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道輪迴,《生死疲勞》如何通過動物的眼看50年人世悲歡

2020-12-05 葉知秋章

「人畜其實同理,輪迴何須六道?恩仇未曾報。世事車輪轉,人間高低潮。驢折騰、牛犟勁、豬歡叫、狗在廣場集會,猴子學帶帽。人民公社解體,舊帳一筆勾銷,是非誰知曉?佛眼低垂處,生死皆疲勞。」

莫言一段仿水調歌頭將《生死疲勞》嚶嚶道來。一段跨越50年的歷史在別樣的視野中緩緩展開。驢、牛、豬、狗、猴,無非是人的變格,而最終,莫言讓它們都回到一個人的狀態。可那時,50 年已過,是非恩怨,轉頭即逝,六道輪迴,尚未看清人生。萬物皆有知,莫言便是通過萬物之知,把半世紀的人生畫卷鋪開在人們面前的。

1.西門鬧的六道輪迴,是世人一生的歷程

「我的故事,從一九五零年一月一日講起……」

一段風雨飄搖的歷史在西門鬧的回憶裡拉開序幕,而小說的結尾,這個破朔迷離的故事卻是通過六道轉世後的 「藍千歲」講給眾人。一首一尾的映和,仿佛一個輪迴,將人們帶入那個奇幻的故事,帶回那個魔幻的時代。

靠勤勞發家致富,心地善良的地主西門鬧,在土改風暴中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槍斃。自認為生而為人問心無愧的西門鬧對這從天而降的禍事百思不得其解,哪怕在地府受盡不可想像的折磨,也要找閻王鳴冤叫屈,懷著滿腔的仇恨想要回到人間問個明白,不想卻被閻王一次次的欺騙、戲弄,讓他在畜生道裡一遍遍的輪迴。

佛經中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一世為驢、一世為牛、一世為豬、一世為狗、一世為猴、一世為人的六道輪迴中,西門鬧用自己的眼睛重新審視了這段歷史。而伴隨著一次次的輪迴,西門鬧的人性在漸漸的消減,最初的仇恨也隨之淡漠,時間的推移和記憶的遺忘,使與命運抗爭的西門鬧早已忘了最初的憤怒,一切隨著生命的消逝變得灰飛煙滅。

2.萬物各有其知,六道牲畜,皆集於「我」的元視角展現

《生死疲勞》不同於一般小說的全知視角,莫言選擇了以「我」為敘述者的第一視角來講述整個故事,更特別的是,六世輪迴,敘述者並非一人,而是在西門鬧、藍解放的講述中輪迴交替,期間還有一個特殊的敘述者「莫言」穿插其中。多重繁複的敘事視角並未讓人覺得凌亂,反而像是從分鏡中審視整個故事,讓人從不同角度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世事。

① 獨特的動物視角——西門鬧

當人們打開一個獨特的鏡頭,便會體驗一段奇特的生命體驗。不同於擬人,西門鬧輪迴的六世裡,不管有沒有喝過孟婆湯,總有著人的記憶,卻身處畜的軀殼。

小說的第一部(驢折騰)、第三部(豬撒歡)和第四部(狗精神)的敘事者均為西門鬧的轉世靈魂,透過自己的眼睛(驢眼、豬眼、狗眼)來審視這個世界。

驢折騰

當西門鬧變成西門驢時,中國進入了全新的時期,20世紀也正式開啟了下半個世紀。

西門驢是西門鬧的第一次輪迴,由於抵死不喝孟婆湯,人性未泯且對往事有著完整的記憶。

「儘管我不甘為驢,但無法擺脫驢的身體」「為了人的記憶而痛苦,又為了驢的生活而歡樂」,初而為畜,西門驢還帶著人性的驕傲自負。在這種矛盾中,西門驢想要再愛撫白氏而不得,為救花花(驢)鬥餓狼,成為縣長坐騎倍感光榮,斷腿殘生倍感悽涼,直到大饑荒被分而烹食,走過為驢的一生,卻讓人感嘆像是寫盡人生苦短,親情、愛情、人生起伏,最終不過是難逃一死,就此借著驢的視角將敘述空間進一步拓展。

豬撒歡

轉世到西門豬正是「大養其豬」的年代,曾經的人性已近消失殆盡。在這個魔幻的時代,人人食不果腹,而豬卻生活的養尊處優。

「在人類的歷史上,豬的地位從來沒有如此高貴,豬的意義從來沒有如此重大,豬的影響從來沒有如此深遠,將有成千成億的人,在領袖的號召下,對豬頂禮膜拜。我想在豬時代的鼎盛期,有不少人會產生來世爭取投胎為豬的願望,更有許多人生出人不如豬的感慨"

當西門鬧變成了西門豬,驢子和牛身上的優點蕩然無存,西門豬變得不可一世、任意妄為,這種恣肆的生活像是生命的另一種寫照,當堅強、忠誠、善良這些品質不復存在時,生命依舊在延續,人性的另一面便以「狂歡」 的方式展現出來,

當豬十六在與刁小三鬥智鬥勇之時,同時代的人們似乎也在狂歡中迷失了自己,有的只是對於在「大養其豬」背景下瘋狂而愚昧的一面。

當西門屯要召開「大養其豬」的會議,「從得到全縣養豬現場會要在這裡召開的消息那一刻起,整個村莊便沉浸在一種節日的氣氛中」人們甚至拿出了「文革」時的彩旗,鑼鼓家什「從街東頭遊行到街西頭,又從街西頭遊行回街東頭,嚇得槐樹上的老鴰狂叫驚飛。」為了迎接此次會議,人們對豬進行了清洗,甚至在豬身上寫上了「為革命配種」的標語。

狗精神

當西門鬧成為西門狗時,人性早已消逝,留下的就只有狗的忠誠。瘋狂的時代已過,新舊交替的時代決定了適者生存。

藍解放已經成了副縣長,而西門金龍搖身一變,變成了董事長。西門屯裡的第二代都長成了有頭有臉的人,然而,卻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解放為了愛情,拋棄所有和春苗私奔了,呼風喚雨的金龍,卻被沉溺在舊時代的洪泰嶽縛雷同歸於盡了……

新舊時代的交替,新舊思想的碰撞,在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時,留在西門狗眼中的,只有時光變遷中人事更替。

西門鬧的六世輪迴,透過驢子的倔強堅強,牛的忠誠善良,豬的任性狂妄,狗的溫和體貼,猴子的奴性重新審視了從1950年1月1日到2000年底的這50年,每種動物所經歷的歷史階段不同,性格中所留存的人性不同,對於世界的體會不同,因此,從它們的眼中看到的世界則各有不同。

②相對的兒童視角——藍解放

藍解放,這個和西門驢同時出生的嬰兒,與西門鬧的六道輪迴經歷同樣的50年,小說通過視角的變換,以藍解放為敘述者,多以同西門鬧的對話展開。

牛犟勁

1964年10月1日,西門鬧來到第二世輪迴——成為西門牛,視角從藍解放開始展開。

此段輪迴是《生死疲勞》中最為慘烈和悲愴的一章。

莫言說:「那位以一己之身與時代對抗的藍臉,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知道,我總有一天要把他的故事講給天下人聽……」,藍解放就是藍臉之子。

當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所有人,藍臉像個異類,成為寧死不屈的單幹戶。

《生死疲勞》中藍臉這個形象是作家「傾注了很大心血著力塑造的, 特殊年代中,這樣一個逆歷史潮流的人,不向大多數人低頭的人,他身上是有著很多珍貴品質的,歷史的事實也告訴我們他的這種抗爭堅守是正確而有價值的"。藍臉與時代的格格不入, 使他成為一個人物,在全國河山一片紅的時代,只有西門屯藍臉這一個黑點。

藍解放的眼中和父親藍臉單幹是為了「好玩兒",這種「好玩兒」 在一次次衝突中消失殆盡,看著父親在運動中遍體鱗傷、雙眼被潑紅油漆、西門牛牛角被斬斷,直至最終西門牛殺身成仁。

在時代的洪流中,任何人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彼時全國的黑點在集體承包責任制落實後成了先進典範,人沒變,卻是時代變了。同樣的人同樣的選擇,在不同的時代中卻命運迥異。

小說透過藍解放兒時的視角,描繪著這個瘋狂的時代中,成人世界被異化和同化的過程。

穿插的元視角——莫言

小說中的「莫言」,是藍解放的朋友,從西門鬧轉世成為西門驢到「藍千歲」時「莫言」已是一個作家,他便如同一個旁觀者,伴隨著西門鬧一起走過滄桑歲月。成了整個西門屯歷史的記錄者。

小說中常常穿插著「莫言」在自己的小說中對於西門驢、西門牛、西門豬……的描述片段,如《黑驢記》《撐杆跳月》《養豬記》,……用「莫言」的敘述恰好補全了動物眼光所無法看到的那一片「歷史空白」,三個敘述主體相互補充、互相鉗制,既豐富了整個故事的發展,也避免了由於單一敘述而發生立場的偏頗。

3.精神、情感、生活匯集六道,生死疲勞附於一生

《生死疲勞》透過多視角的整合,利用蒙太奇手法,將一段風雨飄搖的歲月通過西門鬧六世輪迴的眼睛展示在人們眼前。

故事通過多個敘事者以不同的方法將土地改革、四清運動、「文革」、改革開放等各大歷史標誌性事件串聯起來,講述了不同出身、不同性格的人們在不同歷史階段中所背負的命運。而多重視角使得這段歷史血肉豐滿,筆觸間充滿了對於時代的審視、思考與拷問。

這風雨飄搖的50年,不過是生死疲勞,生,不易,死,亦難。

【註:圖像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生死疲勞》,六世的輪迴,莫言告訴讀者這樣的道理
    在莫言的眾多作品中《生死疲勞》非常重要。在這裡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與中國本土的佛教輪迴文化結合,創作出了不朽的文化篇章。這部作品讓他與諾獎的距離更進一步。01歷經十幾年的構思,最終一氣呵成,寫出《生死疲勞》之前莫言就構思過這本書的內容和寫作方法
  • 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淺談用動物視角批判當下社會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通過幾隻動物的視角對我國自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進行了深刻描寫。該作品打破了單純地描寫中國農村與土地、農民與土地的傳統寫實主義,給中國現代文壇帶來了全新的印象。一、《生死疲勞》中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描寫的是「西門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鎮壓槍斃,先後經過轉世為驢、牛、豬、狗、猴等動物並最後轉世為人的六道輪迴,多角度、多視維地目睹、見證了高密東北鄉這個中國農村半個世紀多的歷史變遷,最終完成了歷史變遷中獸性視角下的人性批判和回歸的期盼。
  • 莫言《生死疲勞》:一位地主的六世輪迴,看盡50年的變遷與恩怨
    這位叫管謨業的「尋根文學」作家,筆名莫言,在2006年用了43天的時間寫了一本55萬字的長篇「懸幻」小說,名叫《生死疲勞》。當然,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理由便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如果你抱有懷疑,那就去看看下面這個神奇的秘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六道輪迴指的是哪六道?到底如何才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
    受中國神話傳說的影響,大家都知道這麼一個說法:人死後會下地獄,要想從地獄回到陽間,必須經過六道輪迴。但是,到底何為六道輪迴呢?如何知道你是從哪一道輪迴投胎轉世的呢?怎樣才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呢?今天咱們來一一講述:一、何為六道輪迴?
  • 什麼是「六道輪迴」?真的有生死輪迴和因果報應嗎?
    它是指一切芸芸眾生的靈魂都在它生前或善或惡的業力支配下,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和地域)和四生(胎生、卵生、化生、溼生)中生死循環,如車輪迴旋不已,無休無止。六道分為三善道(天、人、阿修羅)和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每道都有不同程度的痛苦。
  • 21克靈魂的六道輪迴
    比如:靈魂飄離肉體、通過一段黑暗的隧道、被一束光所牽引,與親人或和神相會,快速的回顧自己的一生,並對宇宙、人生和時空都有了不一樣的頓悟,瀕死體驗後的無神論者很多變成了虔誠的有神論者。網絡上有眾多有意思的瀕死體驗者的講述可以查詢到,這些故事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有興趣的可以去搜來看看。就一般而言,人死後皆有中陰身。然大善大惡者則無。
  • 六道輪迴,你在哪一道
    有佛教信仰的人都知道人死後靈魂不滅靈魂會因著個人活著時候的修為投生去到不同的意識境界傳說天地之間有六道輪迴分別為三善道、三惡道、天人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為三惡道今天就從現代生活的不同意識層面為大家解說你所處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在生死後就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
  • 「六道輪迴」背後的驚人真相(圖)
    我國現存唯一的「六道輪迴」完整雕塑——大足石刻六道輪迴圖(資料圖) 每個宗教對人的身後,各有獨特的見解;有些宗教認為身後求生天堂是永生之處;又有宗教祈求身後回歸天道的。
  • 印祖: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理讓剛強難度者折伏
    印光大師: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理讓剛強難度者折伏【印光大師開示】今之世,去堯舜禹湯文武三四千年,其世道人心,遠不能與古相比。然由知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獄迭遷,人畜互變之故。(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佛教提出的六道輪迴、隨業升沉、天界地獄迭遷、人畜互變之理早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極大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
  • 轉世輪迴的真相 揭秘六道輪迴
    佛教常說的六道輪迴真的有嗎?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於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迴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迴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迴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迴。  世間眾生無不在輪迴之中。只有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迴。
  • 俗語「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死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事,婚姻大事也是人生大事在過去就有一句話,說「一喪三年時運衰,一婚十年人丁旺」,這句俗語到底啥意思呢?裡邊有沒有道理?還是說是老人們迷信的說法呢?「一喪三年時運衰」,這上半句的意思是說,一個家庭中如果有人去世,那麼這三年之內,這個家庭中都很難有好的時運,但是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體的規律,是自然的法則,是避免不了的,人的年紀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要面臨這死亡,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古代多少帝王想要追求長生不老,多少美女像要青春永駐,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人是無法與時間抗衡的,與宇宙相比,人只不過是這浩瀚中的浮遊而已,所以人的生死有怎麼可能避免
  • 印光大師: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
    世亂已極,民不聊生,夙有正知正見者,皆知佛所說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事,真實不謬。鹹欲出此五濁,登彼九蓮,故一聞佛化,翕然順從。 ——《印光法師文鈔》?世間壞亂到了極點,民不聊生,一向有正知正見的人,都知道佛所說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理事,真實不謬。全都想出離這個五濁惡世,登彼九品蓮邦,所以一聽到佛陀教化,一致安然順從。
  • 修行成仙人,也難逃六道輪迴之業力
    一個人的業障對生活影響有多大、多深;影響此人一世抑或幾世;業障維持多久,與造業深淺輕重有直接關係,業障深重則維持久遠,業障輕淺則維持短暫,依深淺輕重而定,果報絲毫不爽。惡業之障礙,惡業妨正道者。涅槃經十一曰:「業障者,五無間罪重惡之病。」俱舍論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為業障。」
  • 柳永浪跡天涯時寫下一首千古詩詞,感慨人生悲歡,道盡生活的哲理
    人們似乎總在遇到磨難時便得到成長,無奈之時所發出的感慨更有哲理之意,北宋大詞人柳永曾寫過一首詞,在他浪跡天涯旅居他鄉時所作,多少見聞和感慨流淌在字裡行間,通過柳永的細膩筆法將這人生悲歡和生活哲理表達地淋漓盡致,讀來回味無窮,一起來品讀。
  • 內心浩瀚無垠,不畏千裡悲歡
    有的人浮躁,有的人冷靜,人生的花園裡,有花盛開,就有花凋零。看過繁花的美,理應也接受枯枝的禪。當什麼花,什麼葉,什麼草,片片敝敗,變成一地萎靡,只願我們從中經過,不是厭煩,不是可憐,不是踐踏,而是一種馨悅,一種平常心態,甚至讚嘆一回落花的美!假如你要風光無限,常開一扇明亮的心窗。
  • 論"50後"作家長篇小說創作風格:嚴肅成熟
    時代饋贈與恢宏表述  長篇小說強調一定的長度、廣度、密度與深度,它能有效地涵括歷史、社會、人生等畛域,反映作者深厚的生命積累與藝術積澱。莫言的《生死疲勞》在共和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展開敘述,閻連科的《受活》將人民公社時期和改革開放年代兩相對照,藉助歷史與現實的相互扣連,他們在歷史反省中表達當下的精神與情緒,對飛速變革的社會進行歷史性的回溯和發問。
  • 1900場明世隱細節教學,一個能主宰生死的輔助
    明世隱,一個被戲稱為王者峽谷「第七件裝備」的輔助。確實,明世隱能夠給隊友提供不俗的雙攻加成,出門自帶一件裝備,幻神射手們可以避免前期過於弱勢的尷尬,儘快過渡來到自己的強勢期。 然而明世隱不僅僅是一件裝備,他能夠主宰生死,一個大招7488點真實傷害秒后羿了解一下。
  •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
    儒釋道中只有佛法把六道輪迴、十二因緣、跳出輪迴及成佛講清楚省庵大師:《儒》此方正教在儒宗,但盡今形後世空。我50歲以前不信佛,42歲創辦企業後,曾經花了四五年的時間學習儒家與道家文化。熟讀過《論語》《大學》《中庸》,背誦過《道德經》。我還把儒家道家文化的部分內容提煉出來,作為公司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長治久安發展起到了無形的軟實力作用,後來又把佛法融入其中,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