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價莫言諾獎演講: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

2020-12-05 人民網

  12月7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發表演講後接受獻花。新華社發

  ▲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發表演講。新華社發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後的歲月裡,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

  中國作家莫言 7日在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老城的瑞典文學院裡如是說。他身著胸前刺繡著「莫言」兩字紅色篆刻圖案的深色中山裝,面對著200多名中外聽眾,做了題為「講故事的人」的演講。

  沒有翻譯聽眾拿到7種語言演講稿

  7日17:30,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的報告大廳舉行諾貝爾文學獎演講。文學院提前1個小時開門,已有嘉賓陸續入場。瑞典學院為嘉賓準備了包括中文、瑞典文、英文在內的7種語言的演講稿,因為莫言將用中文演講,而現場沒有翻譯。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演講臺旁邊一張桌子上擺放的是中國作家莫言的作品——《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勞》的瑞典文譯本,右側還特意為中國駐瑞使館的工作人員預留了2排座椅。17:10左右,200名嘉賓已基本到齊,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主席韋斯特伯格攜夫人入場,隨後馬悅然也攜夫人陳文芬坐在了第一排的位子上。

  演講結束聽眾起立鼓掌長達一分鐘

  莫言夫婦在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前主席謝爾·普爾斯馬克的陪同下步入會場,嘉賓們熱情地起立鼓掌。在掌聲中,普爾斯馬克給莫言獻上一束鮮花後,率先走向講臺表達對莫言的歡迎。

  莫言演講開始前說:「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的夫人生了一個小女孩兒,這是一個美麗故事的開端。」對新生命誕生的祝賀開啟了莫言此次文學講座的內容。

  在長久熱烈的掌聲中,莫言結束了與自己創作有淵源的事與人的故事。結束時,莫言再一次向鼓掌的聽眾深深鞠躬,表達謝意。演講結束後,嘉賓都被莫言的故事感動,聽眾集體起立鼓掌長達一分鐘。

  外媒評價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

  儘管瑞典和中國有7個小時的時差,還是有不少人熬夜守在網上觀看了莫言的演講。莫言的瑞典首場諾貝爾獎精彩演講,獲得了瑞典文學院院士及全球眾多媒體高度好評。

  哥倫比亞新聞網站的記者評價說:「一個個不同的故事,都彰顯著獲獎者的性情與傲骨。今天,莫言則用了一種最為平實的方式,敘述了自己成為『講故事的人』的歷程,簡簡單單,卻透徹心扉。」在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故鄉——哥倫比亞,人們對莫言這位東方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不吝讚美之詞:「文筆上如此濃墨重彩的莫言,卻用質樸得有些讓人意外的故事去講述自己。蘊含他對這些年跌宕生活的感悟。」

  綜合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網他言說

  莫言:文學創作須獨斷專行

  1、20多年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莫言回憶道,他起初的創作之路並不平坦,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自己「二十多年的農村生活經驗是文學的富礦。

  2、作家影響作家根本在靈魂深處的相似。「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我對他們的閱讀並不認真,但他們開天闢地的豪邁精神激勵了我,使我明白了一個作家必須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謙卑退讓,但在文學創作中,必須頤指氣使,獨斷專行。我追隨在這兩位大師身後兩年,即意識到,必須儘快地逃離他們。」

  3、創作必須和個人經驗相結合。「無論是起源於夢境還是發端於現實,最後都必須和個人的經驗相結合,才有可能變成一部具有鮮明個性的,用無數生動細節塑造出典型人物的,語言豐富多彩,結構匠心獨運的文學作品。」

  4、小說家寫作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小說家是社會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但小說家在寫作時,必須站在人的立場上,把所有的人都當做人來寫。只有這樣,文學才能發端事件但超越事件,關心政治但大於政治。」言說他

  麥家:小說家會講故事很重要

  ●麥家(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演講的題目是《講故事的人》,他表示自己作為小說家,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光是聽到這個議題,我就非常非常喜歡。莫言的演講能以『講故事』為題,強調小說家講好故事的重要性,實在是非常有見地!在各種娛樂形式百花齊放的當下,小說如果光靠語言魅力『打天下』,其狀況將是岌岌可危。」

  ●劉慈欣(作家,「華語科幻第一人」):「我對莫言演講中提到的《透明的紅蘿蔔》小說的喜歡,已經不是簡單的『喜歡』一詞可以形容到位的。小說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在貧乏、封閉的環境中無處發洩,從而迸發出一種超常的想像力,這種深刻的人生體驗,我本人也曾經有過。」

  ●蔡駿(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最強烈的感受是:真實。他講述的每一個細節都顯得誠懇動人,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發表一些空話、大話。而莫言在文中對自己的母親對自己人生意義的講述,尤為讓我感動。」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杰

相關焦點

  • 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
    正如多年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莫言,距離他上一部作品發表,距今已有十年。獲「諾獎」後這些年,莫言都在做什麼?十年蘊積,《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莫言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有荒誕亦有現實。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一、高額的獎金獲得諾獎之後,首先獲得的是獎牌證書以及獎金這三樣,雖然說在各個領域的大佬已經不再缺錢,但是獎金仍然是人們最關注的部分。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莫言作品遭搶凸顯諾獎效應 過度消費折射社會心態
    突破  「搶購莫言」凸顯諾獎效應  10月11日,莫言獲獎伊始,眾多業內人士,都就這一事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發表看法,比如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就表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世界性的文學獎項,是中國文學改革開放30年來一個很重要的成果,也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象徵。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喜愛文學的人會崇拜莫言,感覺文學無濟於事的自然站在圈外看別人挑逗。同樣是諾貝爾獎,科技類獎明顯被大眾頂禮膜拜,而輪到文學獎時,則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讓國人的諾獎情結得到抒發,百年來終於輪到我們了,想曾經的魯迅、老舍、郭沫若、茅盾、沈從文等大師皆與之無緣,現在莫言獲獎,整個文壇都跟著「沾光」。莫言本人更是聲名顯赫,作品一時間洛陽紙貴,不少書店裡關於他的作品還出現了搶購一空的罕見現象。
  • 不管國人當今對莫言如何評價,看過這些資料你的內心或許立馬清亮
    諾獎文學得主莫言的評價褒貶不一為何?當今的世面網絡上對莫言的評價,褒貶不一。,然而有個發現,褒獎莫言的,大多是中外文學界名人,貶斥莫言的多為名不見經傳的國人。評價所持態度:讚嘆、欽佩,詆毀、侮辱。態度鮮明極端,為何?因素挺複雜,是是非非,一言兩語難以說盡。我的意見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莫言是虎穴,虎子是莫言的作品等。要評價什麼,就要了解完全的什麼,才能寫出經得住雨打風吹去的評價;評價者要有高屋建瓴的學識水平。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本名為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是著名的中國當代作家。在節目上,楊振寧問莫言,我們倆的出身不同,我是大學教授的兒子,你是農民的兒子,站在諾獎的頒獎臺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發問後,楊振寧談了談自身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隨即把話頭引向了莫言。雖說楊振寧問的問題十分尖銳,但也不能說是故意刁難莫言。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
  • 莫言獲獎演說或談故鄉農民 回國後到北師大任教
    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幾位文學批評家,希望能從以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演講中找到一些規律。在莫言之前,已有107位作家獲得諾獎,其中除了倫琴等少數作家拒絕演講之外,絕大部分作家都在諾獎領獎臺上留下了他們的名篇。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郜元寶告訴本報,這些作家都不喜按常理出牌,不僅演講的文體五花八門,內容也迥異。
  • 莫言真是靠醜化中國人才獲諾獎嗎?看看頒獎詞,網友黑他有道理嗎
    然而,有人則是這個例外,2011年莫言憑藉著他的作品《蛙》獲得了國內文學的最高獎項,2012年又憑藉同樣的作品獲得了諾獎,一時間可謂是風光無比;不過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作家也是這樣。得獎後的莫言頻頻的出現在了大眾眼前,這讓大眾了解了他和他的作品,那麼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盡的爭議和謾罵。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莫言在2012年的諾獎折桂也完成了精神祛魅,此後誰得諾獎越來越不值得關心,除非是村上春樹。曾經,諾獎一出洛陽紙貴。如今卻好似投入湖中的一個小石子,蕩起幾圈漣漪,就歸於平靜了。阿喀琉斯的勝利諾貝爾文學獎又「爆冷」了,這麼念叨有附庸風雅的嫌疑。
  • 莫言受聘北師大寫作中心主任 曝諾獎獎金存著沒花
    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揭牌儀式昨日舉行,作家莫言成為該中心主任。莫言說,自己的諾獎獎金還沒花,正存著,而對於之前要用來買房的說法,他表示還在看房。   莫言:成立中心是進步   新成立的國際寫作中心主要職責包括邀請國際著名作家或詩人交流、創作和講學;邀請漢學家、翻譯家交流、講學;邀請國內作家或詩人成為駐校作家等八項。   莫言在儀式上稱,成立寫作中心和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花錢的,後者是賺錢的。
  • 莫言2012年獲諾獎之後,除了受商人追捧外,更多的卻是各種質疑聲
    雖然說世界上已經有不少的華人面孔獲得諾貝爾獎,但對於國內的情況來說,獲得此獎的中國人還是少數,尤其是像物理學獎、化學獎等獎項,中國在這方面還沒有取得什麼突破,這可能是許多中國人的一個心結,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祖國讓人尊敬。
  • 莫言受聘北師大教授 強調自己仍是農村作家
    more>>     資料圖:圖為北京時間12月9日晚,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應邀來到斯德哥爾摩大學發表演講。  300人的圖書館報告廳擠進了500多人,許多人慕名前來一睹諾獎得主的風採。莫言說,「我知道大家一定想聽聽我得諾貝爾獎的感受,實際上無論是在我的家鄉山東高密,還是在北京、斯德哥爾摩,我的心裡都很平靜。」  莫言再次謙虛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有許多寫出了更好作品的作家,他們更有資格獲獎。他也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領獎臺。
  • 諾獎這枚蛋,是環境產的卵
    繼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科學獎和文學獎名花有主後,就在昨天,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塵埃落定,由史丹福大學的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師徒兩共同分享這一隆重殊譽。今年與往年一樣沒有例外,諾獎的國籍歸屬依然是美國拔得頭籌,在12位個人獎項中,有9位來自美國。它標誌著,美國在基礎科學和原創領域的霸主地位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