然後將這些筆錄出版,讓讀者直接在她書中面對倖存者的聲音。《鋅皮娃娃兵》同樣如此。
-
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人民文學出版社、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公司、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三聯書店、臺北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和一些出版機構、書店、學術文化機構等單位以及各界友人向沈昌文先生敬獻花圈。
-
「中國編輯的典範」 著名出版家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在京舉行
著名出版家、編輯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雜誌原主編,資深編審沈昌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月10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2021年1月14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
-
一代名編駕鶴西去,著名出版家沈昌文遺體告別儀式今在京舉行
追悼會現場,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出版協會、韜奮基金會、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人民文學出版社、香港聯合出版(集團)公司、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三聯書店、臺北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和一些出版機構、書店、學術文化機構等單位以及各界友人向沈昌文先生敬獻了花圈。《讀書》編輯部敬獻兩副輓聯:「服務日裡跨禁區,如放舟學海訪天下名師益友; 讀書熱中見精神,採他鄉睿思起自家文化閣樓」。
-
聯合國紀念曼德拉國際日
新華社聯合國7月18日電(記者倪紅梅 史霄萌)第71屆聯大18日舉行「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日」紀念大會。包括聯大主席湯姆森在內的多名聯合國工作人員還將在當天參加志願者活動來紀念這個日子。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致辭說,向曼德拉致敬的最佳方式不是言語或儀式,而是改善世界的行動。今天,聯合國與曼德拉基金會一起呼籲世界各地的民眾在社區發揮作用,以帶來持久變化。
-
我院作品《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
我院作品《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版)》《信仰至上》入選「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2021-01-03 16 : 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叢書、《新中國70年》、《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版)、《寫給青少年的黨史》等15部作品入選重點扶持和推薦目錄。
-
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 通訊員楊富斌)1月9日,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榮譽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全人教育辦公室共同主辦,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朱愛華:民主黨派紀念「五一」口號必須貫徹時代精神
一、「五一」口號精神,對指導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泛泛地紀念一個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是不夠的。今天我們仍然有必要思考,為什麼「五一」口號的發布會受到那麼多民主黨派的響應和擁護。
-
《科學》發專刊紀念廣義相對論發表100年
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理論的誕生,3月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發一期專刊——《廣義相對論》。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理論的誕生,3月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刊發一期專刊——《廣義相對論》。紀念專刊包括導言、新聞報導及述評共8篇文章。
-
紀念一二·九學生運動84周年 「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少先隊主題活動
紀念一二·九學生運動84周年「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少先隊主題活動 2019年12月9日,湄潭縣茶城中學校團委在學校閱馨屋舉行紀念一二·九學生運動84周年系列活動之「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少先隊主題隊會。本次隊會由茶城中學大隊輔導員顏問問老師主持。
-
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紀念活動在上海交大舉行
值此徐光憲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之際,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紀念活動與北京大學、徐老的家鄉上虞多地聯動,共同緬懷兩位院士,三地分別從出生地,求學地,工作地聯合舉辦系列紀念活動。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紀念活動主要包含:徐光憲、高小霞院士伉儷紀念雕塑落成揭幕;「霞光樓」樓宇命名揭牌;徐光憲、高小霞院士「十同傳奇」事跡展覽以及紀念大會。
-
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
--始於費曼,但不止物理2018年5月19日正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公眾科學日,未讀文化品牌聯合中科院物理所以及《科普時報》,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辦了"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主題活動。
-
如何紀念「車諾比核難」
現在網消息26日是「車諾比核事故」25周年紀念日不過,在今年日本「3·11」地震引發核洩漏危機後,我們或許應該重新回顧那場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核災難,認真從中吸取教訓,而不是進行一場形式主義的紀念。本核危機表明,日本未曾真正地從車諾比核事故中吸取的第一個教訓就是,未將核電站的安全置於首要位置。
-
追憶上海人沈昌文:最有趣的「破老頭」,最溫和的奮鬥者
兩天後,沈昌文又發來郵件,為了記者報導內容的「獨家」友善提議:「你們是上海的報紙,可不可以多說說我在上海的情形?這是過去說得不多的。」作為中國出版界的傳奇存在,沈昌文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居然是善意——智慧是一定的,但更多的是,善意。他接受過無數次採訪了。「沈昌文時代」的《讀書》雜誌和三聯書店,無疑是許多國人舉足輕重的精神家園。
-
德語研究學者紀念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
日前,德語文學研究學者在京集會,紀念德國著名反法西斯女作家安娜·西格斯誕辰一百周年。安娜·西格斯一九○○年出生於德國的一位猶太藝術商之家,代表作是創作於一九四二年的《第七個十字架》。該作以獨特的視角,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殘忍性,激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法西斯主義的仇恨和鬥爭決心。
-
追憶上海人沈昌文:最有趣的「破老頭」,最溫和的奮鬥者|睡前分享
1996年1月退休後又發起創辦《萬象》雜誌,策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等。上海作家簡平說:「沈公是我敬仰的長輩。這些年,他每年都帶著新著來上海參加上海書展。沈公是我認識的老人中活得最有質量,最有智慧,最有趣味的人,和他在一起,會充滿活力、豁達和快樂。」解放日報記者曾在北京專訪沈昌文。世人若簡單分為有趣、無趣,那自稱「破老頭」的沈昌文當屬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