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再次逼近國際空間站:一下來了兩艘

2020-11-22 網易手機

(原標題:UFO再次逼近國際空間站:一下來了兩艘)

外媒不止一次報導稱國際空間站周圍發現UFO身影,現在類似的目擊事件又增加一例。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今日一段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視頻顯示,有兩個發光不明物體在空間站附近出現並懸停,但由於距離太遠而無法看清全貌。視頻一出,UFO獵人們立刻開始躁動起來,指出這將是與外星文明接觸的前兆。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發光點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為UFO,因為此前也有類似案例最終被判定為空間站鏡頭內的炫光所造成。

值得注意的是,NASA已經多次被指責刻意隱藏UFO的存在,因為在此前的空間站直播過程中,當有疑似UFO的物體出現時,NASA都立刻切斷了直播信號。這樣的做法也引發了UFO愛好者們的強烈不滿。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太空警報再次響起,美軍衛星失控高速逼近,國際空間站險象環生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空間站是在1998年開始組建,第一個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的「曙光」號艙段,同年美國的「團結」號艙段也進入了太空,從此開始了國際空間站的大規模建造工作,國際空間站主要由俄羅斯和美國所主導,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
  • 最新UFO目擊事件: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太空人分享不明飛行物視頻
    國際空間站(ISS)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分享了一段他稱之為「太空客人」或ufo的視頻,這是他在拍攝南極極光時意外出現的。周三,伊萬·華格納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一分鐘的視頻,展示了極光在南極和澳大利亞之間移動時的「高峰」。
  • 最新UFO目擊事件: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太空人分享不明飛行物視頻
    國際空間站(ISS)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分享了一段他稱之為「太空客人」或ufo的視頻,這是他在拍攝南極極光時意外出現的。 周三,伊萬·華格納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一分鐘的視頻,展示了極光在南極和澳大利亞之間移動時的「高峰」。
  • 對比美俄等十六國共建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的主要區別在哪
    但伴隨著蘇聯解體,為了防止其航天技術四處擴散,利用蘇聯遺留下來的成果,美國航天局向剛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拋出橄欖枝,兩者一拍即合,計劃共建國際空間站,並且吸納了日本、歐盟歐空局等成員的加入。而這種全方位的封鎖,始於2011年美國出臺的撥款法案,裡面有兩條明確限制:一是美國航天部門不得使用聯邦資金與我國進行任何方式的合作,二是美國宇航局不得接待來自我國相關部門人員的訪問。
  • SpaceX即將再次與國際空間站(IIS)對接
    經過近19個小時的巡航,SpaceX的「龍」號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船被太空人命名為奮進號,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16在國際空間站通過中國和蒙古邊界時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在本肯和赫爾利進入空間站之前,太空人們將努力平衡「龍」號和國際空間站之間的壓力和溫度,這次任務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一到四個月。
  • 時隔兩年,國際空間站再次出現洩露事故
    真實情況是,每一天,艙內都會有一小部分的空氣在流失,而為了維持宜居的大氣壓,工作人員不得不仔細監測艙內空氣的情況,並實時監控洩漏的情況。美國宇航局官方博客的一篇報導稱,空間站的空氣損失率已經超過了國際空間站日常運行的正常水平。其實早在2019年9月,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已經第一次注意到了關於空間站空氣洩露的問題,但是在當時空氣洩漏的增加幅度還是非常輕微的,還不足以引發有關單位強烈的關注。
  • 運營20年的國際空間站故障頻出 接下來命運會如何?
    從登上空間站的最初時刻起,緊張局勢就一直存在。謝潑德成為國際空間站的首位指令長,而不是他更有經驗的太空人同行,他想給空間站起個綽號叫「阿爾法」(代表第一的希臘字母)。他得到了克裡卡列夫的支持,但有些俄羅斯太空官員認為,他們早期的和平號空間站已經贏得了這一榮譽。他們認為,新的空間站應該命名為「Beta」(第二),但NASA不贊成這個綽號。
  • 國際空間站再次發生漏氣事件,看來距報廢不遠了,坐等天宮空間站
    「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現象,據稱目前他們已經將故障排除。這已經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漏氣事件了,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檢測到了有氣體洩漏,最終經過排查他們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洞。無獨有偶,在大約一個月之前,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輕微的空氣洩露,而洩露的艙段很可能就在美國艙段,只不過還沒有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 進步MS-09貨船超快對接國際空間站
    據俄羅斯新聞社網站報導,莫斯科時間7月10日0時51分,進步MS-09(Progress MS-09)貨運飛船搭乘聯盟-2.1a(Soyuz-2.1a)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繞地球飛行兩圈後,於4時31分與「國際空間站」(ISS)碼頭號(Pirs)對接艙成功實現對接。
  • 太空再次傳來噩耗,國際空間站還有未明洩露,太空人緊急進入俄羅斯艙段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迄今在外太空建造的最大的物體,國際空間站是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聯合組建,其餘還有日本和歐洲的參與,國際空間站從一開始就是將中國排除在外的項目,從這個看國際也是徒有虛名。,這個給俄羅斯和美國是再次敲響了警鐘。
  • 一個小洞讓國際空間站險出大禍,一旦出事逃生率只有萬分之一
    NASA曾資助的一項研究顯示,就連國際空間站上增加一個艙段,都會引起少量的氣體洩漏,並且增加一個空間站洩露的潛在位置。但只要氣壓變化在可控範圍內,就都算正常。所以對於站內氣壓、空氣的監測,是太空人們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04年,國際空間站就曾發生過漏氣事故。
  • NASA太空人Jeanette Epps在取消行程後再次獲得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在被意外地從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名單刪除兩年後,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Jeanette Epps現在被分配到國際空間站的新任務中。Epps原本應該在2018年6月搭乘聯盟號,作為三名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乘員之一,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停留。這將使她成為國際空間站第一位長期生活在空間站的黑人太空人。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相比而言,它比起目前420噸級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的確要小一圈,但天宮對於我國而言已經是最佳方案。我國空間站和國外空間站差距又多大呢?先從簡述前三代空間站歷史和特點說起。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
  • 天宮空間站12次發射計劃公開!澄清兩個誤解,新國際空間站誕生
    近期有媒體總結指出天宮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與建造階段共有11次發射任務,這是第二個誤解,因為他們忽略了今年上半年首飛的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此次發射已經屬於天宮空間站工程的首次發射,目的是驗證空間站大型艙段發射能力,檢驗長徵五號B遙一的工況可靠性。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這六個太空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完成設計,作為一個凝聚著多個國家技術合作的結晶,國際太空站總計花費了超過一千億美元。
  • 俄羅斯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拍到疑似UFO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Ivan Vagner)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ISS)上繞地球飛行,他聲稱在拍攝極光時,意外發現了不明飛行物(UFO)。華格納稱,這段一分鐘的視頻拍攝的是經過南極洲和澳大利亞附近時的極光。
  • 五個神秘不明物體逼近,國際空間站拉響一級警報,太空人拍下錄像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20日報導,五個神秘不明物體逼近,國際空間站立即拉響了一級警報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該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 太空研究項目轉向中國,國際空間站將被廢棄
    據俄羅斯通訊社11月3日的報導稱:俄羅斯第一頻道宣布,將舉行全俄羅斯公開比賽,選出一位女主角,在2021年前往國際空間站拍攝首部太空電影。此消息一出,就讓人十分驚訝了,這將會是人類第一次真實地在外太空拍攝電影,也是國際空間站上首次迎來不屬於太空項目研究純屬紀錄的電影拍攝,這是國際空間站眼看著就不行了,之後的廢物利用吧!
  • 國際空間站再次拉響警報,出現弱毒氣體洩露,美國艙段麻煩已不斷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搭建的最大的人造建築,根據計劃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將退役,國際空間站主要是由美國和俄羅斯負責組建,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近日國際空間站再次拉響警報,美國的艙段發生了製冷用氨氣的洩露,這個弱毒氣體的洩露立即引起了美國
  • 國際空間站介紹(圖)
    在這一背景下,繼承了蘇聯航天科學成果的俄羅斯轉而成為這個大的科學項目的重要夥伴。國際空間站由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航天局、加拿大等共同建造,計劃耗資將超過63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計劃最早是美國提出的,當時名為國際自由號空間站計劃,並於1984年得到美國總統裡根的批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數十億美元的耗費,這項計劃沒有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