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現代社會不同的群居生活,遠古時代的聚落萌芽——穴居野處

2021-01-12 要進雜談隨感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想必是都認可的一種觀念。早在原始社會,原始人類就過著聚落群居的生活,只是那時候,他們住的,還是最原始的洞穴。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有關洞穴的知識吧!

休憩與睡眠,是人生理的基本需求,也是人能活下去的保障條件。要恢復體力,要補充睡眠,便需要一個居住的場所。最早的人類面對各種兇猛的獸類,無疑是弱小的,他們必須選擇群居。而天然的洞穴,是他們的住所。可以說,人類的童年,是從洞穴生活開始的。

「上古穴居而野處」,穴居是一種歷史現象。洞穴孕育著人類,穴居代表著人類最初的居住文化,它對於人類的演化和進步,起了保障和推動作用。

一是使孱弱的人類免受猛獸攻擊。暴露在曠野裡,自然危機四伏,而洞穴一般只有一個出口,易守難攻,若再加以有意識地改造,點上一把火,或用障礙物堵在洞口,則能更有效地趕走野獸。山洞如一把天然的保護傘,隔絕了外界的威脅,使得人類得以安全地繁衍生息。

二是改變了人類的某些生理特性。古猿在樹上生活時,上肢是重要的攀爬工具,雙眼得一直注意下方的動靜;另外,樹上有充足的食物,光食果、葉就能填飽肚子。但到了洞穴生活,雙眼不能只盯著地面,況且洞穴光線昏暗,為了視清物體,必須學會直立行走,然後,雙眼才會適應平視;同時,洞穴面對的常是較為開闊的草地、河流,素食來源不多,倒有諸多動物,河流中也有不少魚類和貝類,這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肉食之源,改變了人類素食的習慣,吃了魚和肉,人才變得更聰明和強壯。最後,靈長類動物常在白天活動,避開大型掠食動物的覓食時間——黎明、黃昏或夜間。洞穴如同高大的樹冠一樣讓他們晚上安然地睡覺,白天更有精神。但由於洞穴比樹冠更能遮擋陽光,它們厚長的體毛便成了累贅,最終退化了。

三是給人類使用火和石器創造了有利條件。自然界的火多來自雷電,原始人在穴居前很難保留這自然的恩賜,多變的天氣如大風、下雨都會隨時將火熄滅,而在洞穴裡,只要不斷地添加燃料,火種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北京猿人洞穴裡那6米厚的灰燼,說明他們曾不遺餘力地保存火種。在人類尚不會人工取火時,有著禦寒、驅獸、燒制食物等多重功用的火一旦熄滅,他們的生活就要陷入絕境。石器的發明也與洞穴有關,樹上的猿不常接觸石頭,而洞穴裡石頭俯拾皆是,這就促使他們思考如何利用這些石塊。開始他們可能先用天然的鋒利石頭,漸漸他們學會了打擊出鋒利的石器。

四是有益於後代的養育和保護。懷胎的母體和出生的幼兒是最柔弱的,有了洞穴,母體與幼仔可以安心地休養,並進行最原始的教育和知識傳授。法國尼奧斯洞六中的「野牛中箭圖」,其頸部偏後部分和腹部分別畫著四個箭頭,而且都「射中」要害,似乎就是原始人在潤穴裡教育後代狩獵技巧時的演示圖,這類巖畫發現很多。

五是意味著定居生活的萌芽。原始人對洞穴如此依賴,在他們沒有能力為自己蓋住所時,他們不得不長期住在山洞裡,他們在洞穴裡儲存捕來的獵物,在山洞裡尋找可製成石器的石塊,並在山洞裡繁衍後代,教育子女。這樣的生活方式比頻繁的遷徙穩定安全,更有利於人類的進步。可以說山洞使原始人意識到定居生活的優越性。

我國境內穴居遺址發現不少:廣西柳城縣癿寨山峭巖洞、大新縣欖墟正隆鄉那隆屯牛睡山黑洞、湖北鄖縣猿人洞、鄖西縣白龍洞、遼寧鴿子洞、貴州觀音洞、梓縣洞穴、廣東獅子山猿人洞、遼寧營口金牛山洞穴、廣西隆林那來洞、湖北長陽龍洞、貴州興義縣張口洞、貴州安龍縣觀音洞、廣西柳江通天洞、山西和順縣當城舊石器洞穴、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廣西靖西縣賓山南洞、貴陽飛虎山洞穴、江西萬年仙人洞、桂林甑皮巖洞穴、廣東陽春獨石仔、湖南武崗縣四季巖洞穴、內蒙大興安嶺北部嘎仙洞、江寧本溪廟後山洞穴、遼寧海域仙入洞洞穴、廣西柳州白蓮洞、廣西靈山洪窖洞、湖南貴陽巖癿洞、貴州普定穿洞洞穴和白巖角洞穴、貴州興義貓貓洞、貴州六枝桃花洞、雲南疇西仙人洞、江西東平湧山洞、廣西桂林寶積巖洞、臺灣臺東長濱鄉八仙洞等等。以上發現的洞穴,大部分屬於舊石器時代,當然,也不乏新石器時代的,如廣東陽春獨石仔和湖南武崗縣四季巖洞穴就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可見人類到了有能力製造半地穴建築的時代,仍有不少原始人住在天然洞穴裡。

原始人如何選擇合適的洞穴居住?首先是洞穴所處的大環境。不是所有的洞穴都適合人類居住的,縱觀洞穴遺址,大多數位於向陽,背風,面南,食物豐富,接近水源的小山坡上。選擇向南的朝向可擋住北來的寒風,又能得到充足的陽光,陽光可使穴內溫暖如春,不至於過於潮溼。食物是生存之本,洞穴附近必須有充足的食物,不然原始人便無法生存。「北京人」的洞穴遺存有大量哺乳類、鳥類、魚類化石,湖泊較多的廣西雲南一帶,洞穴裡堆積著許多貝殼化石,都說明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洞穴附近的食物不虞匱乏。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類學會打井以前,唯有利用地表的天然水源及洞穴內經巖層過濾後滲出的地下水,洞穴附近若沒有河流、湖泊、小溪、泉眼抑或地下暗河,原始人將不得不遷徙他處。其次是洞穴本身的位置、大小及內部平整度。洞口太高,出入不便;洞口過低,容易淹水。據統計資料,原始人的洞穴距離地面水位的高度通常是40米。如果洞穴太大,則難以控制和管理,況且原始人多居住於能被陽光照射到的洞穴前半部,後部陰暗潮溼,利用價值是不大的。如果洞穴太小,又容納不下整個群體,因此原始人的洞穴都不是很大的,一般在一兩百平方米上下,如桂林甑皮巖洞穴為180平方米,貴陽觀音洞180平方米,北京山頂洞110平方米,山西和順洞穴275平方米。這樣洞穴既易守衛又易管理。另外,洞底嶺嶇不平或有太多洞口,容易形成空氣對流而無法保溫的洞穴也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通過考古,我們已在中國大地上發現許許多多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居址,單個居址或某些具有相似性的多個居址構成某個區域的文化特性,形成各種各樣的舊石器文化。舊石器時代早期,我國有華南地區的觀音洞文化,長江流域的石龍山文化,轟動世界的北京人文化,東北的金牛山文化;舊石器中期,我國有南方桐城人、馬壩人長陽人文化,東北鴿子洞文化;舊石器晚期,穴居雖有減少之勢,但也有華南貓貓洞文化華北小南海文化和山頂洞文化、東北遼河小孤山文化和松花江安圖人遺址。

穴居在舊石器晚期減少的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滄海桑田的變化掩蓋或毀壞了原來的洞穴。如藍田猿人的化石發現於一座公王嶺下,那兒是空曠的平原,但人們在離公王嶺不遠處發現一個名叫錫水洞的洞穴遺址,由於藍田人時代秦嶺尚未升起,當時的錫水洞與化石發現點僅一嶺之隔,洞內化石和動物屬種又與藍田人生活的時代吻合,於是有人說錫水洞就是藍田人的「家」。二是人類在舊石器晚期已能夠在野外平地架設天幕或窩棚,作為生活營地,不再需要長期住在洞穴裡,洞穴的功能開始退化了,有的變為貯藏所,有的變為墓地,有的變為宗教場所,所以到舊石器晚期洞穴遺蹟發現較少。

洞穴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幅景象呢?小編也很好奇那個時代的人們,風餐露宿,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大家有什麼看法也可以發表出來一起討論一下哦。

相關焦點

  • 舊石器時代晚期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聚落,居住方式也大有不同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聚落起源今天的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對舊石器時代不同地區的住址和環境的情況簡述,探尋聚落的起源,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河套人文化的發現範圍較廣,包括陝西和內蒙古交界處的薩拉烏蘇河流城和寧夏靈武一帶。
  • 原始人類的群居社會,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
    我國原始人類的群居社會,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人們經過了艱苦的鬥爭和鍛鍊,得到了繁行,繼續發展下來,並在比較廣大的地區內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人類發展到這一階段,在古人類學上被稱為「古人」階段。在考古學上相當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階段的人類化石和石器,在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發現。
  • 數學發展的4個階段:萌芽、初等、高等、現代
    現代數學絕不是某一個民族、地區、歷史時期的產物,而是多民族、地區世世代代的生產實踐中逐漸發展而成的。既有緩慢的量的積累,也有質的突破,表現出漸進性和階段性。從遠古到現在,數學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 從日劇《西瓜》,看群居生活的人際交往藝術和情感的維繫及融通
    而本文希望從人物群居這一劇情設定,討論《西瓜》裡:大齡未婚女青年基子、天真房東妹由加、不暢銷漫畫家絆子、大學教授崎谷在Happiness三茶合租的互動交往中暈染開來的治癒性。一、群居生活第一要義:在交往中維護差異,在分歧中實現和解在群居生活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性情觀念均相投的同伴只能是美好的願望。人與人之間總有不同,無法如影隨形。
  • 為什麼塔裡木盆地中聚落多分布在山麓,而青藏地區多分布在河谷?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協作,因此人類是以群居為基本屬性的,人類因生產和生活活動而聚居的場所,就是「聚落」。聚落不僅僅包括房屋建築的集合體,還包括大量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相關的各種設施。按照聚落的性質和規模,通常可以分為鄉村和城市兩大類,很多城市聚落都是由區位條件較好的鄉村聚落髮展而來的。
  • 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
    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從人類出現的歷史上來推理,這個演變過程大概經歷了幾萬年時間,直到五千多年前,才真正成為父系社會。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我認為無外乎三個因素:一是生產力和經濟因素;二是生理因素;三是婚姻制度因素。遠古時候,人們靠獲取天然食物及種植簡單農作物為生,女人比男人能幹,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高,因而以女權為主,形成母系社會。
  • 經典遠古文推薦,女主穿越到遠古時代,男主獸人愛賣萌愛撒嬌忠犬
    書評:很老很經典的遠古文,小說講述的是女主穿越到遠古時代,慢慢適應這裡的心路歷程。書評:《遠古伊甸》是一部讓人相當驚豔的好文,作者用極其豐富的想像力與極其穩健的文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史前穿越的愛情故事。女主穿越之後先是對現實的妥協,然後對生活不屈,依然充滿著鬥志。後半部分與男主建設伊甸園的特別美好,生了3個可愛的小寶寶。
  • 「沂蒙文化」萌芽於遠古時期,承傳於東夷文化,發展於商周
    它始終活在國人心中,並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著不同層次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歷久不衰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是由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經過相互滲透、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曾說過:「國史取裁於方志。」
  • 歐洲人的祖先在哪 研究確定歐最早群居現代人類
    中新網6月1日電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歐洲研究者對姆拉德克人骨骼進行碳-14年代測定法分析,發現他們在歐洲大陸大約始於3.1萬年前出現,同時,他們還使用加速質譜分析法進行測定,結果也顯示這是3.1萬年前現代人類的骨骼。現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姆拉德克人就是歐洲最早的以群居方式生活的早期現代人類!
  • 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最早證據
    哺乳動物是群居動物有多久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至少從恐龍時代的白堊紀晚期開始,這種行為的最早證據距今大約1000萬年。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盧克·韋弗說:「我認為,觀察哺乳動物社會互動的根深蒂固是很有力量的。」 「因為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傾向於認為社會性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獨有的,或者至少是我們的近親,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行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哺乳動物族譜。」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考古發掘及研究是推測史前歷史的主要途徑,眾多遺址共同勾勒了遠古大地的時代剪影。遠古時期,平谷盆地和泃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及環境氣候為先民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上世紀八十年代參與北埝頭遺址發掘的北京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鬱金城先生認為,上宅文化距今約7500年到6500年。  平等社會無差別居住  上宅文化早已逝去,而其遺蹟和遺物穿越數千年的時光,無聲地講述這片土地久遠的文明。
  • 人類起源 祖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在考古學上,人們把以石頭作為工具使用的時代稱為石器時代。根據製作時期的方法不同,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已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因此這些材料顯示猿某人應該是舊時石器時代,早期人類考古學者把這一群體稱為元謀直立人,俗稱猿謀人。 現在看來,猿某人可能已經不是我國歷史的最早記錄了新的考古探索。
  • 未來養老場景竟然是群居生活,兩種現象已現端倪
    核心觀點:在不遠的將來,養老的主流場景將是群居,這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這個過程不會太久,十年之內,這種改變就會全面到來。一點也不用驚訝,大概率的灰犀牛遲早會來。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演化,每天都在上演,相應的人類活動與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有時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有時驚天動地、劃時代變革,無論哪一種改變,其實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區別只在輕重緩急。
  • 穿越文,《穿越遠古,野人老公寵妻無度》看女主在遠古時代的生活
    大家好,我是二妹,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兩篇穿越文,《穿越遠古:野人老公寵妻無度》今穿遠古時代,看女主如何改變原始生活;《喜你入微》古穿今,看古板男主如何拿下歡脫女主!歡迎大家點評!第一本《穿越遠古:野人老公寵妻無度》作者:瞌睡的貓小主文案:同為穿越,她卻直接穿越到了遠古時代。開始與半獸人同居,既然來了,那就見證人類的發展和進步吧。為了保命,她開始學語言,叫他們生活技能。
  • 從《愛情公寓》到《青春旅社》,群居生活就是友誼和社會的萬花筒
    以旅社經營為驅動,以群居生活為形態,筆者倒是從中品出了一些《愛情公寓》以及《我愛我家》《武林外傳》的味道。從房子裡的人和事為「大本營」,來來往往的訪客在這裡留下歡聲笑語,一段唏噓或是一些感動,始料不及的故事接連上演,房子裡的情感更是日益升溫,最後濃到不忍說再見。一群年輕人的群居生活,就是友誼和社會的萬花筒。作為一檔戶外綜藝來說,《青春旅社》自帶更強的真實性和捲入感。
  • 《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濟思想的萌芽時代
    經濟思想的萌芽時代 意識形態雖然與社會的階級分化同時出現,可是經濟思想——政治經濟思想——的萌芽卻是與小商品生產社會的發展同時產生的。社會的「有機」觀念無疑是為社會剝削進行辯護的,然而社會剝削依然是通體透明,顯而易見。有產階級直接佔有在使用價值形式下的社會剩餘產品。
  • 遠古的地球出現過巨蟲時代,蜈蚣能有數米長,那麼蚊子有多大?
    不同時期的生物,它們的個頭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6500萬年前是恐龍的時代,那個時候地球的霸主是恐龍,它們有著非常高大的體型,是真正的巨獸,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雖然恐龍在遠古時期應該是地球出現過的霸主生物中最高大的,但是卻不是最讓人們感到害怕和恐懼的。
  • 趙文銀:探討從無到有創建人類社會產品形態的技術原理
    所以人們在網絡空間裡創建社會型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天道的要求來設計邏輯規則,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敬畏自然規律。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社會型產品的構成材料是以聚落的形式存在的。聚落的本意是指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但是如果把人類抽象為相同類型的邏輯事物,那麼對聚落的定義就可以擴充為同類事物聚居和生活的場所。
  • 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從最遠古的猿進化為現代人類,經歷了大約3000萬年的漫長曆程。古代類人猿最早生活在距今2800萬至2600萬年前的亞洲和非洲的熱帶、亞熱帶森林裡。起初,這些古代猿猴生活在樹上,但隨著地球演化以及氣候的變化,原來的森林變得稀少了,環境的改變使得一部分猿被淘汰,另有一些古猿離開了森林,來到了陸地上開始生活。
  • 數個可怕的遠古生物!你了解過嗎?
    可怕的遠古生物1 、野豬鱷鱷魚是兩億年前的淡水霸主,被稱為爬行動物的末代皇帝。在恐龍滅絕以後6600萬年裡,它依然霸佔著淡水,擊退了哺乳動物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維護著爬行動物最後的尊嚴。但是野豬鱷和這些生活在史前的那些鱷魚相比,今天地球上的鱷魚只能算是些小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