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同日首相安倍晉三致賀電 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2020-12-0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資料圖:1978年發行的關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的紀念郵票。

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2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互致賀電,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李克強在賀電中表示,40年前,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和政治家作出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決斷,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為中日關係樹立了重要裡程碑。40年來,中日關係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也為地區和世界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李克強指出,今年5月,我應邀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推動中日關係重新回到正常發展軌道。中方願同日方繼續本著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遵循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維護政治基礎,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安倍晉三在賀電中表示,40年前日中兩國偉大的先輩們將作為兩國關係長期指針的和平友好精神銘刻於條約之中。此後,日中雙方在這一基礎上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人員往來等廣泛領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日中兩國對地區和世界和平繁榮負有重要責任。雙方應繼續攜手深化合作,為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各種課題作出貢獻,回應各方期待。

安倍表示,今年5月,李克強總理對日本進行了正式訪問,此訪對今後日中關係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此訪日中關係回到了正常發展軌道。我期待年內訪問貴國,推動日中關係進入新階段。

相關焦點

  • 李克強和安倍晉三致賀詞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2018年「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中日大學生千人交流大會」29日在北京大學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分别致賀詞。
  • 李克強稱「定海神針」,安倍稱「指南針」:這根「針」指什麼?
    李克強總理將其比喻為中日關係的「定海神針」,安倍晉三首相稱其像「指南針」一樣,引領日中關係克服困難、不斷前行。當地時間5月10日中午,李克強與安倍共同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紀念活動暨歡迎李克強總理訪日招待會。
  • 【盤點】2018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2018年即將接近尾聲,今年是中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在這一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隔7年正式訪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於任內首次訪日,中國叫車軟體進軍日本市場,旅日遊客增加推動手機支付在日本鋪開……讓我們通過以下熱點新聞盤點,一同回顧今年中日兩國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 習近平與金正恩就《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籤署55周年互致賀電
    1961年7月,周恩來總理與訪華的金日成首相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上簽字後互換文本【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小飛】據朝中社7月11日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11日向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賀電。
  • 習近平致電祝賀菅義偉當選日本首相
    習近平致電祝賀菅義偉當選日本首相李克強向菅義偉致賀電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致電菅義偉,祝賀他當選日本首相。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中日互為友好近鄰,同是亞洲和世界上重要國家,發展長期穩定、友好合作的中日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雙方應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確立的各項原則和四點原則共識精神,積極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 新聞分析: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題: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訪華 中日關係步入「協調合作」時期  新華社記者朱超、馬卓言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訪問中國,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再度正式訪華。
  • 習近平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8年9月12日)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
    9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新華社符拉迪沃斯託克9月12日電(記者 駱珺 郝薇薇)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地區重要國家,應該共同擔負起責任,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近一段時期,安倍首相和日本政府多次在對華關係上展現積極姿態。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正步入正常軌道,面臨改善發展的重要機遇。新形勢下,我們要繼續相向而行,保持改善向好勢頭,推動中日關係穩中有進,得到新的更大發展。
  • 駐幾內亞大使卞建強向幾新任總理尤拉轉交李克強總理賀電(組圖)
    (原標題:駐幾內亞大使卞建強向幾新任總理尤拉轉交李克強總理賀電(組圖))
  • 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新論)
    今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裡。40年來中日關係跌宕起伏,但是中日民間交流一直在發展。可以說,「戰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中國人民的胸懷比天空和海洋更為寬廣,為中日友好帶去了最真誠的善意。但中國人民的眼睛裡也決容不下沙子,「歷史就是歷史」,堅定捍衛著發展中日友好的底線。
  • 《十三獵殺》定檔2020春節 獻禮中日友好42周年
    電影《十三獵殺》於近日確定上映檔期,計劃於2020年春節期間登陸國內各大影院,獻禮中日友好42周年。自1972年中日友好建交以來,中日兩國在經貿、文化、人才等多領域中不斷加強合作與交流,不斷推進雙方友好合作持續深化。
  • 馮昭奎:中國對日方針與中日關係演變
    與中美調整關係同步,1972年中日實現了邦交正常化,1978年又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使中日關係前進了一大步。鄧小平在訪日期間幽默地說:「聽說日本有長生不老藥,這次訪問的目的是:第一交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第二對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第三尋找長生不老藥——也就是為尋求日本豐富的經驗而來的。」
  • 日本對華援助40年: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未來中日共處的模式是什麼?日本需要考慮,如何參與到中國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前夕,「日本將停止對華援助」的消息在中國網際網路不脛而走,帶動了一波網友集體感謝日本的小熱潮。10月25日晚,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招待會上致辭時,安倍感嘆說,正是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之下,中國才獲得了震驚世界的巨大發展。中日經濟聯動的40年間,日本是如何從對華援助轉向共同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