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夢見有人送來兩匹絹,他斷言今年必死,果真皇帝被賜死!此人是劉宋的五朝元老,活到80歲也沒能得善終,被人用被子活活捂死!
南北朝是中國南北分裂而治的混亂時期,始於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止於589年隋滅陳國,前後歷時169年。開南朝之先的劉宋,是南朝四個朝代(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存在時間最久的,共60年。只是,劉宋除開國皇帝劉裕是開明之君外,他的其他子孫都荒唐至極。劉宋一朝之所以能存世一個甲子,是因為劉裕給子孫招羅了一幫賢臣良將。「五朝元老」之稱的大將軍沈慶之(一生歷仕宋武帝、宋少帝、宋文帝、孝武帝、前廢帝五朝),就是其中之一。
沈慶之雖然他有功於劉宋,但是,在年已八十高齡之際,卻被宋廢帝劉子業秘密賜死。據《宋書·沈慶之傳》載,沈慶之在被賜死前,做了個奇怪的夢——夢到有個人給了他兩匹絹,並道:「此絹足度。」沈慶之醒後,對別人說:「老夫今年免不了一死了,兩匹就是八十尺,足度就是沒有剩餘,意思就是說我最多能活八十歲。」
原來,沈慶之因告發柳元景等人有功,很得劉子業信任。但是後來,沈慶之多次進言勸諫,劉子業很不高興。沈慶之擔心禍事,便閉門在家,不見賓客。同年十一月,劉子業誅殺寧朔將軍何邁,知道沈慶之會前來勸諫,便關閉清溪諸橋,不讓他進宮。沈慶之得知此事,果然前來,無法進宮後只好作罷。當日,劉子業命沈慶之之侄沈攸之送藥賜死沈慶之。沈慶之不肯服藥,沈攸之便用被子將他悶死,終年八十歲。
是年初,慶之夢有人以兩匹絹與之,謂曰:「此絹足度。」謂人曰:「老子今年不免。兩匹,八十尺也。足度,無盈餘矣。」
沈慶之死後,害怕招人非議的劉子業對外宣稱他是病死的,並追贈沈為侍中、太尉,諡號忠武公。沈慶之還未下葬,自作孽的劉子業便已被廢殺,宋明帝劉彧繼位後,又追贈沈慶之為侍中、司空,諡號襄公。
沈慶之是吳興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少年時便以勇武著稱。東晉末年,爆發了東晉南朝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孫恩之亂。孫恩之亂時,沈慶之隨宗族抵抗亂軍,保衛鄉裡。
孫恩之亂被平定後,沈慶之到襄陽探望兄長沈敞之,得到徵虜將軍趙倫之的賞識,被任命為寧遠中兵參軍,輔佐其子竟陵太守趙伯符,從而走上了一條從軍報國的建功立業之路。趙伯符患病後,沈慶之改隸東晉末年名將檀道濟麾下。
因其作戰勇猛,善於謀略,兩次參加北伐,平定緣沔諸蠻、鄖山蠻、犬羊蠻、西陽五水蠻等蠻族,討平劉劭、魯爽、劉誕等叛亂。沈慶之因患有頭風病,經常戴一頂狐皮帽子。他在雍州期間,威震諸蠻,被蠻人稱為蒼頭公。蠻人只要一看見沈慶之的軍隊,就會驚慌失措地喊道:「快跑啊,蒼頭公又來了。」他們每見沈慶之,都要行稽顙之禮。在檀道濟的推薦下,沈慶之得以充任禁軍領隊,防禦東掖門,後又領淮陵太守,由員外將軍轉任正員將軍。
大明四年(460年),西陽五水蠻再次叛亂。孝武帝劉駿將平叛重任交給沈慶之,讓他以郡公的身份統領諸軍。沈慶之經過一年多的攻戰,將叛亂悉數平定,得到孝武帝的嘉許。孝武帝曾大宴群臣,席間令人賦詩。
沈慶之出身農家,並沒進過學堂,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但是,沈慶之卻頗有口才。孝武帝覺得沈慶之武功有加,便想試試他的文才。在一次宴會上,孝武帝逼沈慶之作詩,主要是想為難下老沈,活躍一下氣氛。沈慶之聽罷,並未推辭,只對是孝武帝說:「我不認識字,就口述一詩,讓人代我書寫吧。」孝武帝同意了。於是,沈慶之便即席口佔一首詩:「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滿座之人都稱他這首詩非常好。
上嘗歡飲,普令群臣賦詩,慶之粗有口辯,手不知書,每將署事,輒恨眼不識字。上逼令作詩,慶之曰:「臣不知書,請口授師伯。」上即令顏師伯執筆。慶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時運昌。朽老筋力盡,徒步還南岡。辭榮此聖世,何愧張子房。」上甚悅,眾坐並稱其辭意之美。(《南史·沈慶之傳》)
後來,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禎就大力推許沈慶之的詩,他說:「古今武人詩,如沈慶之、曹景宗輩,猶有文士之風。」
孝武帝駕崩前,遺命沈慶之與柳元景等擔任顧命大臣,並留遺言道:「如果有大型軍事徵討之事,都要交託給沈慶之。」太子劉子業繼位後,賜沈慶之几案、手杖、三望車,他都推辭不肯接受。後來,柳元景等人因劉子業繼殘暴昏庸,密謀廢黜劉子業,改立劉義恭為帝,並將此事告訴沈慶之。沈慶之與劉義恭素來不和,便向劉子業告發。劉子業誅殺劉義恭、柳元景等人,進封沈慶之為侍中、太尉,沈慶之的人生步入峰巔。
只是,這樣的風光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因為屢屢勸諫劉子業,而遭到小皇帝的厭棄,並最終被無情地奪去了生命。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