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敲響科創板,為什麼阿里總能長出巨無霸?

2021-01-17 騰訊網

這是茅廬學堂發布的第193篇原創文章

作者 | 張山領 值班編輯 | 蟹堂主

出品 | 茅廬學堂(微信號: maoluxuetang)

最近,馬爸爸的螞蟻集團緊鑼密鼓的上市腳步,引得一陣側目。伴隨著螞蟻集團坐穩中國網際網路第三大公司的寶座,馬雲距離自己的「AMC」(阿里巴巴、螞蟻集團、菜鳥網絡)夢想又近了一步。

為什麼阿里總能不斷長出新的業務?並且還都是獨角獸?它的組織成長秘籍到底是什麼?

8月27日,張山領(大山)老師受邀到初橙商學院講學,為在場的企業家學員講述阿里的組織管理體系。今天,堂主將張老師在初橙商學院的授課內容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以下內容為張山領老師口述)

01

阿里巴巴的成長秘籍

在阿里巴巴10年,我總結出阿里組織成長的三個秘籍:

1.業務、組織、人才齊頭並進

很多老闆都會抓業務,因為大家很有商業直覺,不然你在市場上是殺不出來的,基本從一開始就掛了。能夠坐在這裡,說明你對商業、市場有足夠的判斷,懂得把握客戶的需求。

但公司再往後發展,組織、人才就變得很重要,發展比較好的企業都是業務、人才和組織齊頭並進。

大多數公司沒有成長起來的核心原因,是因為只抓業務,在組織和人才上掉鏈子。

假設你要做一家年營收百億的公司,你要測算一下:行業的平均人效多少?你期望的人效多少?5年以後需要多少人?這些人從哪裡來?管理幹部從哪裡來?

正常來講,隨著企業規模增長,管理的人員越多,效率越低,很多人說這是組織的熵增,除非你能有意識的優化組織,提升管理效率。

我們幫深圳一家公司做頭部三板斧訓戰營,現場我們梳理完戰略,大家都覺得「太棒了,未來非常美好,也找到了路徑和方法「。

但是一盤人,我們發現要招8000個員工,對應需要1000個管理者。所以,他們現在就該下手招人了,否則未來一定支撐不了業務。

人才要先行,而不能等到缺的時候再去補。

在人才招聘上,大多數企業是「填坑式招聘」,缺一個人,招一個人。但阿里是「堆土式招聘」,你得讓這個人填完以後再冒出來一部分,否則整個地平面往上漲的時候,你填完一個坑,很快又會出現一個坑。

整個組織在完善,業務在增長,你就要不斷去填坑,這裡就有問題。

2.人治、法制、文治相輔相成

大多數企業都是老闆親自抓具體事物,甚至一些百億營收規模的公司,也是老闆到一線做事。

有一次我問阿里巴巴原COO關明生一個問題:「怎麼樣能夠更好、更快的擴大團隊規模?」

他用了一個比喻來解讀管理:你不能成為一個掌勺的人。

CEO不能是大廚,因為你是大廚的話就只能炒菜。你要成為一個酒店管理者,招很多的大廚。但很多CEO把自己訓練成了瑞士軍刀,啥都會一點,用起來都不爽。

我們要把自己擅長或者不擅長的東西通過制度規範下來,讓更多的人替代我們。當然,我們定的制度,大家不一定都信、都執行,所以我們要讓大家形成信仰的認知,這就需要文化。

很多公司有績效考核,為什麼考不出來阿里、華為的效果呢?因為文化,員工不相信,也就不會那麼去操作,自然就變得形同虛設。

3.公關、技術、資本如虎添翼

► 公關。作為一個平臺,阿里有8億月活用戶,你試想一下,如果有萬分之一的人對平臺不滿意,其中再有十萬分之一的人鬧事,這會給平臺帶來多大的影響?

現在你們可能還遇不到,但未來一定會有。如何讓社會、政府、媒體看到公司美好的一面,讓大家成為公司發展的支持者,而不是阻礙,公關可以發揮很大的價值。

► 技術。如果你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可以不用太考慮技術,但如果你要做一家百億營收規模的公司,沒有先進技術,就很難在行業中脫穎而出,也就很難實現了。

任何一個行業一定要有新技術,對於教育行業來說,網際網路就是新技術,因為大家原來都在線下,今年因為疫情30%的教育機構倒下了.

但也因為大家都憋在家裡,在線化、數據化、智能化變得很重要。這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麼做的問題。

► 資本。不管你需不需要錢,跟投資機構談一談沒有壞處,尤其是他給你潑冷水的地方,正是值得你思考的地方,因為他們看這個行業已經看得足夠多。如果他願意投資你,那麼你就堅定的幹下去,說不定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對於公關、技術和資本,不是我的擅長領域,但企業一把手一定要關注,這是非常重要的加速器。

02

阿里巴巴持續的組織建設

20年下來,阿里的業務長得枝繁葉茂。很多企業能從第一曲線長出一個新的業務已經非常好了,但阿里能夠長出幾十條。

因為看不到新的增長點,在阿里經常有百萬級用戶的項目被砍掉,相比之下,創業團隊能夠做到10萬用戶,已經很開心了,這就是大公司的戰略邏輯。

作為一個組織來說,它的發展分成這麼幾個大的階段:

1.亢奮期

一開始創業,大多數人都還是興奮的,帶著很強的理想主義和情懷,但只有極少數能保持到最後。

亢奮期時候的企業不要過多的談戰略、組織,初心和願景要有,否則堅持不下去。亢奮期的核心是打磨產品,拓寬渠道,先把商業模式跑通,如果不能跑通,三年以後跟你沒有關係。

說白了你就得拼進去、去打磨,這個時候也不用考慮行業競爭,因為行業的巨頭們還看不見你,也不把你放在眼裡,你唯一要關心的是客戶,過了這個階段才是面對行業競爭的問題。

2.生存期

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2001年4月份,馬雲就開始做MDP的管理培訓。公司成立不到2年,馬雲就開始下手做幹部培養,為什麼?因為要提前做好準備。

2002年,阿里才開始實現收支平衡,2003年阿里每天營收100萬,2004年每天利潤100萬,2005年每天拿出100萬的業務增長,等淘寶誕生又是每年後面加一個0的增長,這麼高速的發展,對管理帶來非常大的挑戰。

你想企業持續增長,就要提前做好準備。

人才冗餘沒有壞處,這樣你就可以做末位淘汰了。很多公司不敢做末位淘汰,為什麼?招都招不過來,哪敢開人,但這樣就做不到人才的優化。

3.成長期

到了成長期,你就要開始考慮第二業務曲線。這時候你至少要在自己的細分領域做到前三名,否則做第二曲線沒有意義,做不到百億級。

具體怎麼做?你要把自己做到前三名的業務能力,轉化為組織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怎麼做到前三名的能力,形成一套方法論,複製到新業務當中。

阿里的新業務團隊就是這麼做起來的,把一個能夠做到前三的業務模式,複製、迭代、優化,應用到新的業務。

如果你根本沒有摸到門路,業務沒有進到行業前三,說白了還在打醬油,雖然也能撈到一些「浮油」,但最多只能做到十幾億的規模,再往上會很難。

成長期你的企業開始有多元化的業務,這時候文化需要迭代。因為新業務帶來新的人才需求,文化就要相應升級。在這個階段阿里做了大政委體系,這需要企業到一定階段才能做。

這個階段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企業要吸引領軍人才。什麼是領軍人才?幫助你捅破天花板的人。

作為老大,企業在發展,你也要快速跑,同時一定要招比自己厲害的人,在某些模塊上實現突破。

4.成熟期&變革期

到了成熟期,企業要開始集團化管理,這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尤其在某些事業部走得比較靠前的時候,他們會佔山頭,認為這是自己打出來的業務。

昨天晚上,有一位騰訊的業務經理來請教,他們有一塊業務要剝離出來,想學習阿里是怎麼做的。在這點上,阿里確實有很多成功經驗。

因為阿里的每一個業務長到一定程度,都會剝離出來,獨立發展,而且經常輪動,保證不佔山為王。當時阿里集團化的時候,就成立了湖畔學院和組織部。

如果你的企業沒有到3000人以上,可以先不考慮這點,但有一點你可以記住:向下看兩層。

對於那些直接匯報或者間接匯報給你的人,你要抓到手裡,對每個人都門清,培養好、管理好、賦能好,這樣你的公司就不會出大問題。

之前我在的湖畔學院,還是和組織部一起的,當時馬老師就說,我只要把組織部的人抓牢了,阿里巴巴就不會出問題。

因為這群人是一層一層往下傳的,你只要管到組織部,能夠讓這群人傳下去,阿里就OK了。你也是一樣,以後精力越來越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抓,要學會做分層管理。

企業的發展,大概會經歷上面這6個階段,其中又有兩個坎:

企業從150人擴張到200人的時候,是第一個坎,需要制度和規則,尤其是績效體系要發揮作用。第二個坎是到1000人左右的時候,你需要通過文化讓大家達成共識。

每一家公司都有它判斷事物對錯的標準和指導原則,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應該怎麼辦?

彭磊說,文化就是言行舉止。言是說什麼,行是幹什麼、怎麼幹,舉是倡導什麼,止是反對什麼。

所以文化其實非常簡單,關鍵是要把它描述清楚。

包括願景、使命、價值觀,你梳理出來不是給別人的,是給自己的。如果你自己不信,這東西一點用都沒有。

當我們面臨猶豫、面臨彷徨的時候,你可以把它拿出來看一下,這是不是我一直想幹的事,這才是最重要的。

---

所有的業務問題都是管理的問題

所有的管理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關注「茅廬學堂」(ID: maoluxuetang)

相關焦點

  • 螞蟻集團A+H上市,A股市場或將告別醉生夢死時代
    來源:皮海洲7月20日,螞蟻集團(前身為「螞蟻金服」)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至此,螞蟻集團上市一事終於浮出水面。作為國內最大的獨角獸企業,近年來,螞蟻集團上市一事一直都受到市場的關注。
  • 螞蟻金服百億富豪22人 最高身家1400億元
    螞蟻金服百億富豪22人 最高身家1400億元  Winnie Lee • 2020-07-24 16:39:06 來源:前瞻網
  • 「巨無霸」螞蟻集團上市引爆漲停潮!2000億美元估值憑什麼?誰將...
    「編者按:昨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A+H上市計劃,今日螞蟻金服概念股上演漲停潮,截至收盤,湘郵科技、君正集團、合肥城建等超10股漲停。港股阿里巴巴收漲超7%。」7月20日,螞蟻集團(下稱「螞蟻」)宣布: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螞蟻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 估值為何高達萬億 誰是大BOSS?
    「我們欣喜地看到,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說。在螞蟻集團宣布上市之後,阿里巴巴盤前交易大漲超3.8%,相關概念股也被股民熱議。誰的螞蟻集團?
  • 兩萬億估值的螞蟻IPO獲批,是科創板的「小確幸」嗎?
    有消息稱,螞蟻集團最新估值達到28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已非常接近兩萬億,與貴州茅臺大體相當。這個數聽上去很大,那為什麼說螞蟻上市是A股科創板的「小確幸」?微軟之於納斯達克小確幸這個詞據說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一部作品集,經林少華翻譯後進入漢語體系,解釋為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和滿足感。
  • 螞蟻集團進入上市輔導期:馬云為實控人 中金、中信建投為輔導機構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金融1號院表示,「螞蟻集團從更名,到正式官宣上市,到如今接受輔導,表現出螞蟻對於上市的十足信心,並相應的準備應該已比較充分,接下來有可能會快速推進,如順利的話年內有可能完成上市。」
  • 螞蟻或拆分上市!螞蟻為什麼要執著於上市?
    我們先不管螞蟻集團是不是科技金融,有句說句,螞蟻集團的賺錢能力是真的強。用戶方面螞蟻集團個人用戶10億,商戶8000萬,2019年營收螞蟻螞蟻1200億,淨利潤達到了169億,放眼全球,螞蟻這種級別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數」!
  • 巨無霸螞蟻金服即將兩地上市,打新港股就上股票牛
    前兩天螞蟻集團首發申請通過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讓很多投資AH股的小夥伴感到瑟瑟發抖,原因很簡單,這傢伙上市以後有可能是香港內地有史以來最大的IPO,超過了沙特阿美公司創紀錄的290億美元的銷售額。
  • 阿里螞蟻三總部三中心正式落戶上海 科技巨頭們頻頻落子上海背後
    昨天(10月9日)阿里巴巴官媒宣布了一則重磅信息:阿里和螞蟻集團三個總部、三中心正式落戶上海!    阿里發布之後上海也官宣了這則消息。上海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集團昨天(10月9日)在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8點1氪|螞蟻集團計劃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LV將推出AirPods專用...
    來源:36氪大公司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發行上市36氪獲悉,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A股科創板和港交所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對此,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我們很高興螞蟻集團今天宣布了將在香港和上海進行首次公開招股的計劃。螞蟻集團選擇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為全球領先新股集資市場的地位。我們將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全球創新和領先的公司來香港上市。」據悉,螞蟻集團尋求IPO估值至少2000億美元。
  • 螞蟻集團上市時間是什麼時候?螞蟻集團IPO進展
    輔導備案文件顯示,螞蟻集團的控股股東是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29.86%和20.66%,君瀚和君澳合計持有螞蟻集團50.5%的股份。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馬雲。  據悉,君瀚和君澳均為員工持股平臺。  除上述控股股東外,螞蟻集團持股 5%以上的股東為杭州阿里巴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螞蟻IPO估值之謎:2000億美金從何而來
    如果將2004年支付寶創立作為螞蟻集團的起點,這家公司已經16歲,不過比騰訊年輕6歲、比阿里年輕5歲,比美團年長7歲、比拼多多年長11歲。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這些年螞蟻上市傳聞不斷,而這一次終於官宣: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
  • 阿里又來大手筆!除了螞蟻集團,還有一招!
    螞蟻計劃   作為支付寶的連帶產品,螞蟻一點點穩居國內市場,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被迫暫緩,而這件事也把讓馬雲變得很被動。現在的螞蟻金融和支付寶完全融合,而且螞蟻完全可以獨立於支付寶。  螞蟻本打算11月5日上市,卻被監管部門緊急叫停,而上市計劃至少還要大半年。要知道要是真能如期上市,馬雲的財富值難以想像,反而帶來了阿里巴巴股價下跌,竟讓被農夫山泉老總搶了首富的寶座。更糟糕的是螞蟻集團要處理運營模式,螞蟻集團的市值將會縮水。
  • 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更名上市的隱秘深意|稜鏡
    作者 | 肖望 純子 編輯 | 張小馬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7月20日,螞蟻集團(下稱「螞蟻」)宣布:計劃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同步發行上市。螞蟻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2014年10月,北京798園區一個空曠展館裡,螞蟻舉辦了一場近千人參加的「小微開放日」活動,並藉由這次活動正式宣告自己的誕生。
  • 螞蟻申購能漲多少? 網友:中籤的人睡著都能笑吧
    螞蟻集團將於5日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個周末,朋友圈全是曬出中籤的幸運兒,按照機構預測,中一手螞蟻,或可賺一萬多元。本周四將上市「恭喜你,已中籤螞蟻集團,請於11月2日日前,準備好認購該股的可用資金34400元。」上周六,就有網友曬出了中籤螞蟻的好消息。
  • 為什麼金龍魚這樣的成熟企業能上創業板?
    周四深交所的短暫宕機與巨無霸新股金龍魚上市交易或有密切關係。此前,新股上市都是有漲幅限制的,但註冊制改革以後實施的是新交易制度,上市前5個交易日都沒有漲跌幅限制。偏偏金龍魚又是創業實施註冊制改革以後第一個「吃螃蟹」的巨無霸,且在發行過程中頻遭質疑,於是在開盤瞬間漲幅高達100%的時候,大量心驚膽戰的打新籌碼選擇第一時間拋售也在情理之中。
  • 歷史最大IPO 螞蟻集團是螞蟻還是大象?
    終於,螞蟻集團發行價格確定為68.8元,媒體紛紛報導,歷史最大IPO出爐,超過此前沙特阿美。一時間,股吧微博炸開鍋,螞蟻從科技成長的乖巧形象,一下子變成了人人生畏的大象,好像要碾壓一切。但是,這個IPO,真的這麼恐怖嗎?
  • 2.1萬億元的螞蟻集團,開啟全球最大規模IPO
    10月21日晚間,隨著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螞蟻集團公眾號發表致投資人的一封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也正式宣布螞蟻集團開啟全球最大規模IPO。10月23日,螞蟻集團將正式開啟科創板詢價,26日完成A股定價,申購時間則為10月29日。而隨著掛牌日期的日益臨近,螞蟻集團的承銷商陣容亦浮出水面。
  • 翰薩智能:螞蟻集團上市的背後是現代企業智能化的結晶
    自從螞蟻集團即將在科創板和港股同步上市的消息登錄熱搜,網友對它的討論就沒有停過,不少人感慨又要誕生一批億萬富豪,但小薩卻更關注它背後的阿里巴巴。 作為螞蟻集團背後的掌舵者,阿里的實力有目共睹,它為什麼一次次取得成功?
  • 螞蟻螞蟻,大象的大腿
    (「記者論壇」公眾號:reporterbbs,猛擊關注) 螞蟻螞蟻,螞蟻螞蟻,大象的大腿………還是來了。 今天一早,券商就來了簡訊,科創板新股提示:10月29日發行787688螞蟻集團68.80元/股,上限31.7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