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莫言小說有感:關注中國農村女性,拓寬題材,敢於突破禁區

2020-12-05 小一歷史筆記

莫言是人們熟知的作家,也是有爭議的作家,他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我讀過他寫的很多小說,如《紅高粱》、《紅樹林》、《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等。

讀莫言的小說,我感受最深的有四點:

一是善於對農村女性的描寫。

莫言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眾多的農村女性,而且這些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紅顏薄命。

不論是《紅高粱》中的我奶奶戴鳳蓮,還是《豐乳肥臀》中的上官魯氏,即我母親,還有《紅樹林》中縣委書記的兒媳婦,無一不是這樣。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歐也妮、葛朗臺》小說中說過 :無論處境如何,女人的痛苦總比男人多,而且程度也更深。

是的,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女性承受了太多的苦難,承受了太多的不幸。

如小說《豐乳肥臀》中的母親,是一個人生苦難的承載者,子孫的呵護者,更是誹謗和流言的包容者,這樣的母親雖然一生平平常常,但是偉大的,是可敬的。

還有《紅高粱》中的我奶奶,為了給抗日的鄉親們送卡餅,被日本兵的子彈射中,倒在了高粱地裡,鮮血染紅了高粱地的泥土。當人們讀到這裡的時候,難道不為我奶奶的正義感和慷慨捐軀而感動嗎?!

二是敢於突破小說題材禁區。

莫言的創作風格,我可以概括為兩句話:題材上敢於突破禁區,創作上手法開拓創新。

以莫言的中篇小說《紅高粱》為例。

《紅高粱》發表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題材選擇了土匪抗日的故事。把土匪餘佔鰲寫得有血有肉,富有正義感。

寫土匪抗日,而且作為英雄歌頌,這在上世紀的一九八五年以前是很少有人寫的。再者,《紅高粱》在寫作手法打破了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採用穿插和寫實的手法,用活生生的動人情節,塑造了餘佔鰲、我奶奶《戴風蓮》和長工羅漢大爺等一批人物形象。在小說的敘述中,情節大起大落,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三是敢於寫前人沒寫過的東西。

如莫言在《豐乳肥臀》中寫了一個混血兒,是上官魯氏和瑞典牧師馬洛亞私通生的。寫中國女人和外國牧師私通,寫混血兒,一般人是不敢想也不敢寫的。

可是,莫言寫了,而且寫得很成功,這就是莫言為什麼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四是創作方法靈活。

莫言的小說,創作手法非常較活。

他的《紅高粱》和《豐乳肥臀》的創作手法就完全不一樣,《豐乳肥臀》和《生死疲勞》的創作手法又不一樣。

同時,小說語言精煉,富有個性化。如莫言在小說《紅高粱》中寫道:「秋風蒼涼,陽光很旺,瓦藍的天空遊蕩著一朵朵豐滿的白雲,高粱上滑動著一朵朵豐滿白雲的紫紅色影子……」多麼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把山東高密東鄉的秋景寫得十分逼真。

莫言小說語言優美,富有詩意,這與他從小生活在農村,而且善於觀察和用心思考有關。

生活就像一個大礦藏,開挖得越深,獲得的生活礦藏就越豐富,越能發現未被人發掘的稀有金屬;#莫言#

《豐乳肥臀》、《蛙》,每一部都是時代的印記,讀史使人明智,看完後你會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民族的性格文化,也更能清楚地了解到我們文明發展的軌跡,受益終生。

這2本莫言的經典小說就可以帶回家了:

相關焦點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多年來跟蹤研究諾貝爾文學獎並出版相關著作的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旅瑞華人作家萬之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瑞典文學院很久以來就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作家,漢學家馬悅然被選為文學院院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學院需要有精通中文的專家來準確解讀中國。
  • 莫言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語文教材不選錄他的作品
    莫言,本名管謨業,中國當代作家。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憑藉《豐乳肥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它用鋒銳的筆觸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贏得了大眾與國際的認可。
  • 美劇藝術水準上升快 劇評人:反覆突破題材禁區
    美劇藝術水準上升快 劇評人:反覆突破題材禁區 2014-08-27 15:35:27來源:北京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耿慶源   第66屆艾美獎昨天揭曉,獲得16項提名的《絕命毒師》再次成為全場最大贏家,攬獲五項大獎,這一代表全球電視劇產業最高榮譽的獎項也在大洋這邊的中國獲得了空前關注。
  • 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在現場,莫言朗讀了自己的短篇小說《狼》以及小說《生死疲勞》中,西門鬧被藍臉小鬼押著轉生回到人世變驢的節選。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馬海燕)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22日傍晚現身北京師範大學,受聘為該校文學院教授。莫言說,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 莫言獲獎名至實歸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小說《酒國》俄譯版首次由俄羅斯聖彼得堡安芙蘭出版社出版,10月12日上架銷售。在此之前,在俄羅斯出版的只有莫言的幾篇短篇小說。199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為最先在俄羅斯出版的《酒國》寫序。他認為這部小說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寫作風格,將非同尋常的形象性、無窮的想像力和不同的高超的敘述形式融合在一起。
  • 《百年孤獨》:一本讓莫言解讀了20年的小說,好書1本勝過100本
    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學界的重大事件,也是突破歷來中國人未曾在文學方面獲得過世界級大獎的成功嘗試,振奮了中國無數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讓一個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家和作家彪炳史冊。在競爭愈加激烈的當今世界文壇,能取得這樣的榮譽,來之不易,莫言用《蛙》這部力作終於完成了中國人在文學領域的一個夢想。
  • 莫言憑《豐乳肥臀》獲諾貝爾獎,卻一度被稱「禁書」,內容寫些啥
    2012年,莫言成為第一個摘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莫言的文學創作而言,它既吸收了西方的小說技法,同時也飽含著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的獨特印記。多元的藝術風格使得莫言的小說成熟大氣,且別具一格。在《豐乳肥臀》中,莫言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藝術天分,將魔幻現實主義、新歷史主義等融為一體,透過獨特的審美視角,展現了莫言式小說的非凡魅力。
  • 【再復專欄】父女對談:莫言野性,高行健詩意
    四平八穩既是詩歌的死敵,也是小說的死敵。莫言說,文學便是「在上帝的金杯裡撒尿」,也就是說,文學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敢於衝破權威、衝破禁忌、衝破金科玉律的原創精神。高行健的《靈山》,以人稱代替人物,以心理節奏代替故事情節,這是破天荒的小說創造,他的《生死界》,把不可視的「心相」展示為可視的舞臺形象,也是破天荒。他的水墨畫,不表現「色」,而表現「空」,又是一絕。
  • 為什麼能成為莫言的成名作?用靈性激活歷史,弘揚民族精神!
    莫言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關於他的成就早已被大家熟知,在這裡便不再細細展開。而《紅高粱》這部作品,恰恰是莫言的處女作。毫不誇張地說,莫言先生憑藉著《紅高粱》把「高密北鄉」安放在了世界版圖之上。
  • 當代5部經典文學作品,有的已獲國際大獎,有的卻因題材備受爭議
    過去大部分小說都是以現實題材作為背景,獲得了讀者廣泛的認可和良好的口碑,如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又有哪些標新立異的作品成為了讀者們所喜愛的內容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5部堪稱「經典」的作品,有些早已獲得國際大獎,有些卻因為題材和內容頗受爭議,一起來看看有你喜歡的嗎?
  •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說起莫言,那真是中國人的驕傲。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莫言出身農村,11歲輟學後就放牛羊,這樣的生活讓他對自然有著優於常人的敏感度。後來莫言參軍入伍,離開了農村。他熱愛寫作,尤其喜歡寫小說,後來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並且寫了一部非常受人喜愛的《透明的紅蘿蔔》,成了一位專業作家。
  • 重大題材創作暨江西小說創作 專家這樣說
    11月21日,重大題材創作暨江西省小說創作研討會在吉安舉行。與會小說家就近期的個人創作情況進行了發言,圍繞全面小康和建黨100周年重大題材創作情況進行了溝通交流。林那北、顧建平、徐晨亮、馬小淘、行超等專家對我省小說創作進行了分析評點。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不過,自《西藏組畫》之後,陳丹青再沒有突破曾經的佳績,就像餘華再也寫不出《活著》這樣的作品一樣。被認為是創造力最好的年華卻實力下滑。後來的陳丹青也涉足文壇,就一些現象點評一二,成為文藝界有名的「嘴炮」。名字都是大眾賦予的,雖然不甚優雅,但也算是批判領域裡的「貼身打造」。這次對莫言的評價,更是引起很多人的質疑。
  • 看諾貝爾獎歷史上第一部中國題材小說
    1938年,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一部講述中國農村題材的《大地三部曲》。當時頒獎委員會的評語是「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豐富與真實的史詩般描述」。這部作品的作者是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她在出生剛兩個月就到了中國鎮江。在鎮江,她像中國孩子一樣直接學習漢語和中華傳統經典。
  • 《莫言的文學共和國》:讓你輕鬆走進莫言的豐富世界
    「以百年文學史和中國歷史為背景,精讀莫言傳奇人生,深析莫言傳奇作品」這也只是對書中某些內容的概括。因為除去文字,這本書中還有數十張莫言各個時期的照片,他的家人、同學、老師等人的照片;有「中國花鳥畫大家」何水法教授傾情繪製的6幅精美的國畫,畫家劉進安創作的十餘幅插圖,還有莫言的手稿影印和多幅書法佳作。
  • 聽取蛙聲一片——於蛙聲中讀莫言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本書——《蛙》, 這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 初讀完,意猶未盡,腦海裡只覺著有「蛙、娃、哇」這些聲音在迴蕩 、一幅幅畫面浮現在眼前。莫言的作品一貫遵循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揭露當下社會現象,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的痛苦、關注人的命運。
  • 作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有著哪些獨特的地方?
    在我國文學界當中,提起莫言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比較熟悉,他真的是中國人的驕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通過他的文章以及作品,可以看到他在文筆和寫作角度當中,確實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因此才能夠有如此高的榮譽。
  • 繼魯迅後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非莫言、餘華,而是他
    莫言、餘華、賈平凹、殘雪等等不僅打動了國內讀者,也一度衝擊世界文壇。在亞洲小範圍內率先取得認可,同時日本文壇近些年來開始關注我們,在文化持續輸出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當代文學已經不再沉睡。然而面對日本人小視,不多年中國本土作家終於衝出新的成績。莫言獲獎讓日本讀者對中國當代文學不再視而不見,同時這些年令日本文壇徹底信服的中國作家除了殘雪、餘華、莫言之外,閻連科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當代中國文學在日本的地位。 繼現代魯迅、老舍之後,當代中國文學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作家閻連科是一個並不被大眾熟知的人。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 莫言出身農村,11歲輟學後就放牛羊,這樣的生活讓他對自然有著優於常人的敏感度。後來莫言參軍入伍,離開了農村。
  •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去世,生前評價批評者不懂莫言
    針對目前中外對於莫言的批評,馬悅然稱,莫言對中國現實的批判,沒有一個中國當代小說家比得上,那些批評莫言的人,大多數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對他非常不公平。今天我們重新推送這篇當年的新聞報導,以為紀念。馬悅然稱,莫言當然學習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但莫言講故事的能力主要是從中國古代講故事的人那裡學來的。馬悅然說,讀莫言會想到中國古代會講故事的人,像寫《水滸傳》的,寫《西遊記》的,和蒲松齡。「我們不要太注重外國作品對莫言的影響,」馬悅然說,「莫言看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後,非常驚訝,他說我們高密這樣的故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