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APP產品分析:新聞付費路漫漫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從產品定位、功能結構、用戶調研三個角度分析評測財新APP,並提出優化建議。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萬物皆可為媒體,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被不斷攤薄,商業化轉型迫在眉睫。如今,很多傳統媒體已經開始探索內容付費,從單純的信息傳播者轉向服務提供者。

2017年11月,財新傳媒宣布正式啟動財經新聞全面付費,財新創始人胡舒立表示:

「當新聞產品具有足夠高的水平,用戶會認可其作為創作作品的價值,從而有為之付費的意願。而中國當下正缺少高質量的深度財經報導。」

財新傳媒的付費嘗試對於傳統媒體轉型具有較大現實意義,其實新聞付費首先得益於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而知識付費的本質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服務、體驗,以實現商業價值。與一般知識付費產品相比,新聞付費受社會熱點推動、延展空間大,不會輕易在一次性爆發後陷入沉寂。

但是,對於習慣了「免費午餐」的新聞讀者來說,想要讓他們為新聞自掏腰包還需要較長的培養期。同樣,如果媒體希望靠數字內容獲得堪比廣告的收入,那必須在內容品質、閱讀體驗、服務模式等方面下功夫。

說明:

系統環境:IOS 13.3

產品版本:財新V6.1.2

體驗日期:2020.3.13

1. 產品定位

財新APP是一家原創財經新聞平臺,整合財新傳媒旗下財新網、《財新周刊》、《中國改革》、《比較》等移動網際網路產品,產品旨在讓移動端用戶隨時隨地享受高質量的財經新聞服務。幾大內容亮點包括獨家財經報導和權威深度調查;7*24小時全球金融資訊;200多家財經名家專欄文章;涵蓋企業、人物、股市、宏觀經濟等財經領域的高端資料庫。

財新自2017年11月啟動新聞付費,主要有兩款付費產品:財新通(包年498元/包月58元)、數據通(Lite998元一年/Pro1998元一年)。主要新聞設為收費或分時收費——即48小時內免費,然後轉入收費。而財新仍將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免費,主要為常規性新聞、視頻、圖片、博客以及部分觀點評論等。

2. 產品功能結構

財新APP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功能:財新周刊、要聞、數據通、財新FM、私房課、財新商城。接下來將分析各類功能的特徵、存在問題和優化建議。

2.1 要聞:feed流界面供用戶快速了解新聞內容

財新的要聞板塊採用了內容產品常用的feed流界面,新聞內容按照時間順序從上往下排列,方便用戶快速了解最新新聞內容。與一般新聞產品不同,財新對時效性的要求並不高,內容多是篇幅較長的深度報導,為減輕用戶信息接收壓力,要聞的標題下方設有喇叭標籤,用戶可點擊收聽報導音頻,也可以點擊搜索欄右側的耳機標籤,直接進入財新FM。

頂部標籤導航欄

要聞的頂部標籤欄可自主添加金融、公司、宏觀等26類頻道。其中,「首頁」主要展示當日最新內容;「推薦」主要展示用戶曾經搜索和瀏覽過的內容以及閱讀量和評論量大的最新內容;「限免」展示財新的限時免費內容,主要是圖片、專欄博客、股市資訊和關乎公共衛生、環境安全方面的新聞報導。

優化建議:

導航欄的標籤劃分可進一步細化。「消費」「科技」「民生」等標籤過於宏大和含糊,所包含的內容不一定符合用戶的細分偏好。建議在一級標籤下方設定二級導航列表,方便用戶篩選。比如,「消費」頻道可進一步拆分為「食品」「旅遊」「日用品」「傳媒」等二級列表;「科技」可拆分為「5G」「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民生」可拆分為「教育」「醫療」「養老」等。在導航欄添加「關注」標籤。目前,用戶所關注的作者和話題只能在底部導航欄「我的」中找到,入口較深且不明顯。建議在頂部導航欄增加「關注」標籤,讓用戶能方便快捷地找到感興趣的作者和話題,降低用戶搜索成本。

內容篩選標準:

用戶在瀏覽要聞時,主要通過新聞標題篩選內容,標題下方的評論數、發布時間和所屬頻道為輔助篩選標準。

優化建議:

將「閱讀量」替代「評論數」作為篩選標準。財新的評論區並不活躍,大多數報導的評論量不超過10條,可見用戶訂閱財新並不是為了參與互動,評論積極性普遍不高,而且財新的評論入口較深,用戶需要點擊進入才能參與評論。如果以「閱讀量」作為篩選標準,會更加客觀地反映內容受歡迎的程度。增加「預計閱讀時長」作為篩選標準。財新的移動端用戶往往在碎片時間進行瀏覽,而要聞的內容篇幅從百字到萬字長短不一,如果在要聞標題下方增加「預計閱讀時長」,用戶可以結合自身的精力和時間條件,更高效合理地選擇閱讀內容。

信息流廣告:

財新APP中的信息流廣告數量不多,目的在於維護付費會員良好的閱讀體驗。在少量的信息流廣告中,最常見的是為自身數字產品導流的廣告,其次是鳴謝合作商和為電子產品背書的品牌廣告。這些廣告的展現形式和新聞內容風格一致,用戶感知度低,而且右下方標有」廣告「字樣,便於篩選出有效用戶。

優化建議:

提高廣告投放精準度。財新付費用戶在瀏覽要聞時,仍然會遇到已經購買的財新數字產品廣告,這類投放對付費會員來說是無效的。建議將付費用戶和普通用戶區分,提高廣告的用戶匹配度。把握廣告投放節奏。目前財新的廣告投放依舊比較克制,這主要是因為財新的會員收費較高,而且收入渠道較廣,為電子產品背書實則是財新的一步重要商業化嘗試。在媒體與資本聯姻的背景下,財新需要一方面藉助資本力量拓寬業務範圍,為客觀的新聞立場打下經濟基礎,另一方面謹慎選擇商業合作方,把握好在新聞內容中間投放廣告的節奏,維護好高端的品牌、內容和用戶群體,維持商業化和用戶體驗之間的平衡。2.2 周刊:財新APP的核心付費內容

財新周刊是財新APP的核心付費內容。當新一期周刊上線後,用戶下拉首頁時,導航欄下方會出現「新刊上線」的提示,同時輪播區域會出現新一期的封面報導,便於用戶迅速點擊查看。用戶也可以點擊底部導航欄的「周刊」標籤,在頁面左上角找到最新的周刊。用戶點擊「全部」按鈕,就能在下拉列表中查找往期全部周刊。用戶可以在瀏覽周刊目錄的同時,點擊文章右下角的評論標籤,快速查看相關評價。

一期周刊包括社論、封面報導、編輯絮語、經濟、特別報導、環境與科技、金融、文化、民生、開卷等板塊,各個板塊的報導也可以在首頁頂部導航欄的各個標籤中找到。

由於周刊內容以專業性強、零散新聞熱點驅動的的深度報導為主,財新APP設定了一些增強內容可讀性、關聯性和互動性的功能和板塊:

(1)「公司名稱」關鍵詞的信息延伸

為滿足用戶在閱讀同時快速了解文中提到的公司,財新周刊在特定公司的關鍵詞下標註了下劃線,用戶點擊關鍵詞後就可以立即查閱該公司的概況、企業關係、股權結構,以及與該公司相關的歷史報導。

(2)「讀周刊,看視頻」板塊

為豐富用戶的視聽體驗,財新周刊的移動端版本增設了「讀周刊,看視頻」板塊,其中既有財新原創的專家訪談和記者採訪視頻,也有來自BBC等著名媒體的轉載視頻。

(3)「回聲」「答疑」板塊

為了增強用戶互動、鼓勵用戶反饋,財新周刊設立了「回聲」和「答疑」模塊,挑選上一期周刊的優質評論進行轉載,並在評論下方附上對應的報導連結,便於用戶回味歷史內容;同時收集用戶提問,新聞部作出詳細專業的答覆。

優化建議:

目前周刊頁面只提供「收藏」「評論」「分享」功能,建議增加「筆記」功能。用戶在閱讀深度報導時,經常會遇到需要進一步搜索和思考的問題,如果能提供「重點內容標亮」「剪貼編輯」等「筆記」功能,將方便用戶隨時整理所學內容。增加「緩存」功能,便於離網環境下瀏覽。優化「回聲」「讀周刊看視頻」等版塊的界面設計。目前「回聲」頁面排版顯得潦草,重點不突出,可考慮將用戶點評進行塊引用,與報導連結相互區分。「讀周刊看視頻」板塊點擊進去後,首先是內容文字梗概、深度報導連結和視頻標題連結,需要二次點擊才能觀看視頻,可考慮簡化點擊流程;深度報導連結和視頻連結擠在一行,顯得凌亂,可考慮調整文字布局。2.3 財新FM:拓寬使用場景

財新FM是財新PGC原創欄目,既有深度報導的有聲朗讀,也有最新資訊播報和專家熱點解讀,旨在拓寬應用場景,提高用戶使用頻率。

FM首頁展示內容主要包括:

「今日值得聽」(每日最新音頻);「金融」「公司」「宏觀」等頻道的深度報導音頻;「專題推薦」(新聞熱點的追蹤報導)「財新morning call」(早報資訊)「收盤情報局」(股市大盤分析)「財新時間」(高端人物訪談)「財新十年調查報導故事集」(財新調查記者親述深度報導是如何煉成的)「意見領袖」(行業專家深度解讀政經領域的熱點)「張鴻標題黨」(財經評論員、財新視聽總編張鴻風趣講解新聞大事)

進入播放頁面,用戶可自主調整朗讀速度、主播性別、定時關閉、前進或後退15秒等選項,音頻時長大多處於10分鐘之內,符合「隨時隨地提供高質量財經新聞服務」的產品定位。但是,很多音頻內容充斥大量複雜長句和財經術語,對用戶的專注度和理解力有較高要求,可能並不適用於碎片化場景下的伴隨性需求。

優化建議:

增加評論功能和文字簡介。用戶在調用聽覺聆聽音頻的同時,視覺是暫時擱置的,其他用戶評論可以幫助用戶快速了解音頻節目質量和主播風格,同時優質的評論也可以增強節目本身的吸引力;音頻的文字簡介可以輔助用戶理解內容要點,降低試聽和篩選成本。簡化特定節目的觸達路徑。音頻節目的使用場景比較零碎,因此用戶對觸達特定節目的便捷性要求更高。目前,如果用戶只能通過「加入播單」篩選特定節目,而「播單」的入口較深,用戶打開財新APP後,需要通過「我的——我的播單——專題/欄目」才能找到特定節目列表。建議將用戶常聽的節目更新加入財新FM的「今日值得聽」,針對用戶偏好進行個性化推薦。加入「有聲書」欄目,推薦財經類書籍。在「有聲書」播放頁面安排購書連結,點擊進入財新商城的圖書售賣區,為內部電商引流。2.4 數據通:高附加值信息庫和令人困惑的定價

數據通是需要另外付費的金融數據資訊產品,旨在幫用戶完成商業調查、數據分析和決策制定,目標用戶是企業、政府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

數據通的主要功能包括:全球經濟、企業、人物、股票債券、投資機會等領域的數據查詢。

用可視化圖表展現事件發展、行業趨勢、市場動態的數據資訊。

為吸引訂閱,數據通向普通用戶和財新通會員開放了一部分試用功能。例如,在數據查詢功能中,財新通會員可以查看全部股票、債券、宏觀經濟指數和研報,普通用戶也可以查閱部分內容。而企業、人物和全球經濟資料庫則是需要另外付費的。但是數據通首頁並沒有說明不同用戶的權益區別,而是以「付費精品」「數據通Lite專享」等令人費解的標籤一帶而過,導致財新通會員可能並不了解本應享受的權益。

更令人困惑的是數據通的定價。筆者本人是繳納過498元年費的財新通用戶,在分別使用數據通的投資機會(伺機者)、全球經濟指數(CEIC)、企業庫資料庫的時候,就遇到了三類價格完全不同的收費說明。

當筆者點擊「立即升級」的按鈕後,導向了「數據通Lite/數據通Pro」的交費頁面,筆者勾選價格最貴的數據通Pro後,出現解釋付費流程的下拉框。經過一番閱讀理解後,筆者才明白財新通用戶本來只需再交1000元就可以升級為權益最全的數據通Pro會員的。但是頁面顯示需要先交1998元,之後在不確定期限內退回998元,而且竟然還使用了「至多998元」的字樣。筆者不由得疑惑,難道其中還有更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付費項目嗎?

帶著滿腹疑惑,筆者點開了「幫助中心」的「常見問題」,發現真相果然不簡單。

首先,雖然官方解釋說「財新通」用戶只能享受財新周刊和財新網的新聞內容,但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財新通」用戶也可以使用數據通的部分查詢功能,但回復裡並沒有說明。

其次,經過幾次迭代,「財新英文」已經不再是獨立的收費項目,而是歸入「財新通」權限內,但回復並沒有作出相應的更新。

最後,回復並沒有解釋清楚不同等級的會員真正享有哪些權益,而是含糊其辭地強調「產品定價和權益以實際訂閱時的產品說明為準」,這種不確定性無疑增加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不過更深的套路還在後面。為了做這次產品分析,筆者特意把財新APP的邊邊角角都刷了個遍,這才發現財新商城的一個角落裡竟然有財新校園行的產品。作為按原價購買財新通連續兩年的學生黨,筆者萬萬沒料到財新早已推出了198元包年的學生優惠版,而同類的財新通原價是498元。倘若財新能把這類優惠活動放到首頁顯眼的位置,筆者或許就可以省下600元了。

優化建議:

在數據通的查詢庫入口分別標明普通用戶、財新通用戶、數據通用戶享受的權益。將普通用戶也可以免費閱覽的「一線快訊」安排到數據通頂部位置,便於及時查看。及時更新產品說明和問題回復,避免出現自我矛盾。加強優惠活動的宣傳力度,並在用戶繳費時及時提示可能享受的優惠。2.5 私房課:從新聞付費到知識付費

私房課是財新APP的單獨付費產品,合作夥伴包括知乎、吳曉波頻道等知名平臺。私房課入口較深,不容易發現,但點進去後會發現別有洞天。私房課的主講老師是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或企業高管,課程範圍涉及宏觀經濟、投資理財、經營創業、職場技能、子女教育、留學指南、心理健康,課程單價從49元到699元不等。可推知私房課的目標用戶是付費能力強、注重生活品質和自我提升的一二線城市中產及以上人群。

通過分析私房課的評論區內容,可以發現如下問題:

沒有用戶打分機制,用戶只能通過財新平臺的課程介紹和老師背景判斷課程質量。會員不能享受任何折扣優惠,只能和普通用戶一樣按原價購買課程,這可能會阻礙會員的付費意願。課程PPT不能全部下載,只能逐個下載,對於課時量多的學員來說很麻煩。沒有購買課程的用戶不能查看該課程完整的用戶評論,也不能提出任何問題,這可能會阻礙用戶轉化。課程音頻和視頻不能緩存,經常卡頓。3. 用戶調研3.1 用戶職業背景

根據財新網2017年的調查數據,財新的訂閱用戶職業背景較為分散,其中佔比最高的為有下屬的企業管理人員,其次為企業普通職員、學生和專業人士。這部分群體的自我提升動機和學習能力較強,可以推知,以專業性和深度報導見長的財新可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

3.2 用戶需求

(1)基本需求

新聞閱讀體驗流暢、無卡頓,快速篩選想看的新聞和需要的數據。

(2)期望需求

新聞內容質量高、視聽形式豐富;自動推薦感興趣的內容;通過閱讀深度報導增長知識、輔助決策。

(3)興奮需求

折扣優惠,免費贈送優質服務。

3.3 用戶調研

如今,財新的付費方案已經推行了近3年,為了解財新用戶的最新特徵和需求,筆者於2020年3月進行了一次小範圍用戶調查。

總結用戶調研結果,可以看出:

用戶的訂閱行為受社會關係的影響微弱。用戶身邊訂閱財新的人普遍不多,用戶訂閱財新是出於對財新專業能力、業界聲譽,甚至財新創始人魅力的認可。由於財新的閱讀門檻較高,三名用戶不願輕易傳播財新內容。而且鑑於財新的高端財經媒體定位,用戶為避免自我標榜之嫌,也不會輕易向他人推薦,除非是面向社會經濟地位確實比自身低的人。雖然財新設定了微信、微博、郵件的轉發功能,但用戶的低分享欲望和付費門檻無疑會礙財新新聞的分發和傳播。用戶如果是為了學習或工作目的而瀏覽財新,會選擇金融、財經、數據資訊等深度內容;如果是無目的瀏覽,會傾向於文化專欄、圖片、博客、FM等相對輕鬆的內容。用戶評論參與積極性不高。只有一名用戶表示當評論數量多的時候才看評論,其餘用戶都表示偶爾或不會看新聞評論。兩名用戶表示不會參與評論,一名用戶參與評論是為了湊熱鬧,只有一名用戶參與評論是為了發表專業建議。用戶比較認可財新音頻和視頻的內容質量,但由於產品體驗不佳,用戶黏性不足。用戶對財新會員之外的付費單品認知有限,僅有一名用戶嘗試購買過財新的其他數字商品,但由於體驗不佳,沒有留存成功。用戶對財新付費牆方案存在分歧。即使是曾經購買或享受付費牆服務的用戶,也對付費牆的必要性存在懷疑,建議財新進一步完善付費牆設計。用戶對財新APP的界面設計、搜索功能、加載速度、會員權益、收費系統都頗有不滿,建議財新在注重內容的同時,重視用戶的基本需求。建議財新不妨從評論區篩選活躍用戶,組建財新會員社群,鼓勵用戶積極反饋產品存在的問題,及時完善功能設計和會員體系。4. 總結

財新無疑是國內高質量的財經媒體,其專業水準和內容品質有目共睹。但財新APP存在的問題也暴露出財新「重內容、輕產品」的缺陷,這也是國內其他傳統媒體的普遍頑症。

在信息過剩的今天,媒體的信息輸出不再是目的,而是增強用戶黏性的手段,目的在於提供高附加值服務。希望計劃嘗試內容付費的媒體能及時轉變思路,尊重用戶需求和習慣,不斷打磨產品細節,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傳媒市場中保持品牌優勢,獲得長遠發展。

 

本文由 @找實習的小曦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財新社長胡舒立談內容付費:對自己內容有信心的媒體應該嘗試
    11月12日-15日,第十一屆財新峰會在北京舉行。14日晚,作為峰會活動之一的財新夜話,圍繞「重啟經濟引擎」在線上展開。財新傳媒社長胡舒立,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朱暉,果殼網CEO、在行創始人姬十三,小冰公司CEO李笛等四人先後發言,活動由財新視聽總編輯張鴻主持。
  • 胡舒立:「財新通」個人付費用戶超20萬 將推多種方式降低閱讀門檻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11月16日,第九屆財新峰會召開在即,財新社長胡舒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財新正在開展的付費閱讀大實驗進行了相關介紹。據悉,「財新通」個人付費用戶超20萬,續訂用戶數增長強勁,接下來,財新將繼續擴大讀者面,會推出多種其他方式,降低財新的閱讀門檻。
  • 全球APP排行榜:微信國際化長路漫漫
    全球應用商店的APP排名,免費、付費、包括:IOS、GooglePlay、Mac等應用商店的全球排行。2. 細分選擇任意國家、任意類別榜單的數據排行。3. 每個應用的歷史排名,評論數據等信息。4. 用戶畫像分析,包含用戶性別、年齡、收入、受教育水平等信息。5. 應用的用戶、觸及範圍和留存的深入見解。
  • 產品分析:YouTube App產品體驗報告
    本文是YouTube App的產品體驗報告,作者主要分析app的產品狀況、產品結構、交互體驗、產品思路和產品內容輸出策略,探討目前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分析「得到」產品的成功經驗。(本文大概1.5w字左右)
  • 百度地圖APP產品分析報告
    筆者以百度地圖app為分析對象,從產品功能結構圖、用戶調研、優化建議等方面做出深入分析,進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這款產品。一、地圖app市場規模現狀1.搜索指數運用百度指數,查詢「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搜索熱度,可看到,百度地圖的整體日均值及移動日均值均在高德地圖的2倍左右,該指數包含新聞資訊搜索,實際用戶數僅供參考。2.
  • 校園社交app競品分析報告
    根據Quest Mobile2019年4月發布的大學生用戶畫像數據可知,在校大學生熱衷嘗試新事物,願意下載並使用新的app,他們平均使用27.1個app,同比增加近2個;除了學業之外,在校大學生在移動視頻、音樂、購物等領域中使用app個數有明顯增加。
  • 產品分析報告:YouTube App產品體驗
    本文將通過筆者對YouTube長時間的使用,主要基於App客戶端並結合桌面端進行分析,分析功能設計的要點,探尋設計底層的考量,形成體驗報告,以訓練自身產品思維。此外,隨著谷歌AI戰略的推薦以及Android 10系統的到來,未來的YouTube將是否有大的變化?本文將依據現有版本,為後續迭代提供記錄參考。1.2 體驗環境2.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用戶調研功能優化總結01 知乎產品功能結構由知乎的產品架構圖可看出, 知乎的核心業務是以問答形式為主體的多種內容創作形式共同發展的知識分享社區;以知識付費、廣告和會員體系作為商業化的變現手段;現在,也在拓展直播、小藍星推薦和圈子等新業務。
  • 動新聞|從原子論到核電站的漫漫長路
    裡程碑mm溫馨提示: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查看動新聞效果哦~原子論的思想,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公元前
  • 知乎產品分析:問答社區的領頭羊,知識付費的初入者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產品功能結構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定位分析功能分析總結一、知乎產品功能結構產品架構產品使用流程(1)閒來無事,隨便逛逛問答社區打發時間:數據來源:新榜2.1.2 未來的市場規模為了開拓更大的市場,問答社區和知識付費正逐漸下沉,融入大量生活化的話題和課程。
  • CheetahLab:2017年度中國app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隨著分答,又出現了「微博問答」、「企鵝問答」、「悟空問答」等不同形式的產品。從2017年全年走勢上來看,知乎和悟空問答兩個問答社交類app的數據表現最為亮眼。知乎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而悟空問答作為新聞資訊巨頭今日頭條旗下的產品,一推出就被多方重視。而它從知乎挖走大V的新聞,給兩個問答類app之間的競爭增添了劍拔弩張的意味。
  • APP上線前,運營都在幹什麼
    產品上線前可能也就一兩個運營同事在做準備工作。那麼上線前我們到底要幹什麼?至少我會做這些事情。基本要點:完全玩轉自家app的所有功能,包括一切小細節,然後清楚自家產品的目標人群,這個不多說,應該是運營小夥伴的必備功能。
  • 地圖服務App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二、運營情況分析地圖服務app整體滲透率每5個移動網民中會有3個裝有地圖服務app。地圖服務app近6個月穩中有升,今年5月份滲透率達61.5%,用戶規模為5.54億。應用類別偏好地圖服務app用戶對支付、吃喝玩樂、買買買和看新聞需求多。
  • 逐夢40年,致敬20人|胡舒立:激進改革,敢為人先的新聞「女教父」
    正如其所言,憑藉獨立尖銳報導的風格,財新傳媒在胡舒立的帶領下飛速發展。在保證高質量新聞內容的同時,財新在嘗試推出新的制度、產品和模式。這也為之後的有償新聞試水奠定了基礎。財新傳媒的商業模式一直也為資本所看好,先後經歷了6輪融資,騰訊、華人文化、螞蟻金服等先後跟投,最近一次D+融資在2016年11月2日,投資方為西部資本、招銀國際等。
  • 2017三季度中國App排行榜:快手霸榜短視頻
    新的狼人殺app能把整個狼人殺行業帶進新的高潮嗎?還是網易真的來晚了?甚至社交之王騰訊,也做起了企鵝問答,內嵌在其新聞閱讀app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中。從社交排行榜上可以看到,今日頭條旗下的悟空問答已經進入了社交分類前十五名,更具有意義的是,已經超過了我們認知中問答類app的鼻祖——百度知道。由於部分社交屬性的app劃分到短視頻、直播、狼人殺分類,可以結合文末top 1000排行榜或各個app的周活躍滲透率來分析整個移動社交領域。
  • 醫路漫漫|一周醫學資訊
    WEEKLY  INFORMATION醫路漫漫一周醫學資訊///2020/05/03medical///(中新網)2最新發現,鼻子或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毒庫」近日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Waradon Sungnak領導的團隊,在《自然·醫學》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鼻子裡面的兩種細胞或是新冠病毒的初次感染場所,而且這兩類細胞很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實現高效人傳人的病毒存儲庫。
  • 互動儀式鏈視野下英語類app的發展路徑探究
    垂直化成為知識付費領域一大趨勢。綜合型、規模化的知識付費新玩家將減少,「小而美」的垂直知識付費平臺仍有較大發展空間[1]。作為英語學習類app的垂直付費領域,「英語流利說」憑藉著「流利閱讀」這一精讀欄目成功超越扇貝英語、百詞斬等產品一舉成為線上英語學習行業的新霸主。流利閱讀「病毒式」傳播的內核體現著互動儀式鏈的作用。儀式互動鏈在流利閱讀的使用中如何體現?
  • 奧地利學派視角下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探究
    而本文就是試圖用奧地利學派的視角,具體從財貨屬性與價值、市場角色和所有權三個方面,來對最近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新聞產品的屬性進行分析。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再次檢驗奧地利學派理論的解釋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從不一樣的角度加深我們對人工智慧新聞產品的理解。
  • 大河財立方再拓融媒變革新疆界_宏觀新聞_新聞_期貨日報網
    傳媒航母與金融豫軍的會師,讓新生的大河財立方自帶「複合基因」,其「中原地區最具影響力財經全媒體平臺」和「國內財媒界首家金融投資服務連結商」的雙重定位,註定大河財立方要開啟一段「不走尋常路」的新徵途。三年來,財立方持續夯實智慧財媒賽道。全天候,全品類,全渠道。
  • 一篇文看懂怎麼分析APP數據
    比如,對於一個做移動應用的公司,所有人都會關注產品的新用戶增長量,其中有多少用戶是活躍用戶等,因為這些都跟產品的發展息息相關;而投資人會更為關注產品的用戶留存率,以此判斷看產品發展是否健康,評估投資價值;同時,老闆更關心的是有多少用戶付費,共貢獻多少收入等。所以我們需要搭建數據運營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