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佔了所有猝死的75%。其中又以冠心病,如不穩定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導致的猝死更為多見,約佔了其中85%。
來源:許俊堂醫生
美國的一項研究納入1000多個患者,發現50%猝死患者,在發病死亡前的一個月,有明顯的臨床症狀。
常見的症狀
活動後胸痛,呼吸困難,氣短,感覺上不來氣;有的患者有感冒樣的症狀;還有一些有心慌、頭暈,甚至出現黑朦、暈倒等症狀。
猝死其實很多還是可以預測和預防的,除了剛才講到的一些症狀以外,日常的體檢也可以給到我們一些提示。
1
哪些情況出現,我們需要注意是猝死的前兆呢?
如果你患了各種相關疾病,這種疾病本身可能就是高危人群,比如說冠心病,運動後出現了類似胸痛的一些症狀,活動後胸痛,休息後就減輕了,或者含服硝酸甘油2、3分鐘後就好了,這種情況高度提示患者是冠心病,心絞痛。
如果以前診斷過冠心病,比如運動平板陽性或者是做冠脈CT血管明顯狹窄,或已經做了支架,得過心梗,這種患者都是相對的比較高危的人群,需要特別的注意。
2
如果一個健康的人之前生活習慣還可以,偶爾會突然間心跳又快又亂,過一會兒又正常了,去查心電圖也是正常的,也查不出什麼異常,應該怎麼來面對這個問題呢?
一些猝死的所謂「正常人」,以前沒有任何的主訴,也未診斷任何疾病,人就發生猝死了。平時一直都很好,沒有什麼事兒,但這些人真的不一定「正常」。
比如剛才提到的偶爾心慌,患者有可能以前有過室速,這種室速有可能會蛻變為室顫,甚至發生猝死,這些患者有可能存在心臟病基礎。
有一些所謂心臟病其實是單純的電紊亂,其中有一些在心電圖上有表現,比如長QT 間期症候群,這種情況心電圖就可以發現。
還有一種心律失常叫Brugada症候群,這種心律失常的特點是可能導致室速、室顫和猝死。
有可能做心電圖沒事,超聲心動圖也正常,這種患者天生的心肌離子通道有問題,一旦出問題,患者就可能發生室顫、猝死,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
還有一種情況真的是完完全全正常人,完全是因為被氣死的,過度生氣損害了心臟,這種情況被稱為心碎症候群。就像當年《三國演義》中說周瑜是氣死,大家肯定會覺得人真的會被氣死嗎?但現實中這種情況是存在的。
任何人過分激動,出現心理的、身體的或者情緒的高度應激,理論上也可能會導致猝死和死亡。
3
那心律不齊算不算是一種心臟病呢?需不需要注意呢?
心律不齊這種說法比較籠統,正常人心律都是齊的,正常的心律是竇性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稱為正常竇性心律。
舉例某人兩次心跳之間的時間都是1秒,他就是正常竇性心律,如果有時候1.2秒跳一次,有時候0.8秒跳一次,這就是竇性心律不齊。
還有一種心律失常特別紊亂,心跳完全沒有規律,這種就是房顫導致的心律不齊。
有一些室速、室上速心率次數發生了改變,但心律沒有不齊,它的心電圖形態,也就是心臟的激動順序也可能發生改變,這些患者雖然心律是齊的,但是它也屬於心律失常。
我們的心臟是由電活動支配的,電活動轉變為機械活動,然後機械活動讓心臟來射血,維持全身的血液循環。
室顫、猝死是完全的電紊亂,完全電紊亂導致心臟不能有效收縮,血循環不能維持,人就死掉了。
4
出現室性早搏需要去醫院進行治療嗎?
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正常人都存在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非常普遍的。
在出現室早的時候也造成心律不齊,也可以出現症狀,這種情況你說完全正常似乎也不對,但是多數不要把它當成一種真正的疾病來治療。發現室性早搏還是要去醫院看看,醫生會根據你的相關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確定有無器質性心臟疾病,有沒有風險。
如果就是單純的室性早搏,沒有明顯的症狀,沒有帶來其他的問題,心臟彩超也正常,不懷疑是冠心病或者其他心肌疾病,這種情況觀察就可以了,甚至吃藥都不需要。
5
竇性心律不齊算不算是一種心臟病呢?需不需要注意呢?
我們做心電圖,經常發現檢查結果上寫竇性心律不齊,當看到這些,我們一般不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竇性心律不齊往往見於正常人。
一般來講,越是年輕人、孩子,竇性不齊的情況越多。另外,心率慢的人也容易出現竇性心律不齊,心率快了一般就齊了,單純的竇性心律不齊不用太過注意。
理論上來講,我們每一個健康人都存在猝死的可能性,但是猝死主要發生在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身上。
猝死是往往有先兆症狀或異常檢查結果,很多猝死是可以預測和預防的。
積極發現和治療原發疾病,採取預防猝死的措施,可以明顯減少猝死的發生。
院外猝死生還可能小於1%,普及心肺復甦知識,如胸外心臟按壓,在人流密集場所布放體外除顫器(AED)能夠挽救更多的猝死患者。
^(* ̄(oo) ̄)^:本文根據103.9兆赫,北京交通臺節目錄音整理,歡迎大家提出更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