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鎧甲昆蟲與1億年後「後代」長相、生活習性相似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古鎧甲昆蟲與1億年後「後代」長相、生活習性相似

2014-08-27 14:59:05來源:現代快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最早厚齧科囓蟲

左是蜚蠊,右是蝗蟲 現代快報見習記者 歐陽麗蓉 攝

1億年前鎧甲化石

  1億年前,它身披鎧甲,靠吃真菌為生,但某一瞬間,它被樹脂包裹……琥珀被稱為「時間膠囊」,精美地保存了生物精彩的演化片段。而緬甸琥珀,是世界最著名的白堊紀琥珀之一,蘊藏著目前已知最豐富的白堊紀生物群。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的團隊及國內外合作者,首次在琥珀中找到了世界上最早的鎧甲、最古老筒形隱翅蟲、最早厚齧科等。有意思的是,這些1億年前的古昆蟲,它們和現今的「後代」,長相和生活習性都很相似。見習記者 歐陽麗蓉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精密儀器讓琥珀中的昆蟲「復活」

  黃迪穎的辦公室裡,他的團隊成員們正在挑揀各種化石,最近,他們的精力都在研究緬甸琥珀上。黃迪穎遞給現代快報記者一個巴掌大的琥珀,棕黑色,有點裂紋,藉助光線,可以看到這個琥珀裡有很多蟲子,有一隻觸鬚很長的蚊子,有蜈蚣……「這裡面的昆蟲有20多個。」印象中,琥珀中的蟲子都很大,於是,黃迪穎又拿來一塊,金黃色的,看上去透明很多,「這裡面有蟑螂、白蟻等。」

  從去年開始,黃迪穎「迷上琥珀中的昆蟲」,從緬甸購買了8000多塊琥珀。他們把帶有昆蟲的琥珀,切得非常非常薄,幾乎透明,琥珀中的昆蟲和米粒差不多大。「我們藉助100倍顯微鏡,可以看到它身體部位的細節。」

  最為神奇的是,藉助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可以看到昆蟲的「三維」樣子,仿佛它們還活著。「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可以旋轉、掃描,用雷射,可以將昆蟲所有的構造都掃描出來,從而得出一個三維的昆蟲個體,幫助我們從各個角度看清楚它。」黃迪穎說,這種雷射很神奇,照在昆蟲標本上,會發出螢光,最終構成昆蟲的「三維」樣子。

  黃迪穎說,過去一年中,他一共看了琥珀中的5萬隻昆蟲,一些有科學意義的昆蟲,就會進一步分析研究。

  身披鎧甲,生活習性1億年不變

  緬甸琥珀中的昆蟲,姿態萬千,有正在交配的「夫妻」,有幸福的「一家三口」……在5萬多隻昆蟲中,有蟑螂、蝗蟲、白蟻,種類有幾千種。

  眾多的昆蟲中,黃迪穎團隊找到了5種不起眼的小蟲,包括最古老的鎧甲、最古老的筒形隱翅蟲,它們都把自己的「年齡」向前推進了近5000萬年。因為之前發現的鎧甲、筒形隱翅蟲,都是5000萬年前的,而這次是1億年前的。此外,還有最早厚齧科、在緬甸化石中首次找到的步行蟲。

  藉助「高科技」,這些1億年前的昆蟲,個個現出原形。「鎧甲是隱翅蟲的一種,身披鎧甲,看上去有幾分威風,和現在的鎧甲很像。不過,1億年前的鎧甲具有一些原始特徵,如前足基節相連。而筒形隱翅蟲的筒狀腹部,易與其他隱翅蟲亞科區分。」

  黃迪穎介紹,雖然這幾種生活在1億年前的5種「最早家族」的昆蟲在一些細節上和現代的昆蟲有些不同,但大體上模樣幾乎差不多。「它們的生活習性幾乎1億年不變。比如鎧甲,1億年前就是吃真菌為生的,生活在樹皮底下。」

  緬甸琥珀中沒發現跳蚤

  黃迪穎說,有幾種昆蟲,緬甸琥珀中沒有找到,比如:跳蚤、蝨子。「我剛開始研究琥珀,就是為了在琥珀裡找跳蚤,可一直沒找到。」為啥沒有跳蚤呢?會不會在1億年前,緬甸地區沒有跳蚤和蝨子?黃迪穎說,有這個可能,但具體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除署名照片外,其餘照片均由黃迪穎提供)

相關焦點

  • 中英古生物學家揭秘1億年前昆蟲真實色彩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英古生物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一批保存有1億年前彩色昆蟲的琥珀化石,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 據悉,此次研究的化石共35枚,產自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
  • 路燈或影響無脊椎動物及昆蟲生活習性
    新華網專電 一些英國研究人員發現,路燈正在改變一些地面無脊椎動物和昆蟲的生活習性,從而對生態產生影響。研究人員設計陷阱,在英國康沃爾郡赫爾斯頓捕獲近1200只各類動物,研究路燈對它們生活習性的影響。成果論文刊登於《生物學通訊》。
  • 昆蟲養大後會不會有什麼不良行為?大多數昆蟲在山裡?
    1、你的第一個問題,就很有威力,足足可以把99.999999%的人炸暈,但沒關係,這是個好問題,只是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昆蟲學家能回答並講清楚。昆蟲,實在太多了,已發現的昆蟲就有一百多萬種,所以研究蜻蜓分類的,不一定懂蝽的分類,研究蝽的,不一定懂螞蟻,這是因為這些昆蟲學家學問要做得很深,所以他的研究方向也就不能太廣。
  • 【名優新品種】淡水鯊魚生活習性生長習性介紹
    【名優新品種】淡水鯊魚生活習性生長習性介紹2015-02-28 11:3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29685 次 我要評論   ■&nbsp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畜牧獸醫水產局&nbsp賴春濤/文圖  淡水鯊魚屬圓腹屬,是蘇氏圓腹的俗稱,因體型似鯊而被稱為「淡水鯊魚」,其實和鯊魚並無親緣關係
  • 螞蟻歷史悠久,數量龐大,社會分工明確,繁殖後代能力厲害了
    俗話說得好「不孝,無後為大」人類是這樣的,特別是在古代,還有這重男輕女的現象,但是現在好多了,但是繁衍後代不僅僅是人類的一項重大的責任,動物也是一樣的。不然除了適應瞬息萬變的歡迎和生活,很多的動物本來數量就急劇的減少了,不繁衍後代,就只有等著滅絕。所以動物們女繁衍後代的能力是很強的,方式也是與眾不同。
  • 《鎧甲勇士》裡出現的超強異能獸,長相怪異很難對付
    《鎧甲勇士》裡黑暗勢力是宇宙當中最難對付的一個反派,這些反派人物對太陽系裡面的一些生命體能夠產生極強的破壞力,還會侵略地球,破壞人類世界。在動漫裡出現過一些實力非常強大的異能獸,是通過魔法師與地球裡面的一些生命體結合才會變異而成異能獸。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怎麼回事?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圖片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其細節對人們理解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等學者共同研究。
  • 蝙蝠除了飛行就是倒掛睡覺,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而飛行的能力雖然讓蝙蝠嘗到了甜頭,但是為此蝙蝠也付出了許多代價,比如為了躲避鳥類的競爭,它們有了晝伏夜出的習性(大多數鳥是晝出夜伏的)。而且蝙蝠的一生除了飛行就是倒掛著,那麼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是如何繁殖和哺育後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
  • 海魚的生活習性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這樣的環境中,魚類形成了獨特的生活習性。它們在海水中攝食營養物質,繁育後代。為了躲避天敵,有的魚類成為偽裝大師,有的魚類成為用毒高手,還有的魚類能夠發光發電呢!魚類的食譜海洋中有多種多樣的生物,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食材。根據海洋魚類的口味特點,它們分為草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
  • 新發現的億年前恐怖昆蟲,究竟有多「恐怖」?
    4億年前跳蟲復原圖現今已知的最古老的跳蟲化石發現於距今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早期萊尼燧石(Rhynie Chert)中,而中、新生代各個琥珀生物群中也發現了種類多樣的跳蟲化石。千萬別小瞧這跳蟲,它們比人類在地球存活的時間久多了……而且,就是這小小的跳蟲,以其嬌小玲瓏,身手敏捷,跳遍了四海八荒無敵手,是不是很厲害?
  •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2014-07-03 09:56:55其實,早在1.65億年前,牛虻的前輩就已經誕生了。它長相奇特,又叫「侏羅紀奇異蟲」,雖然個頭只有兩釐米,但膽子奇大,緊緊吸附在蠑螈身上,吸它們的血。因此,古生物學家又叫它「水中吸血鬼」,也是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蟲。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與臨沂大學等單位合作,揭開了「侏羅紀奇異蟲」的秘密,並發表在國際著名刊物《eLife》上。
  • 切葉蜂有哪些生活習性?
    切葉蜂是切葉蜂屬的一類蜜蜂,切葉蜂外形酷似蜜蜂,但卻有明顯的不同,切葉蜂腹部省油一簇金黃色的短毛,因喜從植物的葉片上切下半圓形的小葉片而得名,那麼切葉蜂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習性一:築巢切葉蜂一般是獨棲的昆蟲,交尾後的雌蜂會利用比自身體型稍大的天然孔洞(大約直徑7毫米左右)作為棲息的巢穴,如:樹洞、建築物上面的洞或者縫隙,又或者其他蜂種(壁蜂、木蜂或其他切葉蜂等)之前使用的空巢,而有的品種會利用材質腳軟、有木髓的植物枝幹作為巢穴,也有的在地面中築巢的。
  • 心理學:為何人類喜歡和長相好看的人交配繁衍後代?
    這還要源自知乎上有人問了個很有趣的問題說起:為何人類喜歡和長相好看的人交配繁衍後代?節目中分別請中國女孩和英國女孩分別為亞裔男星外表進行打分,尤其把郭德綱和餘文樂放在上面做了對比。既然你看到了,每個地區和民族對於長相好看的定義都不盡相同。那麼究竟長相好看是否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呢?日劇《世界奇妙物語》裡探討過這樣一種可能:「如果全社會都對一個醜女評價為美女,那麼這個醜女是否會變成美女?」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昆蟲會「偽裝」成苔蘚—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5月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兩國古生物學者組成的團隊,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新發現一種會偽裝成苔蘚植物的昆蟲幼蟲
  • 為什麼它們會因為繁衍後代而死?
    繁衍後代是生物的本能,而且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除了生產時費點勁外,幾乎沒有生命之憂,比較它們還需要擔負起照顧後代的任務,尤其是哺乳動物,如果雌性死亡,那麼它們的幼崽也只有死路一條,而對於大多數的雄性來說,它們大都是不負責的「爸爸」,它們只在交配的季節交配完成後就會離開,讓雌性獨自面對整個妊娠期和照顧幼崽的艱難時期。
  • 比現在蠍子大100倍的古蠍子王,布龍度蠍子有多恐怖?
    現在世界上的蠍子種類大約有1700餘種,一般體長都在5-6釐米左右,蠍子的體型雖然小,但作為五毒之一,任何蠍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而且蠍子有鎧甲,有毒刺,又是完全為肉食性的,所以5釐米長的蠍子就足夠令人生畏。
  • 我國沿海驚現2億年前物種仙女蝦?「史前物種」很常見
    從這個外形上看,尾巴飄逸通體還有點透明,的確和仙女有幾分相似,仙氣十足。其實這不是仙女蝦第一次火了,2014年在四川彭州,有市民就拿著自己在池塘裡發現的仙女蝦找專家鑑定,當時經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鑑定,這就是仙女蝦。
  • 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  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  此前有學者曾在距今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發現過與顏色有關的昆蟲納米結構,但一億年前的昆蟲是否已經演化出結構色一直成謎。
  • 研究發現1.65億年前擬態地衣的昆蟲
    目前學術界仍缺少對昆蟲擬態地衣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找到更為古老地層中的地衣以及與之相似的昆蟲。以往報導的最早疑似地衣化石發現於距今約4億年前的早泥盆世地層中,但其分類位置一直存疑。研究現生地衣的學者認為,真正的大型地衣出現時間不早於65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