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發生空氣洩露,洩漏點在美國艙段,它還能安全退役嗎?

2020-08-28 局評


根據中國新聞網網8月21日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再次發生輕微空氣洩露,並且這次的洩露點很可能是在美國艙段。其實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問題,早在2018年就發生過一次空氣洩露。在2018年8月航天員在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上發現了一個非自然形成的小孔,太空人將這個小孔封上了。

之後俄航天集團的調查委員會經過調查,排除了飛船在地面受損的可能,但是最終這個小孔究竟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依舊沒有調查清楚。結果時隔兩年,再一次在2020年的8月份,國際空間站再一次發生空氣洩漏事件,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哪裡出了問題而沒有被發現。如果造成空氣洩露的原因一直不能夠查清楚的話,那麼對於在國際空間站裡進行研究的太空人的生命安全,將是一個巨大的隱患。

所以這次為了徹查源頭,太空人們打算把美國艙段的各個艙完全隔開,並且關閉它們之間的艙門,來核查究竟是哪一個艙室發生了洩漏,而原因又是什麼。只不過目前還沒有調查結果。其實國際空間站自2010年最後一個組件組裝完成之後至今也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而國際空間站的設計運行期也不過是10~15年。而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預計時間也是在2024年,如果說在這個時候,空間站裡哪裡老化出現問題了也並不會奇怪。

只是我國的天宮空間站預計要到2022年才能夠正式開始運營呢,也不知道它可不可以堅持到那個時候。畢竟這個空間站退役了美國想要在短時間內再建一個空間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看美國還想讓它最多只有15年保質期的空間站運行到2028年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不甘了。畢竟到那時候我國可是全面趕超了美國。

而且最近我國「天問一號」也再次傳來喜報,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飛行距離已經超過800萬公裡,而且探測器所攜帶的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以及中解析度相機等多個載荷都已經完成了自檢,設備狀態完全正常。而按照這個距離算的話也就是「天問一號」一天要飛30萬公裡。

並且後續就在9月份,將會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進行第二次軌道修正,以確保探測器是在按照我們預定的軌道準確飛行。可以說我們喜報連連,如果美國那邊再來點「喜報」那麼我們在航天領域與美國的距離又將縮短一大截,相信超越美國也就近在眼前了。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據了解,在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博客上表示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了上升。NASA官員強調,雖然洩漏率比平常高,但仍在空間站的規格範圍內,不會對機組人員造成直接威脅。
  • 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空氣洩漏 洩漏點或在美國艙段
    中新網8月2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1日報導,知情人士稱,國際空間站上發生輕微空氣洩漏,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但太空人安全不受威脅。資料圖:美國太空人克里斯多福·卡西迪(左)和羅伯特·本肯在國際空間站,準備太空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據報導,這名知情人士還稱:「國際空間站上發現輕微空氣洩漏。
  • 國際空間站警報響起,美國艙段空氣洩露嚴重,緊急時刻要看俄羅斯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美國和俄羅斯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合作夥伴,長期以來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主要負責國際空間站的值守。雖然國際空間站冠名「國際」,不過該項目一開始就是把中國撇除在外的,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積極參與之外,包括日本和歐洲航天局都是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空間站是由多個艙段構成,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組建,其餘還有日本的艙段等,在8月19日就有一艘日本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進入大氣層焚毀。
  • 太空再次傳來噩耗,國際空間站還有未明洩露,太空人緊急進入俄羅斯艙段
    最近國際空間站麻煩不斷,之前就又要躲避美國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而不得不調整了運行軌道,另外國際空間站是接連發現有洩露的問題,為此還關閉了所有的艙段,駐守的3名太空人進入了俄羅斯「星辰」艙,不過通過檢查還是沒有發現洩露點。
  • 國際空間站警報不斷,俄羅斯放棄洩露檢查,美國飛船就位不再擔心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的物體,目前有2名俄羅斯太空人和1名美國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值守,在5月份到8月份還有2名美國太空人,搭乘了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進入了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從2011太空梭退役之後,首次使用自己的航天運輸工具實現載人航天發射活動。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每天損失220克空氣,後果嚴重嗎?
    ,這是因為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一共有十幾個艙段,重約400噸,然而發生漏氣的點可能僅僅只有一個針孔大小。為了空間站內的設備以及太空人們的生命,國際空間站的密閉性必須非常好,這是因為人類需要在一定的大氣壓下生存,而太空之中幾乎沒有空氣,這意味著一旦發生大型洩露事件,將會導致艙內的太空人因失壓而死亡。
  • 國際空間站再次發生漏氣事件,看來距報廢不遠了,坐等天宮空間站
    這已經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漏氣事件了,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檢測到了有氣體洩漏,最終經過排查他們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洞。無獨有偶,在大約一個月之前,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輕微的空氣洩露,而洩露的艙段很可能就在美國艙段,只不過還沒有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 國際空間站每天洩漏空氣1.4公斤,俄羅斯艙段成罪魁禍首,美國NASA如釋重負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最大的人造物體,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不過在開發之初就將中國撇除在外了。從2020年開始,國際空間站就飽受空氣洩漏的困擾,實際上從公2019年開始就有空氣的洩漏,只是當時僅有0.3公斤的空氣從國際空間站洩露,到了2020年8月份則是猛增到了5倍左右。
  • 國際空間站再次拉響警報,出現弱毒氣體洩露,美國艙段麻煩已不斷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搭建的最大的人造建築,根據計劃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將退役,國際空間站主要是由美國和俄羅斯負責組建,其餘還有歐洲和日本等的參與。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近日國際空間站再次拉響警報,美國的艙段發生了製冷用氨氣的洩露,這個弱毒氣體的洩露立即引起了美國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可能在美國艙段……
    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表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為何會突然漏氣?會帶來哪些危害?3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如今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據報導,根據損失空氣量估算,相當於某個艙段外殼上出現了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
  • 俄航天集團:尋找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方艙段隔離三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20日消息 俄羅斯航天集團向衛星通訊社表示,在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空氣洩漏點期間,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隔離三天。© 照片 : ROSCOSMOS俄航天集團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總控小組表示,空間站上的太空人8月21日將轉移至俄『星辰』號服務艙,隨後將對美國艙段進行控壓。」上述決定是與美方共同作出的。
  • 時隔兩年,國際空間站再次出現洩露事故
    然而事實上,它並不是百分百密封的。真實情況是,每一天,艙內都會有一小部分的空氣在流失,而為了維持宜居的大氣壓,工作人員不得不仔細監測艙內空氣的情況,並實時監控洩漏的情況。美國宇航局官方博客的一篇報導稱,空間站的空氣損失率已經超過了國際空間站日常運行的正常水平。其實早在2019年9月,太空航行地面指揮中心已經第一次注意到了關於空間站空氣洩露的問題,但是在當時空氣洩漏的增加幅度還是非常輕微的,還不足以引發有關單位強烈的關注。
  •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
    國際空間站上空氣洩漏點終於被找到本周一晚上,一個小的漏氣點似乎迅速增大,地面控制人員想快點找到它。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已經將洩漏的可能位置縮小到了空間站俄羅斯一側的幾個模塊區域。於是,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和阿納託利·伊萬尼辛和伊萬·華格納對這些模塊進行了測試,他們關閉了每個模塊之間的艙門,並利用超聲波檢漏儀在夜間收集數據。該工具可以測量細微聲音的氣流造成的噪音,人類無法聽到這種程度的聲響。
  • 每經12點 | 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洩漏點或在美國艙段;美國對高度可調節桌面及其組件發起337調查
    每經編輯:周宇翔1丨國際空間站出現空氣洩漏,洩漏點或在美國艙段海外網消息,當地時間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博客上宣布,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洩漏水平出現上升,站內3名太空人將暫時進入俄羅斯分區規避,地面控制人員則在加緊確認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 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繼出現漏氣後,國際空間站又出現新情況?緊急規避「不速之客」
    由於我們國家目前也在準備建造自己的空間站,所以如果國際空間站如期退役,屆時意味著我們的空間站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目前國際空間站還沒退役,但是已經出現了一些狀況。在上個月底,NASA等航天機構的科學報告指出,國際空間站出現了輕微的漏氣問題,洩露點可能在美國的艙段。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
  • 國際空間站傳來壞消息,美國艙段已漏氣,關鍵時刻要向俄羅斯低頭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的實現,美國成為了宇宙探索的領導者,隨後美國又通過研製太空梭,給普通人登上太空創造了機會,不過如今看來美國在科技樹上點錯了燈,因為隨著2011年太空梭的退役,美國就失去了載人航天發射的能力,最後不得不向俄羅斯低頭,使用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實現美國宇航局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任務,為此還要向俄羅斯支付昂貴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