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的魅力在於變化,將各種物質轉變為我們所需要的產品。藥用輔料與合成潤滑油基礎油之間如何能擦出火花,點亮威爾藥業的IPO之路?
近日,威爾藥業董事長吳仁榮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解開了公司兩大業務板塊之間的化學奧秘。「藥用輔料與合成潤滑基礎油看似無關,卻都使用同一種原材料環氧乙烷。從醫藥到汽車、空調,再到航天、航空等特種機械領域,威爾藥業的產品無處不在。」說到產品應用之廣,吳仁榮言語中流露出自豪。
這種自豪離不開吳仁榮的創業初心,即實現我國藥用輔料的進口替代。「我們要在保證產品質量對標國際的基礎上,以成本優勢、價格優勢服務國內醫藥企業,助力中國醫藥高質量發展。」吳仁榮告訴記者,威爾有兩種音譯,一是英文「well」,二是中文「為您」,公司希望用好的產品實現「為您服務,祝您成功」的夢想。
實現藥用輔料進口替代
藥品成分主要包括原料藥和輔料,其中輔料佔比達到90%至99%。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化學工程專業出身的吳仁榮較早發現我國藥用輔料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甚至輔料質量影響著藥品質量提升,嚴重阻礙中國醫藥進步。行業的落後讓吳仁榮下決心作出改變,「提升藥品質量,首先提升藥用輔料的品質。」
吳仁榮告訴記者,威爾藥業創業之初就致力於實現藥用輔料進口產品的替代,實現藥用輔料國產化。在他看來,威爾藥業從事藥用輔料行業有兩個優勢。一是產品品質與進口產品相當,威爾可以憑藉成本和價格優勢吸引國內客戶,而客戶對產品品質的認可又能夠形成較強的客戶黏性。二是相比其他化學工業品,藥用輔料用量少,品質要求高,個性化需求多,中小企業可以在產品差異化競爭中勝出,非常適合威爾的發展。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威爾藥業目前擁有31個藥用輔料註冊批件,其中7個為《中國藥典》2015版收錄的注射用藥用輔料,佔《中國藥典》2015版收錄的注射用藥用輔料數量(13個)的一半以上。
2016年8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明確「將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藥用輔料由單獨審批改為在審批藥品註冊申請時一併審評審批」。在此背景下,藥企主動選擇質量與技術水平高的供應商進行關聯審評,威爾藥業脫穎而出,一批國內外知名藥企成為公司的客戶。
公開資料顯示,威爾藥業為華潤三九、神威藥業、步長製藥、太極集團、國藥集團、上海醫藥集團、廣州醫藥、天津市醫藥集團、哈藥集團、華北製藥集團、揚子江藥業、恆瑞醫藥、齊魯製藥、仁和藥業、人福醫藥等國內知名大型製藥公司或其子公司,以及輝瑞製藥(美國)、強生公司(美國)、葛蘭素史克(英國)等國際一流的醫藥健康集團或其子公司提供藥用輔料產品。
本次威爾藥業擬公開發行募集資金5.38億元,投向20000t/a注射用藥用輔料及普通藥用輔料產業基地項目,進一步擴大公司藥用輔料產品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市場對藥用輔料產品快速增長的需求。據悉,該項目完全達產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63億元,年稅後淨利潤為2.07億元。
只做潤滑油中的「明珠」
潤滑油,我們並不陌生。小到自行車鏈條,大到機械工程設備,只要有機械摩擦就會有潤滑油的身影。不過,吳仁榮告訴記者,合成潤滑油是潤滑油中的「明珠」。
合成潤滑油為何如此貴重?原來與其應用場景的特殊性有關。據了解,一般機械摩擦使用礦物潤滑油就能夠滿足潤滑工作要求,但在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高壓、極端高速等特殊情況下,必須使用合成潤滑油才能滿足機械正常工作需求。
據吳仁榮介紹,合成潤滑油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構成,基礎油通常在潤滑油中所佔比例為70%至99%。威爾藥業主要做合成潤滑油的基礎油。潤滑油基礎油的種類和品質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能,提供潤滑油最基礎的潤滑、冷卻、抗氧化、抗腐蝕等性能。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沒有以全合成潤滑基礎油為主要業務的已上市公司。與現有國內已上市公司相比,2017年公司全合成潤滑基礎油銷售收入排名第一。
招股書顯示,2017年公司合成潤滑基礎油實現營業收入4.4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65.53%。合成潤滑基礎油銷售比上年增長39.87%,主要由於高端產品雙封端醚、高純飽和多元醇酯的新生產線全面投產,高純飽和多元醇酯於2017年正式成功應用到家用空調壓縮機潤滑領域及下遊市場回暖。
目前,公司已成為瑞孚集團(美國)、哈裡伯頓(美國)、德潤寶(德國)、竹本油脂(日本)、嘉實多(英國)、道達爾(法國)、克魯勃(德國)、福斯潤滑油(德國)、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國內外知名公司或其子公司的供應商。部分產品通過格力集團旗下壓縮機廠的供應鏈體系認證。
「公司希望通過專業定製、戰略合作等模式開拓具有一定規模的高品質、個性化需求的市場,進一步提升聚醚、合成酯潤滑基礎油市場領先地位。」吳仁榮希望威爾藥業所擁有的這顆「明珠」能夠持續熠熠生輝。
威爾以「為您」實現共贏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從乘綠皮火車跑銷售,到第一條生產線投產,到產品曾遭遇退貨危機,再到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標準,無數的汗水、淚水鋪就了威爾藥業的IPO之路。
回首創業初期,吳仁榮曾因條件艱苦,靠一張站票乘綠皮火車從南京熬到北京。擁擠的車廂、悶熱的天氣、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吳仁榮如今已無法想像當時是如何挺過來的,不過他卻清楚地記得,第一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近300萬元。
2005年,威爾藥業迎來第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威爾藥業獲得第一筆銀行貸款200萬元;這一年,威爾藥業用200萬元建成第一條屬於自己的生產線。「8月27日」,吳仁榮準確地說出了這個日期,「這一天,我們的第一批產品出來了,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能夠生產產品。那時,我的眼裡充滿了淚花。」吳仁榮說,這是威爾藥業的一個裡程碑。
有轉折亦有挫折。吳仁榮毫不諱言:「創業初期公司也差點兒夭折。」2001年,公司接到一個大客戶的合成潤滑基礎油訂單,公司按要求準時交付了產品,但卻被告知產品不合格,被全部退貨。後經查實,因技術條件有限,公司檢測出現誤差,因而導致產品不合格。
每天面對被退貨的產品發呆,吳仁榮知道如果無法度過此次難關,威爾將不復存在。最終,在威爾全體人員的努力下,公司化險為夷,產品在改進後得以重新出售。收到回款的那一刻,吳仁榮深切地意識到:「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第一生命線。」
如今,威爾藥業深耕藥用輔料及合成潤滑基礎油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近二十年時間,已形成了醚類精準聚合、酯類定向合成、高效分離提純等核心技術,致力於成為具有影響力的藥用輔料和合成潤滑基礎油生產製造商,打造中國藥用輔料第一品牌,助力中國醫藥高質量發展。
正如公司的名字「威爾」,一是英文「well」的音譯,吳仁榮創業之初就希望公司發展為國際化的企業,希望公司靠優質產品成為百年老店;二有中文「為您」之意。吳仁榮向記者表示,公司將秉持 「團結、奮進、共贏、發展」的企業精神,以 「為您著想、助您成功」為行為準則,以 「綠色安全、專精特新」為經營理念,將企業發展成為藥用輔料及合成潤滑基礎油行業的引領者。
吳仁榮說:「『為您』做好一切,威爾也將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