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國急救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該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屍體解剖特點。
研究人員發現,猝死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佔57.8%,其中:55.2%冠心病猝死,佔比最高; 21.6%為肺源性猝死; 9.21%為腦源性猝死。同時研究人員指出,30~63歲,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其中與猝死有關的最主要因素為 情緒激動(26%)和 勞累(25%),其次為飲酒和過飽等。換話說,在這些猝死人群中,四分之一是「太激動」,有四分之一是「太勞累」!
太激動:易生病!
情緒波動大的人,往往伴隨著性子急、脾氣暴,甚至生氣時暴跳如雷,與人爭得面紅耳赤;高興時又容易大喜過望、樂極生悲。因為一點小事,導致情緒激動,出現悲劇的事情並不是少數:
之前有一位媒體人的公公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到醫院及時搶救後,這位媒體人發現——在公公的病房裡, 6位患者性格都一樣:脾氣都特別急,情緒波動大,遇事時更急! 因此她總結了一點: 這些人都愛生氣、愛發火,情緒易激動,脾氣都暴!
不僅如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馮愛平2011年6月16日在健康時報《脾氣急躁也會引發皮膚病》一文中介紹,情緒波動大、脾氣急躁,除了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還可引發皮膚病。
由於性情急躁,情緒易激動在部分人會引起機體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紊亂,易引發白癜風和銀屑病和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天皰瘡等。2000年《實用心電學雜誌》03期中一篇《情緒激動誘發老年心性猝死20例臨床分析》的研究文章就指出,嚴重的心律失常是猝死發生的主要因素,但如果伴隨出現情緒激動、心理緊張、興奮過的狀態下,會導致交感神經過的興奮,心肌室顫「閾值」降低,導致室顫,最終出現猝死。
太勞累: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猝死,表面看來像是種突發的意外。但其實所有的猝死前期並不是毫無徵兆的,這是蓄謀已久的事件。臨床上發現,很多猝死的人,都會經歷一個高壓、長時間的精神緊繃、高強度工作事件。
2015年1月26日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雅君在健康時報《測測你的疲勞值》一文中介紹,從疲勞到猝死僅六步:
1. 輕度疲勞
2. 身體發沉
3. 精疲力竭
4. 身體有恙
5. 疾病纏身
6. 突發猝死
人體處於疲勞狀態下的特徵
如果持續疲勞超過六個月,休息不能緩解,同時還伴有記憶力減退、頭痛、咽喉痛、關節痛、睡眠紊亂及抑鬱等症狀,就應隨時告訴自己——「我要休息了」。
專家提醒:留意身體發出的這幾個信號!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過很多信號。北京世紀壇醫院幹部心血管科主任、主任醫師銀鵬飛曾在2013年3月04日健康時報《心臟猝死也有交通燈》一文中介紹:猝死發生前,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胸悶或心前區不適,主要表現為三個先兆:異常先兆一:會感到短暫的心絞痛,或是吞咽費勁,有的人會出現3到5分鐘的胸悶。異常先兆二:者感覺胸部有悶痛的感覺或是有壓迫感、心慌、身體乏力、頭暈等不適。異常先兆三:突然出現低血壓,同時伴有出冷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多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飽食後出現,經過平靜休息後常可緩解。此外少數人在心肌梗死前還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左胳膊疼痛、嗓子痛或牙痛。 最後,這些症狀發生的時間長短不固定,有些人是幾分鐘,有些人是半小時,但發病時間都不會很長。所以出現胸部不適、隱痛、疲勞感覺的時候就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