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後發現:26%「太激動」,25%是「太勞累」!

2020-12-04 醫心愛分享陳醫生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的媽媽突發心梗,住進醫院搶救,得以保住性命!這位朋友發現,在婆婆的病房裡,4位病人的脾氣都差不多:脾氣都特別急,情緒波動大,遇事時更急!因此她總結了一點:心梗的這些病人往往情緒激動、脾氣暴躁,喜歡跟人爭論,吵架哈!

今年4月份《中國急救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該論文詳細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得出一個結論,心臟源性猝死是這些猝死者的主要原因,比例達57.8%!研究人員同時指出,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在30~63歲。

而在這些猝死人群中,25%是「太勞累」!26%是「太激動」!

一、太激動:易生病!

中國傳統文化講:大怒傷肝、大喜傷心!

情緒容易激動的人,常常是急性子、暴脾氣,生氣時暴跳如雷,面紅耳赤;高興時又容易激動不已、樂極生悲。

這種人在現代醫學的心身疾病分類中,稱之為A型性格的人,這種人,往往有闖勁,但缺乏耐心,脾氣火爆,急躁,愛顯示自己才華,對人常存戒心。此種人往往容易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出血等疾病。

生活中因為一點雞毛蒜皮之事爭吵而導致猝死之事,常有發生!

情緒激動、興奮過度、心理緊張的情況下,人體的交感神經會過度興奮,導致心臟的嚴重心律失常,如室顫等,從而引發猝死。

情緒激動、脾氣暴躁,容易引發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引發人體的損傷,有可能造成某些自身免疫力疾病,還可引發皮膚病等,實在得不償失。國讎家恨,可以「怒髮衝冠」,小事還是免了吧,保命要緊,生活開心些比較好!

二、太勞累:所有的猝死都是有「步驟」的

所有的猝死並不是毫無徵兆的,雖然它看起來滿是意外,這是時間的累積,是「蓄謀已久」的。資料研究顯示,大部分發生猝死的人,都曾經歷過一個高壓、高強度、長時間精神緊張、體力消耗的工作事件。

從疲勞到猝死僅六步:

1. 稍感疲勞

2. 身體沉重

3. 精疲力竭

4. 感覺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小毛病

5. 疾病纏身

6. 突發猝死

人體處於疲勞狀態下並不是無跡可尋:頭髮變黃,皮膚起皮,指甲暗淡無光,牙齒塞牙,關節痛,骨骼痛,肌肉痛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如果持續疲勞超過六個月,並伴有頭暈、頭痛、精神不振、咽喉疼痛、關節痛、肌肉痛等,代表我們要及時休整,調理自己的身體了!

心梗猝死前的異常先兆:

異常先兆一:突然變懶、乏力、嗜睡!

異常先兆二:會感到短暫的胸悶,心前區疼痛。

異常先兆三:突然出冷汗,呼吸困難

另外少數人在心肌梗死發作前前還可能出不明的牙痛、左肩疼痛、肚臍周圍痛、腳底痛等。

此時應當及時打120急救電話,趕往醫院治療!

請把醫生的提醒轉發給更多人看!

參考:2020年4月中國急救醫學.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

2020年醫心愛分享陳醫生.為什麼我心都不痛卻是心梗?醫生提醒:千奇百怪的心梗前兆你不知

相關焦點

  • 醫生解剖多例猝死者:四分之一「太激動」,四分之一「太勞累」!
    2020年4月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該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 研究人員發現,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佔57.8%,其中:55.2%冠心病猝死,佔比最高; 21.6%為肺源性猝死; 9.21%為腦源性猝死。
  • 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猝死?醫生解釋!
    但是不是冠心病出現一次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人就突然沒了,這樣說有點誇張。只能說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這些負面情緒多,容易猝死,並非一次就會導致死亡。 一、冠心病是什麼
  • 馬拉度納太激動致身體不適
    原標題:馬拉度納太激動致身體不適   6月27日,一段網絡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引發了阿根廷球迷的不安。這段視頻顯示的是:26日晚,阿根廷隊險勝奈及利亞隊晉級後,在聖彼得堡體育場看臺上觀賽的「球王」馬拉度納因過於激動出現身體不適,在朋友的攙扶下回到了貴賓包廂。
  • 海南21歲女孩見下雪太激動,玩一下午雪致面癱!醫生:一定冷靜
    海南21歲女孩見下雪太激動,玩一下午雪致面癱!醫生:一定冷靜前幾天,湖南長沙迎來了2019年的第一場雪,下的還挺大!來自海南的小王同學因為從小生活在海南,還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雪,一下子比較激動,於是相約幾個好朋友一起到湘江邊玩雪,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玩的不亦樂乎,到了五六點的時候因為覺得臉部有些刺痛才意猶未盡的離開但是小王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自己一邊刷牙一邊漏水,而且一隻眼睛也比不上,這一下子讓小王很著急,於是舍友和她來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接治小王的是趙醫生,趙醫生發現,小王皺眉頭時,右側額頭完全沒有皺紋
  • 太激動了!!!!!!
    太激動了!!!!!!來源:新華網
  • 處於猝死恐懼中的年輕人:六成00後擔心猝死,亞健康如何壓倒年輕人
    2020 年丁香醫生發布的《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越年輕,越容易擔心自己猝死。曾經擔心過自己猝死的 00 後佔到 60%,而 70 前這一比例僅為 33% 。  2007 年的一份研究顯示,這種傳統誘因仍處於主導地位,佔到 38.76%,但與此同時勞累誘發的猝死在當時已經初見端倪。
  • 「太好看」的小孩竟是一種病,醫生道出病因後,媽媽崩潰欲哭無淚
    文/初語媽媽每個準媽媽有了小寶寶後,總是會想著孩子出生後,會是什麼樣子的,像自己還是會像老公呢?不管像誰,普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最漂亮」的,卻很少有人知道,「太好看」也是病,下面這位媽媽的天使寶寶就得了這種罕見病。
  • 貓媽媽收容所裡遇到自己的孩子,激動哭,場面太感人
    有人路過時,發現狸花貓已經敗北,渾身是傷,有幾處毛也被咬掉了。於是這個善良的好心人,抱起貓咪,將它送到收容所,希望它可以得到救治。但讓人驚訝的是,這隻貓雖然傷得很重,但似乎並不想得到救治。一直在掙扎,試圖逃脫。
  • 長假玩得太累 22歲女孩腦部血管瘤破裂
    以浙二為例,之前值過班該輪到休息的醫生都被拉回來上班,39個收費窗口全部開放,但還是排起了長隊。醫院門口的私家車,將醫院圍了一圈,交警忙著疏通道路。位於馬市街上的眼科中心,隊伍更是從二樓一直排到了馬市街。  截至昨天傍晚,浙醫二院門診部統計當天就診量達到1.2萬人次,特別是眼科門診,比暑期流量最高峰都還要高。  同樣的井噴現象在杭州別的醫院也相繼出現。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全國首例、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完成,有何重大意義?
    驅動中國2020年2月17日消息,昨天晚間來自多家媒體的消息顯示,在法律政策允許並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2月16日全國第一例和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完成,備受各方關注。據悉,2月16日凌晨3點,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完成了全國第首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當日下午18點45分,全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也在金銀潭醫院順利完成,這兩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檢。
  • 「另類醫生」痴迷解剖 30年收集過百顱骨
    昨日,記者走進了葉曉明的住處,為您展示這位「另類醫生」和他的「顱骨標本博物館」的神秘之處。  女兒房內也擺滿標本  葉曉明,山東泰安人,泉州市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在葉曉明的住處記者發現,自己仿佛走入了一座非同尋常的私人藏館。三室一廳的套房裡有一間書房,裡面一個3層的大書櫃密集地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顱骨標本。
  • 釣到大魚太激動了,放生魚後起身站船上,結果掉水裡了
    釣到這麼大的一條魚,兩人趴在船上後忍不住的用手去摸它。相信很多人釣到這麼大的魚都會選擇放生,男子也不例外,很快的就將魚鉤取了出來,將魚放了,由於男子太激動了,直接站了起來,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男子站起來後,激動的張開手臂,沒有想到小船一搖,男子直接往後一翻就掉到了水裡。突然的一幕,兩人都嚇懵了,等男子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水裡了。
  • 中國四川發現人類新基因 世界衛生組織命名B5516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三日電(記者曾利明)記者今天從中國醫學科學院獲悉,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為中國四川發現的人類新基因命名,並將在三家國際性的權威生物醫學專業雜誌公布。  被正式命名為「B5516」的這一人類新基因,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骨髓移植配型中心於去年底發現的。
  • 同居男女將4月大男嬰放冰箱,稱哭聲太吵!警方發現時畫面太慘
    記者留意到,據當地警方透露,涉事女子已初步供稱,將嬰兒放置於冰箱是因為「嬰兒哭聲太吵」。據當地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日本埼玉縣警方接到來自川口市兒童醫療診所的報告,稱一直未能與一名今年7月在當地出生的男嬰及其父母取得聯繫,未能獲悉男嬰的安全情況。隨後當地警方展開調查。
  • 中國古代解剖史:一個痴迷人體構造的「暗黑醫生」
    ,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到唐代時,古人對人體解剖學有了長足的進步,還有了比較完備的人體解剖圖《明堂圖》。唐太宗看完《明堂圖》後發現人的重要器官基本上都集中在背部。於是唐太宗下了一個命令,實行笞刑時只能打屁股,不能打背部,避免造成致命傷害。到北宋時,人體解剖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 參與新冠肺炎遺體解剖的女法醫: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劉茜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副教授,也是參與此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的劉良團隊中的一員。從2月16日起到2月26日,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總共完成了12例,其中,劉茜參與了團隊所負責的9例。   對於遺體解剖的風險性,劉良教授曾這樣描述:「(解剖環境)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
  • 韓喬生:章魚保羅太牛了 強烈建議將它解剖
    韓瞧世界盃論決戰:章魚保羅太牛了!他比人可強太多了。以後就請保羅章魚來預測吧,等它老了走人以後,真的強烈建議要解剖了它看個究竟。西班牙打得不錯,德國隊顯然太把西班牙當回事了,德國人打得過於保守了。年輕呀!就得花學費,買這個單呀!西班牙過了德國這關,決賽中荷蘭恐怕是難以擋住西班牙奪冠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