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Mo Yan to teach at alma mater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which has hired Nobel laureate Mo Yan as a literature professor, held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the author on Tuesday.

more>>

    資料圖:圖為北京時間12月9日晚,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應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演講。在現場,莫言朗讀了自己的短篇小說《狼》以及小說《生死疲勞》中,西門鬧被藍臉小鬼押著轉生回到人世變驢的節選。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22日傍晚現身北京師範大學,受聘為該校文學院教授。莫言說,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300人的圖書館報告廳擠進了500多人,許多人慕名前來一睹諾獎得主的風採。莫言說,「我知道大家一定想聽聽我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實際上無論是在我的家鄉山東高密,還是在北京、斯德哥爾摩,我的心裡都很平靜。」

  莫言再次謙虛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有許多寫出了更好作品的作家,他們更有資格獲獎。他也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而對於獲獎前後網上對他或褒或貶的評價,莫言都不予置評,他強調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從農村出來至今身上帶著很濃鄉土味的農村作家」。

  莫言認為,好的文學不應該是清澈透明的,而應具有豐富性、複雜性、甚至曖昧性。好的作品應當讓讀者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感受,既有極大的彈性,又有極大的模糊性。他願意繼續努力寫作這樣的作品。

  獲諾獎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莫言對此保持著清醒認識。有的授予他傳播中國文化大獎,莫言自認為在寫作時並沒有想到外國讀者,而只想寫給自己和中國讀者。他強調,文學最不應當為翻譯家寫作。

  而對於有的媒體授予他年度「三農」人物獎項,他也接受,並開玩笑地說自己「名副其實」,「雖然我身在北京,也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但我的親人仍在農村,仍在從事農業勞動,我仍然沒有斷掉和『三農』的聯繫」。

  從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手中接過聘書的同時,莫言還得到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在師大讀書期間包括成績單在內的所有檔案材料。莫言指著檔案上當年的照片說,「看我當年還蠻年輕的,現在青發變白髮了。」

  莫言1988年就讀於北師大中文系創作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4年在著名教授童慶炳的指導下寫作論文《超越故鄉》,並獲得碩士學位。莫言笑稱,「寫論文比寫小說難多了,我寫小說一天寫一萬字,寫論文兩個月才寫一千字。」

  「知道我這個碩士是徒有虛名,我再奮鬥十幾年爭取及格。」莫言的自謙贏得了現場掌聲和笑聲。

  莫言說,拿到教授聘書最慚愧的是沒有認真學習,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學問修養。他最苦惱的是「當老師要說許多話,而自己是極不會說話的一個人。」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講話如此困難,照著講稿尚且容易出錯,更何況我這樣隨意地講話呢?」莫言說,現在最怕的就是被人「斷章取義」。(完)

相關焦點

  • 莫言正式受聘北師大教授 將設立諾貝爾園丁獎
    本報訊 22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正式受聘成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在隨後發表的即興演講中,莫言表示這次受聘自己是獲得了一份「入學」通知書,可彌補當年在北師大學習時留下的遺憾。  22年前的1991年,莫言畢業於北師大與魯迅文學院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並獲文藝學碩士學位。
  • 莫言受聘北師大寫作中心主任 曝諾獎獎金存著沒花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昨日舉行,作家莫言成為該中心主任。莫言說,自己的諾獎獎金還沒花,正存著,而對於之前要用來買房的說法,他表示還在看房。過去中國一些作家接受國外寫作中心的邀請去當地居住、講學、寫作,「他們管吃管住還給講課費,我接受邀請時候還想,外國人為什麼這麼傻?」   如今面對北師大成立的寫作中心,莫言認為這是觀念上的進步,即便受邀而來的作家每天不講課,只是在校園裡走來走去,也是一件好事。雖然看上去這是賠本生意,但在過程中可以賺到很多。
  • 莫言帶研究生行不行?(圖)
    而莫言除發表了一些小說外,國人沒能從堪比偵探的媒體所提供的資料裡看到莫言還發表了哪些高水平專業論文,他在文學研究方面有什麼造詣。莫言或許有印著「教授」字樣的名片,但那也是山東大學兼職教授和北師大聘任教授之類的「頭銜」,而不是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的職稱。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不能因為莫言是名人,又獲得了諾獎,就網開一面,另立規矩,開不公之先河。
  • 莫言獲獎演說或談故鄉農民 回國後到北師大任教
    因為,這些獲獎演說通常會成為日後人們理解該作家的一把「鑰匙」。  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幾位文學批評家,希望能從以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演講中找到一些規律。在莫言之前,已有107位作家獲得諾獎,其中除了倫琴等少數作家拒絕演講之外,絕大部分作家都在諾獎領獎臺上留下了他們的名篇。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郜元寶告訴本報,這些作家都不喜按常理出牌,不僅演講的文體五花八門,內容也迥異。
  • 莫言北師大任職 諾貝爾獎金沒花還在看房
    新京報記者王叔坤 攝  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 郭少峰 實習生 王爽)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昨日舉行,作家莫言成為該中心主任。莫言說,自己的諾獎獎金還沒花,正存著,而對於之前要用來買房的說法,他表示還在看房。
  • 莫言:我不願意做白色的烏鴉
    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作家莫言(左)主持,南京大學教授許鈞現場翻譯(右)。圖片由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提供。十月的北師大,接連迎來兩場重磅文學活動。繼前一天與餘華對談後,19日晚,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又發表題為《相遇中國文學》的演講,主持人是莫言。
  • 諾貝爾獎曬愛因斯坦成績單,同樣拿諾獎的屠呦呦、莫言成績怎麼樣
    在諾獎歷史上,我國只有2位獲得過,一位是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一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讓我們不禁好奇,這兩位在上學時的成績怎麼樣呢?屠呦呦中學時的母校——寧波中學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屠呦呦留給同學和老師的印象是:為人很低調,表現不是很突出,但讀書很認真,只要她喜歡的事情,就會努力去做。
  • 莫言:文學獎不是政治獎 作家不為黨派服務
    2012年10月12日下午三時,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高密市鳳都國際酒店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在記者會上,莫言表示,自己獲獎是文學的勝利,而不是政治的勝利,作家的寫作不是為了哪一個黨派服務的,也不是為了哪一個團體服務的。在回應有關抄寫《延安文藝講話》爭議時,他表示並不後悔,因為它有合理成分。以下是記者會主要答問實錄:記者:首先恭喜莫言老師。
  • 外媒評價莫言諾獎演講: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
    今天,莫言則用了一種最為平實的方式,敘述了自己成為『講故事的人』的歷程,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在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鄉——哥倫比亞,人們對莫言這位東方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不吝讚美之詞:「文筆上如此濃墨重彩的莫言,卻用質樸得有些讓人意外的故事去講述自己。蘊含他對這些年跌宕生活的感悟。」
  • 北師大教授談《三體》獲獎:不可能只是一個偶然
    北師大教授談《三體》獲獎:不可能只是一個偶然 2015-08-25 10:11:35如果說莫言獲得諾獎打破了諾貝爾獎「具有強烈政治性」的論斷,那麼《三體》第一部的獲獎則進一步說明,文學、至少是跟當代科學技術緊密相連的科幻文學,存在著某種超越民族、超越科技發展差異的審美普適性。  在肯定上述基本意義之後,我覺得《三體》第一部的獲獎,還有三個特別重要的因素。  第一,劉慈欣的獲獎代表著他自身天才和努力的回報。
  • 讀莫言小說有感:關注中國農村女性,拓寬題材,敢於突破禁區
    莫言是人們熟知的作家,也是有爭議的作家,他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我讀過他寫的很多小說,如《紅高粱》、《紅樹林》、《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等。讀莫言的小說,我感受最深的有四點:一是善於對農村女性的描寫。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眾多的農村女性,而且這些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紅顏薄命。
  • 德國學者顧彬說:莫言餘華是落後作家,根本不懂什麼是人
    這位來自於德國的漢學家,顧彬,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以一種世界性的眼光去比較,去剖析以莫言餘華為代表的中國當代文學。「非典型」漢學家顧彬,1945年12月生人,出生地在德國的下薩克森州策勒市。現為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教授、主任、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及現代文學和思想史的研究。最有名的當代漢學家之一,同時也是翻譯家,詩人,和作家。
  • 莫言之前獲得過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們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世界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了,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莫言之前,在中國有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有的人可能知道一兩個,但是知道的也不全面,今天我特意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些作家。
  • 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我校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  李萍副書記介紹了設立「逸仙學者」講座教授的項目情況。她說,該項目是學校為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凝聚基礎學科頂尖人才而設立的,用於資助在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取得卓越學術成就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項目的資助全部來自社會捐資。朱熹平教授受聘成為首位「逸仙學者」講座教授,源於朱教授在數學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以莫言的中國評價話語為例
    宋炳輝教授在講座伊始說,莫言無疑是中國當代最優秀和最富有個性的的作家之一,他在中國讀者中具有廣泛影響,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爭議;而在他獲得諾貝爾獎後,不但沒有終止反而加劇了爭論。莫言獲獎這一事件無論是從外部世界看中國,還是中國文學的自我認知,都因此發生轉變。事件體現中國文學的世界性,卻也再度引發莫言作品的論爭。
  • 莫言獲獎名至實歸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小說《酒國》俄譯版首次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安芙蘭出版社出版,10月12日上架銷售。在此之前,在俄羅斯出版的只有莫言的幾篇短篇小說。199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為最先在俄羅斯出版的《酒國》寫序。他認為這部小說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寫作風格,將非同尋常的形象性、無窮的想像力和不同的高超的敘述形式融合在一起。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本名為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是著名的中國當代作家。在節目上,楊振寧問莫言,我們倆的出身不同,我是大學教授的兒子,你是農民的兒子,站在諾獎的頒獎臺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發問後,楊振寧談了談自身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隨即把話頭引向了莫言。雖說楊振寧問的問題十分尖銳,但也不能說是故意刁難莫言。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本名為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是著名的中國當代作家。在節目上,楊振寧問莫言,我們倆的出身不同,我是大學教授的兒子,你是農民的兒子,站在諾獎的頒獎臺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發問後,楊振寧談了談自身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隨即把話頭引向了莫言。
  • 龍應臺:希望莫言獲獎讓世界看中國不只看到政治
    【環球網綜合報導】與莫言頗有交情的臺「文化部長」龍應臺得知好友得獎,開心得不得了。她說:「莫言是人民的文學家,一個中國土地裡長出來的人民文學家。我希望他的得獎是為中國打開一扇門,讓全世界的人從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國人內在誠懇的心靈。」  據臺灣《中國時報》消息,龍應臺表示,莫言違反了創造與政治的規律。
  • 莫言兄長憶往事:莫言第一學歷僅小學五年級肄業
    大家都知道,莫言的第一學歷只是小學五年級肄業,後來雖然進了軍藝文學系,再後來又進了北師大作家研究生班,最終得到了文學碩士學位,但這畢竟不是真正的文學科班出身。我曾提醒他多在國學上下一番工夫,他也自知,比起魯、郭、茅、巴這些文學前輩,自己在知識上有缺陷,所以在進行文學創作之初,尤其是到了保定以後,一方面因教學的需要,讀了大量的馬列原著;一方面也加倍努力地惡補了文學經典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