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海面上輪船忽然被困,是波塞冬的神力還是死水在搞鬼?

2020-12-05 騰訊網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 郭亮 陳上通

在平靜海面上正常行駛的輪船,突然神秘減速並停滯不前。發動機和輪機都正常工作,但是船體只能原地打轉,是什麼神秘的力量在吸引著輪船?這一切的背後, 是海神波塞冬的神力嗎?

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像《走進科學》的套路?然而,這卻是發生在北極附近的真實事件。近日,科學家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分析,將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PNAS上【1】。讓我們跟著大院er,一起走近科學,探尋真相。

(圖片來源:veer)

探險家的離奇經歷——是海怪嗎?

1893年,挪威探險家弗裡德約夫·南森為了探索北極陸地的奧秘,駕駛著「弗拉姆」號考察船在北冰洋航行,他的目標是北極點。當天天氣非常好,風平浪靜,海面上只有「弗拉姆」號留下的一串串漣漪。突然,他的船毫無預兆地減速了,幾乎無法操縱,更別說恢復到正常的行駛速度了,儘管螺旋槳還在全力地轉動著。船員們沒有偷懶,船也沒有撞上海面浮冰或冰山,更沒有遭遇逆風,船就這樣離奇地減速了。【2】

弗裡德約夫·南森在北極航行時遭遇「死水效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離奇的是,南森還發現,他的船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操控著,這股力量有時讓船無法轉向,有時讓船自動轉彎,在海面上劃出一個大圓圈。許多船員對此感到十分恐懼,認為他們的探險行動驚動了北極地區的海怪。好在這種力量好像並不想讓考察隊永遠地留在冰冷的海面,弗拉姆號還是能夠克服這股神秘的力量緩慢前行。艱難航行了一段時間,考察船逃離了那片怪異的海域,船隻的航行速度恢復了正常。

傳說中的海怪(圖片來源:veer)

但是那股神秘的力量不止一次地造訪南森的考察船,有時在這片海域,有時在那片海域,反正只要在北極地區附近,就總會遇到這種怪事。南森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北極探險家,也是一位科學家,還被授予過諾貝爾和平獎,但他仍難以解釋這個怪現象,於是他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死水效應」。

揭開「死水效應」的神秘面紗

隨著科學的發展,困惑南森的「死水效應」也被法國研究人員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當一片水域具有不同鹽度的二層或更多層的水層時,就會出現這種「死水效應」。北極冰川基本都是淡水,當它們融化的時候,就會與海水摻混。由於海水密度大,所以冰川在融化後,會一定時間內在海水上方形成一層相對較薄的淡水層,而正是這個淡水和海水的分界面出現,導致了船隻航行速度的減慢。所以,操控「弗拉姆」號考察船的不是海怪,而是由於密度不同而分層的海水。

不同鹽分濃度的海水在特定時間段內會分層

小船被神秘力量「吸引」住了(圖片來源:《機器頭條新聞》)

研究人員探究「死水效應」的實驗設備(圖片來源:CNRS)

裡昂大學的物理學家瑟裡·道克斯團隊發現,看不見的水層界面上會產生波浪,這個波浪會引起水體震蕩,從而影響船體行駛。他們把一艘玩具船放在一個3米寬的水池中,通過光纜以恆力來拉動它前行。水池中是兩層不同鹽度的水,並用染料給這兩層鹽水打上標識。當玩具船行駛時,會在兩層鹽水的界面上產生波浪,然後船隻突然就減速了,而此時水池中的水表面卻是異常平靜。波浪只發生在分層鹽水的界面上,這種震蕩產生了向下的低壓,阻止船隻移動。

(視頻詳見「科學大院」公眾號)上述很好地展示了艦船在兩層不同密度的海水中行進時,兩層海水液面間會產生的波紋。科學家發現由於船隻自身產生的波浪,使得濃度較高的下層鹽水被牽引到上層來,填充波浪所形成的旋渦,因此在兩層水的界面會產生振動。當船隻前行時,振動不斷加大,進而阻礙了船隻的行進。之前有關「死水效應」的研究考慮了兩層水,但真正的海洋會因海水鹽度的不同分成多層。科學家們在三層海水中進行了實驗,「死水效應」依然出現。

在艦船航行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作「興波阻力」,他指的是由於船具有重力,在前行時船頭會對水產生一個壓力,把水劈開進而前進,於是就激起了一組隨船前進的波浪;同時,船尾在前進時,水中留出了一個低壓區,形成了一組由船尾引起的波浪,這兩種波浪的產生就是興波阻力。對於高速船舶來說,興波阻力可佔總阻力的一半左右。

在近期的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了小船在多層海水中的興波阻力,他們發現,在急流條件下(Fr>1)興波阻力較小,而在緩流條件下(Fr科學家記錄並分析了玩具船實驗得到的各種數據(如下圖),黑色虛線代表圖片上方小船的位置,藍色實線代表監測到的界面變化,綠色虛線代表液體內部的Nansen興波阻力,可以觀察發現它的波峰與船體的位置相一致,紅色虛線代表Ekman興波阻力,它出現波峰的位置要比船體運動的位置靠前,而且它還是一個線性的內部分散低壓區。船身下方每個起伏的波都對應著一個位移的起伏,船舶與該波狀低壓區的相互作用導致了船舶速度的振蕩,就像汽車行駛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船速自然就減慢了。[1]

實際上,除了海水中含鹽量的不同導致分層會對航行造成影響,溫度差異形成的密度流也會對船隻航行產生顯著影響。各地海水的溫度不同,導致蒸發量不一致,就會引起海水密度的差異,同時還會激發海水流動。比如地中海蒸發旺盛,水面低,而相鄰大西洋水面較高,於是大西洋表層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峽底層流入大西洋。有了密度流的作用,船舶進入地中海就會更「省力」一些。相反的,逆密度流而上,船舶航行就會很「費力」,甚至有可能被困住哦。

(圖片來源:「海寧中學地理組」公眾號)

我國科研人員還研究了液池內單層及多層流體中由溫度差異引起的熱浮力-毛細對流,比如在二層流對流系統中(如下圖),中間黑線代表兩種液體的交界面,帶箭頭的圓圈代表對流渦流動方向,這代表了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可能存在的兩種對流現象,這對洋流流動研究也很有借鑑意義。【3】

二層流對流系統中可能的兩種對流方式[3]

「死水效應」也有大作用

「死水效應」的發現對艦船設計及安全航行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科學家們解耦出了Nansen興波阻力和Ekman興波阻力,而且發現Ekman興波振蕩狀態只是暫時的,只要保持恆定動力一定時間後,速度振蕩的幅度就會開始減小直至最終消失,也就是說,船舶最終可以逃出「死水效應」。此外,它對研究受汙染的海洋動力學也很有幫助,比如汙染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還有雜質會下沉到多深的海水中等等。【4】

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舶(圖片來源:veer)

參考文獻:

[1] Johan Fourdrinoya,Julien Dambrine,Madalina Petcu et. The dual nature of the dead-water phenomenology:Nansen versus Ekman wave-making drag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0.

[2] 胡木. 揭開神秘的「死水效應」. 發明與創新. 2008年第11期.

[3] 劉秋生,Bernard Roux,胡文瑞. 有關多層流體對流的研究. 力學進展. 第27卷第4期.

[4] 於煒. 層化海洋上層混合參數化研究.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8年.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推薦單位: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科學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臺,由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主辦、中國科普博覽團隊運營,致力於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讀、社會熱點事件的科學發聲。

相關焦點

  • 讓輪船突然減速的神秘力量,過了100多年,科學家才找到它的真身
    讓輪船突然減速的神秘力量,過了100多年,科學家才找到它的真身據報導,經過100多年的研究後,科學家們終於揭開了探險家在海洋中航行時,遇到的「神秘力量」之謎,這種「神秘力量」,竟然和「死水效應」有關。根據資料顯示,在1893年,來自挪威的探險家南森,正行駛著「弗拉姆」號考察船,在北冰洋的白色冰山中穿行,希望可以找到傳說中的北極陸地,因為海面上沒有風,所以四周都非常的平靜,水面看起來也是紋絲不動的,只有考察船行駛過的地方,才會出現漣漪。
  • 瑪莎拉蒂車標,原來是為了致敬海神波塞冬
    當海神波塞冬揮動三叉戟時,不僅可以掀起滔天巨浪、引起風暴海嘯,更可以引起地震,天崩地裂,將萬物打得粉碎。與擁有絕對權力的宙斯相比,海神波塞冬似乎更有摧毀整個世界的力量。他的坐騎是金色戰馬拉的戰車,人類世界中的第一匹馬也是由波塞冬帶來的。當他駕著戰車在大海奔馳時,周圍會有很多海豚圍著,海面會變得平靜。
  • 希臘神話(五十七):海中王者 - 波塞冬
    希臘神話中,泰坦神族統治的黃金時代,具有海洋及水系相關神力的神明是十二泰坦的長子俄刻阿諾斯及其子嗣。這位一切河流之父與最初的海洋女神,自己的六妹忒提斯結合。兩者生下了三千河神與三千海洋女仙,世上所有海洋河流的神明都是這兩者的子孫。
  • 「神秘力量」讓輪船突然減速,傳說是水怪?百年後科學家找到答案
    他在駕駛的途中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沒有風也沒有雨,甚至連海面平靜得可怕。偶爾泛起漣漪的,還是船航行過的水面。從而解開死水效應之謎。最後,上天並沒有辜負努力尋找答案的科學家們。科學家們通過閱覽古今中外的文獻,終於在古埃及這個古老文明之國,找到了關於死水效應的蛛絲馬跡。古埃及的一個文獻中,曾經記載著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那就是亞克興戰役,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戰役中,可見此效應的蹤跡。
  • 聽說過流體力學中的死水效應嗎
    引擎正常工作的輪船在行駛過程中為何神秘減速,甚至停滯不前?1893年,工程師首次觀察到的這一現象,並在1904年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沒有完全揭開死水效應的神秘面紗。來自CNRS和普瓦捷大學的跨學科團隊首次給出了關於背後機制的解釋:被死水困住的船隻,速度變化是由于波浪的作用,就像起伏的傳送帶一樣,船隻在其上來回運動。
  • 海岸線十分曲折的愛琴海,包含島嶼超過2000個,海面寬闊又平靜
    從遠處觀看愛琴海的時候,整個海面顯得寬闊而又平靜,它的藍色十分深沉,比天空的藍還要深邃一些,所以在海天相接的部分可以明顯看出分界線,而海上的一些小島也成為了不錯的裝飾。這裡的人們大多居住在一些面積比較大的小島上,居住的小島地勢要平坦一些,但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
  • 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到底是前世的記憶,還是大腦在「搞鬼」?
    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到底是前世的記憶,還是大腦在「搞鬼」?人類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們擁有獨特的思維以及創造力。僅僅憑藉數百年的時間,就能創造出一個輝煌的社會,這足以證明人類的特殊之處。在社會發展的同時,人們的思想以及見解也有了質的飛躍。
  • 希臘海洋神話傳說:波塞冬曾與雅典娜爭奪雅典與普羅忒奧斯的預言
    希臘海洋神話傳說:波塞冬曾與雅典娜爭奪雅典與普羅忒奧斯的預言波塞冬曾與雅典娜爭奪雅典相傳波塞冬野心勃勃,而且好戰。波塞冬與智慧女神雅典娜爭奪對雅典城的保護權,以便能收取這個富裕城市的保護費,當時雅典相當於奧林匹斯山的直轄市。波塞冬是海中的主宰,而雅典娜卻是雅典最有權威的神,按理說,波塞冬是宙斯的哥哥,一個小小的雅典對於海神波塞冬來說應該是唾手可得。
  • 這種神秘力量 能讓輪船在水裡突然減速
    來源:科技日報這種神秘力量 能讓輪船在水裡突然減速新解1893年,挪威探險家南森在西伯利亞北部探險時經歷了一種奇怪的現象:他的船被一股神秘力量控制,速度慢了下來,他幾乎無法前行,更不要說恢復正常船速了。
  • 清澈透明的海水,海面此時顯得非常的平靜,是一個讓人喜歡的地方
    太陽落山之後留下一些橘色的光芒,此時的大海非常平靜與岸邊的礁石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自然的勾勒下,所有的景色都生動起來了, 燦爛多姿的景色,讓人們沐浴在其中, 這裡沒有紛紛揚揚的雜亂景象,卻平添一種別樣的美, 途中的別樣景色,風光,是那麼吸引遊客。
  • 人坐輪船、汽車坐輪船不新鮮,火車坐輪船過海了解一下
    人坐輪船、汽車坐輪船不新鮮,火車坐輪船過海了解一下 說起輪船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沒有親自坐過,也一定聽說過。輪船行駛在水面之上,通常都是用來運人的,也有運汽車的。要說輪船運送火車,相信很多人都表示質疑,火車體積龐大,而且非常重,一節車廂重60噸左右,火車坐輪船不怕把輪船壓沉嗎?
  • 神秘的百慕達三角,無論飛機還是輪船都難逃一劫,為什麼會這樣?
    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百慕達三角的故事,在百慕達三角這片海域,幾乎所有經過的飛機、輪船都神秘地消失了。百慕達三角地區,指的是波多黎各的聖胡安、美國的邁阿密以及百慕達群島這三個地方圍成的三角形區域。雖然海洋的範圍非常地廣闊,但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所有的飛機與輪船都攜帶了全球定位系統,再加上衛星的監控以及許多高科技的搜尋設備。一般來說,所有的空難和海難事故都能被我們發現,但百慕達三角地區神奇的地方在於,即使用上了我們最先進的科學設備,仍然無法找到那些消失的飛機輪船。人類第一次發現百慕達三角區域神秘現象的是哥倫布,作為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對海洋發生的現象身經百戰。
  • 海面上突然出現巨大的光輪,直徑達600米,船員們紛紛禱告
    海洋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地方,古往今來,在海面上發生過的詭異事件數不勝數。
  • 海面上的「不平靜」:海豹大戰八爪章魚
    「在這發生之前,我注意到附近有一大群海鳥聚集在一起,通常這預示著海面上即將上演一場激烈的戰鬥。這場戰鬥持續了約20分鐘,這絕對是我見過的最大的章魚。」 「當時海豹用嘴死死的咬著章魚,章魚就像海豹的一個玩具。海豹在捕殺章魚後,需要把他們的觸角全部扯掉,否則章魚觸角會粘住它們的喉嚨。所以直到最後,海豹不得不把章魚扔回海裡,繼續將其分解。」
  • 武庚紀八大神力擁有者,萬象界神力最多,而這4人擁有多種神力
    ,只不過神力雖有八種,但遠古神族和新生代神族對其使用的本質卻有根本的不同,遠古神族無需通過「天啟」,對於神力的使用更是天生契合,但新生代神族則差之甚遠,他們都是天用神元結合人類創造的新神,本質上不是純粹的神族,更沒有遠古神的潛力,所以遠遠不能和遠古神相提並論。
  • 被困海上133天,為存活他曾「吃魚生喝魚血」;63年後3人打破這記錄
    我想,在大家的內心深處肯定認為,這樣的驚奇的事情,可能只會出現在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奇蹟發生,還不止一次,中國一小夥被困海上133天,靠吃生魚片存活,63年後他的被困記錄還被打破了。
  • 我的波塞冬邱晧洲導演談及創作
    隨著《我的波塞冬》在芒果TV的熱映,邱晧洲對這片市場的遊戲法則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和理解。作為科班出身的正統導演,邱晧洲目前還沒有把自己栓死在某一根題材的樹幹上。為了實現這種平衡,邱晧洲導演將新作《我的波塞冬》模糊得定義在輕科幻上。他不希望這種出於可實現目的的定義破壞觀眾對於整個國產科幻題材剛剛樹立起來的信心。
  • 人類深海探測,意外發現史前巨鯊,海面充滿危機!
    他便是這位億萬富翁 莫裡斯為了探測海洋最深處的世界實驗室的隊員們進入了深海並且投下了照明設備就這樣人們驚喜地看到了海洋深處那壯麗的場景忽然這時候大家想起了喬納斯眾人一番討論後決定請喬納斯出山喬納斯一頓華麗的拒絕詞藻讓前去求助的博士一臉茫然接著博士拿出了探索隊員最後的錄音原來被困的女探索隊員
  • 蒸汽與人力的對決:鴉片戰爭中的英軍蒸汽輪船VS清軍車輪船
    當然,面對英軍的火炮那層脆弱的木牆還是和紙糊的的一樣。  後浙江巡撫劉韻珂開創製船事,令龔振麟依前式製造更大的車輪船,龔振麟又用1個月時間造出了可以航海的車輪船。這種車輪船雖然還是人力驅動的,但是擁有較為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要比古代的車船先進一些的,由此可見龔振麟的匠心。  雖然在鎮海還未完工的車輪船和龔振麟仿製的卡龍炮一起落到了英國人手裡,但到吳淞之戰前夕,清軍已經擁有了五艘車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