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再漏氣,比預想還要糟糕,西方將目光看向中國

2020-10-16 雷探長觀察室


國際空間站表層出現的「小孔」的事情,引起了全球多國的熱切關注,這讓人懷疑其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的可能性。根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被發現漏氣,發言人表示,目前情況對於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的生命健康並不構成威脅。然而這個從1998年開始服役的空間站近期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博士向媒體表示:「如果國際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是很有希望延長使用期。但現在許多小毛病開始出現,雖然不傷及根本,但未來大型部件出現故障很可能無法避免。」

實際上,這並非國際空間首次漏氣,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上就曾監測到有氣體洩漏,經過一些列排查,工作人員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直徑約2毫米的洞。第二次是在2019年9月,當時也查出有少量空氣洩漏。每次漏氣都是由於老化出現的密集小洞導致的。

這次漏氣是有報導的第三次,漏氣似乎是從今年8月份就開始了,但直到洩漏速度不斷擴大後,有關部門才開始重視起來,對空間站開始了全面的排查。幾經周折,最後在俄羅斯的「星辰」號服務艙發現了洩漏地點。洩露的主要原因在於空間站上的臨時溫度變化過於劇烈。隨著時間的推移,材料逐漸疲勞化,便出現了漏氣的現象。並且由於空氣淨化系統的影響,國際空間站會由於這種洩露造成空氣的損失。

雖然這次的洩漏依舊不會對處在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員造成危險,也不影響空間站的載人飛行。但是這難免讓人擔心,由此形成的恐懼感始終籠罩在各國的心頭。而且由於不斷洩漏空氣,也增加了補給的壓力,無形地增加了補給船的作業次數,同時進一步縮短空間站的使用壽命。最初設計時能夠使用到2028年的空間站很可能提早到2024年就墜入大氣層。

如果將三次漏氣都算在一起,國際空間站可以說是已經漏氣漏了近兩年,而各國一度都沒有發現並解決問題。根據俄羅斯專家的結論,漏氣的主要原因在於空間站的艙段主體結構已經達到壽命的末期,並且將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0.6-0.8毫米孔洞。而這種孔洞十分難以察覺。

在經過一系列綜合評估後,俄羅斯專家認為經過一系列的修修補補,國際空間站雖然可以繼續勉強地運行下去,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2024年之後很可能會徹底失去作用。這個升空於1998年的國際空間站,在建造之初計劃使用到2015年,但隨後各國決定將其壽命延長至2020年。在經過一系列評估以及改造後,各個國際空間站的參與國考慮將空間站的運行延長至2028至2030年前後。不過這接連的漏氣事故將這一延長國際空間站壽命的規劃不得不終止。

就目前來看,如果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歐美等國家將面臨空中再無空間站。當年的國際空間站選擇將我國攔在門外,而在不短的未來,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全球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這也讓這次漏氣時間之後,西方的目光再次的聚集在了中國的身上。因為預計在2022年中國的空間站就將建成。這也就意味著,在2024年之後,我國將擁有全球唯一的在軌空間站。

相關焦點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面臨散架,西方將目光投向中國,天宮號建成時間已確定
    作為已經服役近20年的國際空間站,如今正在迎來職業生涯的最後時刻。從2000年接收首批太空人直到現在,國際空間站究竟還剩餘多少使用壽命,已經成為了航天界都在熱議的話題。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小問題,並且這些問題正在讓空間站面臨「散架」。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國際空間站將查漏氣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露率略高於標準。」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申本周末將關閉艙門,監控氣壓,以找到漏氣源頭。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 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漏氣的國際空間站早已「超期服役」,可「退休」仍遙遙無期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這個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原定2015年「退休」,但「退役」時間為何一再推遲?它還能再運營多久?儘管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航天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但為了尋找漏氣源頭,自8月21日起,美國暫時關閉了可能的洩漏點美國艙段,站上的3名航天員都集中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內進行自我隔離。此舉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大影響。自1998年建站,2010年完成建造轉入全面使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已經「服役」了10個年頭。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每天向外撒「黃金」,但NASA找不到這個洞
    隨著空間站各個艙段和攜帶儀器的嚴重老化,預計將在2014年退役。不過在它即將謝幕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空間站又漏氣了。由於空間站所處的軌道高度大約在568公裡,這個地方只有非常少量的空氣分子,每兩個空氣分子的距離間隔至少在一公裡左右。因此國際空間站可以說完全處在真空之內,艙內艙外的壓力相差1個大氣壓。艙內一直保持這個壓力是為了太空人能夠舒適的在艙內生活。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據路透社莫斯科8月20日報導,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國際空間站的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度過,以尋找空間站內的漏氣源頭。
  • 國際空間站漏氣顯「報廢危機」?唯一替代品在中國,2022年建成
    很遺憾16個國家中沒有中國,因為一來中國當初經濟落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太過燒錢;二則是美國反對中國加入,警惕中國成為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大國。不得不說,美國有時候眼光很毒辣,中國的確有潛力成為世界強國,並且在美國百般打壓下還是壯大了。16個國家合作而成的國際空間站當然是個好東西,在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甚至有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
  • 國際空間站漏氣 一天漏220克空氣
    本報訊 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目前,太空人已轉移到俄羅斯艙段,本周將進行詳細排查。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對於這種細微的漏氣現象,雖然很容易檢測到,但想找到源頭,目前卻沒有特別簡單有效的手段。適量漏氣有助於有害氣體排放楊宇光介紹說,無論是空間站還是載人飛船,其實是允許有一定空氣洩漏率的,這有助於排出有害氣體。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對於這種細微的漏氣現象,雖然很容易檢測到,但想找到源頭,目前卻沒有特別簡單有效的手段。 適量漏氣有助於有害氣體排放 楊宇光介紹說,無論是空間站還是載人飛船,其實是允許有一定空氣洩漏率的,這有助於排出有害氣體。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可能在美國艙段……
    3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如今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在對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進行閉艙壓力檢查後,結果顯示俄羅斯艙段沒有漏氣。空間站3名太空人將關閉各艙艙門,集中在俄羅斯艙段待3天,直到24日晚間,同時與飛行管理中心聯合進行閉艙壓力檢查,以尋找美國艙段漏氣源頭,官方預計下周末之前可得出結果。
  • 國際空間站傳來壞消息,美國艙段已漏氣,關鍵時刻要向俄羅斯低頭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的實現,美國成為了宇宙探索的領導者,隨後美國又通過研製太空梭,給普通人登上太空創造了機會,不過如今看來美國在科技樹上點錯了燈,因為隨著2011年太空梭的退役,美國就失去了載人航天發射的能力,最後不得不向俄羅斯低頭,使用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實現美國宇航局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為此還要向俄羅斯支付昂貴的船票。
  • 俄媒:國際空間站再度漏氣 俄航天總裁暗示或該退役
    據塔斯社莫斯科12月19日報導,對於國際空間站漏氣一事,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表示,該公司必要時將在明年2月向國際空間站運送更多的氧氣,且空間站某些設施陳舊或該退役羅戈津19日說:「首先,國際空間站本身就有氧氣儲備。如果有必要在空間站內部氣壓下降的情況下補充氧氣和氮氣,我們有相應儲備。然後,我們打算在2月發射貨運飛船向空間站運送氧氣儲備等物資。」他指出,如有必要,部分物資可能通過美國的貨運飛船運送。羅戈津解釋說:「必要時,我們或將利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關係,藉助美國貨運飛船運送包括氧氣在內的部分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