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生死疲勞》:一位地主的六世輪迴,看盡50年的變遷與恩怨

2020-12-05 聚光燈娃娃

這位叫管謨業的「尋根文學」作家,筆名莫言,在2006年用了43天的時間寫了一本55萬字的長篇「懸幻」小說,名叫《生死疲勞》。

當然,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理由便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生死疲勞》便是這樣的一部幻覺現實主義小說,將農民、土地、子孫、以及圍繞這片土地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

整個故事的展開延續了五十年之久,歷經四代人。五十年的風雲變幻,又會生出多少事端與恩怨,莫言通過一位含冤死去的地主,在六世輪迴之中用「第三隻眼」看盡世事的變遷與發展,以及後世子孫的各自造化與荒唐。

沒有前世恩怨,哪能進得一家門

對於輪迴轉世的問題,我一直覺得所有的相遇,哪怕是畜牲,都是跟你前世有聯繫的。

小說中被冤死的地主叫西門鬧,他一直認為自己作為地主被村裡的人斃死是冤枉的,因為在他的心裡,他的身份雖是地主,但他卻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好地主,他是這樣描述自己的:

我西門鬧堂堂正正、豁達大度、人人敬仰。接手家業時雖逢亂世,既要應付遊擊隊,又要應付黃皮子,但我的家業還是在幾年內翻番增值,良田新置一百畝,大牲口由四匹變成八匹,新栓了一輛膠皮轉輥大車,長工由兩人變成四人,丫環由一個變成兩個,還新添了兩個置辦飯食的老媽子。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我從關帝廟前,把凍得只有一口遊氣的藍臉抱了回來。那天我是早起撿糞,說來你不會相信,我雖是高密東北鄉第一的大富戶,但一直保持著勞動的習慣。三月扶犁,四月播種,五月割麥,六月栽瓜,七月鋤豆,八月殺麻,九月掐谷,十月翻地,寒冬臘月裡我也不戀熱坑頭,天麻麻亮就厥著個糞筐子去撿狗屎。鄉間流傳著我因起得太早錯把石頭當狗屎撿回來的笑話,那是他們胡說,我鼻子靈敏,大老遠就能嗅到狗屎的氣味。一個地主,如果對狗屎沒有感情,算不上個好地主。

可西門鬧卻在閻王面前鳴不平,無論在地獄受了多少酷刑,他還是堅持要回到陽間討說法,於是在沒有喝孟婆湯的情況下投胎了,而第一世卻在他被斃兩年後,降生到了自家的驢棚裡,成了一頭「四蹄踏雪」的名驢(四隻蹄子是白色的)。

直從他死後的兩年裡,西門家族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其實很多的變化又何嘗不是一個社會的變化而影響每一寸土地與家庭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呢。

西門鬧娶了三個老婆,大老婆白氏自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二老婆是正妻的陪嫁丫鬟,由於他沒法生養便許了迎春給老爺,為其生下一兒一女;三老婆秋香是在街上碰見她賣身葬夫而帶回了家,長得乖巧又風騷,後將她也收入了名下。

可兩年時間他再次以驢的身份回到這座宅院,裡面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先是二老婆迎春跟了他家的長工藍臉,生下了一個兒子叫藍解放,自己的一雙兒女也隨了「藍」姓,而稱作地主的兒女叫「西門」可恥。大老婆作為地主婆正在遭受身心的摧殘,而佝僂著身軀,盤著小腳做體力活兒。三老婆秋香則作為分房的陪嫁品跟了斃西門鬧的槍手黃瞳。

西門家族裡的大宅院也被瓜分完了,二老婆和三老婆各佔兩邊廂房,中間的五間正房則被作為了村裡的支部辦公室。

雖然西門鬧有著前世的記憶,然而今生投胎轉世以後卻自有著驢的天性,這是無法抗拒的,於是西門鬧只能用「第三隻眼」去冷眼看著這一切的發生,而不能發出任何語言,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怨恨,儘管有些行為上可以做出一些破格的事,但始終被主人所牽制,長工藍臉成了他的主人,對他照顧頗多,是一位有仁義的農民。

西門鬧就這樣在畜牲道裡輪迴著,一世為驢,活了八年,死於自然災害的饑荒年,被餓紅了眼的人們活活打死分了吃肉;

二世為牛,忠於主人藍臉的「單幹戶」,而死於這位「正直講原則先鋒」的親生兒子西門金龍的毒打之手,死前也從公社的土地爬回到了藍臉的一畝三分地裡;

三世為豬,為了從河裡救西門家的孫子和村裡的那幾個孩子們而溺亡;

四世為狗,忠心護主人藍開放,也就是二老婆與長工藍臉所生的兒子,與三老婆的女兒成婚之後所生的孩子;

五世為猴,活了兩年,被已成為人民警察的藍開放用槍打死,只因為他痛苦的愛上了當年村裡的村花,也是縣黨委書記的女兒龐鳳凰,而龐鳳凰的娘卻又和西門金龍有染,生下的龐鳳凰,這兩個孩子是近親,當藍開放得知了這一切時,痛苦的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六世為人,生於2000年,此時距地主西門鬧死去五十年了。這個叫藍千歲並患有血友病的大頭兒從龐鳳凰的肚子裡鑽了出來,父親是死去的藍開放。

為何輪迴六世,西門鬧才轉世成人?而且一出生便遭遇不幸,莫言在小說裡借用閻王爺的口氣說下這般話:

「這個世界上懷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不願讓懷有仇恨的靈魂,再轉生為人。」

當西門鬧在第五世作為猴被殺死後,閻王爺問他心中還懷有當年的仇恨嗎?他說看盡了這些世事的變遷,早就沒有了,只是閻王還看出他還帶有一點點的怨恨,於是在第六世將他轉身為不幸的孩子,再去經受一世的考驗,消磨一世的仇恨之心,來世再降生於幸福之家。

冤有頭,債有主,自己種的瓜必然要食其果,正如小說裡的西門金龍,上輩人作惡多端是會將這惡報投生到後世子孫身上的,如果你此生未償盡,那也會波及子孫後代的福澤。

西門家族四代人的多舛命運

當西門鬧不再做為一家之主,而是用投生在這個世上的「第三隻眼」來旁觀家族之事時,一切的想法就都會不一樣了,因為旁觀者從來清,而當局者一向迷。

剛開始的西門鬧是恨他的長工藍臉霸佔了他的二老婆,三老婆也不守婦道還跟了殺他的兇手,孩子不願跟他姓,那時的怨恨是極深的,當他後來作為藍臉的驢、牛時,他才看出藍臉的情義與正直,他是這片土地上的好人,是一位老實的農民,而且還是少有的有思想,能堅持己見的農民。

他的兒子西門金龍在當年所犯下的荒唐,也在多年後讓其膨脹再遭到反噬,並且禍及子孫。二老婆迎春老年病逝,三老婆秋香則在丈夫黃瞳死後當晚上吊身亡,而黃瞳的死也是因為孫子藍開放的自殺後兩個月便也去了。而西門鬧則第六次投生輪迴成了為他們的曾孫。

世事的巧合與因果真的如此神奇,經常聽長輩們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們以為的所有遇見,其實都是帶著宿命的因果,不是還債,就是討債。

而西門鬧在看盡後世子孫的各自造化以後,才覺人生誰不痛苦,自己當年以為的冤與恨,在看了每一個人的人生之旅以後,便逐漸放下了,我們只見自己的不易,卻未見別人的艱難。當他在咄咄逼人的時候,卻也無視別人掙扎在苦難與生死的邊緣。

而面對人生在世的每一個不易的人來說,自己當年的那些恨與怨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總以為老天對自己不公,那就讓你去看看天下眾生,又有誰的生活不艱難,哪怕讓你投生成了畜牲道,也有它難言的苦與累,做人又何嘗不是一樣。

當整個西門家族在第四代上演完轟轟烈烈的鬧劇以後,這四代的恩怨也逐漸劃上了一個淺顯的句號,當然未完待續,只要有生命,便沒有終止的時刻,然而,五十年,足以讓一幕家族恩怨停息了,至於後世子孫的造化,那便是他們各自重新開始的人生。

人生三十年為一界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不只是一個人的命運起伏,還藏著時代的變遷與家族的恩怨。

結語

很多人質疑莫言的這部小說用了43天,還寫出55萬字,這是有多水呀?然而,莫言說,這43天卻是用了43年在醞釀。這是一種厚積薄發,是內心積壓了太多想說的話要一次性說完,透過一個人的六世輪迴,用動物的眼光來看待人的荒唐世界。

莫言的《生死疲勞》獲得了第二屆紅樓夢獎和第一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在小說裡他將自己巧妙的融合進了故事情節裡,並運用自嘲的手法突顯出了小說的生動性與現實性。比如,他這樣描述自己:

莫言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農民,他身在農村,卻思念城市;他出身卑賤,卻渴望富貴;他相貌醜陋,卻追求美女;他一知半解,卻冒充博士。這樣的人竟混成了作家,據說在北京城裡天天吃餃子。

莫言將自己寫進了小說,成為了一個被人看不起,又圓滑世故的小人物,最終還混成了作家,藍解放作為縣長不顧一切與小他二十歲的姑娘龐春苗私奔後,還依靠他介紹了一份工作生存下去。

小說之於作家,當他在完成一部巨作時,就好像演員演一場戲,是完全深度沉浸在裡面的,很難在短時間裡走出來,在寫的過程當中,小說裡的人物便是與自己最親近的人,這些人物的一場場經歷就如自己親身經歷了一番,在小說的世界裡過完了一生又一生,接著又輪迴了一世又一世。

《生死疲勞》最終要告訴我們的,便是莫言寫在書最後,也是作為藍臉的墓志銘的這幾個字:「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無論生死輪迴,還是因果循環。

相關焦點

  • 《生死疲勞》,六世的輪迴,莫言告訴讀者這樣的道理
    在莫言的眾多作品中《生死疲勞》非常重要。在這裡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與中國本土的佛教輪迴文化結合,創作出了不朽的文化篇章。這部作品讓他與諾獎的距離更進一步。01歷經十幾年的構思,最終一氣呵成,寫出《生死疲勞》之前莫言就構思過這本書的內容和寫作方法
  • 人生六道輪迴,《生死疲勞》如何通過動物的眼看50年人世悲歡
    「人畜其實同理,輪迴何須六道?恩仇未曾報。世事車輪轉,人間高低潮。驢折騰、牛犟勁、豬歡叫、狗在廣場集會,猴子學帶帽。人民公社解體,舊帳一筆勾銷,是非誰知曉?佛眼低垂處,生死皆疲勞。」莫言一段仿水調歌頭將《生死疲勞》嚶嚶道來。一段跨越50年的歷史在別樣的視野中緩緩展開。
  • 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淺談用動物視角批判當下社會
    莫言小說《生死疲勞》通過幾隻動物的視角對我國自成立以來50多年的歷史進行了深刻描寫。該作品打破了單純地描寫中國農村與土地、農民與土地的傳統寫實主義,給中國現代文壇帶來了全新的印象。一、《生死疲勞》中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莫言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描寫的是「西門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鎮壓槍斃,先後經過轉世為驢、牛、豬、狗、猴等動物並最後轉世為人的六道輪迴,多角度、多視維地目睹、見證了高密東北鄉這個中國農村半個世紀多的歷史變遷,最終完成了歷史變遷中獸性視角下的人性批判和回歸的期盼。
  • 一組照片,帶你看盡臺兒莊古城春夏秋冬的變遷!
    一組照片,帶你看盡臺兒莊古城春夏秋冬的變遷!一組驚豔照片帶你看盡臺兒莊古城的四季變遷春天,臺兒莊古城百花齊放三月桃花、櫻花、杏花、茱萸花始盛開冬天古城的樂趣就更多了品美食、逛廟會、看非遺……在這裡你一定能過個地道中國年一年四季輪迴從不辜負好時光
  • 霸世糙漢文:為紅顏屠盡蒼生!
    今天為大家推薦霸世糙漢文, 霸世糙漢文:為紅顏屠盡蒼生!不僅霸氣且多情,真的超級好看,喜歡這一類型的童鞋們趕緊收藏起來嘍!第一部:《霸世武神》 作者,陌中狂霸世糙漢文:為紅顏屠盡蒼生!【點擊下方書籤,可免費閱讀↓↓↓】簡介:第一世,他是神人共懼的龍族之祖;第二世,他是上天入地的極盜天師;第三世,他是萬人敬仰的丹王之王;第四世,他是號令天下的御獸仙尊……這一世,葉楓王者歸來,攜帶逆天功法與法寶,橫空而來,誓要成那霸世武神!窺天機,踏輪迴,執掌十獄,攪亂星河!
  • 【再復專欄】父女對談:莫言野性,高行健詩意
    誰能想到,《生死疲勞》中一個地主分子(西門鬧)的生命苦旅再加上想像的生死輪迴,會把一個時代的大荒誕全部端出?又有誰能想到,一部《蛙》卻寫盡中國萬千生命尚未降生就已慘遭種種劫難的悲喜劇?        劉劍梅:您曾說過,天才之法乃是「無法之法」。高行健、莫言只抓住文學的基本法(您說的「心靈、想像力、審美形式」等三要素),其餘的便自由發揮,自由想像,不拘一格。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長期以來,莫言的作品如《紅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為瑞典文壇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漢學家陳安娜女士翻譯的巨著《生死疲勞》今年剛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國際書展上被隆重推薦。莫言此次得獎,可謂眾望所歸。回望坎坷諾獎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獻媚?賄賂?
  • 莫言兄長憶往事:莫言第一學歷僅小學五年級肄業
    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山海經》《搜神記》 《世說新語》 《酉陽雜俎》 《太平廣記》 《三言二拍》 《聊齋志異》等經典直到魯迅小說的傳承的發揚。例子不勝枚舉:在他的長篇小說《十三步》裡,中學教師方富貴、張赤球被火葬場美容師換了臉,使人想起了《聊齋》裡的《陸判》 ;屠小英思夫一節裡的三個故事直接就是《警世通言》裡《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一篇的翻版;整個一部《生死疲勞》 ,使人聯想到《聊齋志異》裡的《席方平》等多篇人死復生,死後轉生的故事; 《蛙》的個別章節使人想起了《聊齋志異》裡的《青蛙神》 ; 《酒國》裡的雜技藝人種桃, 《檀香刑》裡砍下的人頭會說話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單是靠《蛙》,也不是《紅高粱》,而是這些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西方對莫言的眾多小說,重點解讀了三部,其中《天堂蒜薹之歌》就是其中之一,在諾貝爾獎的官網上還特別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並且從1988年創作之後被翻譯成多國文字語言銷往歐美多個國家。
  • 莫言:我不願意做白色的烏鴉
    身為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的莫言,受到本校同學的格外歡迎。在回答關於《生死疲勞》的問題時,他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我想我永遠是烏鴉裡面多數的一隻,我不願意做白色的烏鴉,不願意引人注意。」而且墨子不僅是道德家,還是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對於當天擔任主持人的莫言,勒克萊齊奧送上熱情的讚美。去年他曾拜訪莫言的故鄉山東高密,在那裡他看到了帶給莫言靈感的紅高粱,還看到了莫言出生的老屋。簡陋的樣子還是三十年前莫言離開的樣子,這樣勒克萊齊奧聯想到「文革」階段一家人經歷的苦難。在那種環境下,才能看出莫言夫婦如何創造全新的生活,激發出文學的才情。
  • 獨家剖析莫言獲獎原因
    十年後,2012年10月11日傍晚,消息傳來:中國山東作家莫言榮獲新一屆諾貝爾文學獎。世界文學和輿論界從此開始了「莫言時間」。為什麼是莫言?近30年的寫作裡,這個土地之子如何使神秘的高密東北鄉成為世界性的中心舞臺?他的作品,又如何痛哭著歡笑著解釋苦難?從1985年《透明的紅蘿蔔》到2009年《蛙》,為自己取名「莫言」的管謨業筆下卻是寫不盡的千言萬語。
  • 論"50後"作家長篇小說創作風格:嚴肅成熟
    儘管「青春寫作」和「類型寫作」佔據了長篇小說市場的不少份額,但以傳統創作為主調的「50後」作家依然擁有強大的感召力。賈平凹、張煒、韓少功、史鐵生、莫言、閻連科、李銳、劉震雲、阿來、劉醒龍、鐵凝、王安憶、方方、孫惠芬等佳作迭出,他們以嚴肅成熟的寫作風範,執著探索的精神姿態,厚重圓融的文學品格,譜寫了傳統長篇小說藝術「常」與「變」的交響。
  • 真情·妙悟·文章——楊振寧、莫言、範曾對話科學與文學
    三部曲道盡了科學研究必經的過程。我想問莫言先生,這七個字描述文學的形成過程是不是也恰當?」 範曾:有發現,而非發明。談到風格,科學家的風格體現在什麼地方? 楊振寧:科學家肯定是有風格的,尤其是大科學家,會有非常清楚的風格。因為在科學家成長過程中,需要提煉、漸漸發展出思路。等到變成大科學家,別人看來,風格就會很清楚。我曾經對於這個問題做過一個討論。
  • 可用天眼看輪迴的人,也許就潛伏在你身邊!
    1988年夏天,我在中國人體科學研究中心遇到一位十歲的小女孩,她姓劉,是遼寧錦州人。她可以看到很多人們看不見的東西:比如人體內有什麼病她都可以準確地說出來,還可以看到人體內的器官和組織結構,如人的細胞發生了什麼變化她都可以清楚地說出來。她在家鄉時,她的功能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人寫信給錢學森先生。
  •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
    但從2012年到2020年,除了在獲得諾獎之前收錄的《賣白菜》之外,再無作品入選課本。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莫言出身農村,11歲輟學後就放牛羊,這樣的生活讓他對自然有著優於常人的敏感度。後來莫言參軍入伍,離開了農村。他熱愛寫作,尤其喜歡寫小說,後來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並且寫了一部非常受人喜愛的《透明的紅蘿蔔》,成了一位專業作家。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諾貝爾獎從1901年正式頒發,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和挪威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從1895年創立諾貝爾獎以來,截至2019年,共有919人及24個團體欣然獲獎。諾貝爾獎的公平性在於不受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影響,也就是說一切以實力說話。而且諾貝爾獎有一個特殊規定,從1974年起只能頒發給在世的人。
  • 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more>>     資料圖:圖為北京時間12月9日晚,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應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演講。在現場,莫言朗讀了自己的短篇小說《狼》以及小說《生死疲勞》中,西門鬧被藍臉小鬼押著轉生回到人世變驢的節選。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22日傍晚現身北京師範大學,受聘為該校文學院教授。莫言說,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 看大師怎麼說!
    可能很多人想知道武則天這麼厲害,那她去世後又輪迴到了哪裡呢?只恐她們之間的冤讎太深,而我超薦的能力不足,未能一時化解盡淨。古往今來類似如此結下世代冤讎的人頗多,今後有人修善事,望能不辭煩勞多為這些冤業津濟,也是好事一件啊! 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