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國際空間站再次出現洩露事故

2020-08-28 旋翼飛行器

國際空間站(ISS)位於地球上空數百公里海拔的軌道上,大部分人應該和我一樣認為這種空間站必定是徹徹底底密封的。然而事實上,它並不是百分百密封的。真實情況是,每一天,艙內都會有一小部分的空氣在流失,而為了維持宜居的大氣壓,工作人員不得不仔細監測艙內空氣的情況,並實時監控洩漏的情況。

在距離上一次洩漏之後,時隔兩年,這種情況再次出現。美國宇航局官方博客的一篇報導稱,空間站的空氣損失率已經超過了國際空間站日常運行的正常水平。

其實早在2019年9月,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已經第一次注意到了關於空間站空氣洩露的問題,但是在當時空氣洩漏的增加幅度還是非常輕微的,還不足以引發有關單位強烈的關注。可到了現在,這個比率不斷增加,這使得大家不得不馬不停蹄的去確認這樣一個問題:這些跑掉的空氣到底是從哪裡逃出去的?

畢竟,這個時候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若是再拖下去,可能就會出現大問題了。

儘管目前國際空間站的機組人員暫時還沒有任何危險,但是NASA的太空人指揮官克裡斯·卡西迪和俄羅斯宇航局太空人伊萬·華格納以及阿納託利·伊萬尼辛將不得不在服務艙裡蝸居度過這個周末,而控制中心則「廢寢忘食」地尋找著洩露點。

NASA的馬克·加西亞說道:「本周末,所有空間站艙門都將關閉,這樣任務控制中心的人員就可以仔細監測每個艙內的氣壓。」本次測試對機組人員的安全沒有影響,測試應確定是哪個模塊的洩漏率高於正常值。

國際空間站上一次洩漏發生在兩年前,由地面控制中心於2018年8月29日發現。當時,有關單位採取了同樣的措施——將機組人員轉移到俄羅斯艙段,然後對空間站模塊進行了密封,並對其大氣壓進行了檢測。

這一措施曾經就成功縮小了聯盟號MS-09太空飛行器的洩漏範圍,該太空飛行器當時暫時附著在國際空間站的拉斯維特艙上。通過密封所有模塊,它最終被檢測到了有一個兩毫米的小洞,旁邊還有鑽痕,這一結果使人們猜測這是由一次製造失誤導致的事故。儘管俄羅斯宇航局已經結束了相關的調查,而洞的來源卻始終沒有被公布。

其實早在2004年,也有過一起類似的洩露事故被發現並成功修補——當時那次事故的洩漏點是出現在了命運號實驗艙的主窗戶上,但很快被發現並修復了。

由於空間站內正常的空氣壓力波動,追蹤這樣的洩漏非常具挑戰性。除了正常的洩漏率外,艙內壓力還會由於溫度變化以及空間站的一些常規操作而發生變化,比如太空行走和補給飛船的到達和離開。

在星辰號服務艙的「休假」期間,國際空間站的機組人員將儘可能地繼續他們的正常工作。一旦洩漏被追蹤到一個特定的艙段上,機組人員將能夠進行更細緻的搜索,以找到確切的源頭。

加西亞說: 「美國和俄羅斯的專家預計,初步結果將在下周末公布,以供進一步調查。」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發生空氣洩露,洩漏點在美國艙段,它還能安全退役嗎?
    根據中國新聞網網8月2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再次發生輕微空氣洩露,並且這次的洩露點很可能是在美國艙段。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問題,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一次空氣洩露。在2018年8月航天員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了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將這個小孔封上了。之後俄航天集團的調查委員會經過調查,排除了飛船在地面受損的可能,但是最終這個小孔究竟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依舊沒有調查清楚。
  • 國際空間站出現漏洞,各艙門被關閉,事故點就在美國分艙
    更是在國際空間站中多國開始展開了合作,在建設空間站的幾十年間,人類也取得了多次的有特殊意義的科研活動,但是近日,國際空間站就出現了一起突發事故。美國艙段出現事故據了解,在國際空間站中出現了一些輕微的空氣洩露的事故,而且是在美國艙段,但是當事人認為此次事故不會影響到其他空間站上面的太空人。
  • 國際空間站再次拉響警報,出現弱毒氣體洩露,美國艙段麻煩已不斷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搭建的最大的人造建築,根據計劃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將退役,國際空間站主要是由美國和俄羅斯負責組建,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各自進行了空間站的建造和使用,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探索上聯合行動的一個開端,不在國際空間站的運用上美國和俄羅斯還是有諸多矛盾的。從2011年開始,隨著美國的太空梭的退役,美國太空人進入太空就只能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來實施,這個讓美國感到了非常的尷尬,畢竟美國是冷戰時期太空爭霸的王者。
  • 太空再次傳來噩耗,國際空間站還有未明洩露,太空人緊急進入俄羅斯艙段
    最近國際空間站麻煩不斷,之前就又要躲避美國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而不得不調整了運行軌道,另外國際空間站是接連發現有洩露的問題,為此還關閉了所有的艙段,駐守的3名太空人進入了俄羅斯「星辰」艙,不過通過檢查還是沒有發現洩露點。
  • 國際空間站再次發生漏氣事件,看來距報廢不遠了,坐等天宮空間站
    「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現象,據稱目前他們已經將故障排除。這已經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漏氣事件了,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檢測到了有氣體洩漏,最終經過排查他們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洞。無獨有偶,在大約一個月之前,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輕微的空氣洩露,而洩露的艙段很可能就在美國艙段,只不過還沒有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 國際空間站發生氨氣洩露事件
    人民網莫斯科5月10日電(記者謝亞宏)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的公報顯示,國際空間站冷卻系統9日發生氨氣洩露事故。 公報中稱,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9日19點30分注意到少量白色片狀物在倉體外部漂浮,隨後立即向位於休斯頓的任務控制中心報告。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趨勢,北鬥完成組網,中國空間站蓄勢待發
    此後,隨著全球多個國家加入該項目,國際空間站也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過,航天項目本來就耗資巨大,近20年來全球經濟整體呈現下行趨勢,這也導致各國在航天領域的資金投入捉襟見肘。以國際空間站來說,它原本設計的使用年限截至到2015年。然而,本著「縫縫補補將就用」的原則,國際空間站經過了連續兩次延期,甚至有些國家還提出,要將其使用壽命延長到2030年。
  • 國際空間站再漏氣,比預想還要糟糕,西方將目光看向中國
    根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被發現漏氣,發言人表示,目前情況對於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的生命健康並不構成威脅。然而這個從1998年開始服役的空間站近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博士向媒體表示:「如果國際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是很有希望延長使用期。
  • 國際空間站發生故障?NASA錄音曝光現場混亂,美太空人懇求返回地球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前言:近年來,國際空間站接連傳來壞消息。自2019年起,空間站就多次出現小規模空氣洩露事件。俄羅斯星辰號過渡艙就曾發生洩露事故,專家表示,空氣洩漏事件並沒有危及國際空間站機組安全,事故並不會干擾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 太空警報再次響起,美軍衛星失控高速逼近,國際空間站險象環生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空間站是在1998年開始組建,第一個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的「曙光」號艙段,同年美國的「團結」號艙段也進入了太空,從此開始了國際空間站的大規模建造工作,國際空間站主要由俄羅斯和美國所主導,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
  • 國際空間站警報不斷,俄羅斯放棄洩露檢查,美國飛船就位不再擔心
    根據計劃在10月底美國還將實施一次載人龍飛船的發射,屆時會有4名美國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不過如今的在太空的國際空間站是麻煩事不斷,警報頻繁響起。,但事最終俄羅斯宣布放棄檢查工作,因為國際空間站的熱能交換泵發出的噪音影響了洩露檢查工作。
  • 國際空間站一直漏氣,會不會偏離航向?不會,但會提早報廢
    那麼現實中的的國際空間站會因為漏氣改變航向嗎?答案並不會改變,但是會提早報廢太空站。8月21日(NASA)在其博客上宣布,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上升,站內的3名美俄太空人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2007年國際空間站又出現嚴重事故,空間站上的電腦竟然遭到病毒的攻擊,一直不能被修復,假如未來幾天再修復不好就需要太空人撤離了,空間站有可能偏離軌道墜毀向地球,後來萬幸還是修復成功了。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國際空間站這段時間鬧出來的亂子可不小,在國際空間站漏氣後,為了找到漏氣點,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又是利用細紙條查找漏氣點,又是提議藉助聽診器來尋找漏氣點。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根據最初計劃,國際空間站將使用至2015年,但在之後工作時限延長到2020年後,又計劃再次將使用壽命延長到2024年,甚至該項目的參與國還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延長到2028-2030年。但是這都是在國際空間站沒有出現故障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現在國際空間站像是個沒毛病的空間站嗎?
  • 國際空間站又發生空氣洩漏,航天史上離奇的事故並不少
    根據中新網8月2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再次發生輕微空氣洩露,並且這次的洩露點很可能是在美國艙段。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問題,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一次空氣洩露。在2018年8月航天員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了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將這個小孔封上了。航天估計是這個世界上最嚴謹細緻的科學活動了,但即使是計劃最周全的任務,也有可能遭受一些荒唐事故的困擾。
  • 繼出現漏氣後,國際空間站又出現新情況?緊急規避「不速之客」
    在載人太空飛行中,空間站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太空飛行器,因為可以在外太空中長時間飛行。目前仍在軌運行的空間站是「國際空間站」。由於我們國家目前也在準備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所以如果國際空間站如期退役,屆時意味著我們的空間站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目前國際空間站還沒退役,但是已經出現了一些狀況。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4年後或將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
    前言:國際空間站已經運行了近20年,它剩餘的壽命已經沒幾年了。科學家本來還希望延長它的壽命,但是國際空間站總是出現毛病,再過幾年或許就會退役了。來自俄羅斯的專家表示道,國際空間站已經出現了「散架」,表層出現眾多「小孔」,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
  • 國際空間站警報響起,美國艙段空氣洩露嚴重,緊急時刻要看俄羅斯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美國和俄羅斯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合作夥伴,長期以來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主要負責國際空間站的值守。雖然國際空間站冠名「國際」,不過該項目一開始就是把中國撇除在外的,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積極參與之外,包括日本和歐洲航天局都是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空間站是由多個艙段構成,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組建,其餘還有日本的艙段等,在8月19日就有一艘日本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進入大氣層焚毀。
  • 國際空間站響起警報,氨氣洩漏危機四伏,網友:中國才是未來希望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烽火營】」,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消息資訊 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國際空間站再次響起警報聲,美國艙時隔3年再次出現氨氣洩漏事故,幸運的是這次氣體洩漏的規模不大,所以並沒有影響到空間站中的航天員。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我國卻傳來好消息!俄網友:美國已沒有退路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把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為了讓航天員有一個更加優異的工作環境,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就牽頭各國一同研製了國際空間站,自2000年第一批航天員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到目前為止已經運行了接近20年,所以,它的剩餘壽命一直都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近日,俄羅斯媒體報導了國際空間站的最新消息。
  • 存在巨大隱患 國際空間站上出現神秘小孔 或在2024年停用
    國際空間站現在正面臨著巨大的漏氣危機2019年9月份國際空間站查出有空氣少量洩露,到了今年的8-9月,洩露速度已經擴大了5倍,每天洩露的空氣從270克增加到1.4公斤。經過排查,最終發現在國際空間站的表層出現了小孔,洩露地點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