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
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一直以來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各種瀕危保護動物身上,沒有人會想像一些隨處可見的動物是否也會有一天面臨斷種的絕境,可是現在科學研究似乎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動物的適應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慢的多,它們在多數將無法跟上快速的氣候變化,甚至連大山雀、藍山雀和海鴿等常見鳥類的種群也可能面臨滅絕的危險。
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的亞歷山大·庫爾蒂奧爾博士對《獨立報》說:「這些物種本來是可以能夠適應一定程度的環境變化的,但它們的適應速度還不夠快。」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13個物種進行了細緻的觀察,發現除了其中4個,其餘都處於生態危險之中。這些被研究觀察的物種都很常見,這意味著這項研究為已經很稀有的物種描繪了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悲慘未來。
庫爾蒂奧爾博士這樣總結:「更不適應『後人類環境』的物種的生存狀況可能會更加掙扎,我不認為鳥類或哺乳動物的情況會好轉。」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這篇論文稱,萊布尼茨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領導的一個由64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評估了逾10,000項科學研究。在1萬份出版物中,他們發現只有58份含有足夠的信息,可以納入這項研究。
總體來說,他們觀察的動物,其中絕大部分是鳥類,最多的竟然已經被詳細研究了29年。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維克託利亞·拉德查克說:「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鳥類身上,因為對其他群體的完整數據很少。我們證明,在溫帶地區,氣溫上升與生物習性觸發時間的提前有關。」在自然界中,動物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是改變生物活動的時間,比如冬眠、繁殖或遷徙的時間。體型和體重的變化也是對氣候變化的另一種適應。
研究人員通過查閱科學文獻來研究這些特徵的變化是否與更高的存活率或後代數量有關。他們發現,如果物種進化足夠快,它們可以繼續留在變溫暖後的棲息地;然而,大多數物種是沒有辦法及時進化適應的。史蒂芬妮·克萊默-沙德(Stephanie krmer - schadt)博士說:「稀有或瀕危物種的適應性反應仍有待分析。我們擔心,對那些已經是保護動物的種群持久性的預測將更加悲觀。」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分析能激發新的保護模式,研究動物種群在面對全球變化時的適應力。這也可以幫助保護工作找到管理弱勢群體的最佳方法,目前有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危機。
不知道大家讀後有什麼感想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如果喜歡我的文章,一定要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