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主 本文為星主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與分享。
新高考模式下,放棄「化學」聲音大?盲目跟隨,是要吃大虧的。
近日,有報導稱江蘇高中生在新高考方案下出現集體放棄「化學」的現象。為了確認是否實情,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採訪了該省多所普通高中的選科情況。
結果發現,真實情況並未如同網絡傳言一般。據統計,在南京、無錫等地的多所普通高中,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組合的學生佔總人數的五成以上。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傳聞,更大的可能是以偏概全。據悉,一些生源質量中下、辦學質量偏差的學校會存在不開設「化學」科目的情況。其中,一所普通高中的負責人還稱「開設化學學科意義不大」。甚至出現全校只有十幾位學生報考化學,結果被學校說服修改分科志願,理由是先考進本科院校要緊。
對此,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這裡,星主想說的是,新高考模式下,盲目跟隨,是要吃大虧的。
首先,放棄「化學」,會帶來什麼影響?
在討論之前,大家先來看看以下這張圖。
這張圖是之前針對學生高二分科後所對應的上海高校專業報考範圍情況的統計。從圖中我們不難看出,選擇化學相關的組合,可報考專業的比例最低也達到了87.40%。可見,化學學科在高考過後選擇專業上所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如果上圖表中的數據還不夠直觀,那麼星主可以告訴大家,選擇化學學科,可報考的專業涵蓋了985/211院校的所有專業。
因此,學生在選科時,不能因為人人都在喊「化學」難學,「化學」沒意義而盲目聽從。而要針對自己本身所感興趣的專業性質來選擇。否則,屆時考上了本科,可卻發現自己所喜愛的專業報考受限,也會產生一系列的麻煩。
其次,為什麼「棄考化學」的個別現象會被謠傳成集體棄考?
其實,網絡上以偏概全從而製造「棄考化學」假象之所以能被傳播甚廣,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很多人覺得化學學習難度過大。那麼,它真的很難學嗎?這裡,星主不敢說化學不難,但要說它最難,卻也不見得。
要知道,在「3+3」高考模式下,有些省份是將其拆解成了「3+1+2」模式。而中間那個「1」是為物理學科保駕護航。原因是在2017年開始執行選科開始,上海出現了70%學生棄考物理的現象。浙江也同樣只有27%的人選擇了物理。可見,物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才是真的難。
因此,這裡必須提醒學生們,在面對棄考化學這件事上,要保持應有的理智,結合自身的情況來報考,不能因為所謂的大環境如此,就盲目跟隨。更何況,這個所謂大環境還是假象。
再次,學校該不該幹涉學生選科志願?
從揚子晚報報導的《新高考方案下,江蘇高中生集體避開化學?》一文中,我們得知,一些生源質量中下的學校會幹涉學生分科志願填報。可是,學校該不該幹涉學生選課志願?
這裡,星主認為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可最終結果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比如,學生本身化學成績一般,學校所能提供的化學學習教師資源和教學設備都有限,甚至不足。那麼,就可以說服學生修改分科志願,使學習成效最大化。
不過,如果學生本身化學成績尚可,且目標專業明確,對化學有濃厚興趣。那麼這種情況下,學校就不能過於功利,因為不想為個別學生開課,一味只看學生整體成績而剝奪學生選科學習的自由和權利。
最後,再次強調,各省情況有所差異,學生應當結合自己省份來抉擇。
前文已經強調學生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科。而通過上述情況,這裡星主要再次提醒,由於各省目前所採取的新高考模式有稍微差異,比如有的地方採用賦分制,有的採用原始分,甚至兩者結合等。賦分制,即學生考97分,會被賦分100分,劃為一等級。而這個制度意味著,報考的學科選的人越多,這個數據越合理。至於原始分,則學生考多少算多少。
因此,各省情況有所差異,學生要根據自己所在省份地區的情況來抉擇。
綜上,是面對「新考高模式下,放棄化學聲音大」的假象情況下,星主要和所有學生、家長、學校所討論的問題。總而言之,學生要避免選科上吃虧,一定要了解多種影響因素,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而學校在面對學生的選科志願,則要以學生為本來思考,畢竟,教育這件事,關係孩子的未來和發展,我們不僅要對其負責,更要懂得成全。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教育成長路上,有困惑來諮詢。公眾號:星主歐尼醬(ID:woshixing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