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空間站再次拉響警報,出現弱毒氣體洩露,美國艙段麻煩已不斷
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各自進行了空間站的建造和使用,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探索上聯合行動的一個開端,不在國際空間站的運用上美國和俄羅斯還是有諸多矛盾的。從2011年開始,隨著美國的太空梭的退役,美國太空人進入太空就只能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來實施,這個讓美國感到了非常的尷尬,畢竟美國是冷戰時期太空爭霸的王者。
-
國際空間站警報響起,美國艙段空氣洩露嚴重,緊急時刻要看俄羅斯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美國和俄羅斯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合作夥伴,長期以來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主要負責國際空間站的值守。雖然國際空間站冠名「國際」,不過該項目一開始就是把中國撇除在外的,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積極參與之外,包括日本和歐洲航天局都是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空間站是由多個艙段構成,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組建,其餘還有日本的艙段等,在8月19日就有一艘日本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進入大氣層焚毀。
-
太空再次傳來噩耗,國際空間站還有未明洩露,太空人緊急進入俄羅斯艙段
最近國際空間站麻煩不斷,之前就又要躲避美國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而不得不調整了運行軌道,另外國際空間站是接連發現有洩露的問題,為此還關閉了所有的艙段,駐守的3名太空人進入了俄羅斯「星辰」艙,不過通過檢查還是沒有發現洩露點。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關鍵時刻向俄羅斯低頭了
一直以來,美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實力都是相當雄厚的,在此前就依靠阿波羅實現了載人登月的這一目標,在太空探索方面佔據了領導者地位。在此之後,美國更是將目標主要放在了太空梭的研發,但是就如今的情況來看,該太空梭在2011年退役之後,美國自身就已經不再具備載人航天飛行的能力,這樣的情況對於美國無疑是無法接受的。
-
國際空間站傳來壞消息,美國艙段已漏氣,關鍵時刻要向俄羅斯低頭
面對如此的窘境,美國是痛定思痛,開始緊跟俄羅斯的步伐進行了宇宙飛船的研製。,每天會有220克空氣洩漏,為此美國不得不再次向俄羅斯低頭,從8月21日開始美國太空人克里斯多福·卡西迪將在俄羅斯艙段呆上三天的時間,屆時將利用這個機會對美國的艙段進行徹底的檢查,以尋找洩露點。
-
國際空間站每天洩漏空氣1.4公斤,俄羅斯艙段成罪魁禍首,美國NASA如釋重負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最大的人造物體,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不過在開發之初就將中國撇除在外了。從2020年開始,國際空間站就飽受空氣洩漏的困擾,實際上從公2019年開始就有空氣的洩漏,只是當時僅有0.3公斤的空氣從國際空間站洩露,到了2020年8月份則是猛增到了5倍左右。
-
貨運飛船墜入大氣層,控制中心不再擔心,專家:日本已在第一梯隊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項目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承擔建造任務,目前還有包括日本和歐洲各國的參與,雖然國際空間站是冠名國際,不過這個航天探索的項目是把我們撇除在外的,如今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載人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也喪失了載人航天的能力,這是因為美國的太空梭從2011年就已經退役,而這局面一直到2020年5月份才得以改變。
-
國際空間站將查漏氣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露率略高於標準。」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申本周末將關閉艙門,監控氣壓,以找到漏氣源頭。
-
時隔兩年,國際空間站再次出現洩露事故
美國宇航局官方博客的一篇報導稱,空間站的空氣損失率已經超過了國際空間站日常運行的正常水平。其實早在2019年9月,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已經第一次注意到了關於空間站空氣洩露的問題,但是在當時空氣洩漏的增加幅度還是非常輕微的,還不足以引發有關單位強烈的關注。
-
俄羅斯火箭又騰空而起,補給飛船高速飛向空間站,美國要低頭服軟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在7月23日俄羅斯實施MS-15進步號補給飛船的發射活動,一枚巨型火箭又騰空而起,這次MS-15進步號補給飛船攜帶了提供國際空間站使用的燃料、壓縮空氣和氧氣、科研儀器、衛生用品、服裝、藥品和食品以及420升飲用水。
-
大洋彼岸巨型火箭升空,美國載人飛船順利發射,俄羅斯優勢已不再
在美國當地時間11月15日夜間,商業航天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巨型運載火箭再次升空,當天進行的是SpaceX公司研製的載人龍飛船的第二次發射,總共有4名太空人搭乘載人龍飛船進入太空,準備飛赴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
-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會面臨哪些危險?
火災很可怕,在地球上我們有滅火器,美國用二氧化碳,俄羅斯用肥皂水。然而,這兩種方法都不能在太空中使用。所以美國科學家設計了有噴嘴的太空滅火器,用於「噴射」空間站面板後面的「火口」(因為線路錯誤最有可能發生火災的地方)。
-
太空警報再次響起,美軍衛星失控高速逼近,國際空間站險象環生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空間站是在1998年開始組建,第一個送入太空的是俄羅斯的「曙光」號艙段,同年美國的「團結」號艙段也進入了太空,從此開始了國際空間站的大規模建造工作,國際空間站主要由俄羅斯和美國所主導,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
-
國際空間站發生空氣洩露,洩漏點在美國艙段,它還能安全退役嗎?
根據中國新聞網網8月2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再次發生輕微空氣洩露,並且這次的洩露點很可能是在美國艙段。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問題,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一次空氣洩露。在2018年8月航天員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了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將這個小孔封上了。之後俄航天集團的調查委員會經過調查,排除了飛船在地面受損的可能,但是最終這個小孔究竟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依舊沒有調查清楚。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我國卻傳來好消息!俄網友:美國已沒有退路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漸漸把探索的腳步邁向太空,為了讓航天員有一個更加優異的工作環境,早在上個世紀,美國就牽頭各國一同研製了國際空間站,自2000年第一批航天員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到目前為止已經運行了接近20年,所以,它的剩餘壽命一直都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近日,俄羅斯媒體報導了國際空間站的最新消息。
-
國際空間站發生空氣洩漏 俄檢查飛船安全瑕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國際空間站近日出現空氣洩漏
-
國際空間站出問題了,或不能延長使用,最擔心的是美國
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人們慢慢將探尋的腳步轉為外太空,為航天員提供更優越的探索環境,早在20世紀,美國就領著世界各國相互研發了國際空間站,自2001年第一批航天員入駐後,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作近二十年,因而,其剩下使用壽命一直深受科技界的普遍關心,近期,俄羅斯新聞媒體了發布相關國際空間站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