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劉超:一個成功逆襲的型男設計總監
百度用戶體驗部總監,百度大UE講堂校長,曾任多家國際品牌設計總監,新絲路男模,清華美院畢業生……這麼多高大上的頭銜,在訪談前便一股腦呈現在眼前,讓我在訪談前不禁想像,一個擁有如此多重身份的人,會是什麼樣子。初見劉超,並不是想像中的霸道總裁範兒,而是一名溫文儒雅的紳士,舉止溫和,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畢業於中國殿堂級藝術學院清華美院工業設計系的劉超,畢業後的日子並不像其他名校畢業生那樣順風順水。一直以模特作為兼職的他,在畢業季因為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差點就從模特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沒想到的是,因為一場看似平常的相親,卻徹底改變了劉超的職業之路。來與劉超相親的女生是一名聯想的UI設計師,當她了解到劉超的專業和職業規劃後,感覺劉超就此拋棄學了四年的專業有些可惜,於是勸他重回設計之路。雖然這個女生沒有成為劉超的女朋友,但成了他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的貴人。
被不正規的小公司騙過,也經歷過交不起暖氣費的日子,輾轉多家企業,劉超最終入職百度,成為百度用戶體驗部總監。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坎坷和艱辛,他感到幸運,更感到責任:在百度這樣的大平臺,有責任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現在的學生,讓他們少走彎路,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於是,劉超從此多了一重身份:劉校長,「百度大UE講堂:劉校長系列課程「也應運而生。從簡歷寫什麼到面試說什麼,劉校長事無巨細的向學生們講述,能幫助儘量多的學生從迷茫到清晰,是最讓劉校長滿足的事情。
王文韜:闖美大潮中的逆流海歸
在這個時代,海歸這個詞的標籤感越來越弱,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定數量的人有著海外背景。而文韜,海歸中的一名,卻是與眾不同的。
0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對人機互動極其感興趣想繼續深造的文韜發現,當時國內沒有高校開設人機互動專業,於是他懷揣著專業理想,遠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校時間是短暫的,畢業後,他像大多數美國碩士畢業生一樣選擇了創業。他為新生兒父母研發的提醒嬰兒接種疫苗的軟體受到廣大用戶歡迎,並獲得了近百萬美元的天使融資。可好景不長,由於國際學生的身份,文韜不再有創業資格,回國還是入職,他面臨著選擇。
科班出身的他更希望在實踐中獲得鍛鍊,於是,在獲得甲骨文、推特、谷歌的offer後,他選擇了最穩定的甲骨文。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國外的環境並不像自己想像中自由和開放,固有的B2B商業模式讓一些創新和嘗試都無法實施,很多用戶體驗也無法受到重視。反觀國內,他意識到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最好的幾年,人機互動也在國內有了系統的成長。想想自己,有在院校系統的學習,又在企業中鍛鍊了近三年,有了理論和時間,最需要國內優秀的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他放棄了即將拿到的綠卡,告別了久居6年的美國。
優秀的人總是面臨諸多選擇,回國後的文韜面前的選擇有百度、新浪、搜狐、谷歌、甲骨文等多家企業。被問到為什麼選擇百度,他直言:我認為百度最有機會,因為百度的商業模式和企業發展機會都走在行業的最前面。願意混日子的人不會來百度,因為百度能夠給人強烈的參與感和主宰感。在這裡,工作不知為了賺錢,更為了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幫助社會進步。
談起百度大UE講堂,文韜表示,2016年的工作重心都會在這邊,而且他也自信得說,這是一定會獲得成功的項目,可以實現「N贏」:我們使得你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個光鮮亮麗的設計案例,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切實的學會設計的技法、關於對設計更多的思考,打開通往設計師的大門,跨過從操場到職場的距離。
沈瑞祥:從實習生到高U,最明白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
在大學時期,瑞祥就是一位努力的好學生,工業設計出身的他清楚得知道實習的重要性。在大一別人還在擺脫高中盡情瘋玩的時候他便開始了各地實習,傳統行業公司、網際網路公司他都嘗試過,也因為自己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實習單位的高度評價。
在大四校招時,瑞祥先後獲得了百度、騰訊和保研的機會,最終,他選擇了百度,從一名實習生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工作。當被問起為何選擇百度,他說因為認可百度的人才觀:「招最好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後的結果。他認為自己有點英雄色彩,不喜歡束縛,所以百度open的環境很適合自己。就這樣,從09年入職,一做就是六年。
雖然在團隊裡還是比較年輕的成員,但瑞祥卻是百度大UE講堂的「創始人」之一。百度大UE講堂創立之初,只有瑞祥和另外一名同事,在沒有專業設備的情況下,兩個人用蘋果手機的耳機和蘋果電腦自帶軟體,錄製了最早期的6節課。隨著課程上線,好評如潮,大家紛紛為這種線上授課方式點讚。看著一條條讚許和鼓勵的評論,瑞祥和同事們開始思考:功能滿足了用戶,我們需要提升的還有哪些?我們最應該去傳達的是什麼。於是他開始在包裝形式上提升,購買專業的設備,聘用專業的人員去剪輯包裝,因為他希望給用戶呈現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是可以提升百度品牌的好產品。
談起團隊創立百度大UE講堂的初衷,瑞祥說:網課是一種全新的授課形式。以往傳播知識理念,都是採用傳統的方式輸出,比如開會、論壇、線下培訓等。但是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又有著大量用戶需要傳課這樣一種授課方式,所以團隊萌生了這樣的想法,開始嘗試做百度大UE講堂。同時百度擁有的巨大平臺和龐大的技術支持,對團隊挖掘用戶需求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Wendy:一個荷蘭女孩的中國逐夢記
Wendy是一名荷蘭女孩,金髮碧眼,與大多數「洋姑娘」一樣精緻、靈氣。兩個月前,她還不是百度大UE講堂的成員,而是一名荷蘭大學的學生,也是荷蘭銀行的實習生。
荷蘭銀行是Wendy的第二份實習,而她的第一份實習是在13年上半年,作為 「中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發中心」 (Check-IT)項目的學員之一,與其餘30名荷蘭學生一起,來到中國廈門,為期半年。半年裡,Wendy深深被中國文化吸引,中國人的人情好客也讓她萌生了畢業後長居中國的念頭。
那場「中國初行」讓她積累了很多機會,終於在15年,她從家鄉啟程出發來到中國,開啟了在中國的追夢旅途。經由朋友介紹,Wendy得到了百度的面試機會,她至今記得第一次站在百度大廈前的感受:「so scared!」 Wendy回憶到,自己在荷蘭就經常使用百度的產品,並且很崇拜百度國際媒體公關總監,美籍華人Kaiser的事跡。最終,Wendy以自己的出色表現成功入職百度,當她接到被錄用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與男友分享:「你知道我在哪裡工作嗎?我在百度啊!」驚喜的神情至今還躍然臉上。
如今,Wendy已經在百度工作了兩個月,成了地地道道的「北漂」,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 在百度的日子,讓她找回了三年前初次來到中國的感覺:夥伴們在語言上會給自己特別多的幫助,彼此溝通、交換想法,相互挑戰對方以達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工作之外;工作之外相互照顧,一起娛樂等等。對於百度的感覺,她這樣形容: 「TOO GOOD TO BE TRUE!」(完美的難以至信)這一定是她心中最極致的稱讚了。
想知道更多詳情:
PC端請點擊:http://zt.chuanke.com/html/2015/daue/index.html?statistics_channel_id=510&statistics_uid=15
手機端請點擊:
http://zt.chuanke.com/html/2015/daue_m/index.html