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猝死?醫生解釋!

2021-01-08 騰訊網

在醫院也能遇到這樣的冠心病患者,他們也會問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暴飲暴食、喝酒、勞累、生氣,就會突然心臟停跳?

其實大家可以看看,這些要麼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要麼是負面情緒,就算沒有冠心病,也建議大家遠離,何況還有冠心病。但是不是冠心病出現一次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人就突然沒了,這樣說有點誇張。只能說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這些負面情緒多,容易猝死,並非一次就會導致死亡。

一、冠心病是什麼

冠心病全名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單說就是心臟的動脈血管,裡面長了一些血管垃圾,也就是斑塊,這些斑塊外表像粥一樣,所以加粥樣硬化。當這些斑塊導致的心臟的動脈狹窄超過50%,我們稱之為冠心病。

也就是從50%的狹窄到100%的狹窄都叫冠心病,那就是說冠心病也分輕重,99-100%叫心肌梗死;75%以上的狹窄稱之為重度狹窄;那麼沒有75%的狹窄稱之為輕度狹窄。

大部分情況下,重度狹窄的冠心病,更容易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尤其是當重度的狹窄在某種刺激下,心肌耗氧量就會增加,比如:情緒激動、暴躁,比如酗酒,比如暴飲暴食,比如過度勞累等等情況狹窄,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肌缺血的風險就會增加,那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風險就會增加,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更是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才會有人說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人就突然沒了,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猝死的原因

2020年《中國急救醫學》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指出猝死的高發年齡是30~63歲;猝死的三大病因是冠心病猝死55.2%,肺源性猝死21.6%,腦源性猝死9.21%;猝死的四大誘因是情緒激動(26%)、勞累(25%)飲酒和過飽等。

這也足以證明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人就突然沒了確實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是說冠心病的人一旦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就會出事,只是我們宣傳告訴大家,儘可能不要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而是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心態。

三、沒有冠心病,也要健康生活,也要好的心態

情緒激動、勞累、飲酒和過飽是猝死的四大誘因,如果有冠心病,那麼在這些誘因下,心臟猝死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但沒有病的人,並不是說就不用在意這些。您想想我們平時聽到看到的各種關於猝死的報導,尤其是年輕人,大多數是沒有明確冠心病的人。而正因為他們沒有確診冠心病,所以平時才不在乎,放任自由,不自覺不自律;而真正有冠心病的人很少會暴飲暴食、酗酒、過度勞累、情緒大的波動。

所以沒有確診冠心病的,也應該保持的好生活方式和心態:堅持適當運動、積極陽光愛心感恩、低鹽低油低糖飲食、控制體重、遠離菸酒等等,才能真正把猝死的風險降到最低。

總之,有沒有冠心病,都應該健康生活,好的心態,確保我們更健康!

相關焦點

  • 醫生解剖5516例猝死者後發現:26%「太激動」,25%是「太勞累」!
    今年4月份《中國急救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該論文詳細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得出一個結論,心臟源性猝死是這些猝死者的主要原因,比例達57.8%!研究人員同時指出,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在30~63歲。而在這些猝死人群中,25%是「太勞累」!
  • 醫生解剖多例猝死者:四分之一「太激動」,四分之一「太勞累」!
    2020年4月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該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 研究人員發現,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佔57.8%,其中:55.2%冠心病猝死,佔比最高; 21.6%為肺源性猝死; 9.21%為腦源性猝死。
  • 太突然!年僅25歲女演員猝死!為什麼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心梗?
    年輕人發生心梗 更容易猝死? 2021年1月3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教授陳海旭在科普中國刊文稱,據統計,約80%以上的猝死為心源性猝死。相對於老年人,年輕人發生心梗時更容易猝死。
  • 35歲男演員高以翔不幸去世,關於「猝死」,這些預防知識99%不知
    心源性猝死概念:心源性猝死也叫做心臟性猝死,主要是指由於心臟原因導致的患者突然死亡。從目前來看,多數人接受的有關心臟性猝死的概念是:「由於心臟原因所導致的非預見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可以有心臟病史,也可以沒有心臟病史,從發病到死亡時間為1個小時內。」心臟性猝死是所有猝死中佔據最多的。
  • 是不是冠心病的標誌?專家給出研究數據
    時常會在醫院聽到有人問醫生耳垂有褶皺是不是代表著自己患上了冠心病?也有很多網民提到這個事,看來大家都很關心這個事,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呢?也就是說耳垂上有褶皺的人不一定就得冠心病,冠心病患者也有耳垂沒有褶皺的,這兩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繫,大家不用太擔心。哪些症狀是冠心病會有的呢?1.
  • 36歲男子深夜突發猝死,醫生嘆氣:2件事做太多,心臟撐不住了
    深夜,救護車瘋狂地駛進醫院,擔架上的男子奄奄一息,血壓血氧在持續降低,瞳孔也開始發散,進一步檢查,男子是突發了猝死,即便最後做了心肺復甦、電擊除顫等搶救措施,男子的命還是沒有被救治回來,猝死離世。在門外的家屬得知消息後崩潰大哭,向醫生哭訴了他的病情.....
  • 關於猝死的這些問題,你忽略了幾點?
    來源:許俊堂醫生 美國的一項研究納入1000多個患者,發現50%猝死患者,在發病死亡前的一個月,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1 哪些情況出現,我們需要注意是猝死的前兆呢? 如果你患了各種相關疾病,這種疾病本身可能就是高危人群,比如說冠心病,運動後出現了類似胸痛的一些症狀,活動後胸痛,休息後就減輕了,或者含服硝酸甘油2、3分鐘後就好了,這種情況高度提示患者是冠心病,心絞痛。
  • 猝死的9個徵兆,提前知道能救命
    3月22日,濟南市有一位男子在晨練時突發心臟驟停,幸好被一位路過的晨練醫生救援,這一幕也被很多跑友稱為「教科書」式搶救。這位醫生叫徐留玉,他也提醒市民,鍛鍊一定要適度,不能過度鍛鍊。 此外,跑步結束後不要立刻停下來,最好能走上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同時,不能馬上洗澡、吹風或用空調等。
  • 多位20多歲女性接連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猝死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25歲,年薪30萬,猝死!心臟猝死前的4大徵兆,你有嗎?
    過勞會導致猝死 疲勞過度易引發慢性疲勞症候群,人體表現為身體代謝失調、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4.生活壓力大 壓力過大會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並會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痙攣的風險,甚至誘發猝死。 3.久坐 現代社會大部分人從事的是腦力勞動,很多人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猝死一般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每2000人中就有1人猝死,其中將近一半的人在40歲以下。 總的來說,不合理飲食、過量菸酒、缺乏睡眠和運動、過度勞累、情緒激動等都可能成為誘發猝死的危險因素。 2、看起來健康的年輕人更容易猝死? 往往那些看似健康的年輕人一旦發生心梗後,猝死的機率會更高?
  • 又一25歲女星猝死 這種病開始盯上年輕人
    本期《雲上診室》採訪到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平度院區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周長勇,對心梗年輕化現象作出解釋。心梗為何年輕化?據周長勇介紹,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斑塊破裂或脫落,突發「血栓」,徹底將血管堵死,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可並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是猝死的最常見疾病。
  • 熬夜,會引起猝死嗎?幾個關鍵因素,應提前了解
    長期熬夜會引起心臟跳動的節奏發生紊亂,並且會加重心臟的負荷,引起心臟病的發作,從而導致猝死。尤其是家族中有出現過猝死情況的人是熬夜猝死發生的高危人群,更應該注意自身情況,降低發生猝死的可能性。一個人會出現猝死,說明他體內的原發疾病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只是單純的情緒起伏過大,沒有源發疾病是不會威脅到生命的。那麼下面就介紹一下哪幾種因素會引起猝死。
  • 一戒二控三調防猝死
    退役之後,由於酗酒甚至吸毒等不良的生活經歷,馬拉度納曾經多次入院,心臟和肺部都出現過病症,甚至一度遭遇過病危的險情。  據馬拉度納的友人透露,今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在阿根廷爆發後,馬拉度納一直深居簡出,甚至和自己的家人也幾乎不見面,這令他感到孤獨。  此外,馬拉度納也在不久前過生日時表示,自己不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唯一的願望是人類戰勝疫情。
  •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5個「求救信號」,每一個都很明顯,收到能救命
    12月1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楊立峰醫生,突發疾病猝死,年僅39歲……離世幾天前,楊醫生還在回復患者。 楊醫生妻子髮長信悼念亡夫:「永失吾愛」。 信中有愛,有不舍,還有怨,怨他怎麼捨得丟下自己和一雙兒女。
  • 服用抗生素後喝酒易猝死 真的嗎?
    近日,一條溫馨提醒在朋友圈裡傳播:「告誡廣大朋友們,馬上過年過節了,服用抗生素期間,特別是頭孢類、甲硝唑類,絕對不能喝酒!否則會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心跳抑制,發生猝死風險!後果不堪設想!」這是真的嗎?記者昨日對此進行了求證。    網傳提醒    服用頭孢類藥物後 喝酒會猝死?
  •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在臨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可佔八成。另外,一些腦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猝死。猝死雖然事發突然,實際也是有跡可循的。
  • 【警惕】從疲勞到猝死只需五步!(附抗疲勞攻略)
    3月24日早上,深圳36歲的IT工程師張斌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張斌是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碩士,生前就職於某通訊公司,負責一個項目的軟體開發。家屬認為,張斌的猝死與他長時間連續加班有關。死前一天,他曾對媽媽說「自己太累了」……【案例分析】張斌生前曾連續五日加班至凌晨
  • ...猝死羽毛球館!搶救1小時無效!廈門多人曾因此死亡!這樣運動會要命
    福建26歲小夥猝死球場急救視頻太揪心太可惜……上個月初一段男子打球猝死的視頻刷爆福建朋友圈晉江安海鎮一名年輕男子在籃球賽中突然倒地就連醫生也未能倖免……廈門42歲急診醫生心臟驟停去世2017年12月1日下午,他還在急診室搶救患者;僅隔一天,他自己就成了患者。
  • 處於猝死恐懼中的年輕人:六成00後擔心猝死,亞健康如何壓倒年輕人
    猝死對於年輕人而言,似乎一下子就變得縈繞在身旁的黑夜,隨時可能裹挾自己。  2020 年丁香醫生發布的《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越年輕,越容易擔心自己猝死。曾經擔心過自己猝死的 00 後佔到 60%,而 70 前這一比例僅為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