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恆山郡真定縣人,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他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一直活到漢武帝登基,去世的時候已經一百多歲了。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從一個秦朝縣長到成為南越國皇帝,他只用了10年。這個皇帝一做就做了 70幾年,他去世的時候所有兒子都死了,最後只能傳位給他的孫子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平定嶺南地區。嶺南地區是百越人居住的地方,民族血統及風俗習慣與中原差異很大。秦始皇用了四年時間才平定了嶺南地區,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也不過十年的時間。秦朝在嶺南設立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三個郡。其中南海郡治所番禺(今廣州),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故委趙佗任龍川縣令。趙佗在龍川築城闢地以為治所。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的暴政激起了農民起義,中原陷入戰亂。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臨死前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囑咐他「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任囂病亡,趙佗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以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後,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都城在番禺(今廣州)。
劉邦建立了西漢後,多年戰亂使得百姓生活勞頓困苦,所以劉邦決定通過和平的方式,使得趙佗歸順。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並向朝廷稱臣奉貢。
漢高祖死後,漢越矛盾激化,呂后派遣大軍攻打趙佗。但由於中原的士兵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溼的氣候,紛紛得病,連南嶺都沒有越過。趙佗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打敗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這時的趙佗憑藉著他的軍隊揚威於南越一帶,並通過財物賄賂的方式,使得閩越、西甌和駱越都紛紛歸屬南越,領地範圍擴張至頂峰。趙佗也開始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與漢朝對立起來。
呂后死後,漢文帝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的墓地,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任命漢高祖時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陸賈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被說服,決定去除帝號歸復漢朝。一直到漢景帝時代,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漢朝皇帝,象諸侯王一樣接受漢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國內,趙佗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漢武帝建元四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武帝所滅。
毛澤東曾經說過,趙佗是「南下幹部第一人」,他是開發嶺南的第一人。趙佗創立了「東西萬餘裡」的南越國,後「趙佗歸漢」,嶺南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粵記》說:「廣東之文始尉佗」,他努力協調各民族之間的關係,積極吸取中原文化。使嶺南從原始社會的分散的部落統治,一躍跨入封建社會。從那時開始,嶺南地區才開始有了城市和文字,發展冶鐵業,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中國歷史上許多讚頌趙佗的詩篇,表明了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飲水思源,今天廣東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趙佗的南越國功不可沒!
趙佗的貢獻如此之大,在他去世後將近2000年後,竟然還有人想要沾他的光圖謀不軌!安南國(今越南)陳朝時,追封趙佗為開天體道聖武神哲皇帝。1802年,當時越南的軍閥阮福映建立了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作為藩屬國,他上書宗主國的清朝嘉慶皇帝,請求冊封他為「南越國王」。事實上越南古稱交趾或安南,而南越所指代的範圍包括廣東廣西一帶。這一請封實際有窺伺我國領土之嫌疑。
好在嘉慶皇帝明察秋毫,明確指出:「南越」之名,所包甚廣。靠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將「南越」的封號改為「越南」,意指百越之南。自此「越南」的國名一直被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