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石器時代的《瘋狂原始人》尼安德特人的日常生活

2021-01-15 古今歷史漫談

大家都知道,《瘋狂的原始人》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動畫電影。電影裡原始人的原型就是尼安德特人,也就是俗說的尼人。尼人是舊石器時代的人屬亞種,最早由非洲遷出,統治了歐洲近五十萬年的時間,但在距今約三萬多年前便已滅絕了。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無論怎樣,這個處於舊石器時代的人屬亞種,有著相對成熟的人類習性,像取火,製造工具,喪葬,裝飾,或可能懂得使用藥物,以及族群分工。

冰期交替的惡劣氣候讓舊石器時代的物種大量滅絕和遷徙,原始人的生存境況也沒有電影裡那麼有趣,我們可以大概的想像一下他們的生活。

就他們相近的人類習性來說,他們應該有著特定的睡眠時間,早上在圍著的火堆旁醒來,年長尼人和幼小的尼人,便開始點燃微弱的火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寒冷的氣候讓火熄滅後就很難再次點燃。他們有可能會懂得烘烤一些肉類,而壯年尼人開始維護工具,在堅硬的巖石上,他們反覆打磨帶有稜角的簡單石器,女性尼人則開始處理晾乾的獸皮。尼人們應該有著基本的交流,在食用過食物後,他們便鑽出溫暖的洞穴,開始一天的狩獵。

年長體弱的尼人和幼小尼人留守在洞穴,女性尼人則跟隨男性尼人一起。在獵物的選擇上,尼人表現出一種很有趣的傾向,他們往往對一些小型動物不感興趣,像兔子鳥類等,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型的獵物上。在狩獵的過程中,他們有著有效的狩獵技巧,會先挑選出合適的獵物,像落單和一些老弱病殘的獵物,然後進行圍獵,或利用地理優勢,將獵物逼下懸崖。若是沒有合適的獵物,他們就會等待其他的肉食動物,對某些大型動物獵殺後,取食剩下的殘屍冷渣。女性尼人會適當的,去採集一些蘑菇、苔蘚或松子之類的食物。

一天的時間大半是在狩獵中度過,在捕獲獵物後,他們會用石器和牙齒將獵物分解,然後搬運會穴居的洞穴。這是一個極其花費時間的過程,往往一頭獵物只處理了一半,他們就需要停止工作。夜晚的寒冷和其他的危險迫使他們早早回到居住的洞穴,然後幫助留守的年長尼人和小尼人處理運回的食物,狩獵中受傷的尼人安排在近火堆的溫暖的地方。溫飽後的尼人可能會用一些物品來裝飾自己,像鷹爪,羽毛,貝殼或猛獁象的牙齒, 他們可能還會使用塗料,作一些象徵性的表達。

食物的乏匱是尼人滅絕的原因之一。舊石器時代的冰期交替讓氣候越來越寒冷,惡劣的環境使得尼人的生存越發窘迫,饑寒交迫時,他們會到處尋找和食取半腐爛或腐爛的屍體,他們可能還會吃掉羸弱的同伴和年幼的孩子,但大量動物的滅絕和遷徙,讓他們的食物來源越來越乏匱,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便慢慢消失在了寒冷的黑夜裡。

相關焦點

  • 從瘋狂原始人談尼安德特人和智人
    期待已久的瘋狂原始人2終於上映了,距第一部上映已有七年,第一部講的是一個居住在山洞的原始人咕嚕家族離開山洞的冒險旅行經歷的故事
  • 《瘋狂原始人》:一段真實的歷史,蓋和小伊生的寶寶有這些特徵
    前陣子帶小勳看了他心心念念的《瘋狂原始人2》,果然沒有令我們失望,整個觀影過程都非常歡樂、輕鬆。雖然主題有點俗套:關於家庭和愛情、自由和探索、以及各種新舊觀念之間的價值觀衝突。但卻不得不承認,它是一部適合帶孩子觀看的好電影。不過,我今天要講的不是《瘋狂原始人2》裡的劇情衝突,以及觀後感,而是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
  • 大開腦洞慢慢看電影《瘋狂原始人》
    2013年由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製作,二十一世紀福克斯發行的3D動畫電影《瘋狂原始人》最終在全球斬獲5.87億美元票房,並得到了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這部幾乎零差評的動畫片闊別七年即將迎來她的續作。《瘋狂原始人2》在影迷的千呼萬喚中再度歸來,將如何呈現全新驚喜,延續前作的強勢口碑,可謂值得期待。
  • 德研究人員復原尼安德特人臉部原型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德國研究人員日前表示,通過先進的電腦技術,他們第一次製作出完整的尼安德特原始人的臉部修復模型,並在位于波恩的萊茵國家博物館展出了這個舊石器時代人的臉部修復模型。據德國《萊茵郵報》16日報導,萊茵國家博物館一位發言人表示,德國一個採石場的工人們150年前曾在杜塞道夫的尼安德特發現了4.2萬年前居住在歐洲的原始人化石。但是,當時工人們只找到了原始人的顱骨,並沒有發現任何臉部骨頭的化石,因此人們也就無法了解尼安德特人的臉部輪廓和特徵。1997年至2000年,研究人員拉爾夫和容格恩再次對尼安德特人發現地進行考古發掘,並發現了一些臉部骨頭的化石。
  • 因遠古地球變化,尼安德特人開始同類相食,如今那個變化又出現
    根據20世紀90年代的發現,科學家在一個洞穴中找到了尼安德特人同類相食的可怕證據:大約10萬年前,生活在現在法國的六個尼安德特人被他們的同類吃掉了。現在,研究人員可能已經弄清楚為什麼這六個可憐的尼安德特人(包括兩個孩子),會成為同類相食的受害者,答案很簡單——全球變暖。通過骨骼檢測,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尼安德特人自食的證據,但沒人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幹。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據新華社報導,萬壽巖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村,此巖由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巖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這兩個遺址。
  • 珠江三角洲的舊石器時代人類
    古人類不存在戶口制度,活動當然不依今改區域為地域限制:古人類離現代時間太長,滄海桑舊,也不可能給今人留下清晰的活動足跡,將珠江下遊作為一個地理區域來考察,進而述及廣州地區的古人類,可能更合理些,也好說些先引用已經出版的《廣州通史》一段話:「廣州地區有沒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活動,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廣州地區尚未發現舊石器時代透址。
  • 尼安德特人在水下度過了驚人的時間
    在尼安德特人的耳朵裡發現的骨骼生長表明,水生覓食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進一步證明了尼安德特人適應了幾種景觀的生活,包括那些靠近水的景觀。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Erik Trinkaus和他的同事們調查了77個生活在歐亞大陸西部的中晚期更新世時期保存完好的古人的耳朵殘骸。他們在被稱為外耳道外生骨疣的耳道中尋找緻密的骨性生長物。現代衝浪者和其他在寒冷、潮溼和多風的環境中衝浪的人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這種情況被稱為「衝浪者的耳朵」。
  • 雲南確定一處年代僅次於元謀人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網昆明1月19日電(記者 秦晴)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一個早在40多年前就被發現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近日終於確定其考古年代。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黃慰文說,這是雲南省發現的距今約80萬年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其考古年代僅次於雲南元謀人遺址。
  • 從《瘋狂原始人2》中,看見人的異化
    《瘋狂原始人2》上映三天,票房過億,是同期上映《一秒鐘》的近2倍。 說實話,我挺意外的。 因為跟《一秒鐘》相比,《瘋狂原始人2》幾乎沒怎麼宣發,好像只在上映前幾天才公布了一支由郭京飛、林更新等人國語配音的視頻物料。
  • 舊石器時代晚期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聚落,居住方式也大有不同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聚落起源今天的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對舊石器時代不同地區的住址和環境的情況簡述,探尋聚落的起源,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河套人文化的發現範圍較廣,包括陝西和內蒙古交界處的薩拉烏蘇河流城和寧夏靈武一帶。
  • 瘋狂原始人:原始人真的瘋狂嗎?更瘋狂的是現代人
    導語《瘋狂原始人》這一部動畫電影真的很鬧騰啊!不過也很有趣和令人深思。動畫中代表最原始人類的小伊一家為了躲避猛獸固守著洞穴生活,可是這並不能約束住女孩小伊對山洞外新奇世界的嚮往,因為每天聽她老爸將同一個故事真的好無聊啊!沒想到緊接著一場"世界末日"幫助小伊實現了內心的願望,山洞被毀,全新的旅程正式開啟,與危險伴隨而生的是新的生產機遇,與遊牧部落族人蓋的相遇,為這一家原始人打開了向"文明"人進化的道路。
  • 關於神秘的尼安德特人的十大傳說
    尼安德特人通常被古生物學家歸類為尼安德特人種,但有些人認為他們是智人的亞種。最早具有尼安德特人特徵的人被認為早在60萬至35萬年前在歐洲存在,大約在3萬年前滅絕。在談到行為時,尼安德特人往往會受到很壞的評價。然而,過去幾年裡大量的研究,已經逐漸打破了許多有關的傳說。
  • 原始人的生活,生吃肉真的會沒腦子?
    約從舊石器時代起,原始人的食物結構中,動物的比例顯著升高。恩格斯曾指出,肉類食物在幾乎是現成地包含著為身體新陳代謝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它縮短了消化過程以及身體內其他植物性的即與植物生活現象相適應的過程的時間,因此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精力來過真正動物的生活。
  • 奇聞:石器時代,視力超群的尼安德特人造高效擲矛,射程達110米
    尼安德特人是生活在至今已有幾十萬年以前的某種原始人類,它們和我們人類的祖先智人有著一致的先祖,所以也可以說跟人類屬於一支的兄弟姐妹。人們一直稱尼安德特人是原始人類,可是諷刺的是尼安德特人的腦量在最大值上要超過同代的早期智人。
  • 美媒:中國原始人或與尼安德特人通婚
    原始人有類似尼安德特人的耳朵》的報導稱,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中國境內的一具原始人遺骸雖然被認為不屬於尼安德特人,但其內耳很像人類這支已滅絕的最近的親戚。這一新發現可能是尼安德特人與中國境內其他原始人通婚的證據;然而,研究人員說,人類進化可能比通常認為的更複雜,因此這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尚不清楚。雖然現代人是人類族譜中唯一生存下來的成員,但有很多其他譜系的人曾與現代人的祖先生活在一起。
  • 與現代社會不同的群居生活,遠古時代的聚落萌芽——穴居野處
    以上發現的洞穴,大部分屬於舊石器時代,當然,也不乏新石器時代的,如廣東陽春獨石仔和湖南武崗縣四季巖洞穴就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可見人類到了有能力製造半地穴建築的時代,仍有不少原始人住在天然洞穴裡。原始人如何選擇合適的洞穴居住?首先是洞穴所處的大環境。不是所有的洞穴都適合人類居住的,縱觀洞穴遺址,大多數位於向陽,背風,面南,食物豐富,接近水源的小山坡上。
  • 尼安德特人是什麼人?與智人屬不同「種」,為何還能進行繁衍?
    體質人類學研究中,一直對尼安德特人很感興趣,主要是某種程度上,對尼安德特人的研究有助於人類了解自己的過去。除了從骨骼化石中找證據,研究者已經從DNA對比中發現了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的異同,以及二者在早期重疊的生活。
  • 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相當強大,一出生就有大胸腔,為何還是滅絕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類對自身的體魄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成為了一些運動員的終極目標。較大的肺活量確實可以通過鍛鍊來實現,但其實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曾有過寬大的胸腔,當時尼安德特人的胸腔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小。尼安德特人有著天生寬大的胸腔早在12萬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尼安德特人,他們生活在歐洲、亞洲甚至非洲。尼安德特人雖然在後期發展的時候,被智人所打敗,最終從地球上消失,然而尼安德特人卻有著與一些遠比智人更為優越的身體素質。
  • 尼安德特人的復仇:我們與現代人的祖先走了多遠
    這一優勢使他們能夠超越智人,在原始時代的艱苦條件下依然具備探索能力,當智人在非洲進化時,尼安德特人已經離開故土,遍布世界各地。據考證,大約4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遷徙到今天的西歐,甚至到達了終年寒冷的西伯利亞最西端。但是,在歐洲生存並繁衍了數十萬年的尼安德特人,在數萬年前人口銳減,他們的領地迅速縮小,最終只能生活在如今歐洲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