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有詩歌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讓小子看來:誰言四月芳菲盡?無時無刻花不開。何必惆悵春已去,細心一覓春自來!這不在公園的青草叢中,發現了一些隱秘的可愛小花,一搜名字,乃為地黃。
地黃草的葉子基本緊貼地面,而葉子中間長出一根或多根花莖出來,在每個花莖的頂部則會在幾朵喇叭狀的毛茸茸的小花出來。為什麼花朵是喇叭狀的呢?也許因它個子太低,埋沒於草種之間,在用自己獨特的聲音向路過的行人呼喊:「快來看看我呀,看我可愛不可愛?」
哈哈,你們的可愛被我發現了,小地黃們,故而留影還念,也分享給點開圖集的你!這是多麼極具觀賞性的小可愛啊!
地黃,是一種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身高可達30釐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
地黃的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藥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
地黃一般生長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在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均有分布。小子發現這些地黃的地方是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黃土地的一個公園裡。
地黃,因其地下的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
地黃作為一種中藥材,分為鮮地黃、幹地黃與熟地黃。它們的藥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根據《中華本草》的功效分類:鮮地黃是清熱涼血藥;熟地黃則是補益藥。
地黃的花萼鍾狀,萼長1-1.5釐米,密被多細胞長柔毛和白色長毛,具10條隆起的脈。
地黃的萼齒5枚,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長0.5-0.6釐米,寬0.2-0.3釐米,稀前方2枚各又開裂而使萼齒總數達7枚之多。
地黃的花冠長3-4.5釐米;花冠筒狀而彎曲,外面紫紅色,(另有變種,花為黃色,葉面背面為綠色)被多細胞長柔毛。
地黃的花冠裂片,5枚,先端鈍或微凹,內面黃紫色,外面紫紅色,兩面均被多細胞長柔毛,長5-7毫米,寬4-10毫米。
地黃的雄蕊4枚;藥室矩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基部叉開,而使兩藥室常排成一直線,子房幼時2室,老時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無毛;花柱頂部擴大成2枚片狀柱頭。
地黃在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如此可愛的小傢伙——地黃,您想不想種上幾棵當做盆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