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發現人類新基因 世衛組織正式為其命名
昨天(9月10日)記者從廣東省廣州市南方醫院獲悉,該院組織配型實驗中心從兩位健康廣東人的血液中,發現一個人類新基因。該基因位於第九號常染色體的短臂上,長度約為900多個鹼基對。
-
民營科研機構山東銀豐基因發現三例人類HLA新基因序列並獲WHO認證
山東銀豐生物集團下屬的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豐基因」)日前發現3例人類HLA新基因序列,並通過了WHO世界衛生組織HLA命名委員會的認證,被授予新基因認證證書,這三例新基因正式命名為截至目前,銀豐基因共發現15例人類新基因序列。
-
WHO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COVID-19
2月11日晚,WHO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的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宣布,2019年底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正式命名為2月8日下午的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在會上通報,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成員現決定,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為「Novel
-
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舉行新聞發布會
2021年2月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共同開展新冠病毒全球溯源中國部分的工作情況。2019年底,新冠疫情在武漢市突然暴發,中國迅速採取行動,主動通報疫情信息,採取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
-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轉基因食品的20個問題
英文原文見:http:www.who.intentityfoodsafetypublicationsbiotechen20questions_en.pdf中文版見:http:www.who.intentityfoodsafetypublicationsbiotechen20questions_ch.pdf這些問題和解答已由世界衛生組織擬定,以應對世界衛生組織一些會員國政府就轉基因食品的性質和安全提出的問題和關注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列入名錄
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報告了養殖水貂中發現的新冠病毒。11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
丹麥新冠病毒變異,世衛組織再發預警;①北歐國家丹麥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生產國,其產量估計佔全世界的40%。丹麥也是世界最大的貂皮出口國,目前在1100多個農場中養殖著1500萬—1700萬隻水貂。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丹麥約1/3的新冠肺炎病例可以追溯到水貂養殖場;②11月5日,丹麥在水貂養殖場發現一種可傳染給人類的變異新冠病毒,並確認這種變異可能會對將來的新冠疫苗形成挑戰後,決定撲殺多達1700萬隻水貂,並嚴格封鎖相關的日德蘭半島北部地區;③截至目前,丹麥、荷蘭、西班牙、瑞典、義大利和美國這6個國家已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報告了養殖水貂中發現的新冠病毒。
-
(文字實錄)世界衛生組織的聯合考察組在武漢發現了什麼?
本文摘編自中國政府網,原文首發於2020年2月25日,標題為《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參加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
重慶人入選世界基因庫
重慶人入選世界基因庫 華龍網訊昨日,記者從中華骨髓庫獲悉:來自本市一位志願者的等位基因,日前已通過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命名,這也是我市首次通過這一渠道,為世界基因庫增加新成員。 自此,由中國人發現並獲得國際命名的等位基因增加到了13個。
-
【論文故事】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的鳥類新種:四川短翅鶯
2015年5月1日,中國生物類英文期刊《鳥類研究》(Avian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一篇新的論文,報導了在我國中部地區發現的一個鳥類新種——四川短翅鶯(Locustella chengi)。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受到了如英國BBC、衛報(The Guardian)、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國際主流媒體的跟進報導,鴻篇巨製世界鳥類手冊的在線版(HBW Alive)也及時更新了相關內容。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新種是如何發現和確認的呢?
-
2月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召開新聞發布會.
點藍色字關注「雙鴨山城市號」2月9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世衛組織專家組組長彼得列出了新冠病毒傳到人身上的四個假說。其中,通過中間宿主將病毒引入人類,即先感染離人類關係較近的動物,而後再感染給人,這樣的路徑是最有可能的。此外,通過冷鏈食物的渠道感染人,也較為可能。
-
世衛組織給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命名,病毒命名有「門道」
這是首例在中國以外地區發現的感染病例,引起多國關注。英國政府、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均已在官網發布旅行風險提示和預防感染的措施指導。英國政府網站發布公告提示疫情相關風險。世衛組織在聲明中說,在其他國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病例並不令人意外,呼籲其他國家繼續做好監測等工作。不建議對中國實施任何旅行或貿易限制。世衛組織建議採取一些衛生防護措施。
-
世界衛生組織:不應把新冠病毒同特定種族相聯繫
世衛組織:不應把新冠病毒同特定種族相聯繫新華社日內瓦2020年3月18日電(記者劉曲)世界衛生組織18日說,應避免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這不利於團結合作共同抗擊疫情。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說,病毒沒有國界,它影響的對象也不分種族、膚色、財富多少,所以應避免將病毒與某些人聯繫起來。瑞安說:「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起源於北美,我們沒有稱它為『北美流感』。所以涉及其他病毒時,我們採用同樣的命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世衛組織呼籲所有人避免將病毒同某個地域聯繫起來。
-
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命名鳥類 四川短翅鶯入中國鳥類名錄
與高山短翅鶯相比,四川短翅鶯嘴巴稍長,尾巴稍短。 在宜賓市屏山縣老君山山腰上,四下寂靜,一陣清脆鳥鳴劃破凝固的空氣。在一處低矮的灌木叢枝頭,一隻淺褐色的鳥兒正在吟唱,小腦袋左右轉動,瞪著大眼睛。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
-
又有一顆小行星以四川人名字命名
「實至名歸,四川人的驕傲。」省國防科工辦一位領導說,吳偉仁是從大巴山深處走出來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榮獲小行星命名實至名歸。公開資料顯示,1953年10月出生的吳偉仁是四川巴中平昌縣人。20歲時,時任巴中市平昌縣得勝鎮獨柏村「生產隊長」。1975年,吳偉仁被推薦至中國科技大學讀書,命運自此發生轉變。
-
深圳醫生首次發現耐藥基因 世界基因庫已為命名
記者今天從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檢驗科醫生在全球率先發現了兩個新的碳青黴烯類藥物耐藥基因,將有助減少耐藥菌產生,世界基因庫已將兩個新基因入庫並命名。 濫用抗生素是耐藥菌大量出現的主要原因。在1993年以前,美國每天開出7000萬份含抗生素的處方單,凡是懷疑有細菌感染的疾病,幾乎都要應用抗生素。
-
明日召開新冠病毒全球研究大會,世界衛生組織具體關心些啥?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今日發布的最新統計,在中國已經有40235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在中國以外,24個國家已經出現319名病例。
-
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發源地並非是
11月23日據海外網報導,世衛組織在官網上面也發布了,有關於這一次病毒的研究,世衛組織麥可在發布會上面表示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在早期的時候就已經到來了,在不同的時間以及不同的地點感染了一批人。而當時的研究人員也在蝙蝠體內發現了這種病毒,在其他的地方也發現了一些潛在的病毒源頭。有專家稱,毫無疑問新冠病毒是來自自然界當中的一種病毒,可能最主要的攜帶者就是蝙蝠,蝙蝠傳染人類會存在很多源頭,而且傳染期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
-
四川短翅鶯列入中國鳥類名錄(組圖)
它的鳴聲被收集起來,它的基因序列被反覆分析,終於,它收穫了自己的名字:四川短翅鶯。這是2008年發現弄崗穗鶥和華西柳鶯之後,在我國境內發現的又一鳥類新物種。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鳥類學奠基者之一的鄭作新院士(Cheng Tso- hsin),四川短翅鶯的種加詞(物種名第二部分)被指定為chengi,這也使它成為了首個以中國鳥類學家來命名的鳥類。
-
新冠肺炎英文名COVID-19 疾病和病毒命名有講究
> | 字號:A+ | A-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疾病的英文名為「COVID-19」,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宣布這種病毒的英文名為「SARS-CoV-2」,但相關負責人強調「這一名稱與SARS疾病之間沒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